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及时补水,你做到了吗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生命之源
  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水以其特有的作用成为人类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如果将目光聚焦于水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上,我们可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
  ●水可以溶解多种营养素,利于其吸收、转运和利用,有助于维护糖尿病患者的营养。
  ●水可以稀释血糖。
  ●水可以稀释血黏度。
  ●水可使含氮废物排出。
  ●水有助于排便。
  ●水可以“清洗”泌尿道,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的风险。
  ●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易成为“缺水一族”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常于不知不觉中,成为“缺水一族”。在高血糖状态下,不仅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发生障碍,更有体内水代谢的紊乱。
  ●留不住水 因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机体要通过排出更多的尿液来排出更多的糖,同时也带走大量水。由此造成许多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等问题。
  ●饮水不足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口渴中枢功能衰退,主动饮水能力降低,加之对多饮水存在种种顾虑,甚至人为减少饮水量,导致每日饮水量远远没有达标。
  留不住,饮不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患者成为“缺水一族”。
  缺水危害不容小视
  糖尿病患者处于缺水状态,加之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功能减低,血糖可能因此大幅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其结果引起高渗性尿量增多,致使身体内的水分进一步丢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更有甚者,由于脑细胞脱水、脑供血不足,可发生精神症状,如表情迟钝、神志恍惚、烦躁或淡漠,造成所谓的“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延伸阅读:人体“水”的进出量
  水,每日摄入的三个来源:
  * 饮水:每日1000~1500毫升。
  * 膳食中所含水:每日1000毫升。
  * 食物氧化后产生水。
  水,每日排出的四条途径:
  * 肾脏:每日尿液 1000~2000毫升,最少为500毫升,否则会影响代谢废物的清除,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成分的稳定性。
  * 肠道:每日从粪便中排出水50~200毫升。
  * 皮肤分泌:在气温较低时,每日有 350~700 毫升未被觉察的汗液分泌。在高温情况下,每日汗液排出量可高达数千毫升。
  * 肺脏:正常人每日呼出水量达250~350毫升。
  走出“怕饮水”的误区
  有的糖尿病患者害怕饮水。他们看来,“多饮”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还会造成“多尿”。因此,为了“控制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减少饮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恰恰颠倒了“多饮”和“多尿”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多饮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迫使身体增加尿量,以排出过多的糖分;而尿排得多,身体丢失水分过多,不得不多喝水,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简而言之,糖尿病患者是“多尿” 引发“多饮”,而非 “多饮” 导致“多尿”。
  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肾脏、心脏疾病等问题,也不存在水肿及其他限制饮水的情况,要多饮水,每日保证6~8杯水(1500毫升~2000毫升)。同时,注意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尤其在夏日,不要等到渴了再喝。当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限制饮水,防止体内存水过多而加重机体负担。
  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天不能忽视的两杯水
  1.晨起一杯水
  晨起饮水,目的是补充前一夜丢失的水,并稀释血液,降低血糖和血黏度,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特别的意义。研究表明,白开水是承担这一任务的最佳选择。任何含盐、糖、油或兼而有之的饮品,不论浓度高低,都不能起到白开水的保健功效。相反,可能造成血液的进一步“浓缩”。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晨起喝一杯淡盐水,这样做没有必要。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对盐的需要量很小,仅为每日2-3克,自然饮食完全可以满足。如果没有大量出汗或其他特殊需要,没有必要喝淡盐水,特别是没有必要养成喝“淡盐水”的习惯。有时为了口腔消毒或缓解咽喉肿痛,用淡盐水漱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这与喝淡盐水不是一回事。
  对健康人来说,增加盐的摄入量可能也会升高血压。不过,升高的结果还不至于造成血压“出界”。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是“雪上加霜”,会导致血压升高和血压波动。
  清晨,是一天中血压最高、血黏度最高的时候。对伴有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清晨是病情波动的最危险时刻。因此,任何促使血压升高的因素都应避免,如喝淡盐水等。
  2.睡前一杯水
  睡前喝一杯温水,约200毫升,不仅可以补充晚间对水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清晨至上午期间,血黏度增高与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血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一定的规律:早晨4~8时血黏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早晨再次达到峰值。
