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快速增长,交通日益拥堵,目前的交叉口去化方式,已无法应对未来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交通情况和交通组成特点,开展新型调整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交叉口用地特点及居民出行结构中非机动车多,提出新的渠化思路,为主城区路口渠化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尹晓水(1986- ),女,硕士,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中级
黄培辉(1981- ),男,工程硕士,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高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日趋严重。交叉口无疑是城市制约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每一个交叉口就是一个瓶颈。因此如何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地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交叉口除了通过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事故等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渠化概念及主要方法
交叉口渠化是指根据交通流量及其特征,对车辆、行人作合理分离、导流等,使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渠化交通的作用旨在通过路口设置各种交通岛、交通标线或分隔带等,将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进行分隔以及交叉口左转、右转和直行车辆按规定的车道行驶,以利于车辆有秩序地通过,避免相互干扰,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渠化交通要优先保证主要运行方向车流的畅通;控制车辆汇流、分流或穿越处的角度和位置。利用交通岛的布置,控制车速,防止超车,并在其上设置交通标志以及作为行人过街时避车用的安全岛,尽量缩短车辆和行人在路口的通过距离和通过时间。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防止车辆在交叉口转错车道。
2、福州市交叉口的特色
2.1交通方式复杂、交通组织困难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构成,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交通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所占比例较大城市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交通压力。进而加剧城市交叉口交通组成的复杂度,特别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电动车速度介于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特殊的情况也是导致福州城市交叉口设计的特殊性。
2.2交叉口空间有限
福州中心城区主要干道交叉口道路红线都未进行展宽规划,城市用地开发时,路口未预留出可供改造的空间,一个交叉路口,四个角上分别是四幢高层建筑,像这样的路口在福州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些中国式的布局产物由来已久,戏称这叫交叉路口的“四大金刚”。 除了对景观有影响外,高楼聚集的交叉路口,交通也很成问题。交叉路口本身就是交通转换的节点和枢纽,四面聚集了高层建筑势必带来更多的人流和车流,大大增加了交通节点的压力。
2.3交叉口非机动车量大
福州城市交通方式中非机动车比例占得相当大。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通一直是管理的难点,也是交通渠化中较难处理的环节,在交通渠化设计中,只有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处理好,使之有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参与者自觉遵守。
3福州市交叉口渠化的新思路
交叉口渠化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必须根据交叉口的具体位置、同行量、交通方式构成以及这边环境,设计出具有特色交叉口。设计既能满足交通需求,又能反应地方文化底蕴特色,这是渠化设计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针对福州市路口空间小,非机动车多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渠化改造思路。
3.1 取消导流岛,取消非机动车二次过街
目前福州路口渠化一般采用设置渠化岛,通过导流岛将人行横道提前,缩小交叉口的空间资源,使得机动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减少,以减少延误。通过导流岛右转车辆不受信号灯控制,提高通行能力。但是左转非机动车需面对两次红灯的情况,如果导流岛太小,大量的非机动车行人聚集在岛上等待,使得右转车辆右转时遇到瓶颈,与非机动车交织严重,降低了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因此,考虑取消现有导流岛的组织方式,充分利用时间及空间资源,设置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左转待转区。缩短左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在左转绿灯亮时通过交叉口所需要的距离,从而提高通行能力。为解决左转的自行车和右转的机动车冲突问题,可将把最右侧的一个车道规划为机动车道,而把右边第二个车道设置为非机动车道。
图1 设置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左转待转区
使用该方案应具备三个个条件:1)左转非机动车较多;2)交叉口规模有限,空间不大;3)直行信号在左转信号之前放行。
优点:适合非机动车多,渠化岛面积不大的路口。能有效缓解路口人非混行。
