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淞文、吕日阳这两个名字也许大家不太熟,但提起网络上活跃的“东北猫”或许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东北猫”以热点为话题进行幽默演绎,其中《东北猫之你瞅啥》等视频火爆网络。
2013年秋天,郑淞文、吕日阳大学毕业后在沈阳找到了工作,他们同在一家大公司,收入可观。2014年年初,两个人有了新想法。两个人工作后,“东北猫”的创作停了下来,有许多人留言说想念“东北猫”了,更有在海外生活的东北人说想家的时候就想听“东北猫”,希望它继续报告并评论新闻。两人决定辞职,自主创业,继续“东北猫”的事业。当然,不能光做节目不创收,要生存就必须挣钱,他们想到了“东北猫”这个品牌的商业价值,决定试试粉丝对“东北猫”的热度,把它转移到微信上,很快就成了东北地区最具人气的微信。两个人有信心了。
做什么项目呢?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卖煎饼。
被门前的车水马龙惊呆了
为什么偏偏看中了不起眼的煎饼?这是两个人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商量的时候吕日阳说:“不管是白领还是普通市民都非常喜欢煎饼,可是大多是街头巷尾的小吃车在售卖,存在的问题是卫生得不到保障,而且口感良莠不齐……”听到这里,郑淞文马上说:“这是个空白点。我们开的店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既要卫生,又要标准化操作,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做成标准化的连锁餐厅。”
东北小伙痛快人,说干就干。2014年1月,两人在沈阳大东区租了一间60平方米的门市房,开始装修。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做市场调查,请传单派送员到附近的写字楼发传单。传单发出去后,两天内一份订单也没有换回来。他们有点儿发蒙,不知道是周边人群对煎饼不认同还是自己的定位出了问题。于是,两个人亲自上阵,带上一箱子传单从附近写字楼的顶楼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下跑,给每个公司送传单。一天下来,他们付出了点儿代价:腿酸了一个星期,可是,客户的反馈纷至沓来……
接下来,吕日阳和郑淞文为自己的产品取了名字,叫“唐太中”,声音有点儿像皇帝李世民,听起来牛,但实际上仅仅是一张薄薄的小煎饼。“唐太中”煎饼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煎饼,他们特意和天津师傅学的,非常地道的老味道,适合中老年或者喜欢传统风味的客户群;另一种是新式煎饼,里边有芝士、培根、鸡柳、生菜、沙拉酱、海鲜……符合年轻人的口感。两个人非常注重食材的选择与搭配,对口感的追求近乎极致,既要保留传统煎饼的美味又要兼顾现代营养学的健康理念,为了一种口味的煎饼,配比要反复尝试上千次。
10月12日,他们的店正式营业,“唐太中”煎饼的大牌子高高挂了出去。原定那天8点开门,他们前一天晚上又是通知粉丝又是在平台上发布直播消息,忙到很晚,结果第二天7点才出门。两人快到店门口时,看到店门口黑压压一片围了一堆人。郑淞文心里一惊,说:“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别耽误开业呀。”两人跑过去一看,都是等着来吃煎饼的。站在最前边的几名“忠粉”对他们说:“早上不到6点我们就排在门口了,为的是VIP会员卡前10的号码。我们相信‘东北猫’有百万粉丝,‘唐太中’以后也一定会有成千上万的会员。提前来排队,就为了拿到个元老级的数字,将来和其他人吹牛。”那天原本计划营业到下午5点半,没想到下午3点多煎饼就都卖完了。这一天,来买煎饼的大约有1000多人。
10月成了他们的红火月,营业额达到12万元。
并驾齐驱
郑淞文和吕日阳在大学时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由于他们的东北方言口音太重,直到大三的时候仍然是同学们嘲笑的对象。笑着笑着,两个倔小伙急了,他们决定就用东北话向全国、全世界的人介绍东北文化。
2012年春天,他们开创了“东北猫”视频,处女作是《东北猫之你瞅啥》,作品中,一只操着东北口音的卡通猫用调侃的语气解释“你瞅啥”的含义,风趣地教大家怎么回答才能“不挨揍”。他们把制作好的《东北猫之你瞅啥》放到网上,很多人开始看这个视频,一边看一边乐,点击量飞速上升。两人趁热打铁又推出了多个原创视频,很快,“东北猫”的粉丝量突破50万,被转播了1000多万次。“东北猫”火了。那个时候,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东北猫”视频竟为他们后来的煎饼事业做了预热。
