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肌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病程相对静止的肌肉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以特异性肌纤维结构异常为病理特征。先天性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虽然很多不同病理类型的先天性肌病已经明确了基因诊断,更多新的致病基因仍有待被发现。目前先天性肌病的治疗仍主要是针对肌无力所引起的并发症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糖尿病高脂血症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使用降血脂药物干预组(干预组)和不使用降血脂药物干预组(非干预组),分别为23、19例。均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常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其中,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后1 d给予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目的观察探讨过继转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EAU)小鼠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与病变程度评分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其意义。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抗原特异性T细胞建立过继转移EAU动物模型。过继免疫后9 d开始,每3天观察1次直至过继免疫后60 d,间接检眼镜联合前置镜观察小鼠眼底炎症情况并进行评分。将病变程度分为发病初期、发病早期、高峰前期、高峰期、恢复期、末期,相应评分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眼科治疗干预手段主要包括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可以延缓DR进展,防止严重的视功能丧失。但这些治疗干预手段多未针对导致DR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不能完全阻止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导致的致盲性损害。随着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DR发生发展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针对DR发生发展影响因素的分子通路、神经
目的观察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率与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严重ROP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出生体重<1500 g、进行ROP筛查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57例纳入研究。分析出生体重、出生孕周、吸氧史、输血史、1~10 min Apgar评分、胎数、分娩方式、是否为试管婴儿、有无其他系统疾病以及出生后1~6周体重增长率与RO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ROP程度以ROP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指黄斑区内毛细血管渗漏导致黄斑中心2个视盘直径的视网膜增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激光光凝作为DME传统治疗方法,仅能减缓视力进一步损害,对提高视力效果不甚理想。糖皮质激素缓释系统能延长糖皮质激素眼内有效药物浓度的维持时间,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效应,但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眼压升高、白内障进展等副作用仍需临床应用时高度重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CP)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NPDR的83例166只眼纳入研究。按就诊日期奇偶数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ECP治疗组(ECP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分别为42例84只眼、41例82只眼。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PM)患儿脑脊液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其中PM组30例,VE组30例。对照组20例,为不具有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但具有腰椎穿刺指征的同期住院患儿。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