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煤矿事业主要存在着安全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我国多数煤矿事故均为责任事故,煤矿事业属于资源性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低,煤矿产业单位的社会责任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管理机制也必须与时俱进,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标准政策,提高煤矿事业的安全保障,更多的融于煤矿事业的管理之中,促进煤矿事业安全科學的发展。
[关键词]煤矿事故;原因;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8-0071-01
一、煤矿危险源的特点及其失效模式特征
1.1煤矿危险源的特点
危险源的本质是能量,按能量形式划分为六类,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心理性、行为性和其他类危险源,其载体形式分别为人、机、环。不同工业企业之间,因所在地理位置、产品种类、工艺装备等不同,拥有的危险源类型、数量以及危险源能量等级存在差异。除具备上述三类载体六种能量的危险源之外,煤矿具备独有的两类危险源:煤矿特有的地质灾害,如煤矿水、火、瓦斯、顶板和粉尘,这类危险源能量极大,失效几率低,但突发性强;煤矿井下场所本质上都是受限空间,客观上存在着导致人员伤害的各类危险因素,如照明不良、通风不畅、温度不适、安全通道缺失、作业场地受限、布局不合理以及安全出口单一等,属于从技术角度难以消除和控制的风险。
煤矿危险源具有的特点是:(1)数量多,分布广。煤矿人员多、设备多、环境条件复杂,三类载体危险源数量多,这些危险源不仅存在于现有的井下场所和空间,而且分布在上下岩层、井田周边、采空区以及尚未揭露的采区内,相当部分危险源都是隐含不见的。(2)控制技术要求高。受煤矿井下空间受限和井下环境条件局限,煤矿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条件相对苛刻,如煤矿电气的防爆要求、顶板支护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要求、设备保护动作要求等都高于常规工业企业。(3)安全投入需求大。煤矿安全项目需要的资金往往是巨大的,如配备煤矿六大系统设备费用、煤矿系统改造费用、旋工一条巷道的费用等都需要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4)拥有不可抗力的危险源。依据海因里希的统计结果,常规工业中只有2%的事故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但煤矿由于水害、瓦斯、顶板、粉尘和火灾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通常占到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0%——30%,这五类自然灾害都属于不可抗力。(5)具有技术层面难以消除风险的危险源。煤矿相当部分危险源其风险不可承受且无法规避,单一依靠现有技术条件也难以做到有效控制,如井下空间受限、煤层瓦斯突出等问题。
1.2煤矿危险源失效模式特征
煤矿中比较常规的危险源失效的原因、概率以及模式一般都有规律可循,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检测和控制的。但是煤矿危险源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整个作业周期内都会始终存在的,从当前的技术条件看,煤矿的危险源具有探测难、作业过程检测难以及事故后控制较难几大特点。比如煤矿的水害,一般是由于在矿井下的含水量、构造以及压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事前排查很难能够全面到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很难检测出水体承压的变化,致使出现很难控制隔水带以及承压水的现象,如果一旦发生水突破的情况,将很难控制,从而引发事故。
二、分析当前我国煤矿事故的主要诱因
对于我国煤矿事业的主要原因有:①煤矿自然环境条件不足和工人作业;②煤矿企业的利益与工人的安全有冲突;③煤矿地区降低了市场的准入的标准;④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在煤矿事业中存在着缺失;⑤对煤矿事业的安全投入不足,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⑥煤矿安全技术不够。我国现阶段的安全事故处在高频率发生状态,重大的煤矿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面财产安全。影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除了开采煤层时的地质条件外,煤矿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也是煤矿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煤矿事故的预防工作是煤矿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后期煤矿事业的发展趋势,做好煤矿事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当下煤矿事业的重中之重。
三、煤矿事故的安全管理策略
3.1设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想要控制引发煤矿事故的几大因素,需要注意对能量失控的预防,煤矿需要全面实施风险预控工作。例如确认危险源是否存在及存在位置,分析危险源所处的状态,制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对危险源实施全面监控,并监督风险预控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改进,保障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2遵循整体管理策略