煎饼店开张后,小哥俩将互联网思维引进传统餐饮业。他们在世界各地设立了美食侦探,覆盖主要国家和地区,这些人有的是他们俩在海外的同学、亲人、朋友,有的是经过报名筛选的粉丝。他们的菜单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每当更换菜单时都会在平台上投票,由数十万好友决定上架哪个新品,票数最多的由他们与美食侦探联络引进。传统餐厅是有什么顾客吃什么,“唐太中”是顾客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有个粉丝团不相信“唐太中”会如此神奇,他们在网上对平台上澳洲的龙虾、北海道的三文鱼、泰国的菠萝饭、意大利的腊肉、摩洛哥的炖菜进行投票。按照“东北猫”吆喝的承诺,一周后,他们走进店里,果然在餐桌上看到了这些美味。
“唐太中”在顾客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会员数据库,顾客的购买行为会被存档分析,以便优化服务,提供便捷。有位王小姐一个月内连续三次进店都坐在左边靠窗的位置,她第四次光临时,服务员就把餐盘端到她习惯坐的那个位置上。网站还有外送地址的记录,顾客只要成功订餐一次,数据库便自动记录匹配联系人和地址,下次可以享受快捷订餐,微信或者打电话说:“要一份×××,地址不变。”就可以完成订餐。
“东北猫”常常召开“唐太中”煎饼茶话会,让热爱生活的人相聚到一起,小剧场、观影团、化装舞会、快闪……各种有趣的活动,以“唐太中”为中心形成社交网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趣事
为了做出真正的好煎饼,让顾客见到煎饼就想买就想吃,小哥俩常常上街“侦察”沈阳城每一家煎饼店的优点和特色。有一次,在一家美食广场里,他们发现一位大娘能把煎饼烙得非常非常薄,又非常非常好吃。他们决定拜师学艺。第一次找大娘的时候,大娘教了他们几句客流量就上来了,他们只好告辞。当时大娘答应人少的时候教他们。第二次去,大娘的态度突然冷淡了。他们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原因,于是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聊着聊着才知道这不是上次见到的那位大娘,他们认错人了。下午他们又跑了过去。大娘倒是第一次见到的那位大娘,但是大娘不敢说话了。原来上午认错的那个人是她的组长,批评大娘泄露了商业秘密。大娘有顾虑了。两个人想了想,决定在大娘下班的路上等候。第一天扑空了。第二天倒是见到了,可是大娘说要接外孙子放学,匆匆走了。第三天,他们有事迟到,险些错过大娘下班,紧赶慢赶地赶过去,总算在半路上截到大娘。软磨硬泡,大娘得知他们创业的艰难,心疼他们了,将自己的技术和盘托出。
有一天,上午9点左右订餐电话响了,有人要订103份煎饼,中午11点半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百份的预定,心里没底。镇定下来后他们估算了一下自己的“生产力”,两口煎饼锅,正常情况下两分钟烙一张的速度应该没有问题。 确定了“生产力”后就要确定订单的真实性了,他们有点儿担心是恶作剧,因为再打电话确认时对方竟然关机。两人心里非常忐忑,听接电话的人描述对方应该是一名学生,有可能上课期间不允许接电话,所以关机了,但等到下课时间再打电话确认已经不可能了,时间来不及,需要马上做决定。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结论是:“‘唐太中’不能辜负每一位信任自己的顾客,既然答应了,即使是恶作剧也认了。不能因为怀疑让学生饿肚子。”两口煎饼锅马不停蹄地开动起来。11点10分煎饼全部做完,三辆自行车一起“护送”煎饼抵达目的地。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是对的,当天那所学校停水食堂没有午饭,几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订的“唐太中”煎饼。
他们店的附近有一家幼儿园。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哭泣的宝宝进店用餐。小宝宝特别喜欢他们店里摆设的猫咪玩偶,服务员拿了一个给他玩,宝宝破涕为笑。年轻的妈妈说:“今天是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他不适应,所以才哭闹。”郑淞文对宝宝说:“这个小猫咪送给你了,你明天再来玩。”此后,接连几天那位妈妈都带着小宝宝来吃煎饼。一天那位妈妈说:“我家宝宝现在只要一说来吃煎饼玩‘东北猫’,就开心地要来上学。”小宝宝成了“唐太中”最小的会员。
