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关于执行力的理解
“执行力”一词是近年来提出来的,对于其内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所谓执行力(Executive Ability)就是将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是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它是一种由企业领导者发起并最先掌握,继而带动整个组织形成的一种战略执行能力。执行力就是要求员工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执行力就是核心员工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要排除官僚主义的作风,执行力就是要坚持一丝不苟。执行力就个人而言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企业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归根结底,执行力是企业培养或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
以上的三个定义是依据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的。本文认为,执行力就是如何落实企业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能力问题。就执行力所建立的基础和实施的主体来说,执行力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可执行性。执行力的可执行性是建立在企业有效的战略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执行力,那么企业的战略最终是一句空话;如果战略本身不符合实际或者缺乏可行性,那么执行力也无从谈起。制定可行的企业战略,需要细致的选择,评估战略,并把它转化成为员工的行为,还要及时地对战略的执行跟踪补充。所以说,可执行性是执行力与生俱来的特性。
2.可接受性。执行力的可接受性是指建立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对有效的战略接受程度上而言的。如果一名员工和上级关系不融洽,对于所要实施的战略认为期望的程度不高,那么可以说员工的可接受性就差,这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差。如果一名员工和上级关系融洽,对于所要实施的战略认为期望的程度高,那么可以说员工的可接受性就好,这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好。
3. 实践性。从战略、计划、实施到控制,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到企业文化的形成,无时无处不体现着执行力的作用,它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之中。这就说明,执行力是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息息相关的。执行力的实践性是企业实践过程、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为着实现企业的目标的能力的体现,也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如果执行力不具备实践性,那么可以说所制定的战略不具有可行性,进而说执行力不具有可执行性。
二、企业愿景、战略与执行力的关系
企业愿景:是指组织对希望达到的未来目标及具体状态的描述,包括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和使用感,它在本质上揭示目的、激发热诚、指引方向、汇集力量。企业战略的定义有很多,从安德鲁斯倒明茨伯格,从计划型战略定义到观念型战略定义。本文为了便于说明企业愿景、战略与执行力的关系,将企业战略定义为:是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策划和谋略。
企业愿景、战略与执行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个图说明:企业战略是以企业愿景为基础制定的,它的制定需要执行力;得以实现企业愿景要靠执行力作用于企业战略的实施;而执行力的实施又要以高效可行的企业战略和良好的企业愿景为前提。三者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执行力在这里面起到了核心关键作用。我是从对于企业战略制定以及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入手,来认识执行力的。
一个可行的战略制定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好的愿景如果不能转化为好的战略,它就只能成为宣传口号。好的战略必须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而且要详细、具体,特别是关于自己竞争能力的分析更是如此。这些事实和数据,需要管理者能给员工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鼓舞大家为目标奋进,身为领导不夸夸其谈,要实事求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积极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下属员工也要积极地执行上级部署的任务,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去,共同落实好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再好的战略没有执行力,最终也是一句空话。
企业的战略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因为它是在企业愿景为基础上制定的;但相对于一个较长的时期它又是变化的,因为外部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从而影响到企业愿景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企业的战略要不断地调整,这其中就体现出执行力的实践性特点。同时对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必要步骤,也是企业有无执行力的具体表现。
图中的执行力,它处在核心位置上,执行力的实施又要以高效可行的企业战略和良好的企业愿景为前提。得以实现企业愿景要靠执行力作用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对于战略要不断地调整补充需要良好的执行力作用,所以说它们三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三、 执行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个成功的企业,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剩下10%是一些其他因素(如政策、关系、运气等)。凡是发展快而且发展良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执行力好的企业。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坦言:“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 IBM总裁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谈到海信2003年取得的业绩时说:“与其说成功在决策上,不如说成功在执行上。”
一流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卓越的执行能力。战略的错误可以导致企业的失败,但战略的正确却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因执行力的欠缺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可见,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此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
可见仅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成功的大企业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执行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了。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了管理层领导的观念、素质和心态。可见执行力对于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所以提高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不但能够保证企业战略落到实处,而且也能够使企业战胜对手。
四、从心理学入手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人是企业的构成主体,企业的所有目标都需要有人来完成。从社会的发展最终目的来说是追求人性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本文大胆地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执行心理,来说明如何提高执行力。
所谓执行心理是指人在执行的实践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在执行中的心理活动。执行心理活动是人在执行的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执行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执行力,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执行力。
1.对于管理者而言,他应具备强烈的进取心、乐观和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等良好的执行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领导者的行为将决定其他人的行为。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坚贞不屈的执行战略任务,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该公司的正常运营当中。
2.对于下属员工,也应该有像管理者一样的良好的执行心理素质。应该树立好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要有责任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执行工作任务,不要在执行中让自己的行为受到心理的影响。应该保持充沛的精力,对于工作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也能够给周围的人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
3.“角色互换”可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一方面,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管理者为企业的员工下属着想,了解他们在实行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员工下属也要为上级管理者着想,积极地执行上级的任务,和上级管理者一道共同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一起完成工作,达到目标。
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企业的文化和执行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每名员工每天都想着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决策的执行必然高效、彻底。员工作为个体必然会在执行心理上存在差异,只有依靠沟通才能将个体之间的差异淡化,只有突出凝聚力,才能形成推动企业前进的合力。
