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辞职游学,其间我也很是犹豫。毕竟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论从前景上看还是从待遇上看,都相当不错。但是看到行业的领袖——王石先生,居然能够在如此成功的事业中抽身前往哈佛做访问学者,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当机立断,我一定要趁年轻多体验,不遗憾。因此波士顿是我游学必选的一站,能够在哈佛的校园偶遇到王石,喝杯咖啡,交流一些想法,一定很是美好了。
波士顿是新英格兰地区(New England)马赛诸塞州的首府,也是美国顶级名校的所在地,来看看波士顿的大学吧:哈佛大学、麻省理工、韦尔斯利女校、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要说波士顿是美国精英的摇篮,想必不为过。
带着对纽约的巨大不舍,在好朋友Saori和Miki的陪同下,我们三个人从唐人街坐大巴来到了波士顿。波士顿虽然大名鼎鼎,但是与纽约的气质截然不同。一座是全球最棒的现代摩登大都会,一座则散发着老派的古典与雍容。
许多人喜欢把波士顿作为美国一切的发源地,因为美国的独立战争便是由此开始的,这里保留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果想感受美国的历史、人文、名校,来波士顿是首选。
波士顿EF校园在著名的波士顿学院旁,一栋典型的美式建筑,围合式的红砖尖顶,大大的草坪,精致古典。这里的校区比纽约小了不少,教学、餐饮、住宿都集中在一栋建筑中。我的宿舍朝南,是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每每午后在窗边温习功课,阳光从窗外的绿叶中温柔地洒在我身上,让人满心欢喜。
最赞的是学校旁边还有个大湖,蓝天碧水,十分优美宁静。由于波士顿马拉松赛(Boston Marathon)是全美最有名的马拉松赛事之一,经常在一天的任何时段都能看到有人在慢跑,波士顿人深深地迷恋着慢跑这项运动。入乡随俗,我也经常在附近的湖边跑步,冥想思考,感受身体的节奏。游学和旅行最大的不同,便是可以深入地体会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自己也有机会以当地人的方式生活。
也是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位EF最老的学员。她83岁,是一位日本老太太,精神矍铄。我们有一次聊天,她说40岁那年和先生离婚,觉得重获自由。然后开始创业,事业做得还不错,待到60岁退休时,便开始周游世界。以游学的方式,在多个国家生活学习,持续了20余年。现在她除了南北极没有去过之外,基本已经完成了她的环球梦想。而且,她后来一直未婚,都是独自完成这些旅程的哦,我心底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由之路Boston’s Freedom Trail
记得第一次认识波士顿,是在历史课上学习“波士顿倾茶事件,自此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入学的第一天,EF的老传统,活动老师带领全体学员了解这座城。到波士顿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徒步走完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是美国革命的摇篮,它涵盖了波士顿主要的殖民遗址,整条路由地上两排红色地砖标示,它从美国最早的公共公园波士顿公园开始,全长2.5英里(合4公里),连接了重要的16个景点,如国王礼拜堂(King's Chapel)、19世纪波士顿文学巨匠霍桑和爱默生经常光顾的老拐角书店(Old Corner Bookstore)和波士顿惨案遗址等,大约三四个小时之后,将最终抵达北边的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这里是美国独立战争第一场战役的战场,我在气喘吁吁爬上294级台阶之后,终于能在山顶漫步一览波士顿的全景。
哈佛的Love Story
每个女孩的成长似乎都离不开一部小说或电影。我的那部就是——《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小说,由之改编的电影获得了多项奥斯卡提名。它讲述了一个面包师的女儿和一位世家公子在哈佛相遇相爱的悲情故事。情结简单,情感纯洁如雪,但里面的一幕幕都是我的爱情启蒙,而珍妮那句“爱就意味着不要说对不起”更是深深印在我心底。