两个小伙子很辛苦。吕日阳一边翻着煎饼一边讲述理想:“我们要让互联网思维和传统餐饮更深入融合。未来的计划是把‘唐太中’开遍全国。”郑淞文听了这句话嘻嘻一笑,忙里偷闲地腾出右手做了个自信的“V”字。
2013年秋天,郑淞文、吕日阳大学毕业后在沈阳找到了工作,他们同在一家大公司,收入可观。2014年年初,两个人有了新想法。两个人工作后,“东北猫”的创作停了下来,有许多人留言说想念“东北猫”了,更有在海外生活的东北人说想家的时候就想听“东北猫”,希望它继续报告并评论新闻。两人决定辞职,自主创业,继续“东北猫”的事业。当然,不能光做节目不创收,要生存就必须挣钱,他们想到了“东北猫”这个品牌的商业价值,决定试试粉丝对“东北猫”的热度,把它转移到微信上,很快就成了东北地区最具人气的微信。两个人有信心了。
做什么项目呢?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卖煎饼。
被门前的车水马龙惊呆了
为什么偏偏看中了不起眼的煎饼?这是两个人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商量的时候吕日阳说:“不管是白领还是普通市民都非常喜欢煎饼,可是大多是街头巷尾的小吃车在售卖,存在的问题是卫生得不到保障,而且口感良莠不齐……”听到这里,郑淞文马上说:“这是个空白点。我们开的店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既要卫生,又要标准化操作,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做成标准化的连锁餐厅。”
东北小伙痛快人,说干就干。2014年1月,两人在沈阳大东区租了一间60平方米的门市房,开始装修。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做市场调查,请传单派送员到附近的写字楼发传单。传单发出去后,两天内一份订单也没有换回来。他们有点儿发蒙,不知道是周边人群对煎饼不认同还是自己的定位出了问题。于是,两个人亲自上阵,带上一箱子传单从附近写字楼的顶楼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下跑,给每个公司送传单。一天下来,他们付出了点儿代价:腿酸了一个星期,可是,客户的反馈纷至沓来……
接下来,吕日阳和郑淞文为自己的产品取了名字,叫“唐太中”,声音有点儿像皇帝李世民,听起来牛,但实际上仅仅是一张薄薄的小煎饼。“唐太中”煎饼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煎饼,他们特意和天津师傅学的,非常地道的老味道,适合中老年或者喜欢传统风味的客户群;另一种是新式煎饼,里边有芝士、培根、鸡柳、生菜、沙拉酱、海鲜……符合年轻人的口感。两个人非常注重食材的选择与搭配,对口感的追求近乎极致,既要保留传统煎饼的美味又要兼顾现代营养学的健康理念,为了一种口味的煎饼,配比要反复尝试上千次。
10月12日,他们的店正式营业,“唐太中”煎饼的大牌子高高挂了出去。原定那天8点开门,他们前一天晚上又是通知粉丝又是在平台上发布直播消息,忙到很晚,结果第二天7点才出门。两人快到店门口时,看到店门口黑压压一片围了一堆人。郑淞文心里一惊,说:“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别耽误开业呀。”两人跑过去一看,都是等着来吃煎饼的。站在最前边的几名“忠粉”对他们说:“早上不到6点我们就排在门口了,为的是VIP会员卡前10的号码。我们相信‘东北猫’有百万粉丝,‘唐太中’以后也一定会有成千上万的会员。提前来排队,就为了拿到个元老级的数字,将来和其他人吹牛。”那天原本计划营业到下午5点半,没想到下午3点多煎饼就都卖完了。这一天,来买煎饼的大约有1000多人。
10月成了他们的红火月,营业额达到12万元。
并驾齐驱
郑淞文和吕日阳在大学时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由于他们的东北方言口音太重,直到大三的时候仍然是同学们嘲笑的对象。笑着笑着,两个倔小伙急了,他们决定就用东北话向全国、全世界的人介绍东北文化。
2012年春天,他们开创了“东北猫”视频,处女作是《东北猫之你瞅啥》,作品中,一只操着东北口音的卡通猫用调侃的语气解释“你瞅啥”的含义,风趣地教大家怎么回答才能“不挨揍”。他们把制作好的《东北猫之你瞅啥》放到网上,很多人开始看这个视频,一边看一边乐,点击量飞速上升。两人趁热打铁又推出了多个原创视频,很快,“东北猫”的粉丝量突破50万,被转播了1000多万次。“东北猫”火了。那个时候,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东北猫”视频竟为他们后来的煎饼事业做了预热。