(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执行力”一词是近年来提出来的,对于其内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所谓执行力(Executive Ability)就是将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是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它是一种由企业领导者发起并最先掌握,继而带动整个组织形成的一种战略执行能力。执行力就是要求员工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执行力就是核心员工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要排除官僚主义的作风,执行力就是要坚持一丝不苟。执行力就个人而言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企业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归根结底,执行力是企业培养或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
以上的三个定义是依据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的。本文认为,执行力就是如何落实企业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能力问题。就执行力所建立的基础和实施的主体来说,执行力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可执行性。执行力的可执行性是建立在企业有效的战略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执行力,那么企业的战略最终是一句空话;如果战略本身不符合实际或者缺乏可行性,那么执行力也无从谈起。制定可行的企业战略,需要细致的选择,评估战略,并把它转化成为员工的行为,还要及时地对战略的执行跟踪补充。所以说,可执行性是执行力与生俱来的特性。
2.可接受性。执行力的可接受性是指建立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对有效的战略接受程度上而言的。如果一名员工和上级关系不融洽,对于所要实施的战略认为期望的程度不高,那么可以说员工的可接受性就差,这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差。如果一名员工和上级关系融洽,对于所要实施的战略认为期望的程度高,那么可以说员工的可接受性就好,这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好。
3. 实践性。从战略、计划、实施到控制,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到企业文化的形成,无时无处不体现着执行力的作用,它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之中。这就说明,执行力是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息息相关的。执行力的实践性是企业实践过程、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为着实现企业的目标的能力的体现,也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如果执行力不具备实践性,那么可以说所制定的战略不具有可行性,进而说执行力不具有可执行性。
二、企业愿景、战略与执行力的关系
企业愿景:是指组织对希望达到的未来目标及具体状态的描述,包括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和使用感,它在本质上揭示目的、激发热诚、指引方向、汇集力量。企业战略的定义有很多,从安德鲁斯倒明茨伯格,从计划型战略定义到观念型战略定义。本文为了便于说明企业愿景、战略与执行力的关系,将企业战略定义为:是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策划和谋略。
企业愿景、战略与执行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个图说明:企业战略是以企业愿景为基础制定的,它的制定需要执行力;得以实现企业愿景要靠执行力作用于企业战略的实施;而执行力的实施又要以高效可行的企业战略和良好的企业愿景为前提。三者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执行力在这里面起到了核心关键作用。我是从对于企业战略制定以及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入手,来认识执行力的。
一个可行的战略制定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好的愿景如果不能转化为好的战略,它就只能成为宣传口号。好的战略必须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而且要详细、具体,特别是关于自己竞争能力的分析更是如此。这些事实和数据,需要管理者能给员工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鼓舞大家为目标奋进,身为领导不夸夸其谈,要实事求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积极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下属员工也要积极地执行上级部署的任务,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去,共同落实好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再好的战略没有执行力,最终也是一句空话。
企业的战略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因为它是在企业愿景为基础上制定的;但相对于一个较长的时期它又是变化的,因为外部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从而影响到企业愿景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企业的战略要不断地调整,这其中就体现出执行力的实践性特点。同时对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必要步骤,也是企业有无执行力的具体表现。
图中的执行力,它处在核心位置上,执行力的实施又要以高效可行的企业战略和良好的企业愿景为前提。得以实现企业愿景要靠执行力作用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对于战略要不断地调整补充需要良好的执行力作用,所以说它们三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三、 执行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个成功的企业,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剩下10%是一些其他因素(如政策、关系、运气等)。凡是发展快而且发展良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执行力好的企业。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坦言:“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 IBM总裁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谈到海信2003年取得的业绩时说:“与其说成功在决策上,不如说成功在执行上。”
一流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卓越的执行能力。战略的错误可以导致企业的失败,但战略的正确却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因执行力的欠缺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可见,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此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
可见仅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成功的大企业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执行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了。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了管理层领导的观念、素质和心态。可见执行力对于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所以提高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不但能够保证企业战略落到实处,而且也能够使企业战胜对手。
四、从心理学入手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人是企业的构成主体,企业的所有目标都需要有人来完成。从社会的发展最终目的来说是追求人性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本文大胆地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执行心理,来说明如何提高执行力。
所谓执行心理是指人在执行的实践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在执行中的心理活动。执行心理活动是人在执行的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执行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执行力,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执行力。
1.对于管理者而言,他应具备强烈的进取心、乐观和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等良好的执行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领导者的行为将决定其他人的行为。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坚贞不屈的执行战略任务,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该公司的正常运营当中。
2.对于下属员工,也应该有像管理者一样的良好的执行心理素质。应该树立好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要有责任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执行工作任务,不要在执行中让自己的行为受到心理的影响。应该保持充沛的精力,对于工作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也能够给周围的人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
3.“角色互换”可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一方面,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管理者为企业的员工下属着想,了解他们在实行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员工下属也要为上级管理者着想,积极地执行上级的任务,和上级管理者一道共同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一起完成工作,达到目标。
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企业的文化和执行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每名员工每天都想着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决策的执行必然高效、彻底。员工作为个体必然会在执行心理上存在差异,只有依靠沟通才能将个体之间的差异淡化,只有突出凝聚力,才能形成推动企业前进的合力。
(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