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总体和分类林产品的地理分布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世界林产品贸易在地理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其中更多地在区域内完成。起始于那些或者林业资源丰裕、或者林业生产加工规模庞大、或者林产品生产工艺先进的国家,终止于那些或者林业资源短缺、或者经济发达的国家。
关键词:地理分布;贸易流向;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5-86-03
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林产品的国别或地区贸易流向,对其特征加以深析有助于揭示一国或地区进口林产品的主要来源市场和出口林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并明示该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林产品贸易方面的联系强度。
一、林产品总体的地理分布特征
由于各国生产水平差异、森林资源丰裕度不一和消费水平不齐,各国林产品贸易能力和贸易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更好地揭示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特征,我们列出了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林产品出口国或地区和进口国或地区,具体见表1和表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呈现如下主要特征:
首先,世界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发达国家在大量进口林产品的同时,也进行着大规模的林产品出口贸易。
从表1可知,自1995年以来,世界前十位林产品出口国均来自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虽然前十位国家的林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林产品出口总额比重有下降趋势,但并没有改变其在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2008年所占比重最低,但仍达58.52%。进一步看前十位林产品出口国的内部结构情况,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洲一直维持着较大规模的林产品出口贸易,对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有着深远影响,1995年这两国林产品出口规模排在世界前两位上,占世界林产品出口总额的29.99%。随着其他国家林产品供应能力的提升,美国和加拿大林产品出口位次经历了微小变化,在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中份额也相应地下跌,2008年加拿大和美国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总占比下降至19.45%。在排名前十位的林产品出口国家中,来自欧洲诸国的出口总规模相当可观,1995年,以德国、芬兰、瑞典、法国、奥地利、荷兰和比利时为代表的欧洲林产品出口总额650.11亿美元,占世界林产品总出口额的36.94%,显著高于北美。但随着发展中经济体生产水平和贸易能力的提高,欧洲国家的林产品出口份额也随之下降,到2008年,欧洲7国林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林产品出口总额比重已下调至34.84%。与欧洲和北美洲林产品出口比重的发展趋势相反,亚洲在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中份额和影响不断提升,1995年印度尼西亚进入世界前十位,其出口份额为3.25%,2005年中国替代印度尼西亚入围世界前十强,其林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3.08%,2008年中国林产品出口能力再度增强,成为世界第六大林产品出口国。
表1世界前十位林产品出口国或地区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从世界林产品进口结构看,表2显示,排名前十位的对世界林产品进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也均来自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这三个地区林产品进口比重的发展轨迹与出口相一致,也有下滑态势,但所占比仍达60%以上。从内部看,北美和欧洲的进口比重分别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北美从2000年20.55%下降至2008年的15.15%,欧洲从1995年的37.40%下降至2008年31.76%,而亚洲从2000年的13.14%上升至2008年的13.50%,其中中国林产品进口规模发展迅速,2005年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占比6.43%,2008年虽位次未变,但进口比重已上调至8.40%,在世界林产品贸易中影响在不断扩大。
表2 世界前十位林产品进口国或地区 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其次,世界林产品流动轨迹主要表现为源自于那些森林资源丰富或木材加工、制造业发达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国家,终止于那些人口众多或经济发达的国家。
从出口方面看,表1显示,自1995年以来,德国、加拿大、美国、瑞典和芬兰等五个发达经济体的林产品出口额一直排在前五位,出口总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40%。这些高额出口的国家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拥有先进林产品生产和制造业。近年来,由于中国林业加工、制造能力增强,以加工贸易为依托,实现了出口能力的不断提升,2008年出口份额达到4.22%,跃居世界第六位。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还包括森林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和法国等。从进口方面看,进口规模靠前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前四个国家虽然林业资源富足和生产技术先进,但国内消费增长和需求要求提高所导致的本国林产品供给难以完全满足本国需要,终而引发这些国家大量进口林产品。日本虽然拥有高水平的林产业,但缺乏基础和中间林产品,为满足本国消费需求,只能依赖大量进口。中国人均林业资源有限,又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所以国内快速增长的林产品需求和林产品出口的快速化只能以大量进口原木、锯木等初级林产品为支撑。
