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地下商业建筑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统一的规划,需要设计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以先探讨地下商业空间的相关概念,然后主要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为例来阐述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
关键词:地下建筑空间;体育中心;设计
1.地下建筑空间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扩张,这必然造成城市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在用地上的矛盾。大量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虽然为城市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拥挤的人流,令人头疼的交通堵塞,越来越少的城市绿地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有限的城市空间容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于是,理性的人类把目光转移到尚无过多开发的地下空间。对于商业活动来说,在地下空间中进行是很适宜的。由于大量的人流转到地下去,对改善地面上的交通和环境都十分有利;对于气候严寒多雪或酷热多雨的地区,购物活动在地下更受居民欢迎。地铁的发展,使交通的可达性增强,能够吸引人流向该地区流动,从而给城市商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地下建筑空间设计注意点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地下商业空间由人防工程改造使用,人防工程的封闭性与地下商业空间使用的开敞性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在进行地下建筑空间开发时要尽量避免千篇一律,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避免盲目追求时尚感和现代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实现空间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功能上、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有机的联系,以保证地下、地面和地上一体化的城市景观质量。
地域性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在满足了地下建筑空间基本的商业功能的现实基础上,把设计对象着重放在地域特点和人及社会关系相互的影响方面,进行综合的地下建筑空间设计,来满足人们对商业建筑空间的要求。
生态性设计主要是针对地下建筑空间这种特定的设计对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殊,需要大量的人工技术来改造地下的环境,所以生态性设计主要是从降低地下空间的能耗方面来进行阐述。(1)自然通风节能;(2)太阳能照明节能;(3)地源热泵技术进行温度调节
3.工程概况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市区东区,位于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512857m2。天河体育中心建筑设施齐全,有体育馆、游泳馆、棒球场、游泳池等豪华建筑。
基地四面均对城市道路开口,交通比较复杂,存在一定隐患。基地地处商业中心,周边高档写字楼众多,但可供停车的场地少。由于施工单位各自为战,地面分割,空间利用率降低。体育中心鸟瞰图如图1所示。
4.地下商业空间设计
4.1总体规划
设计理念:简约主义富于时代气息而又体现当地特色;强化地上、地下的视觉联系,明确开口导向;材料:轻型钢结构、玻璃、装饰石材砖材。
地下空间分地下一层以及地下二层,所以,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分为地下一层空间设计和地下二层空间设计。其中在地下一层主要分区有服装百货区、运动餐饮区、休闲娱乐区、的士客区、卫生间、电梯服务区等。地下一层商业规划平面图见图1所示。
地下二层的分区与地下一层大体一致。地下一层商业规划平面图见图2所示。
4.2功能结构设计
地下一层靠天河路设置地下通道,将各轨道交通站场、人行过街地道连起来,并24小时开放,在方便市民使用的同时,在通道两侧拓展地下商业空间,发挥地下人流的商业效益。大部分位置机动车停车位和通过性地下通道,即可满足大客车的停泊需要,还可分流地面车流。
地下二层除设置小部分商业空间外,大部分設计为小汽车停车位,并设有电梯通至地面,解决垂直交通的问题,方便市民使用。
4.3建筑设计
地下商业街设计充分考虑到交通人流能力及商业空间的高标准要求,通过性通道宽度不小于6m,商业通道宽度不小于4m。为避免线性商业空间的单一性,方案设计多处节点式空间,使通道空间转化为广场空间,考虑设置休闲空间,绿化及雕塑小品,为行人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空间上有张弛、强化空间的地域感。地下商业街可参见图3地下商业意向图所示。
将本地块内地站场、BRT站台、过街地道有机连成一个整体,并结合地下商业空间设置通道,乘客可以不用出地面,通过地下通道方便的到达上述任一空间,甚至可以与周边建筑的地下空间联通,打造更大范围的地下域,更多的发挥地下的作用。
考虑地下交通、商业与的士的衔接。地下一层设有专门的的士停靠区。
地下空间电梯服务半径按80米控制,楼梯服务半径按30m控制,卫生间服务半径按100m控制。
4.4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要考虑人们行走在其中的切身感受,要从人的角度去对待设计问题,尺度要合适,让人们感到亲切舒服,不要盲目追求夸张的尺寸和华丽的装饰风格。
针对地下空间缺乏自然光、外向景观和封闭性等特点,在内部空间环境上要处理好地面、地下的易达性、室内环境的开放感、通透性、动态感和自然化。同时要强调地下防灾的特殊要求。在进行内部空间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直线型的界面形态,因为直线形缺少进退、转折、凹凸变化,跟人感觉生硬,缺少变化,这种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出现,很容易让行走在其中的人们感到疲劳、厌倦,会让人有马上离开走出去的这种感觉。
4.5竖向设计
为控制开挖深度,有效提高室内净高,是室内空间美观整洁,采用顶棚平整的无梁空心楼板体系,地下一层室内控制为3400mm,地下二层室内净高控制为2400。地面出入口按30m半径设置,除此之外5处出入口设双电梯,便于大量性商业人流和残障人士的通行,电梯伴少量货物运送功能。
4结束语
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将是人们未来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受到社会生活方式、经济技术条件、及规划管理制度等诸多要素的制约。笔者只是针对自己所熟悉的空间形态做了调查研究,针对其空间现状的不足,选取其科学、合理、人性化发展的角度展开研究,以期能促进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质量的改善。