  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血黏度增高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至少可以肯定,养成睡前饮水的习惯对预防脑血栓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刘承勇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医疗专长:全面掌握现代神经外科技术,尤其擅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功能及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在神经肿瘤及功能性疾病外科治疗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张黎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医疗专长:擅长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胸腔镜诊疗技术,以及对气胸和胸腔积
专家简介   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9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爱牙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再次呼吁:莫忽视牙病,要重视口腔健康!   不少人长期以来有个误解:牙病,如龋齿、牙周炎等,都是些小毛病,吃点消炎药、止痛药,把疼止住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有害的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其中,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世界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而糖尿病患者中1/3存在抑郁症,后者不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此外,抑郁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并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遗憾的是,目前约有2/3的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未被正确诊断
骨肿瘤是一种常见病,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目前,治疗骨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骨肿瘤段。临床上,常见的骨肿瘤有膝关节肿瘤、髋关节肿瘤、骨盆肿瘤等。这些肿瘤的传统截肢手术将造成患者的肢体残废,给患者带来永久性的残疾和严重的心理障碍。  医学与工程学完美结合,一流骨科手术“个性化”  一流的骨外科医生,不仅能用常规的人工关节、接骨板等骨科器械进行手术治疗,而且应该能够针
他是国内外知名的内镜及外科专家,是国内开展吻合器治疗重度痔疮(PPH)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是唯一在国际内镜会议上获得 “IMAGE国际内镜大会终身荣誉奖”的中国内镜医师;  他是带领中山医院内镜团队在国际消化内镜微创治疗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领军人物;  他也是本刊的老作者、老朋友,曾撰写过不少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文章,令读者受益匪浅。  他就是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所长、亚太地区消化内镜培训中
患者一,女性,56岁,右侧头面部出现疱疹并疼痛2周,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烧灼样,每日持续 30 次不等,每次持续数十分钟,严重影响睡眠,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达 7~10 分。经治疗后疱疹消失,但疼痛感依然很剧烈,每次发作需用冷水淋湿整个头部,疼痛才稍有缓解,夜间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在我科住院,治疗2周后,疼痛在服药情况下已经可以忍受,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 0~3 分。目前,患者已停止
尽管我们经常提倡在家自己烹调食物,既物美价廉,又营养健康,但“业余下厨房,专业下馆子”的“外食族”还是日益壮大。这些人或许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下厨,或许嫌做饭麻烦不乐意起灶,常常一日三餐都在外解决;等到周末朋友聚会,又要找个馆子大吃一顿;逢年过节,更免不了接二连三的饭局应酬。  调查研究显示,在外就餐所摄入的能量、脂肪、盐均比在家吃饭高出很多,而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摄入则相应减少,与科学的饮食
医生手记    一天下午,一位摇轮椅而入的女士一进入诊室就迫不急待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兴奋地对我说:“医生,你看,我可以自己走路了。”原来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王女士。尽管只能蹒跚移行,但她仍然高兴得像是一个期末考试得了满分的小学生。与2个月前相比,她简直是判若两人。  20多年前,当时正读大学的王女士在某三甲医院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医生给她处方了双氯酚酸钠(扶他林)和甲氨蝶呤等药。她拿到药后仔细阅
专家简介  王晓川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擅长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低下、过敏性疾病等小儿免疫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生活实例  小安足月出生,2个月后出现发热、咳嗽,被诊断为肺炎,同时被发现卡介苗(出生后按规定接种)接
脑卒中是导致我国居民致死和致残的首位病因,每年卒中相关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0%。而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残疾,2/3有认知障碍,1/2有痴呆,1/2有卒中后抑郁,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痛苦。  现状:我国脑梗死患者溶栓率很低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生脑卒中,该怎么办?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除了保守治疗外,还有一个更有效的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