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AK细胞、环磷酰胺和硒酸酯多糖联合治疗小鼠白血病的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ng_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探讨DBA/2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的抗CD3单克隆抗体(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过继输入及联合化疗和生物反应调节剂对小鼠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P 388细胞移植到DBA/2小鼠腹腔建立白血病模型,用抗CD3单抗和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 (rIL-2)从小鼠脾细胞中诱生CD3AK细胞。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和脾淋巴细胞IL-2诱生水平以及荷瘤鼠生存期。

结果:

小鼠接种P 388细胞后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NK活性和IL-2水平)明显减低。转输CD3AK细胞和小剂量rIL-2,小鼠生存期延长(45.19%),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单纯化疗可以延长小鼠生存期(29.90%),但却使免疫功能低下的荷瘤鼠的T细胞和NK细胞功能进一步降低,与CD3AK细胞转输联合可阻止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的降低,生存期进一步延长(59.45%),并有25%的小鼠长期存活;硒酸酯多糖与CD3AK细胞或CD3AK细胞+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最佳,12.5%~75.0%小鼠长期存活,且体内未发现有白血病细胞存在。

结论:

硒酸酯多糖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肿瘤杀伤效应细胞+化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方案是一种白血病(肿瘤)生物治疗的实用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清集落刺激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检测SAA患者IST前后和健康献血员血清体外红系爆式集落刺激活性(BPA)及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刺激活性(GM-CSA),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本组患者IST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初诊SAA患者血清BPA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
目的:从粒系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通过自行制备抗rhG-CSF单克隆抗体,建立ELISA法,对5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6岁)进行血清G-CSF测定与研究。结果:70.4% CAA患者血清G-CSF水平升高(272.76±58.39ng/L),其血清G-CSF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535, P<0.01),对其中的1
目的:分析云南籍汉族及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自然引物或"错配引物"介导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分析29例云南籍几个民族G6PD缺乏症患者G6PD基因突变型。结果:发现1388突变19例,1376突变1例,未定型9例。29例标本中有7例为少数民族,分别为彝族3例(1388突变)、白族2例(1388突变)、傣族1例(1388突变)、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
目的:探讨血细胞膜表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蛋白分子表达异常在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时的意义。方法: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2例PNH患者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发现PNH患者粒细胞和红细胞膜表面与GPI锚接蛋白有关的抗原CD55CD59表达异常,而且较常规的溶血检查敏感。结论:检测血细胞膜表面GPI锚蛋白分子表达可为确定或排除PNH的诊断提供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CD8+细胞的组胺H2受体在造血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在17例正常人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培养体系中分别加人17例再障患者外周血CD8+细胞,再障患者外周血CD8+细胞+甲氰咪胍和单加甲氰咪胍。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8+细胞在体外能抑制正常人骨髓细胞CFU-GM的生长,0.5×10-5mol/L和1.0 × 10-5mol/L的甲氰咪胍均能解除这种抑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