注:本章论文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地下建筑空间;体育中心;设计
1.地下建筑空间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扩张,这必然造成城市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在用地上的矛盾。大量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虽然为城市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拥挤的人流,令人头疼的交通堵塞,越来越少的城市绿地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有限的城市空间容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于是,理性的人类把目光转移到尚无过多开发的地下空间。对于商业活动来说,在地下空间中进行是很适宜的。由于大量的人流转到地下去,对改善地面上的交通和环境都十分有利;对于气候严寒多雪或酷热多雨的地区,购物活动在地下更受居民欢迎。地铁的发展,使交通的可达性增强,能够吸引人流向该地区流动,从而给城市商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地下建筑空间设计注意点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地下商业空间由人防工程改造使用,人防工程的封闭性与地下商业空间使用的开敞性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在进行地下建筑空间开发时要尽量避免千篇一律,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避免盲目追求时尚感和现代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实现空间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功能上、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有机的联系,以保证地下、地面和地上一体化的城市景观质量。
地域性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在满足了地下建筑空间基本的商业功能的现实基础上,把设计对象着重放在地域特点和人及社会关系相互的影响方面,进行综合的地下建筑空间设计,来满足人们对商业建筑空间的要求。
生态性设计主要是针对地下建筑空间这种特定的设计对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殊,需要大量的人工技术来改造地下的环境,所以生态性设计主要是从降低地下空间的能耗方面来进行阐述。(1)自然通风节能;(2)太阳能照明节能;(3)地源热泵技术进行温度调节
3.工程概况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市区东区,位于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512857m2。天河体育中心建筑设施齐全,有体育馆、游泳馆、棒球场、游泳池等豪华建筑。
基地四面均对城市道路开口,交通比较复杂,存在一定隐患。基地地处商业中心,周边高档写字楼众多,但可供停车的场地少。由于施工单位各自为战,地面分割,空间利用率降低。体育中心鸟瞰图如图1所示。
4.地下商业空间设计
4.1总体规划
设计理念:简约主义富于时代气息而又体现当地特色;强化地上、地下的视觉联系,明确开口导向;材料:轻型钢结构、玻璃、装饰石材砖材。
地下空间分地下一层以及地下二层,所以,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分为地下一层空间设计和地下二层空间设计。其中在地下一层主要分区有服装百货区、运动餐饮区、休闲娱乐区、的士客区、卫生间、电梯服务区等。地下一层商业规划平面图见图1所示。
地下二层的分区与地下一层大体一致。地下一层商业规划平面图见图2所示。
4.2功能结构设计
地下一层靠天河路设置地下通道,将各轨道交通站场、人行过街地道连起来,并24小时开放,在方便市民使用的同时,在通道两侧拓展地下商业空间,发挥地下人流的商业效益。大部分位置机动车停车位和通过性地下通道,即可满足大客车的停泊需要,还可分流地面车流。
地下二层除设置小部分商业空间外,大部分設计为小汽车停车位,并设有电梯通至地面,解决垂直交通的问题,方便市民使用。
4.3建筑设计
地下商业街设计充分考虑到交通人流能力及商业空间的高标准要求,通过性通道宽度不小于6m,商业通道宽度不小于4m。为避免线性商业空间的单一性,方案设计多处节点式空间,使通道空间转化为广场空间,考虑设置休闲空间,绿化及雕塑小品,为行人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空间上有张弛、强化空间的地域感。地下商业街可参见图3地下商业意向图所示。
将本地块内地站场、BRT站台、过街地道有机连成一个整体,并结合地下商业空间设置通道,乘客可以不用出地面,通过地下通道方便的到达上述任一空间,甚至可以与周边建筑的地下空间联通,打造更大范围的地下域,更多的发挥地下的作用。
考虑地下交通、商业与的士的衔接。地下一层设有专门的的士停靠区。
地下空间电梯服务半径按80米控制,楼梯服务半径按30m控制,卫生间服务半径按100m控制。
4.4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要考虑人们行走在其中的切身感受,要从人的角度去对待设计问题,尺度要合适,让人们感到亲切舒服,不要盲目追求夸张的尺寸和华丽的装饰风格。
针对地下空间缺乏自然光、外向景观和封闭性等特点,在内部空间环境上要处理好地面、地下的易达性、室内环境的开放感、通透性、动态感和自然化。同时要强调地下防灾的特殊要求。在进行内部空间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直线型的界面形态,因为直线形缺少进退、转折、凹凸变化,跟人感觉生硬,缺少变化,这种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出现,很容易让行走在其中的人们感到疲劳、厌倦,会让人有马上离开走出去的这种感觉。
4.5竖向设计
为控制开挖深度,有效提高室内净高,是室内空间美观整洁,采用顶棚平整的无梁空心楼板体系,地下一层室内控制为3400mm,地下二层室内净高控制为2400。地面出入口按30m半径设置,除此之外5处出入口设双电梯,便于大量性商业人流和残障人士的通行,电梯伴少量货物运送功能。
4结束语
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将是人们未来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受到社会生活方式、经济技术条件、及规划管理制度等诸多要素的制约。笔者只是针对自己所熟悉的空间形态做了调查研究,针对其空间现状的不足,选取其科学、合理、人性化发展的角度展开研究,以期能促进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质量的改善。
注:本章论文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