(2)分类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特征
进一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对世界分类林产品的地理分布情况展开研究,有助于揭示各类林产品的世界出口和进口特征,指明不同国家在不同林产品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异同点,凸出不同国家在世界林产品贸易中所具有的优势。为此,我们首先将总体林产品细分为原木、锯木、木浆、木板、纸及纸板等五个子类,然后在每一子类下,对各国进口和出口各类林产品的比重进行排序,遴选并列出每一类林产品下前十大进口和出口国,具体结果见表3和4。从表3和4中数据可知,依据上述原理所筛选的十个国家的林产品进、出口规模在世界总进、出口总规模中的比重均很高,即使纸和纸板进口额在世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最低,但也达到了56.07%,所以对表中所列国家的林产品进、出口额和比重加以分析,能够反映世界各类林产品出口和进口的地理结构特征。
表32008年世界前十位分类林产品出口国或地区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马来亚指马来西亚,拉维亚指拉脱维亚,印尼指印度尼西亚)
首先从各类林产品出口的地理结构方面看,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在木浆分类下,前十位国家出口比重的分布差异最大,平均比重8.16%,标准差8.66,其中,加拿大的出口比重最高,达到29.35%,美国的出口比重次之,为17.14%,两者差距约12个百分点,俄罗斯出口份额最小,排在第十位上。原、燃木分类下各国出口比重的分布差异程度紧随木浆分类,平均比重6.75%,标准差6.34,其中俄罗斯的出口比重高居第一位,占22.42%,远远高于第二位美国的13.07%,澳大利亚排在第三位,占6.46%,智利的出口份额位居第十位。在木板分类下,各国出口比重的平均值为6.45%,标准差3.84,其中,中国和德国出口比重分别为14.34%和12.68%,占据第一和第二位置,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其后的各国比重显著低于这两国,俄罗斯出口比重最低。在锯木方面,加拿大和瑞典的出口规模最大,明显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份额分别达到15.23%和10.08%。纸和纸板属于林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在各国林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对外出口规模和比重与生产国的生产条件紧密相关,表3显示,该分类下各国出口比重的分布差异程度最小,平均值为6.87%,标准差3.57。其中,德国的纸和纸板出口能力最强,在世界纸和纸板出口中的比重最高,达到15.46%,约高出美国9.29%的6个百分点,中国位列第八位,占比4.57%。
将上述五类林产品出口的地理分布情况加以比较后,我们还可以发现,各类林产品的出口分布特征与各类林产品技术特征、各国林业资源和生产水平紧密关联。对于加工程度最低的资源类林产品原木的出口,有三个发展中或转型经济体入围前十强,其中俄罗斯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该国幅员辽阔,森林资源丰富相一致。对于只需简单加工的中间产品锯木,也有三个发展中或转型经济体挤入前十强,但出口优势最强的是加拿大,其次是瑞典,俄罗斯排在第三位上。由于中国主张出口深加工林木产品,所以原木以及锯木的出口比重较低。在木板的出口方面,中国的出口优势显眼,这与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推动下的加工贸易有关,大量进口初级林产品,结合国内廉价劳动力,借助强大加工、制造实体,最终转化为中间林产品木板的大规模出口。就高端林产品纸和纸板出口而言,发展中国家并不具有显著优势,在前十位国家中,有九个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仅排在第八位上,说明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和美国是世界市场上纸和纸板的主要供应者,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表4 2008年世界前十位分类林产品进口国或地区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印尼指印度尼西亚)
从各类林产品进口的地理结构方面看,在原木分类下各国进口比重的差异程度最大,平均值为7.85%,标准差为8.14,其中,中国是世界原木和燃木进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中比重高达25.10%,其次是日本,占比20.61%,两者之和大大高于其余8个国家的总和,这与中国和日本的人均林业资源匮乏有关,中国居首位的进口比重也与中国发展加工贸易有关。木浆分类下各国进口比重差异程度紧跟原木,平均值7.63%,标准差8.08,其中中国的进口规模最大,在世界总进口中的比重达29.02%,接近排列第二位德国的3倍,这与近年来中国出版业,文教服务业快速发展有关。美国占比9.89%,位列第三。各国锯木进口份额的平均值为6.71%,标准差4.03,其中美国遥遥领先,占比17.21%,约超出其后日本的10个百分点,波兰进口比重最低,占2.88%。在木板、纸和纸板的进口方面,美国进口比重均超过10%,在世界进口中具有领先地位,其他国家的进口比重均小于10%,差别不是很大。
参考文献:
[1] 林凤鸣.世界林产品贸易现状[J].国际木业,2002,(07).
[2] 林其盛.标准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中国林业,2003,(11).
[3] 刘滨凡.我国林业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2).
[4] 刘冬,宋维明.论比较优势与我国的木材产业国际化[J].林业经济,2003,(05).
[5] 刘月华,魏岚.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初探[J].财会研究,2007,(10).