在我13岁那年的冬天第一次读到了这个发生在哈佛的爱情,就深深地为这所名校着迷。17年后,我终于真实地踏足这里,诸多感慨。曾经我的小梦想之一,是在哈佛的校园里仰望星空,此刻,我实现了。
如果说哈佛是全美大学的“王冠”,那么哈佛商学院就是王冠上最夺目的“明珠”。哈佛商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与它的地位、名气完全不符,有点偏安一隅,非常安静,建筑也很质朴,不像哥伦比亚法学院那样霸气十足。我很喜欢商学院这种反差,多次在草坪上深深地呼吸顶级商学院的气息,希望自己也变得有投资头脑哦。
哈佛最热闹最接地气的无疑是哈佛广场(Harvard Square)了。这里大约是波士顿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了,用人山人海形容真不为过。衣食住行等消费品很齐全,本来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瞻仰哈佛,谁知一到哈佛广场就忍不住逛起街来,扫货、喝咖啡、吃冰淇淋,与哈佛亲近不少。哈佛校园是大到要走断腿的那种,游客中心有哈佛小妞做校园向导,但这可不免费,哈佛的商业氛围过于浓重,与想象的学院派气质还是有些落差,他们的纪念品商店标价相当坑爹,真是独门生意。
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无论去哪里旅行我都喜欢看看当地有代表性的大学,这次来波士顿,当然要前往传说中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啦。
以前只知道宋氏三姐妹的母校叫“卫斯理女校”,实际上美国有两所女校都曾被如此翻译,一所是位于波士顿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而另一所则是位于亚特兰大梅肯市的威斯理安女子学院Wesleyan College(宋氏三姐妹的母校)。虽然波士顿的韦尔斯利女校只有宋美龄在这里学习过,但是大家所熟知的冰心、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赖斯这些杰出的女性也都毕业于此。
韦尔斯利女校位于韦尔斯利镇,距离波士顿市区约有13英里,需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一下火车,就感受到浓浓的学院派气质。韦尔斯利镇是典型的中上社区,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绿化设计,美得让人心醉。 在美国就算去一所学校,也要做好参观功课,不然真的会摸不着北。我来韦尔斯利之前没有做准备,原以为就是逛逛校园子而已,而且哈佛都看过了,还能迷路?实际上,我错了,错大了。
韦尔斯利校园是极大的,像隐秘在森林、湖泊里的古校,这里与哈佛的气质截然不同。在镇子上绕了大半个小时,总算找到了韦尔斯利女校的一个小校门。进入校门之后,更是夸张,到处都是参天古树,周边居然没人、没教学楼,搞得我精神紧张,惶恐跳出来什么校园杀手!走了十几分钟,终于看到了两个女生在烈日下耕种,我才心安。两个女生在耕种、观察一块试验地的植物,她们看到我时抱以非常善意的微笑,我对韦尔斯利女生好感顿生。
韦尔斯利女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天然环境,繁茂的树林,无边的湖泊,极具高级感的草坪,美妙的湿地,成群的野鸭,有如世外森林,学校秘密地隐藏其中。就算进入到学校的核心区域,各个建筑之间的距离也很远,各栋建筑完全不是一种风格,但又有淡淡的和谐感。一路上遇见了几位女生,都散发着含蓄的学院派气质,独立智慧,整洁质朴,韦尔斯利的口号是要为立志改变世界的女性提供一流的教育。
这里是年轻女子们的绿野仙踪,如果你是女生,你才华横溢,你想留学,那么请一定记得选择韦尔斯利女校,这里一定会锻造出卓尔不群的你。我明白了那个坊间传闻一定是真的,传闻哈佛和MIT的男生特别哈韦尔斯利的女生,还有华尔街投行的大咖们也喜欢娶韦尔斯利毕业的女子。
麻省理工(MIT)的史塔特中心
虽然我是学文科的,但是对于江湖名气不输哈佛的麻省理工还是要去游览一番。当然主要是为了一睹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MIT设计的“史塔特中心”(Stata Center)。弗兰克·盖里以擅长设计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其著名的代表作就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了。
