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供心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术后受者存活的影响,为规范管理临床心脏移植中供者心脏冷缺血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单中心进行原位心脏移植的13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供心冷缺血时间为(245.2±120.4)min(103~485)min,其间使用冷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进行保存.根据供心冷缺血时间将病例分为冷缺血时间<3 h组(62例)、3~6 h组(41例)和>6 h组(28例).结果 供心冷缺血时间延长可致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率及排斥反应发生率增加,术后冷缺血时间<3 h组、3~6 h组和>6 h组IABP支持率分别为3.2%、9.8%和14.3%(P=0.155),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4%、9.8%和17.9%(P=0.24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各组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3组射血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者围手术期总体存活率为97.7%(128/131),3组受者围手术期存活率分别为97.3%(72/74)、100.0%(30/30)和96.3%(2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术后1年受者总体存活率为89.9%(71/79,其中52例术后随访时间未满1年),3组存活率分别为92.2%(47/51)、90.9%(10/11)和82.4%(1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心冷缺血时间在6~8 h以内均为临床供者心脏移植的安全时间,可以保证临床心脏移植术近、中期的疗效.冷缺血时间超过6h的扩大标准供者供心虽然受者范围扩大,但为保证移植手术安全性,更应选择适合的受者.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远期疗效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供心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近中期疗效的影响分析
【摘 要】
:
目的 探讨供心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术后受者存活的影响,为规范管理临床心脏移植中供者心脏冷缺血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单中心进行原位心脏移植的13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供心冷缺血时间为(245.2±120.4)min(103~485)min,其间使用冷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进行保存.根据供心冷缺血时间将病例分为冷缺血时间<3
【机 构】
: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4300
【出 处】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肝移植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50例受者纳入研究.采用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VEGF表达量,并采用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测定癌旁组织微血管密度,分析肿瘤组织VEGF表达与Child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肿瘤直径、数目、分化程度、微血管密度及肝癌肝移植的米兰标
供者器官短缺是目前全球器官移植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是我国目前阶段最有前景的“供者池”,是解决器官短缺的最有效途径.DCD将是我国今后器官移植供体的主要来源.然而,相比脑死亡器官捐赠而言,DCD器官质量较差,术后更应重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以及围手术期抗体诱导技术的实施,使短期急性排斥反应(AR)显著减少,中长期受者存活率明显改善.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商品名:新普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间儿童DCD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共获取27例儿童供者的54只肾脏,进行肾移植48例,包括6例双肾整块移植和42例单肾移植.27例儿童供者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0.5±5.2)岁(10个月~17岁),体质量(36.1±17.2)kg(10~65 kg);16例属于中国二类,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死亡后器官捐赠供肝在儿童肝移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完成的22例儿童肝移植,供肝均来源于儿童死亡后器官捐赠(不含劈离式肝移植),分析受者术后恢复情况、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截止2014年3月30日,22例患儿中,20例恢复良好出院,死亡2例,其中1例因心功能衰竭,另1例因腹腔出血死亡,死亡原因均与供肝无关.结论 儿童死亡后器官捐赠供肝
我国肾移植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几代人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开发与成熟,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与生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肾移植成为救治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医疗手段,是当代医学发展极具代表性的前沿技术.事实上,直到2005年,我国器官移植缺乏专门的法规支持和监管机制,长期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状态.为了进一步规范与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国内器官移植科
期刊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新发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移植术后新出现ANA阳性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评分、自身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ALT、IgG/正常值及移植肝病理学表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32例患者中,AIH评分>15分(确诊AIH)、10~15(可能AIH)和<10分(排除MH)者分别占
第20届国际肝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ciety,ILTS)年会已于2014年6月4—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一千余位全球肝移植领域的专家相聚伦敦,对当下肝移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其中,进一步提升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肝移植及其预后,以及通过新技术来提高供者器官的质量和数量是学术讨论的焦点之一。
期刊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新发糖尿病(PTDM)的发生情况、其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受者中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从单中心自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完成的301例心脏移植受者中选取术后存活时间≥6个月且术前无糖尿病的患者226例进行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41个月.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6年修订版中PTDM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PTDM组(53例)和非PTDM组(NPTDM组,173例).对可能影响
移植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对移植免疫的研究多只涉及白细胞免疫系统,而红细胞(RBC)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较少.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数量巨大,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1],1981年Siegel等[2]首次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冲破了传统上划分血细胞功能的“界限”,促进了红细胞免疫研究的迅速发展[3].现已证实,红细胞具有通过免疫黏附清除免疫复合
期刊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发生反复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2年间接受肾移植的151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肺炎的受者分为普通肺炎组(对照组)和反复性肺炎组(研究组).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16例肾移植受者中,181例受者发生肺炎,其中9例为反复性肺炎(总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