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介如何“慎把”新闻关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liuxi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实性、权威性以及颇具历史积淀的新闻专业素质是受众在报道事实不一致时,更愿意信任传统媒介的原因。面对网络媒介的过激化、盲目化、失控化,虚假新闻、策划新闻不断出现。传统媒介应在在观念上,常怀回归意识、明确普惠大众的责任;在报道实践上,寻求多方科学验证、善用报道技巧,力争站在平衡的位置,对新闻事件进行不断的挖掘、比较、鉴别、思考,从而逼近事实真相,把好新闻关,给受众一个真实可靠的新闻事实,真正承担起书写历史的重任。
  关键词:传统媒介;网络媒介;新闻把关;媒体责任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036-02
  
  
  网络媒介以其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席卷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媒介也在不断与之融合,从中获得新闻源,但网络媒介盲目化、过激化、失控化倾向也是虚假新闻、策划新闻频频出现的原因。具有历史积淀的传统媒介较之于网络媒介,其真实性、权威性都略胜一筹。从传播者角度来说,传播者角度清晰(电视是电视台,报纸是报社,广播是广播站),网络媒介则是以网络地址形式存在的较为模糊的传者角色;从新闻“把关”看,“把关”一词与传统媒介相伴而生,网络媒介中的“把关”似乎表现为一种无奈之下的抉择;[1]另外,传统媒介采访和发表远见卓识重要新闻的“特权”,也是受众更信任传统媒介的原因。
  传统媒介真实性、权威性是其固有优势。但是2011年3月红极一时的“金泉少侠”策划新闻——谢三秀跪行求捐事件,不但将网络媒介逼至“新闻真实”的风口浪尖,也把传统媒介稀里糊涂的搅了进去。2011年3月,天涯G4在线版主“金泉少侠”(石金泉)利用其版面上“谢三秀的求助好心人拯救宝宝侯珊珊”的帖子策划新闻。3月21日,身为版主的石金泉在网络上注册新的网名——广州的富家公子,(后证实“金泉少侠”和此网名登陆的IP地址相同)告知谢三秀,“如果你从广州大道抱着孩子一直跪爬到体育中心,立马让人当场捐两万元”。随后,石金泉将谢三秀在广州大道跪爬一事,打电话“爆料”给广州日报社记者陆建銮,接下来《广州日报》未经谨慎调查新闻源的真实性,在其2011年3月22日,A20版刊登《敢问无聊无良网友为何作弄这苦命人》的消息,报道谢三秀抱着孩子在广州大道跪爬求捐助的新闻。报道一出,人们纷纷捐款相救,截止3月25日,已有28万多元的捐款。整个事件是由“金泉少侠”——石金泉利用谢三秀急需捐助的真实情况所策划的新闻,《广州日报》作为有权威的报纸,因新闻部分失实的报道,无形中为策划新闻推波助澜。虽然谢三秀得到了捐款,但这样的网络策划新闻无疑是“绑架着”人们的同情心,四处招摇撞骗。当这种哄骗一次次被曝光,公众一次次被愚弄,得到的必然是公众内心对于诚信的失望。面对网络推手、网络水军,传统媒介作为受众心中获取权威信息的最后圣地,如何慎把新闻关呢?
  一、观念上,回归社会本体的真实
  新闻的失实,实际上就是媒介在其观念上违背常识,背离了生活的本体所造成的。传统媒介在接到新闻源时,要有将新闻事件归于常识的观念。要有一种大尺度的回归意识,“道法自然”,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背景。运用回归社会本体的意识,判断新闻事件是否可能发生,发生是否符合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是否符合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另外,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种观念铭记于心,不要为了某种报道而报道,主观地加以布置,甚至捏造,脱离社会本体的真实,失去新闻的生命。《广州日报》对“金泉少侠”策划的跪捐事件进行报道,很显然是其缺乏媒介回归常识的意识。记者在从版主“金泉少侠”那里得到新闻源时,如将跪捐事件搁置于现实,就不难看出其炒作之嫌。为什么要将跪爬的路线安排在周围都是报社的广州大道上,很显然就是为了引起传统媒介的重视,借媒介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让受众相信此事,从而激发受众因气愤而产生的同情心,达到捐款的效果。这种有目的的策划新闻,只要稍有常识便可识破。
  二、明确惟真是命,普惠大众的责任
  媒介不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特定的方式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而且以它独立的价值标准影响、引导社会,推动民主法制建设。然而,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网络民意的发生和热闹,在不断促进政治民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干扰着司法的独立。具有百年历史积淀的传统媒介,应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应该担负的书写历史、引导社会的责任,在不断的比较、鉴别、思考中迫近事实真相,防止过度“聚焦”和“放大”新闻事件。[2]
  首先,对新闻报道的确凿性负责。书写历史的传统媒介,应力争做到:报道事实的真相,遵循客观报道原则,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告诉受众各种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提供足以彻底了解事实的必要条件,寻求全部真实。在媒介竞争的“眼球”经济时代,传统媒介应切忌“新闻主义”和“煽情主义”,不考虑社会效果,过分追求轰动效应,造成媒介对法律、受众的不负责。例如,《广州日报》对“跪捐事件”的报道,虽然记者也到谢三秀家中,了解谢三秀家庭困难及宝宝患眼癌,急需帮助的事实真相,但对网友“广州的富家公子”的身份未经调查便进行报道,造成新闻的部分失实。整个策划新闻披露以后,对公众是一个巨大的刺激,人们还愿意相信类似事件的报道,为了类似情况而慷慨解囊吗?传统媒介对于新闻源不经调查的报道,虽帮助了谢三秀,但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传统媒介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不信任。其次,识性、明理、普惠大众。