煤矿危险源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单一的项目,需要配合整体管理策略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将中间的控制过程作为基础,将风险预控作为核心,结合专业技术、文化以及管理进行管控。整体性的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技术、文化及管理层次上,将技术作为基础、将管理作为保障、将文化作为初动力全面实施控制,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每一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不同的煤矿文化,决定了煤矿对待风险是否容忍的态度,决定了煤矿针对某个具体风险所做出的选择,进而可能采取的风险承受、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行为。其中,风险承受意味着煤矿容许某类风险,并接受该风险带来的后果;风险规避表明煤矿不容许某类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消除行动避免这类风险出现和存在;而风险控制则表明煤矿对不能消除的风险采取控制,以保证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实施风险控制。煤矿可以在事先、事中和事后3个环节分别实施管理,分别可以采取风险优化、降低和减缓等管理性措施,实施全过程控制,更能保障煤矿安全管理期望达到的结果,程序化是推动风险控制重要手段。实施风险降低和控制措施。在接触控制过程中,煤矿可以应用相应的安全技术,如工程、替代、隔离和PPE等,对危险源实施控制,消除危险源的风险,保障危险源达到和保持相应的安全技术条件,安全标准化是煤矿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是煤矿事中控制的基础。
3.3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的管理体系
建立管理体系并全面推行是保障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煤矿风险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有以下几大作用:(1)方针和规定可以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明确方向,确立管理战略和远景,促进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价值观。(2)煤矿风险的管理流程需要将风险管理原则作为基础,针对危险源的识别、风险控制以及评估等制定相应的规定,严格把控每一个流程和要求,为煤矿风向管理提供保障。(3)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需要结合煤矿的安全目标、计划以及任务制定,设立相关职能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内部及时沟通。(4)在人员招聘方面,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重视人员的健康,控制风险;在事故发生时,应当展开有效的应急措施,在行动上消除和控制风险;相关机构定期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和审核,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对安全管理的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改进现场的工作条件,促进安全管理的不断改进。
结语
煤矿安全是受内外客观条件影响严重、煤矿事故致因相对复杂、危险源管控难度相对较大的管理工作。基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依据一套科学管控流程,实施整体风险管控策略,以体系为抓手,完全能够实现风险预防预控,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
参考文献:
[1]魏乾柱。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148,154.
[2]栗霞。浅议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5):245.
[3]李晶。刍议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995.
[关键词]煤矿事故;原因;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8-0071-01
一、煤矿危险源的特点及其失效模式特征
1.1煤矿危险源的特点
危险源的本质是能量,按能量形式划分为六类,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心理性、行为性和其他类危险源,其载体形式分别为人、机、环。不同工业企业之间,因所在地理位置、产品种类、工艺装备等不同,拥有的危险源类型、数量以及危险源能量等级存在差异。除具备上述三类载体六种能量的危险源之外,煤矿具备独有的两类危险源:煤矿特有的地质灾害,如煤矿水、火、瓦斯、顶板和粉尘,这类危险源能量极大,失效几率低,但突发性强;煤矿井下场所本质上都是受限空间,客观上存在着导致人员伤害的各类危险因素,如照明不良、通风不畅、温度不适、安全通道缺失、作业场地受限、布局不合理以及安全出口单一等,属于从技术角度难以消除和控制的风险。
煤矿危险源具有的特点是:(1)数量多,分布广。煤矿人员多、设备多、环境条件复杂,三类载体危险源数量多,这些危险源不仅存在于现有的井下场所和空间,而且分布在上下岩层、井田周边、采空区以及尚未揭露的采区内,相当部分危险源都是隐含不见的。(2)控制技术要求高。受煤矿井下空间受限和井下环境条件局限,煤矿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条件相对苛刻,如煤矿电气的防爆要求、顶板支护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要求、设备保护动作要求等都高于常规工业企业。(3)安全投入需求大。煤矿安全项目需要的资金往往是巨大的,如配备煤矿六大系统设备费用、煤矿系统改造费用、旋工一条巷道的费用等都需要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4)拥有不可抗力的危险源。依据海因里希的统计结果,常规工业中只有2%的事故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但煤矿由于水害、瓦斯、顶板、粉尘和火灾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通常占到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0%——30%,这五类自然灾害都属于不可抗力。(5)具有技术层面难以消除风险的危险源。煤矿相当部分危险源其风险不可承受且无法规避,单一依靠现有技术条件也难以做到有效控制,如井下空间受限、煤层瓦斯突出等问题。
1.2煤矿危险源失效模式特征
煤矿中比较常规的危险源失效的原因、概率以及模式一般都有规律可循,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检测和控制的。但是煤矿危险源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整个作业周期内都会始终存在的,从当前的技术条件看,煤矿的危险源具有探测难、作业过程检测难以及事故后控制较难几大特点。比如煤矿的水害,一般是由于在矿井下的含水量、构造以及压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事前排查很难能够全面到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很难检测出水体承压的变化,致使出现很难控制隔水带以及承压水的现象,如果一旦发生水突破的情况,将很难控制,从而引发事故。