作者简介:
高爱芳,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南京师范大学讲师。
关键词:地理分布;贸易流向;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5-86-03
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林产品的国别或地区贸易流向,对其特征加以深析有助于揭示一国或地区进口林产品的主要来源市场和出口林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并明示该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林产品贸易方面的联系强度。
一、林产品总体的地理分布特征
由于各国生产水平差异、森林资源丰裕度不一和消费水平不齐,各国林产品贸易能力和贸易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更好地揭示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特征,我们列出了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林产品出口国或地区和进口国或地区,具体见表1和表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呈现如下主要特征:
首先,世界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发达国家在大量进口林产品的同时,也进行着大规模的林产品出口贸易。
从表1可知,自1995年以来,世界前十位林产品出口国均来自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虽然前十位国家的林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林产品出口总额比重有下降趋势,但并没有改变其在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2008年所占比重最低,但仍达58.52%。进一步看前十位林产品出口国的内部结构情况,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洲一直维持着较大规模的林产品出口贸易,对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有着深远影响,1995年这两国林产品出口规模排在世界前两位上,占世界林产品出口总额的29.99%。随着其他国家林产品供应能力的提升,美国和加拿大林产品出口位次经历了微小变化,在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中份额也相应地下跌,2008年加拿大和美国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总占比下降至19.45%。在排名前十位的林产品出口国家中,来自欧洲诸国的出口总规模相当可观,1995年,以德国、芬兰、瑞典、法国、奥地利、荷兰和比利时为代表的欧洲林产品出口总额650.11亿美元,占世界林产品总出口额的36.94%,显著高于北美。但随着发展中经济体生产水平和贸易能力的提高,欧洲国家的林产品出口份额也随之下降,到2008年,欧洲7国林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林产品出口总额比重已下调至34.84%。与欧洲和北美洲林产品出口比重的发展趋势相反,亚洲在世界林产品出口贸易中份额和影响不断提升,1995年印度尼西亚进入世界前十位,其出口份额为3.25%,2005年中国替代印度尼西亚入围世界前十强,其林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3.08%,2008年中国林产品出口能力再度增强,成为世界第六大林产品出口国。
表1世界前十位林产品出口国或地区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从世界林产品进口结构看,表2显示,排名前十位的对世界林产品进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也均来自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这三个地区林产品进口比重的发展轨迹与出口相一致,也有下滑态势,但所占比仍达60%以上。从内部看,北美和欧洲的进口比重分别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北美从2000年20.55%下降至2008年的15.15%,欧洲从1995年的37.40%下降至2008年31.76%,而亚洲从2000年的13.14%上升至2008年的13.50%,其中中国林产品进口规模发展迅速,2005年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占比6.43%,2008年虽位次未变,但进口比重已上调至8.40%,在世界林产品贸易中影响在不断扩大。
表2 世界前十位林产品进口国或地区 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其次,世界林产品流动轨迹主要表现为源自于那些森林资源丰富或木材加工、制造业发达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国家,终止于那些人口众多或经济发达的国家。
从出口方面看,表1显示,自1995年以来,德国、加拿大、美国、瑞典和芬兰等五个发达经济体的林产品出口额一直排在前五位,出口总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40%。这些高额出口的国家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拥有先进林产品生产和制造业。近年来,由于中国林业加工、制造能力增强,以加工贸易为依托,实现了出口能力的不断提升,2008年出口份额达到4.22%,跃居世界第六位。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还包括森林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和法国等。从进口方面看,进口规模靠前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前四个国家虽然林业资源富足和生产技术先进,但国内消费增长和需求要求提高所导致的本国林产品供给难以完全满足本国需要,终而引发这些国家大量进口林产品。日本虽然拥有高水平的林产业,但缺乏基础和中间林产品,为满足本国消费需求,只能依赖大量进口。中国人均林业资源有限,又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所以国内快速增长的林产品需求和林产品出口的快速化只能以大量进口原木、锯木等初级林产品为支撑。