与网络媒介弱控制性所带来的信息传播中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不负责任的态度,传统媒介审慎的把关态度,识性、明理的原则,让它成为受众心中寻求权威性信息的圣地。传统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应用一边倒的方式放大、聚焦“弱势群体”事件,企图以过分功力的态度去影响社会,以为“我”一报道,问题便会迎刃而解。[3]传统媒介有着普惠大众的责任,针对单个事件“去公拥,去同情,去支持”,解决的仅仅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一类事件,被帮助的仅仅是个别,我们的良心似乎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是成千上万的此类案例怎么解决?媒体要推动的是社会机制不断的进步,而不是幸运抽大奖似的抽到一个算一个。“跪捐事件”的报道,把作为传统媒介的广州日报社搅进去,不仅仅因为广州日报社对于整个事件没有进行谨慎调查,追求新闻卖点的“奇特”,迎合受众同情弱者的心理,也是策划新闻得以报道的重要原因。悲悯之情无可厚非,但传统媒介要做的绝不止于此。作为被赋予社会地位的传统媒介,更多的是要思考怎样制定或者完善捐助机制,去普惠更多类似的事例。
  三、多角度的科学验证
  对新闻事件把关,不仅要从传统媒介观念、责任上进行自我把关,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从多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把关验证。首先,依靠组织关系,对新闻进行组织验证。每一个新闻事件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新闻事件的主体都会依靠其组织关系而存在。传统媒介在对新闻进行采访报道时,可通过组织关系,了解此类新闻发生的导火索、原因及程度等,在此基础上去比较、分析这一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性。例如,在对“跪捐事件”进行报道之前,通过天涯组织对爆料者——天涯在线G4版主“金泉少侠”、引起众怒的“广州富家公子”进行验证,便不难发现两者为同一人,如此以来,广州日报也不会被策划新闻所左右,成为欺骗公众的媒介。其次,对新闻进行纵横比较验证。传统媒介可以凭借自身积淀的阅历及公共关系对要报道的新闻进行纵横比较验证。纵向比较验证,从历史的角度纵深上进行验证,考察历史上发生此类新闻事件所具备的条件,比较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是否符合此类新闻事件发生的条件。横向比较验证,通过其他媒介,扩展信息源,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新闻事件,验证当前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性。“跪捐事件”通过纵向比较验证,“广州富家公子”违背道德的话语就是此类捐助事件的新特点,通过纵的比较之后,如若对新特点进行验证,便不难发现此“公子”与“金泉少侠”为同一人,那么策划新闻便无所遁形。最后,权威验证。新闻发生在各个领域,媒介不可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但媒介可以通过对某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采访,从权威的角度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实践上,报道技巧的运用
  回归社会本体以及多方科学验证、把关之后,从实际操作上,媒介在报道方式、方法上也应力争新闻的真实、客观。首先,平衡。新闻就其性质而言,更接近历史而非文学,如此而言,就要以“平衡”来指导采访报道。平衡不但指导着记者在采访中保持中立、冷静、克制、多信源寻找受访者,在写作中保持平和中性色彩,更要求媒体人保持事件与述评观点间的均衡,使真相的锋芒不致表现的过于耀眼。报道中,传统媒体常常怀有“草根心态”,把弱势群体的报道当作新闻竞争的新利器,以笔为旗,替天行道,甚至怀着天然的道德优越感——我为穷人说话,如同真理在我手,报道天然正义,这些极易影响新闻的真实客观性。[4]我从来不认为报道弱势群体比报道公司的发展更有道德优越感。慎提“为民众代言”,剥去蕴含道德优越感的自恋话语,按新闻规范操作我们的报道,给公众负责任的信息才是媒体保真新闻真实的最好途径。其次,善用背景材料链接,追求全方位的真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必然的存在背景,只有将所报道事物放到其特定的背景环境中,新闻报道才会产生真正意义。在报道新闻时,为了阐明事件的意义,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必须交待新闻背景,才能将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新闻进行说明和注释,挖掘新闻深度上的真实,较详细地说清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方方面面,使新闻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纵深感,增强新闻的穿透力。[5]另外,背景材料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记者脱离条件孤立报道局部现象,从而起到加强新闻报道阐释主题力度,避免新闻显得单薄无力。最后,直接引语的运用。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读者读起来犹如身在现场倾听被采访者直接说话一样。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使稿件生动活泼,动起来;给读者提供现场感。伴随着“著名”虚假新闻的纷纷登场、谢幕,受众心中充溢着说不清的滋味,这说不清的滋味既有对媒体的信任危机。当然传统媒介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毫无差错,但媒介立足客观真实,从意识、责任、实践上“慎把”新闻关,给公众真实可靠的新闻,也是维系其所需的社会规范、道德秩序、精神文化元素,实现现代媒介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 刘建民.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吉军,范臧辉.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介舆论的博弈[J].湖北社会科学,2010(7).