煎饼店开张后,小哥俩将互联网思维引进传统餐饮业。他们在世界各地设立了美食侦探,覆盖主要国家和地区,这些人有的是他们俩在海外的同学、亲人、朋友,有的是经过报名筛选的粉丝。他们的菜单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每当更换菜单时都会在平台上投票,由数十万好友决定上架哪个新品,票数最多的由他们与美食侦探联络引进。传统餐厅是有什么顾客吃什么,“唐太中”是顾客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有个粉丝团不相信“唐太中”会如此神奇,他们在网上对平台上澳洲的龙虾、北海道的三文鱼、泰国的菠萝饭、意大利的腊肉、摩洛哥的炖菜进行投票。按照“东北猫”吆喝的承诺,一周后,他们走进店里,果然在餐桌上看到了这些美味。
“唐太中”在顾客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会员数据库,顾客的购买行为会被存档分析,以便优化服务,提供便捷。有位王小姐一个月内连续三次进店都坐在左边靠窗的位置,她第四次光临时,服务员就把餐盘端到她习惯坐的那个位置上。网站还有外送地址的记录,顾客只要成功订餐一次,数据库便自动记录匹配联系人和地址,下次可以享受快捷订餐,微信或者打电话说:“要一份×××,地址不变。”就可以完成订餐。
“东北猫”常常召开“唐太中”煎饼茶话会,让热爱生活的人相聚到一起,小剧场、观影团、化装舞会、快闪……各种有趣的活动,以“唐太中”为中心形成社交网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趣事
为了做出真正的好煎饼,让顾客见到煎饼就想买就想吃,小哥俩常常上街“侦察”沈阳城每一家煎饼店的优点和特色。有一次,在一家美食广场里,他们发现一位大娘能把煎饼烙得非常非常薄,又非常非常好吃。他们决定拜师学艺。第一次找大娘的时候,大娘教了他们几句客流量就上来了,他们只好告辞。当时大娘答应人少的时候教他们。第二次去,大娘的态度突然冷淡了。他们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原因,于是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聊着聊着才知道这不是上次见到的那位大娘,他们认错人了。下午他们又跑了过去。大娘倒是第一次见到的那位大娘,但是大娘不敢说话了。原来上午认错的那个人是她的组长,批评大娘泄露了商业秘密。大娘有顾虑了。两个人想了想,决定在大娘下班的路上等候。第一天扑空了。第二天倒是见到了,可是大娘说要接外孙子放学,匆匆走了。第三天,他们有事迟到,险些错过大娘下班,紧赶慢赶地赶过去,总算在半路上截到大娘。软磨硬泡,大娘得知他们创业的艰难,心疼他们了,将自己的技术和盘托出。
有一天,上午9点左右订餐电话响了,有人要订103份煎饼,中午11点半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百份的预定,心里没底。镇定下来后他们估算了一下自己的“生产力”,两口煎饼锅,正常情况下两分钟烙一张的速度应该没有问题。 确定了“生产力”后就要确定订单的真实性了,他们有点儿担心是恶作剧,因为再打电话确认时对方竟然关机。两人心里非常忐忑,听接电话的人描述对方应该是一名学生,有可能上课期间不允许接电话,所以关机了,但等到下课时间再打电话确认已经不可能了,时间来不及,需要马上做决定。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结论是:“‘唐太中’不能辜负每一位信任自己的顾客,既然答应了,即使是恶作剧也认了。不能因为怀疑让学生饿肚子。”两口煎饼锅马不停蹄地开动起来。11点10分煎饼全部做完,三辆自行车一起“护送”煎饼抵达目的地。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是对的,当天那所学校停水食堂没有午饭,几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订的“唐太中”煎饼。
他们店的附近有一家幼儿园。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哭泣的宝宝进店用餐。小宝宝特别喜欢他们店里摆设的猫咪玩偶,服务员拿了一个给他玩,宝宝破涕为笑。年轻的妈妈说:“今天是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他不适应,所以才哭闹。”郑淞文对宝宝说:“这个小猫咪送给你了,你明天再来玩。”此后,接连几天那位妈妈都带着小宝宝来吃煎饼。一天那位妈妈说:“我家宝宝现在只要一说来吃煎饼玩‘东北猫’,就开心地要来上学。”小宝宝成了“唐太中”最小的会员。
两个小伙子很辛苦。吕日阳一边翻着煎饼一边讲述理想:“我们要让互联网思维和传统餐饮更深入融合。未来的计划是把‘唐太中’开遍全国。”郑淞文听了这句话嘻嘻一笑,忙里偷闲地腾出右手做了个自信的“V”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