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实际手工活动阐述手工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意义。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喜欢美的事物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培养幼儿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需要,树立自信心。然而在实际的手工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手工活动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让幼儿的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或增强。
【关键词】幼儿;手工活动;活动过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手工活动环境,利用實物、图书、照片、视频等方法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这些方法帮助幼儿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并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手工材料及多种制作方法去表现和创造美,表达幼儿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要使手工活动有效开展,就应当先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美术就是画画,手工就是动动手一起剪纸、捏橡皮泥”。其实不是这样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绘画和手工都是美术的一部分。幼儿手工既需要绘画的基础,也离不开装饰、雕塑的技巧。手工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活动。一般我们学前儿童参与的手工有泥工、纸工、和综合制作,手工材料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是幼儿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染纸、布贴、泥塑、废旧材料利用等,通过许多的形式如:折、撕、贴、剪、染、塑等制作方法,创作出一件件形象夸张、饶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动手力极强的制作过程,幼儿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幼儿希望通过自己的手工操作,能制作出赋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1 手工活动前的准备
1.1 教师创设恰当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手工活动前,首先在教室内创设好手工活动环境。这对幼儿手工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极其重要。因为幼儿接触社会的时间及生活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生活周遭的事物的感受也是有限的。但是这些不足又促使了幼儿对外界实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追问一个问题,喜欢想象。我们可以借助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手工活动。
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片,实物,视频,声音等为幼儿营造一个恰当的环境,丰富幼儿对手工活动目标表象的感知。调动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让他们依据对手工目标的认识,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萌发出制作手工的愿望。
1.2 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优美的手工作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喜欢欣赏色彩鲜亮、形状优美的物品,并且爱不释手,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拿出优美的手工作品在幼儿面前进行展示,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欣赏,从优美的手工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启迪幼儿表现美的想法。
2 手工活动操作中的环节
2.1 教师给幼儿提供与工具及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工具及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接触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材料的特性。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互相讨论在与工具和操作材料接触时发现了那些特点,想出了哪些有创意的想法或者遇到了哪些困惑。让幼儿自主,自愿,积极地参加到手工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使幼儿愿意去操作。
2.2 教师以同伴的角色陪同幼儿一起制做手工作品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与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让幼儿把教师视为伙伴,在共同操作时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共同操作中掌握技能。这样会消除幼儿在手工操作时的畏难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由于绘画、工艺最后逼真效果并不是唯一标准,就算儿童的作品不合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被轻易的否定或斥责,所以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条条框框。在老师和学生充分互动中,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耐心引导,情感鼓励,支持幼儿坚持完成作品。
2.3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完成手工目标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在手工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尝试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塑、编织等完成同一活动目标加强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手工的能力。
3 手工活动结束的评价及作品的利用
3.1 让幼儿从讲评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手工活动结束后,教师不应立刻讲评本次活动,而是幼儿一个再次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参观,评比作品,讲评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的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错法在美术中完全可以被接受,美术对错误的谅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而且不存在任何需要记忆的唯一正确答案。愉快往往来自行为本身,所以美术被人们称为“无错误的学科”。让幼儿在评价活动中再次提升动手技能。
3.2 手工活动的利用
手工活动的延伸,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对于手工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
参考文献
[1]张念芸.孩子美术好的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伊莱恩.皮尔科汉,尹少淳(译)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3]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书版社,2012(10).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白塔幼儿园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关键词】幼儿;手工活动;活动过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手工活动环境,利用實物、图书、照片、视频等方法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这些方法帮助幼儿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并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手工材料及多种制作方法去表现和创造美,表达幼儿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要使手工活动有效开展,就应当先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美术就是画画,手工就是动动手一起剪纸、捏橡皮泥”。其实不是这样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绘画和手工都是美术的一部分。幼儿手工既需要绘画的基础,也离不开装饰、雕塑的技巧。手工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活动。一般我们学前儿童参与的手工有泥工、纸工、和综合制作,手工材料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是幼儿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染纸、布贴、泥塑、废旧材料利用等,通过许多的形式如:折、撕、贴、剪、染、塑等制作方法,创作出一件件形象夸张、饶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动手力极强的制作过程,幼儿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幼儿希望通过自己的手工操作,能制作出赋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1 手工活动前的准备
1.1 教师创设恰当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手工活动前,首先在教室内创设好手工活动环境。这对幼儿手工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极其重要。因为幼儿接触社会的时间及生活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生活周遭的事物的感受也是有限的。但是这些不足又促使了幼儿对外界实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追问一个问题,喜欢想象。我们可以借助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手工活动。
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片,实物,视频,声音等为幼儿营造一个恰当的环境,丰富幼儿对手工活动目标表象的感知。调动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让他们依据对手工目标的认识,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萌发出制作手工的愿望。
1.2 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优美的手工作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喜欢欣赏色彩鲜亮、形状优美的物品,并且爱不释手,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拿出优美的手工作品在幼儿面前进行展示,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欣赏,从优美的手工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启迪幼儿表现美的想法。
2 手工活动操作中的环节
2.1 教师给幼儿提供与工具及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工具及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接触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材料的特性。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互相讨论在与工具和操作材料接触时发现了那些特点,想出了哪些有创意的想法或者遇到了哪些困惑。让幼儿自主,自愿,积极地参加到手工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使幼儿愿意去操作。
2.2 教师以同伴的角色陪同幼儿一起制做手工作品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与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让幼儿把教师视为伙伴,在共同操作时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共同操作中掌握技能。这样会消除幼儿在手工操作时的畏难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由于绘画、工艺最后逼真效果并不是唯一标准,就算儿童的作品不合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被轻易的否定或斥责,所以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条条框框。在老师和学生充分互动中,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耐心引导,情感鼓励,支持幼儿坚持完成作品。
2.3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完成手工目标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在手工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尝试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塑、编织等完成同一活动目标加强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手工的能力。
3 手工活动结束的评价及作品的利用
3.1 让幼儿从讲评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手工活动结束后,教师不应立刻讲评本次活动,而是幼儿一个再次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参观,评比作品,讲评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的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错法在美术中完全可以被接受,美术对错误的谅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而且不存在任何需要记忆的唯一正确答案。愉快往往来自行为本身,所以美术被人们称为“无错误的学科”。让幼儿在评价活动中再次提升动手技能。
3.2 手工活动的利用
手工活动的延伸,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对于手工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
参考文献
[1]张念芸.孩子美术好的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伊莱恩.皮尔科汉,尹少淳(译)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3]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书版社,2012(10).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白塔幼儿园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