MIT的整个校园,包括它最经典的标志性建筑大圆顶都属于理科式的直白简约,功能至上。但对于文科生来说,简直毫无情调,直到探寻到史塔特中心,才知道难怪这么短的时间,它已经成为MIT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了。整个建筑造型怪异,空间分割奇特,呈现出强大的存在感。八卦一下,史塔特中心2004年春天落成,使用了大概三年,弗兰克·盖里就被MIT起诉啦,原因是墙面渗漏、地面裂缝、排水不畅,看来美国也有豆腐渣工程。
另外还有一个小八卦,据说MIT开学的时候,你会以为在印度,MIT的印度人那是相当的多。参观那天是周末,一帮印度学子们在校园举办大型BBQ,那烤炉不是盖的,在国内我还没见过那么排场的烤肉架,一坨坨红肉,看得我心惊胆战,整个校园弥漫着一股子烧烤煳味,MIT不拘小节可见一斑。
TIPS:
1.美国各个城市之间气质绝不雷同。对于想要留学美国的你来说,了解每个城市的不同气质与自己是否合拍很重要。比如我狂爱纽约,但是对于波士顿的天气和过分安静不是很适应。
2.波士顿消费税比较低,为6.25%, 50刀以下的消费免税。住宿较贵,超过纽约。
3.波士顿体育运动发达,如棒球有著名的红袜队(Red Sox),篮球有凯尔特人(Boston Celtics)。每次在著名的芬威球场上红袜队VS纽约洋基队,都是一票难求。
波士顿美术馆(MFA)&波士顿图书馆(Boston Public Library)
因为有纽约珠玉在前,我对波士顿的印象一直比较一般。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太小,Copley Square没什么好逛,新英格兰水族馆(New England Aquarium)和科学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也无功无过。但是波士顿美术馆MFA则是别有一番风情,虽然它没有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多,但是有间画廊里面有莫奈早、中、晚期的作品,哇,你会发现莫奈有段时间一定是被上帝亲吻了额头,十分顿悟,如有神助。另外MFA中庭的咖啡厅超赞,设计得又文艺又诗意。闲暇时约上好友逛逛博物馆,看看人类历史顶级的艺术精粹,然后喝喝下午茶,吃吃小甜品,这真是波士顿人触手可及的享受啊。
波士顿图书馆也很棒,但一定要去老的那栋,新馆没什么特点,老馆完全成全了爱书人对古典图书馆的所有想象。美国的公立图书馆都可以自由出入,我在里面也装模作样阅读了一会儿。一直以为图书馆是最为严肃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谁知当日居然有场婚礼在里面筹备,而且还要因此提前闭馆。原来《欲望都市》里凯瑞和BIG要在纽约市立图书馆举办婚礼不是电影桥段,美国人都可以这么干啊!
波士顿是新英格兰地区(New England)马赛诸塞州的首府,也是美国顶级名校的所在地,来看看波士顿的大学吧:哈佛大学、麻省理工、韦尔斯利女校、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要说波士顿是美国精英的摇篮,想必不为过。
带着对纽约的巨大不舍,在好朋友Saori和Miki的陪同下,我们三个人从唐人街坐大巴来到了波士顿。波士顿虽然大名鼎鼎,但是与纽约的气质截然不同。一座是全球最棒的现代摩登大都会,一座则散发着老派的古典与雍容。
许多人喜欢把波士顿作为美国一切的发源地,因为美国的独立战争便是由此开始的,这里保留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果想感受美国的历史、人文、名校,来波士顿是首选。
波士顿EF校园在著名的波士顿学院旁,一栋典型的美式建筑,围合式的红砖尖顶,大大的草坪,精致古典。这里的校区比纽约小了不少,教学、餐饮、住宿都集中在一栋建筑中。我的宿舍朝南,是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每每午后在窗边温习功课,阳光从窗外的绿叶中温柔地洒在我身上,让人满心欢喜。
最赞的是学校旁边还有个大湖,蓝天碧水,十分优美宁静。由于波士顿马拉松赛(Boston Marathon)是全美最有名的马拉松赛事之一,经常在一天的任何时段都能看到有人在慢跑,波士顿人深深地迷恋着慢跑这项运动。入乡随俗,我也经常在附近的湖边跑步,冥想思考,感受身体的节奏。游学和旅行最大的不同,便是可以深入地体会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自己也有机会以当地人的方式生活。
也是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位EF最老的学员。她83岁,是一位日本老太太,精神矍铄。我们有一次聊天,她说40岁那年和先生离婚,觉得重获自由。然后开始创业,事业做得还不错,待到60岁退休时,便开始周游世界。以游学的方式,在多个国家生活学习,持续了20余年。现在她除了南北极没有去过之外,基本已经完成了她的环球梦想。而且,她后来一直未婚,都是独自完成这些旅程的哦,我心底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由之路Boston’s Freedom Trail