缺点:1)允许非机动车的左转,需在信号配时阶段给它一个单独相位,增加周期时长,而且还会增加与机动车冲突的概率,不利于机动车的行驶。2)由于没有导流岛,行人过街距离较大,必要时要在中间设置行人驻足岛。3) 左转的自行车与机动车速度不一样,共用一个灯后,会出现机动车过完了,自行车还在路口,从而影响直行的机动车。
3.2人行与非机动过街横道分开设置
交叉口大量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存在,导致车辆与行人平面交织冲突现象突出,路口整体通行能力下降。尤其是红灯期间大量非机动车停在停车线之前,严重影响了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红灯结束后大量的人行、非机动车滞留在交叉口内,严重影响路口的通行能力。
新型斑马线分设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行人从人行道上通过,自行车则从自行车道通过,人车分开,通过效率将有所提高。
图2 设置人行、非机动车分开过街斑马线
3.3 交叉口路缘石处理
福州市非机动车过街采用与行人共用斑马线过街的形式,左转非机动车采用二次过街的方式。在高峰时间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采用左转二次过街,需要路口有足够大的等候区域。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路缘石设计,很容易造成阻塞。因此,应对路缘石进行处理。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上,路缘石的处理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是将路缘石改为平缓的斜坡(图3阴影部分);二是将路缘石收缩一段距离。推荐使用第二种方法,因为人行道的空间都可以用于自行车停侯,更加富有弹性。
图3 交叉口路缘石处理示意图
3.4 交叉口空间不足的解决思路
由于历史原因,交叉口空间常受制于“四大金刚”建筑,交叉口渠化改造一般方法是增加车道数,用地必须向两侧进行展宽,展宽后往往仅剩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或以人非共板形式存在,严重影响非机动车、人流的疏散。
交叉口改造时,参考其他城市骑楼的形式,考虑由政府回购沿街店面,打通作为步行空间,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图4 骑楼作为人行道
4、结论
本文结合福州市路口人非混杂及空间不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上几点符合福州“市情”的渠化方法,相信对有效地解决交叉口的交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設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曲丽敏,卢忠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与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1.
[3]刘锐滨.浅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综合设计[J].城市建设,2011,(14):58-59.
[4]杨宇聪,邓磊.基于状态域的微观交通环岛仿真[J].交通标准化,2010,(9).
[5]李桂波.居住区道路环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法[J].民营科技,2011,(5):31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尹晓水(1986- ),女,硕士,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中级
黄培辉(1981- ),男,工程硕士,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高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日趋严重。交叉口无疑是城市制约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每一个交叉口就是一个瓶颈。因此如何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地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交叉口除了通过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事故等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渠化概念及主要方法
交叉口渠化是指根据交通流量及其特征,对车辆、行人作合理分离、导流等,使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渠化交通的作用旨在通过路口设置各种交通岛、交通标线或分隔带等,将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进行分隔以及交叉口左转、右转和直行车辆按规定的车道行驶,以利于车辆有秩序地通过,避免相互干扰,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渠化交通要优先保证主要运行方向车流的畅通;控制车辆汇流、分流或穿越处的角度和位置。利用交通岛的布置,控制车速,防止超车,并在其上设置交通标志以及作为行人过街时避车用的安全岛,尽量缩短车辆和行人在路口的通过距离和通过时间。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防止车辆在交叉口转错车道。
2、福州市交叉口的特色
2.1交通方式复杂、交通组织困难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构成,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交通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所占比例较大城市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交通压力。进而加剧城市交叉口交通组成的复杂度,特别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电动车速度介于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特殊的情况也是导致福州城市交叉口设计的特殊性。
2.2交叉口空间有限