  [3] 王晓宁.从“钉子户”报道看媒介的社会责任[J].新闻知识,2007(6).
  [4] 高文.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说略[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2008(1).
  [5] 李全荣.传统媒介与第四媒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4).
  
其他文献
摘 要:记者(这里泛指为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是党的喉舌,是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舆论引导者,面对学习、创新、创造为特征的21世纪,“学习型”记者将是时代的要求和竞争的需要。所以记者要率先垂范,带头做一名有一定知识储备,能应付各种变化的“学习型”人才。笔者就收看的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等电视节目谈谈当好学习型记者的几点看法:一是了解社会发展主流趋势;二是系统掌握新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广博
期刊
摘 要:新闻史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点记录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人们学习新闻学具有指导作用。我们从新闻史中可以发现和掌握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规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指导新闻工作与新闻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新闻史;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136-01 
期刊
编者按:BBC英国广播公司成立于1922年,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致力于为公众提供资讯、教育和娱乐。BBC中文网是国际互联网络上一个24小时不断更新的中文新闻时事多媒体网站,与BBC的英语及其它语种网站相辅相成,是BBC多语种、多媒体网上报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全球华人提供最新鲜的资讯和先进的文化理念。从1999年中文网成立至今,一路走来它遇到过很多困难和发展
期刊
做主持人要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基础上与众不同,多吃苦,耐的住寂寞;做主持人不是进娱乐圈,要离闪光灯和鲜花红地毯远些,和有见识的人和普通百姓近些……    编者按: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央电视台绝大部分节目主持人都是科班出身,主持风格以正襟危坐、严肃庄重为主。而“名嘴”阿丘似乎是其中的“另类”,他主持节目所采用的个
期刊
摘 要:围绕新闻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且定义者又各自强调了的唯一性与排他性。其实,这像盲人摸象。用某一狭隘的新闻范畴,去囊括新闻概念的所有范畴。殊不知新闻概念是一个范畴系统并不恰当。从各种语境中新闻的多范畴可以看出,彰显出对新闻学基石——新闻范畴的革命势在必行,因而“非对称层级新闻范畴系统”应运而生。处于上位范畴的是核心概念:新闻;处于下位范畴的是:本闻、知闻、媒闻、受闻和馈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形成的大众传播媒介分层使媒介自身的发展与运作必须与其生存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具有相同环境维度的作用也促使很多媒介在发挥其功效时形成较高的相似性。为了证明这种相似性的存在以媒介地理学观点出发,通过对甘肃临夏和宁夏泾源两县回族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习惯进行比较;对政府处理各类社会问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调查,发现同是回族聚居区;同处于西北这个落后和欠发达区域的两个县城,大众传播媒介在这两
期刊
摘 要:《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是日本一个开播已有8年之久的住宅改造栏目,曾在竞争节目影响下停止常规制播达3年之久,2009年恢复常规制播,至今收视率稳定。本文主要以《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栏目为例,探析日本服务类节目媒体责任意识是怎样表达的,从中总结经验作为借鉴。  关键词:日本;服务类节目;媒体责任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海南省公务员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我们发现该群体对媒体的认知水平总体较好,与媒体有一定的沟通、交流以及接受相关新闻培训的机会。但是,官员对新媒体的接触与认知能力存在偏差,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建议要树立媒体意识,了解公众的愿望,树立政府的威信与形象;从制度层面来看,要形成一套集培训、交流、考评为一体的长效机制;在具体实践层面来看,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教育活动,还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
期刊
摘 要:舆论学自从与传播学发生学科交叉后,传播学中的概念论也开始普遍适用于舆论学。舆论传播在新闻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新闻工作的头一关则是议程设置。如何理解舆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流程,以方便新闻工作者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在对舆论传播和议程设置有关概念解释的基础上,以2011年人民网对“两会”报道的案例加以分析,得出舆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的几个方向,并对未来舆论传播的议
期刊
摘 要:新闻传播的最大魅力在于即时性,电视媒介突出的优势在于现场直播。但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不加控制地使用电视直播,以满足受众盲目的“暴力知情权”,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悲剧,形成另一层面的社会危机。文章通过823菲律宾人质事件电视直播的反思,提出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度”与“量”的把握原则,既要保障大众的知情权,更要尊重危难者的生命权,并对国内电视直播报道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