记得第一次认识波士顿,是在历史课上学习“波士顿倾茶事件,自此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入学的第一天,EF的老传统,活动老师带领全体学员了解这座城。到波士顿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徒步走完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是美国革命的摇篮,它涵盖了波士顿主要的殖民遗址,整条路由地上两排红色地砖标示,它从美国最早的公共公园波士顿公园开始,全长2.5英里(合4公里),连接了重要的16个景点,如国王礼拜堂(King's Chapel)、19世纪波士顿文学巨匠霍桑和爱默生经常光顾的老拐角书店(Old Corner Bookstore)和波士顿惨案遗址等,大约三四个小时之后,将最终抵达北边的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这里是美国独立战争第一场战役的战场,我在气喘吁吁爬上294级台阶之后,终于能在山顶漫步一览波士顿的全景。
哈佛的Love Story
每个女孩的成长似乎都离不开一部小说或电影。我的那部就是——《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小说,由之改编的电影获得了多项奥斯卡提名。它讲述了一个面包师的女儿和一位世家公子在哈佛相遇相爱的悲情故事。情结简单,情感纯洁如雪,但里面的一幕幕都是我的爱情启蒙,而珍妮那句“爱就意味着不要说对不起”更是深深印在我心底。
在我13岁那年的冬天第一次读到了这个发生在哈佛的爱情,就深深地为这所名校着迷。17年后,我终于真实地踏足这里,诸多感慨。曾经我的小梦想之一,是在哈佛的校园里仰望星空,此刻,我实现了。
如果说哈佛是全美大学的“王冠”,那么哈佛商学院就是王冠上最夺目的“明珠”。哈佛商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与它的地位、名气完全不符,有点偏安一隅,非常安静,建筑也很质朴,不像哥伦比亚法学院那样霸气十足。我很喜欢商学院这种反差,多次在草坪上深深地呼吸顶级商学院的气息,希望自己也变得有投资头脑哦。
哈佛最热闹最接地气的无疑是哈佛广场(Harvard Square)了。这里大约是波士顿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了,用人山人海形容真不为过。衣食住行等消费品很齐全,本来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瞻仰哈佛,谁知一到哈佛广场就忍不住逛起街来,扫货、喝咖啡、吃冰淇淋,与哈佛亲近不少。哈佛校园是大到要走断腿的那种,游客中心有哈佛小妞做校园向导,但这可不免费,哈佛的商业氛围过于浓重,与想象的学院派气质还是有些落差,他们的纪念品商店标价相当坑爹,真是独门生意。
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无论去哪里旅行我都喜欢看看当地有代表性的大学,这次来波士顿,当然要前往传说中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啦。
以前只知道宋氏三姐妹的母校叫“卫斯理女校”,实际上美国有两所女校都曾被如此翻译,一所是位于波士顿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而另一所则是位于亚特兰大梅肯市的威斯理安女子学院Wesleyan College(宋氏三姐妹的母校)。虽然波士顿的韦尔斯利女校只有宋美龄在这里学习过,但是大家所熟知的冰心、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赖斯这些杰出的女性也都毕业于此。
韦尔斯利女校位于韦尔斯利镇,距离波士顿市区约有13英里,需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一下火车,就感受到浓浓的学院派气质。韦尔斯利镇是典型的中上社区,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绿化设计,美得让人心醉。 在美国就算去一所学校,也要做好参观功课,不然真的会摸不着北。我来韦尔斯利之前没有做准备,原以为就是逛逛校园子而已,而且哈佛都看过了,还能迷路?实际上,我错了,错大了。