福州中心城区主要干道交叉口道路红线都未进行展宽规划,城市用地开发时,路口未预留出可供改造的空间,一个交叉路口,四个角上分别是四幢高层建筑,像这样的路口在福州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些中国式的布局产物由来已久,戏称这叫交叉路口的“四大金刚”。 除了对景观有影响外,高楼聚集的交叉路口,交通也很成问题。交叉路口本身就是交通转换的节点和枢纽,四面聚集了高层建筑势必带来更多的人流和车流,大大增加了交通节点的压力。
2.3交叉口非机动车量大
福州城市交通方式中非机动车比例占得相当大。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通一直是管理的难点,也是交通渠化中较难处理的环节,在交通渠化设计中,只有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处理好,使之有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参与者自觉遵守。
3福州市交叉口渠化的新思路
交叉口渠化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必须根据交叉口的具体位置、同行量、交通方式构成以及这边环境,设计出具有特色交叉口。设计既能满足交通需求,又能反应地方文化底蕴特色,这是渠化设计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针对福州市路口空间小,非机动车多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渠化改造思路。
3.1 取消导流岛,取消非机动车二次过街
目前福州路口渠化一般采用设置渠化岛,通过导流岛将人行横道提前,缩小交叉口的空间资源,使得机动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减少,以减少延误。通过导流岛右转车辆不受信号灯控制,提高通行能力。但是左转非机动车需面对两次红灯的情况,如果导流岛太小,大量的非机动车行人聚集在岛上等待,使得右转车辆右转时遇到瓶颈,与非机动车交织严重,降低了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因此,考虑取消现有导流岛的组织方式,充分利用时间及空间资源,设置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左转待转区。缩短左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在左转绿灯亮时通过交叉口所需要的距离,从而提高通行能力。为解决左转的自行车和右转的机动车冲突问题,可将把最右侧的一个车道规划为机动车道,而把右边第二个车道设置为非机动车道。
图1 设置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左转待转区
使用该方案应具备三个个条件:1)左转非机动车较多;2)交叉口规模有限,空间不大;3)直行信号在左转信号之前放行。
优点:适合非机动车多,渠化岛面积不大的路口。能有效缓解路口人非混行。
缺点:1)允许非机动车的左转,需在信号配时阶段给它一个单独相位,增加周期时长,而且还会增加与机动车冲突的概率,不利于机动车的行驶。2)由于没有导流岛,行人过街距离较大,必要时要在中间设置行人驻足岛。3) 左转的自行车与机动车速度不一样,共用一个灯后,会出现机动车过完了,自行车还在路口,从而影响直行的机动车。
3.2人行与非机动过街横道分开设置
交叉口大量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存在,导致车辆与行人平面交织冲突现象突出,路口整体通行能力下降。尤其是红灯期间大量非机动车停在停车线之前,严重影响了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红灯结束后大量的人行、非机动车滞留在交叉口内,严重影响路口的通行能力。
新型斑马线分设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行人从人行道上通过,自行车则从自行车道通过,人车分开,通过效率将有所提高。
图2 设置人行、非机动车分开过街斑马线
3.3 交叉口路缘石处理
福州市非机动车过街采用与行人共用斑马线过街的形式,左转非机动车采用二次过街的方式。在高峰时间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采用左转二次过街,需要路口有足够大的等候区域。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路缘石设计,很容易造成阻塞。因此,应对路缘石进行处理。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上,路缘石的处理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是将路缘石改为平缓的斜坡(图3阴影部分);二是将路缘石收缩一段距离。推荐使用第二种方法,因为人行道的空间都可以用于自行车停侯,更加富有弹性。
图3 交叉口路缘石处理示意图
3.4 交叉口空间不足的解决思路
由于历史原因,交叉口空间常受制于“四大金刚”建筑,交叉口渠化改造一般方法是增加车道数,用地必须向两侧进行展宽,展宽后往往仅剩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或以人非共板形式存在,严重影响非机动车、人流的疏散。
交叉口改造时,参考其他城市骑楼的形式,考虑由政府回购沿街店面,打通作为步行空间,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图4 骑楼作为人行道
4、结论
本文结合福州市路口人非混杂及空间不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上几点符合福州“市情”的渠化方法,相信对有效地解决交叉口的交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設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曲丽敏,卢忠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与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1.
[3]刘锐滨.浅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综合设计[J].城市建设,2011,(14):58-59.
[4]杨宇聪,邓磊.基于状态域的微观交通环岛仿真[J].交通标准化,2010,(9).
[5]李桂波.居住区道路环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法[J].民营科技,2011,(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