(2)分类林产品贸易的地理分布特征
进一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对世界分类林产品的地理分布情况展开研究,有助于揭示各类林产品的世界出口和进口特征,指明不同国家在不同林产品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异同点,凸出不同国家在世界林产品贸易中所具有的优势。为此,我们首先将总体林产品细分为原木、锯木、木浆、木板、纸及纸板等五个子类,然后在每一子类下,对各国进口和出口各类林产品的比重进行排序,遴选并列出每一类林产品下前十大进口和出口国,具体结果见表3和4。从表3和4中数据可知,依据上述原理所筛选的十个国家的林产品进、出口规模在世界总进、出口总规模中的比重均很高,即使纸和纸板进口额在世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最低,但也达到了56.07%,所以对表中所列国家的林产品进、出口额和比重加以分析,能够反映世界各类林产品出口和进口的地理结构特征。
表32008年世界前十位分类林产品出口国或地区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马来亚指马来西亚,拉维亚指拉脱维亚,印尼指印度尼西亚)
首先从各类林产品出口的地理结构方面看,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在木浆分类下,前十位国家出口比重的分布差异最大,平均比重8.16%,标准差8.66,其中,加拿大的出口比重最高,达到29.35%,美国的出口比重次之,为17.14%,两者差距约12个百分点,俄罗斯出口份额最小,排在第十位上。原、燃木分类下各国出口比重的分布差异程度紧随木浆分类,平均比重6.75%,标准差6.34,其中俄罗斯的出口比重高居第一位,占22.42%,远远高于第二位美国的13.07%,澳大利亚排在第三位,占6.46%,智利的出口份额位居第十位。在木板分类下,各国出口比重的平均值为6.45%,标准差3.84,其中,中国和德国出口比重分别为14.34%和12.68%,占据第一和第二位置,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其后的各国比重显著低于这两国,俄罗斯出口比重最低。在锯木方面,加拿大和瑞典的出口规模最大,明显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份额分别达到15.23%和10.08%。纸和纸板属于林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在各国林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对外出口规模和比重与生产国的生产条件紧密相关,表3显示,该分类下各国出口比重的分布差异程度最小,平均值为6.87%,标准差3.57。其中,德国的纸和纸板出口能力最强,在世界纸和纸板出口中的比重最高,达到15.46%,约高出美国9.29%的6个百分点,中国位列第八位,占比4.57%。
将上述五类林产品出口的地理分布情况加以比较后,我们还可以发现,各类林产品的出口分布特征与各类林产品技术特征、各国林业资源和生产水平紧密关联。对于加工程度最低的资源类林产品原木的出口,有三个发展中或转型经济体入围前十强,其中俄罗斯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该国幅员辽阔,森林资源丰富相一致。对于只需简单加工的中间产品锯木,也有三个发展中或转型经济体挤入前十强,但出口优势最强的是加拿大,其次是瑞典,俄罗斯排在第三位上。由于中国主张出口深加工林木产品,所以原木以及锯木的出口比重较低。在木板的出口方面,中国的出口优势显眼,这与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推动下的加工贸易有关,大量进口初级林产品,结合国内廉价劳动力,借助强大加工、制造实体,最终转化为中间林产品木板的大规模出口。就高端林产品纸和纸板出口而言,发展中国家并不具有显著优势,在前十位国家中,有九个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仅排在第八位上,说明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和美国是世界市场上纸和纸板的主要供应者,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表4 2008年世界前十位分类林产品进口国或地区单位:%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本文林产品分类对UNCOMTRAD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印尼指印度尼西亚)
从各类林产品进口的地理结构方面看,在原木分类下各国进口比重的差异程度最大,平均值为7.85%,标准差为8.14,其中,中国是世界原木和燃木进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中比重高达25.10%,其次是日本,占比20.61%,两者之和大大高于其余8个国家的总和,这与中国和日本的人均林业资源匮乏有关,中国居首位的进口比重也与中国发展加工贸易有关。木浆分类下各国进口比重差异程度紧跟原木,平均值7.63%,标准差8.08,其中中国的进口规模最大,在世界总进口中的比重达29.02%,接近排列第二位德国的3倍,这与近年来中国出版业,文教服务业快速发展有关。美国占比9.89%,位列第三。各国锯木进口份额的平均值为6.71%,标准差4.03,其中美国遥遥领先,占比17.21%,约超出其后日本的10个百分点,波兰进口比重最低,占2.88%。在木板、纸和纸板的进口方面,美国进口比重均超过10%,在世界进口中具有领先地位,其他国家的进口比重均小于10%,差别不是很大。
参考文献:
[1] 林凤鸣.世界林产品贸易现状[J].国际木业,2002,(07).
[2] 林其盛.标准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中国林业,2003,(11).
[3] 刘滨凡.我国林业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2).
[4] 刘冬,宋维明.论比较优势与我国的木材产业国际化[J].林业经济,2003,(05).
[5] 刘月华,魏岚.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初探[J].财会研究,2007,(10).
作者简介:
高爱芳,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南京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