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肾癌手术并且接受了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的57例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术后三年内、五年内生存率和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后,57例患者三年生存率为92.98%(53/57),五年生存率为87.72%(50/57),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发热[8.77%(5/57)]、轻度恶心[3.51%(2/57)]、血白细胞减少[1.75%(1/57)]、血胆红素升高[1.75%(1/57)]、头痛和头晕[3.51%(2/57)]、食欲不振[1.75%(1/57)]、全身肌肉酸痛[1.75%(1/57)]。结论:对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肾癌;免疫治疗;临床疗效
肾细胞癌(RCC)简称肾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临床大数据可知,肾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1]。肾癌对放疗、化疗及其激素治疗都不敏感。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后的肾癌患者,临床上可以将免疫治疗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进行了探究,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肾癌手术并且接受了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的57例肾癌患者。男女比例为36:21,年龄分布为29~72岁,平均年龄为(50.36±4.28)岁。
1.2治疗方法
在患者进行肾癌根治手术后,第二周开始使用a-干扰素(IFN-α)300万IU/次,每隔一日进行皮下注射,三十天为一个治疗疗程。白细胞介素-2(IL-2)100万IU/次,每隔一日进行皮下注射,三十天为一个治疗疗程。在治疗期间,a-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不可在同一日注射,治疗三个月后,可重复使用[2]。在每个疗程中,a-干扰素的总剂量为9000万IU,白细胞介素-2的总剂量为1500万IU。在手术后,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胸部和骨X线、肝和肾B超。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三年内、五年内生存率和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2.1统计患者术后生存率
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回访,统计患者术后三年内、五年内的生存率,经临床回访可知,经过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后,有4例患者,在三年内病逝,皆是因肝功能衰竭;有7例患者,在五年内病逝,其中因肝功能衰竭病逝的患者位5例,局部复发及骨转移2例。有结果可知,57例患者三年生存率为92.98%(53/57),五年生存率为87.72%(50/57)。
2.2统计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轻度恶心、血白细胞减少、血胆红素升高、头痛和头晕、食欲不振、全身肌肉酸痛等,统计5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详情见表1。
3讨论
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故在临床上如何控制扩散、防止癌症复发成为治疗肾癌的主要难题。肾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约30%患者在首次治疗之前就已经发生转移,根治性肾切除术可以治疗该疾病,但术后仍存在较大几率的复发率,接近半数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肾癌患者经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后虽可以提升患者机体对自体肿瘤的敏感性,但无法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3]。。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辅助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治疗原理为,使用干扰素参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细胞扩散、抗新生血管形成、调节细胞进行分化、抑制肿瘤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因子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a-干扰素在临床上常用与抗肿瘤活性,白细胞介素-2为淋巴因子,可以增加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值能力,促进体内的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及响应抗体。
经过本次研究可知,经过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后,57例患者三年生存率为92.98%(53/57),五年生存率为87.72%(50/57),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发热[8.77%(5/57)]、轻度恶心[3.51%(2/57)]、血白细胞减少[1.75%(1/57)]、血胆红素升高[1.75%(1/57)]、头痛和头晕[3.51%(2/57)]、食欲不振[1.75%(1/57)]、全身肌肉酸痛[1.75%(1/57)]。由结果可知,使用大剂量的a-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进行皮下注射,可以使药物缓慢被人体吸收,使机体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故可说明,对肾癌手术患者,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及方案,有效提高生存率。
综上所述,对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患者采用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机体抗肿瘤能力,辅助免疫细胞消除机体内残留的癌细胞,减少肾癌的复发率,提高臨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伟,陈文明,高运宾.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术后免疫治疗中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3):62.
[2]冯陈陈.2019年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20,43(06):332-336.
[3]陈艳波.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价[J]. 中外医疗,2016,35(11):30-32.
关键词:肾癌;免疫治疗;临床疗效
肾细胞癌(RCC)简称肾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临床大数据可知,肾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1]。肾癌对放疗、化疗及其激素治疗都不敏感。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后的肾癌患者,临床上可以将免疫治疗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进行了探究,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肾癌手术并且接受了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的57例肾癌患者。男女比例为36:21,年龄分布为29~72岁,平均年龄为(50.36±4.28)岁。
1.2治疗方法
在患者进行肾癌根治手术后,第二周开始使用a-干扰素(IFN-α)300万IU/次,每隔一日进行皮下注射,三十天为一个治疗疗程。白细胞介素-2(IL-2)100万IU/次,每隔一日进行皮下注射,三十天为一个治疗疗程。在治疗期间,a-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不可在同一日注射,治疗三个月后,可重复使用[2]。在每个疗程中,a-干扰素的总剂量为9000万IU,白细胞介素-2的总剂量为1500万IU。在手术后,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胸部和骨X线、肝和肾B超。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三年内、五年内生存率和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2.1统计患者术后生存率
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回访,统计患者术后三年内、五年内的生存率,经临床回访可知,经过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后,有4例患者,在三年内病逝,皆是因肝功能衰竭;有7例患者,在五年内病逝,其中因肝功能衰竭病逝的患者位5例,局部复发及骨转移2例。有结果可知,57例患者三年生存率为92.98%(53/57),五年生存率为87.72%(50/57)。
2.2统计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轻度恶心、血白细胞减少、血胆红素升高、头痛和头晕、食欲不振、全身肌肉酸痛等,统计5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详情见表1。
3讨论
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故在临床上如何控制扩散、防止癌症复发成为治疗肾癌的主要难题。肾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约30%患者在首次治疗之前就已经发生转移,根治性肾切除术可以治疗该疾病,但术后仍存在较大几率的复发率,接近半数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肾癌患者经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后虽可以提升患者机体对自体肿瘤的敏感性,但无法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3]。。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辅助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治疗原理为,使用干扰素参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细胞扩散、抗新生血管形成、调节细胞进行分化、抑制肿瘤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因子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a-干扰素在临床上常用与抗肿瘤活性,白细胞介素-2为淋巴因子,可以增加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值能力,促进体内的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及响应抗体。
经过本次研究可知,经过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后,57例患者三年生存率为92.98%(53/57),五年生存率为87.72%(50/57),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发热[8.77%(5/57)]、轻度恶心[3.51%(2/57)]、血白细胞减少[1.75%(1/57)]、血胆红素升高[1.75%(1/57)]、头痛和头晕[3.51%(2/57)]、食欲不振[1.75%(1/57)]、全身肌肉酸痛[1.75%(1/57)]。由结果可知,使用大剂量的a-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进行皮下注射,可以使药物缓慢被人体吸收,使机体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故可说明,对肾癌手术患者,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及方案,有效提高生存率。
综上所述,对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患者采用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机体抗肿瘤能力,辅助免疫细胞消除机体内残留的癌细胞,减少肾癌的复发率,提高臨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伟,陈文明,高运宾.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术后免疫治疗中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3):62.
[2]冯陈陈.2019年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20,43(06):332-336.
[3]陈艳波.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价[J]. 中外医疗,2016,35(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