二、分析当前我国煤矿事故的主要诱因
对于我国煤矿事业的主要原因有:①煤矿自然环境条件不足和工人作业;②煤矿企业的利益与工人的安全有冲突;③煤矿地区降低了市场的准入的标准;④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在煤矿事业中存在着缺失;⑤对煤矿事业的安全投入不足,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⑥煤矿安全技术不够。我国现阶段的安全事故处在高频率发生状态,重大的煤矿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面财产安全。影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除了开采煤层时的地质条件外,煤矿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也是煤矿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煤矿事故的预防工作是煤矿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后期煤矿事业的发展趋势,做好煤矿事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当下煤矿事业的重中之重。
三、煤矿事故的安全管理策略
3.1设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想要控制引发煤矿事故的几大因素,需要注意对能量失控的预防,煤矿需要全面实施风险预控工作。例如确认危险源是否存在及存在位置,分析危险源所处的状态,制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对危险源实施全面监控,并监督风险预控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改进,保障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2遵循整体管理策略
煤矿危险源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单一的项目,需要配合整体管理策略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将中间的控制过程作为基础,将风险预控作为核心,结合专业技术、文化以及管理进行管控。整体性的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技术、文化及管理层次上,将技术作为基础、将管理作为保障、将文化作为初动力全面实施控制,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每一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不同的煤矿文化,决定了煤矿对待风险是否容忍的态度,决定了煤矿针对某个具体风险所做出的选择,进而可能采取的风险承受、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行为。其中,风险承受意味着煤矿容许某类风险,并接受该风险带来的后果;风险规避表明煤矿不容许某类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消除行动避免这类风险出现和存在;而风险控制则表明煤矿对不能消除的风险采取控制,以保证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实施风险控制。煤矿可以在事先、事中和事后3个环节分别实施管理,分别可以采取风险优化、降低和减缓等管理性措施,实施全过程控制,更能保障煤矿安全管理期望达到的结果,程序化是推动风险控制重要手段。实施风险降低和控制措施。在接触控制过程中,煤矿可以应用相应的安全技术,如工程、替代、隔离和PPE等,对危险源实施控制,消除危险源的风险,保障危险源达到和保持相应的安全技术条件,安全标准化是煤矿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是煤矿事中控制的基础。
3.3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的管理体系
建立管理体系并全面推行是保障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煤矿风险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有以下几大作用:(1)方针和规定可以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明确方向,确立管理战略和远景,促进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价值观。(2)煤矿风险的管理流程需要将风险管理原则作为基础,针对危险源的识别、风险控制以及评估等制定相应的规定,严格把控每一个流程和要求,为煤矿风向管理提供保障。(3)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需要结合煤矿的安全目标、计划以及任务制定,设立相关职能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内部及时沟通。(4)在人员招聘方面,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重视人员的健康,控制风险;在事故发生时,应当展开有效的应急措施,在行动上消除和控制风险;相关机构定期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和审核,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对安全管理的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改进现场的工作条件,促进安全管理的不断改进。
结语
煤矿安全是受内外客观条件影响严重、煤矿事故致因相对复杂、危险源管控难度相对较大的管理工作。基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依据一套科学管控流程,实施整体风险管控策略,以体系为抓手,完全能够实现风险预防预控,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
参考文献:
[1]魏乾柱。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148,154.
[2]栗霞。浅议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5):245.
[3]李晶。刍议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