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老师的职责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这也是中学体育教学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因此,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考虑怎样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并将体育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 体育能力 中学体育教学 审美能力 自我评价监督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一直沿用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不足,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其弊端更加突出,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因此,对体育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推动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课题。体育老师,是冲刺在教学改革第一战线的士兵,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进行得更加完美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论述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一、体育能力的概念和范畴
体育能力指的是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它包括顺利完成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和完成一定体育活动的具体的方式。体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教育,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吸取他人的经验智慧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体育能力包括以下内容:一般的身体活动能力,审美能力,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对社会环境适应的能力,自我义务监督与评价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掌握运动的技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培养和形成,因为体育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时间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途径,体育老师应该把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末,将常规教学方法和能力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一般体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体育能力除了基础的活动技能之外,还有对动作的分析判断及理解创新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体育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体育老师应该将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智力融进实际的教学中去,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同时,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体育,让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需要,让学生养成一种经常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独立进行锻炼能力的培养
过去的教学过于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上课学习完全依靠老师的教学,有教条主义的感觉,课堂上始终是老师一个人在说,没有一点儿生机,学生始终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按老师的意愿行事,如果学生离开老师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进行锻炼。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不能束缚学生,将各种技术方法传授给他们之后,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进行锻炼和运动,并在联系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可以让学生轮流带,课外活动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和组织活动。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评价监督能力
拥有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利于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善性的发扬和健康的增进,促进人各种素质水平的提高。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分析能力,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和心性。
体育教学通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塑造健美的形体,使学生形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通过各种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使学生不仅学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使自身的各种动作正确而富有美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应注重知识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在理论课上既让学生掌握运动文化知识,又掌握运动原理和运动保健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在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锻炼中运用医务监督的习惯。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类化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经验总结和基础,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迁移,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扩展和运用。正因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形成自觉锻炼、良好行为、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地统一起来,冲破传统的框架,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体育能力 中学体育教学 审美能力 自我评价监督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一直沿用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不足,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其弊端更加突出,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因此,对体育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推动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课题。体育老师,是冲刺在教学改革第一战线的士兵,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进行得更加完美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论述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一、体育能力的概念和范畴
体育能力指的是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它包括顺利完成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和完成一定体育活动的具体的方式。体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教育,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吸取他人的经验智慧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体育能力包括以下内容:一般的身体活动能力,审美能力,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对社会环境适应的能力,自我义务监督与评价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掌握运动的技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培养和形成,因为体育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时间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途径,体育老师应该把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末,将常规教学方法和能力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一般体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体育能力除了基础的活动技能之外,还有对动作的分析判断及理解创新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体育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体育老师应该将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智力融进实际的教学中去,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同时,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体育,让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需要,让学生养成一种经常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独立进行锻炼能力的培养
过去的教学过于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上课学习完全依靠老师的教学,有教条主义的感觉,课堂上始终是老师一个人在说,没有一点儿生机,学生始终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按老师的意愿行事,如果学生离开老师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进行锻炼。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不能束缚学生,将各种技术方法传授给他们之后,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进行锻炼和运动,并在联系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可以让学生轮流带,课外活动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和组织活动。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评价监督能力
拥有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利于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善性的发扬和健康的增进,促进人各种素质水平的提高。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分析能力,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和心性。
体育教学通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塑造健美的形体,使学生形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通过各种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使学生不仅学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使自身的各种动作正确而富有美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应注重知识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在理论课上既让学生掌握运动文化知识,又掌握运动原理和运动保健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在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锻炼中运用医务监督的习惯。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类化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经验总结和基础,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迁移,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扩展和运用。正因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形成自觉锻炼、良好行为、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地统一起来,冲破传统的框架,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