韦尔斯利校园是极大的,像隐秘在森林、湖泊里的古校,这里与哈佛的气质截然不同。在镇子上绕了大半个小时,总算找到了韦尔斯利女校的一个小校门。进入校门之后,更是夸张,到处都是参天古树,周边居然没人、没教学楼,搞得我精神紧张,惶恐跳出来什么校园杀手!走了十几分钟,终于看到了两个女生在烈日下耕种,我才心安。两个女生在耕种、观察一块试验地的植物,她们看到我时抱以非常善意的微笑,我对韦尔斯利女生好感顿生。
韦尔斯利女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天然环境,繁茂的树林,无边的湖泊,极具高级感的草坪,美妙的湿地,成群的野鸭,有如世外森林,学校秘密地隐藏其中。就算进入到学校的核心区域,各个建筑之间的距离也很远,各栋建筑完全不是一种风格,但又有淡淡的和谐感。一路上遇见了几位女生,都散发着含蓄的学院派气质,独立智慧,整洁质朴,韦尔斯利的口号是要为立志改变世界的女性提供一流的教育。
这里是年轻女子们的绿野仙踪,如果你是女生,你才华横溢,你想留学,那么请一定记得选择韦尔斯利女校,这里一定会锻造出卓尔不群的你。我明白了那个坊间传闻一定是真的,传闻哈佛和MIT的男生特别哈韦尔斯利的女生,还有华尔街投行的大咖们也喜欢娶韦尔斯利毕业的女子。
麻省理工(MIT)的史塔特中心
虽然我是学文科的,但是对于江湖名气不输哈佛的麻省理工还是要去游览一番。当然主要是为了一睹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MIT设计的“史塔特中心”(Stata Center)。弗兰克·盖里以擅长设计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其著名的代表作就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了。
MIT的整个校园,包括它最经典的标志性建筑大圆顶都属于理科式的直白简约,功能至上。但对于文科生来说,简直毫无情调,直到探寻到史塔特中心,才知道难怪这么短的时间,它已经成为MIT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了。整个建筑造型怪异,空间分割奇特,呈现出强大的存在感。八卦一下,史塔特中心2004年春天落成,使用了大概三年,弗兰克·盖里就被MIT起诉啦,原因是墙面渗漏、地面裂缝、排水不畅,看来美国也有豆腐渣工程。
另外还有一个小八卦,据说MIT开学的时候,你会以为在印度,MIT的印度人那是相当的多。参观那天是周末,一帮印度学子们在校园举办大型BBQ,那烤炉不是盖的,在国内我还没见过那么排场的烤肉架,一坨坨红肉,看得我心惊胆战,整个校园弥漫着一股子烧烤煳味,MIT不拘小节可见一斑。
TIPS:
1.美国各个城市之间气质绝不雷同。对于想要留学美国的你来说,了解每个城市的不同气质与自己是否合拍很重要。比如我狂爱纽约,但是对于波士顿的天气和过分安静不是很适应。
2.波士顿消费税比较低,为6.25%, 50刀以下的消费免税。住宿较贵,超过纽约。
3.波士顿体育运动发达,如棒球有著名的红袜队(Red Sox),篮球有凯尔特人(Boston Celtics)。每次在著名的芬威球场上红袜队VS纽约洋基队,都是一票难求。
波士顿美术馆(MFA)&波士顿图书馆(Boston Public Library)
因为有纽约珠玉在前,我对波士顿的印象一直比较一般。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太小,Copley Square没什么好逛,新英格兰水族馆(New England Aquarium)和科学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也无功无过。但是波士顿美术馆MFA则是别有一番风情,虽然它没有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多,但是有间画廊里面有莫奈早、中、晚期的作品,哇,你会发现莫奈有段时间一定是被上帝亲吻了额头,十分顿悟,如有神助。另外MFA中庭的咖啡厅超赞,设计得又文艺又诗意。闲暇时约上好友逛逛博物馆,看看人类历史顶级的艺术精粹,然后喝喝下午茶,吃吃小甜品,这真是波士顿人触手可及的享受啊。
波士顿图书馆也很棒,但一定要去老的那栋,新馆没什么特点,老馆完全成全了爱书人对古典图书馆的所有想象。美国的公立图书馆都可以自由出入,我在里面也装模作样阅读了一会儿。一直以为图书馆是最为严肃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谁知当日居然有场婚礼在里面筹备,而且还要因此提前闭馆。原来《欲望都市》里凯瑞和BIG要在纽约市立图书馆举办婚礼不是电影桥段,美国人都可以这么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