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活动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u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而改变以前那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呢?
  1、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结合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并用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利用每天课前3~5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评述新闻或推荐读物等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及周边的人和事,把中学生泡网吧、打游戏、同学间如何相处、早恋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口语训练的题材,让他们畅所欲言,教师借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这又能训练学生捕捉信息及组织语言的能力,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大语文观念,随时利用生活的无限教材;逐步改变学生认为语文只是学习枯燥课本知识,学不学一个样,听不听课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少学生认为课堂口语训练,让他们品尝到小小成功的快乐。我想,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及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三得。
  2、利用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从而有所体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雷雨》(第二幕)时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演员由学生自荐和教师“点兵”结合产生,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演,教师点拨。其他同学准备道具,制定评价标准。演出在课室进行,课前将舞台布置好,上课铃声一响,演员纷纷上场入戏,一观一演,十分投入。演出结束,学生按评分内容和标准给表演者打个体分,给群体打整体效果分,并进行评论。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熟悉了课文,对剧中人物也有了较好的把握,并在表演中挖掘了自己的艺术天分和创造力;观众在看表演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较好的理解。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兴致都很高,大家合作很成功。处于十六七岁年龄的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又喜欢辩论,论辩过程精彩迭出,妙语联珠: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历史、情感、文本等方面辩证地分析周朴园这个有立体性格的复杂形象,并联系巴金的《家》和路遥的《人生》,进而了解、体味人物性格、戏剧冲突和语言特点。最后让学生将杜牧的《清明》一诗改编成微型戏剧,强化对戏剧特点的认识和体悟。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轻松的掌握了课本戏剧知识,领略到《雷雨》作为现代戏剧典范的无穷魅力,还使自己的语文素养碍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3、联系现实生活,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为了进一步丰富课堂的内涵,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教学了科技小品文单元后,开展了以“思考、探究身边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一步,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相关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按此分组,各小组讨论、制定活动计划及分工;第二步,给学生一周时间分头查找、收集资料,询问有关老师;第三步,小组研究讨论,整理探究成果;第四步,课堂上小组轮流汇报,师生共评活动中由于需要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需要记录活动的情况,需要交流活动所得,这无疑促进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切很好地体现了在用语文中学语文的理念。因此无论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语文素养高低,都能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4、课堂表演,提高语言的综合素质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进行语言交流。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集体表演等。学生上台表演后,其他同学可进行评议。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模拟表演。通过课堂表演,训练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语言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脑、眼、耳、口等器官都积极调动起来,能提高语言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各个不同国家进行文化交际的障碍。随着世界文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教学”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
期刊
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一是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
期刊
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由此看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不仅能从实验中去认知事物,而且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谈一下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约占实验总数的9
期刊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对实践具有指导性。新型教学理念的推广,使初中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但客观条件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又使现代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阻碍。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同过提高教师素养,完成教育理念上的转变方能驾驭现代教学模式。  1、讲谈接受式。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
期刊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特别是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因而当非主流文化成为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加之作为社会个体的学生从很小的时候起,在思想品德方面就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的负面作用会在学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写作都被定格在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们在转入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适应,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提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
期刊
后进学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和个性化过程中发展不和谐的反映。班集体中存在后进生是客观现象,班主任要对后进生有正确的认识。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以此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任何一个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转化、教育;要坚持做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防止出现反复,不断巩固已出现的进步。  1、建立诚挚的师生感情。转化后进学生应从建立感情
期刊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文言文在当代中国却处于尴尬的地位,不但口语不讲文言,连书面语也鲜有用到。中国整个社会汉语水平的持续恶化同整个社会环境轻视文言,同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重视文言教育刻不容缓,特别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更应该鼓起一腔热情探讨文言教学的出路。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它比现代文更适合背诵。我们读文言作品
期刊
一、信息技术学科中自主探究活动的一般设计原则    1、科学性。在设计自主探究活动时,应遵循其科学性原:则。遵照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蕴含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本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巾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2、可行性。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