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学关系的重新审视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y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缺乏活动课程的根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师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不同于学科课程的变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该确立“学为主体,教为指导”的教学观。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生
  
  我国的教学论研究长期以来一直以学科课程为基本出发点,对活动课程却较少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将赋予学生和教师全新的地位,如果对这一变化不加认识,就势必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分歧与混乱,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与学关系进行新的审视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对主导主体论的反思
  
   对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关系的认识,主导主体论在我国占有一定的优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由于主导主体说以教学认识论为理论基础,并注意到了教师和学生所从事活动性质的差异及其所处的不同活动层次,因而它更接近真理,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辩证统一。”[1]
   主导主体的哲学基础是教学认识论。在教学认识论的视野下,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基于此,主导主体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所从事的主要是一种教学生进行认识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从事的主要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认识世界的认识活动;学生学的活动被教师教的活动所领导;“教学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教学过程的这些主要因素都主要由教师选择与决定”[2],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领导之下才能顺利完成学习的过程。
   主导主体论的课程论基础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主张以学科课程所提供的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科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就是他们要学习和认识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活动的结果就是学生认识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偏重于探讨学科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问题,忽视对活动课程形态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使教学论丧失了活动课程教学活动这一实践基础。[3]可见,我国教学论领域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就是学科课程的教学问题,对于活动课程等课程形式却关注较少。
   那么,在单一学科课程背景下确立的主导主体论,是否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这就要考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任务。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的任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亲历亲为[4]。活动课程的实施强调学生通过切身的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情感、培养态度,得到新的认识和发现。(2)确定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这就为学生自主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提供了实际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要求课程内容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而是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确定的课程内容。(3)确定学习方法和进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方法、途径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方法和进程的希望可以变成现实。(4)实施学生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促进自评与他评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起着以下作用:(1)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内在动机,帮助学生确立活动和探究的方向;(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研究方法指导;(3)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4)不断采取措施拓宽学生思维,把体验与探究不断引向深入;(5)指导合作方式与技巧,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6)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适当的活动成果呈现方式;(7)指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和积累上作;(8)作好安全保障工作;(9)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适当反思、总结和评价。[5]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为主体,教为指导”教学关系的确立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各自任务与作用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各自起着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极其不同的作用,这体现出两种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观,也体现出不同的师生地位。
  
   1.“学为主体”的重新确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不同的,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也不一样。
   主导主体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首先是教学的对象,教学对象角色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首要角色;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规定着教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要受到这些规律的限制;二是学生具有主观的意志和意识,学生的知识经验体系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思想情绪和兴趣动机,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6]。可见,学科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发动的,学生的主体性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对教的反作用,从属于教师主导的前提。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却不同于学科课程,有了全新的含义。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由学生根据自己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生活的需要而确定;其次,该课程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方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三,从课程的目的和结果来讲,它不强调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去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习学科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发现,甚至实践过程本身,就是该课程的目的。
  
   2.“教为主导”的消解与“教为指导”的确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导”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如主导思想”,这是作为形容词在使用;二是“起主导作用的事物,如工业为主导”,这是作为名词在使用。[7]《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也给“主导”一词两种意思:作为形容词是指“居主要地位并引导事物发展的”,如主导地位;作为名词使用时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词典》相同。[8]可见,“主导”一词的含义十分强调一点,即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前述两本工具书中,对“主要”一词的解释为: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其他工具书中对两个词语的解释也与此基本相同。于是,“教为主导”就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教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它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强调教师的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领导、支配和决定作用,学被教所控制,所以主导主体论认为:教学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教学过程的这些主要因素都主要由教师选择与决定。
   但是,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与教材联手充当教学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的唯一决定者,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起完全决定作用的方面,这就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中“教为主导”的消解。
   现代汉语中,“指导”与“主导”意思相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导”一词的意思是:指点引导,如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做科学实验。[9]《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指导”一词的解释是:点拨并教导[10],对“点拨”一词的解释是:指点,启发[11]。所以,如果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点、点拨和启发的作用,但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决定学的因素,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教师起着“教为指导”的作用,而不是“教为主导”的作用。
   当然,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将起到重要的引导、启发和点拨的作用,将成为学生开展探究的“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为指导”的确立。
  
   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坚持“学为主体,教为指导”的教学观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首先要从认识学生的地位开始,然后再认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地位。因此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是对教师指导地位进行认识的基础,学为主体应在教为指导之前。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李森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28.
  [2]关甦霞.教学论教程(修订本)[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0.
  [3]郭元祥.活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教学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4] [5]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实施策略[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3.7-8.
  [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8.
  [7] [9] [10]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1995:1510,1488,1681,296.
  [8]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705.
其他文献
摘要: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务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它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为使我院教务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们在各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初步实现了教务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主要
期刊
摘要:主客体关系是人类活动所特有的关系,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然而纵观各种学说、观点,不难发现,他们都试图为诸多教育形态和过程构筑一种静态的主客体关系,并做出封闭式的结论。因此,从哲学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为线索,从基本矛盾演化的具体形态中动态考察各阶段的主体、客体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无疑对我们加强和改进思
期刊
摘要:精神分析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将其引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会激起怎样的回应呢?本文试从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方式及目前国内心理学临床实践,并结合精神分析从引入中国开始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探讨精神分析在中国传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精神分析;中国国情;精神分析的中国化    在世界心理学体系中,精神分析作为主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的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同时,精神分析作
期刊
Abstract: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important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tudies. But equally important is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ve (IBC) competence, that is, t
期刊
摘要:短篇小说《美妇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以女性主义特点为主、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美妇人》的创作有着与劳伦斯传统小说与众不同和独具匠心的一面。其一,作品的创作主题大胆并深刻地表现了劳伦斯对女性统治的讽刺意味,一改劳伦斯以往作品对于女性形象与性格模糊和矛盾的定位。其二,劳伦斯在风格与手法上打破陈规,大胆尝试了新的短篇小说写作技巧,同时印证了劳伦斯为世人争论已久、实则名副其实的“现代主义”小
期刊
摘要: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包括对人名、地名、机构名的归化处理,也包括对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摆放位置的归化和对某些介词短语、-ing分词短语等结构的归化。傅译中的归化翻译可以从社会符号学、图式理论、和德国功能主义中得到理论支持。  关键词:归化;社会符号学;图式;目的论    一、简介: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著名女小说家玛格丽特·米西尔(Margaret
期刊
摘要:本文就目前会计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综合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失真;经济警察;综合治理;诚信为本;内部管理;外部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议论的话题较多,我国现已有比较完善的会计信息规范框架,出台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但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会计信息普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简称“三反”)的运动。从通过思想动员,唤起干部群众对“三反”的重视以及“三反”运动与整党建党相结合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负面典型案件教育全党。  关键词:“三反”;思想动员;整党建党;负面典型案件    建国之初,为了积累资金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给抗美援朝提供坚实的物质后盾,党中央于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增产节约运动。但就在这个运动
期刊
摘要:“两课”社会实践是“两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方向性原则、主题明确原则、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形式多样原则、注重实效原则等等,才能达到“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关键词:“两课”;社会实践;指导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两课”社会实
期刊
摘要:《月牙儿》是老舍先生自己比较喜欢却又较少提及的作品。对于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读,认为《月牙儿》书写的实际是无父世界的悲剧,其中有老舍先生的人生体验的投射。作品有意无意地压抑了悲剧的激情,这既凸现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也将我们的审美注意引向了对“生命的挣扎”的关注。作品展现了老舍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这才是作品真正的审美内涵之所在。  关键词:《月牙儿》;心理特征;审美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