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邻居家的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成两半”时,“我清晰地看到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读《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之前,我一直没有想到这一情形。许多读者也有类似的想法吧。我不禁对第一位发现这颗五角星的人钦佩起来,由衷地钦佩他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换句话说,他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什么叫创造力呢?“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即换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赞许学生的所有意见。我们常常强调,要给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但事实上,我们所希望的,是他们能提出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在课堂上不断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在下一节课中我们还会给予他提问的机会吗?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相信只有一个答案,即不能。
无论学生的意见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给予他最基本的自由权利,并不断的给他们创造机会,而不是扼杀他们的自由思路。如果老师能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自由,那么,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老师的意见和批评也能愉快地接受,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民主空气,使他们敢说、敢想、敢提意见,便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对学生的意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允许学生提意见,实际上也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疑问才有创新。著名作家赵丽宏说:“当前语文教育、制度,真是一个大问题。这种僵化的模式将学生的灵气磨去,将学生的棱角磨去,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送入了坟墓。一个学生在车棚里推车,看到老师为了把自己的车推出来,狠狠地推倒了旁边的车,结果一大排自行车稀里哗啦全倒了。学生后来有感而发,便写了一篇作文叫做《多米诺骨牌》,本来这真是极妙的创意,可是语文老师却批评了他,严格来说,这样的人是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善于聆听和接受意见,并给予学生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并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凭借课文中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核心。
1.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并且巧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嫦娥奔月》一课,教师可抓住“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这一句设疑:(1)逢蒙是如何知道嫦娥有仙药的?(2)中秋清晨,后羿等人都外出了,逢蒙为何不去?(3)在逢蒙四处搜寻仙药时,嫦娥与之周旋有什么目的?(4)嫦娥明知吃下仙药后会离开后羿和乡亲们,为什么还是一口吞下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深入领悟嫦娥的善良与逢蒙的奸诈贪婪。
2. 克服意义障碍,培养思维灵活性。意义障碍是指人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它严重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知识能以应用创新的意识就不易产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意义障碍,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这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如课文《狼和小羊》的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顺向思维定势,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而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理由是:“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到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到石头撞伤了”等等。
三、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材教具、现代教育媒体、实物等,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想象能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这里需强调的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作文训练或诱导学生练习写想象作文,也是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例如,让学生每天都写一篇个人感悟,感悟的对象可以是一次劳动、一次对话,或看到的一个场景,等等。
2.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读了《艰苦的岁月》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小红军看到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
3.重视情感熏陶,诱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如《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教师可通过邓小平爷爷骨灰拌着鲜花撒向大海的录像,激发学生深切怀念小平爷爷的真情,想象邓爷爷为国为民操劳一生丰功伟绩,深入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不过“教育犹如双刃剑,使用得好,具有培养创造力的功能;使用得不好,则具有抑制创造力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赞许学生的所有意见。我们常常强调,要给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但事实上,我们所希望的,是他们能提出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在课堂上不断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在下一节课中我们还会给予他提问的机会吗?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相信只有一个答案,即不能。
无论学生的意见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给予他最基本的自由权利,并不断的给他们创造机会,而不是扼杀他们的自由思路。如果老师能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自由,那么,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老师的意见和批评也能愉快地接受,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民主空气,使他们敢说、敢想、敢提意见,便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对学生的意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允许学生提意见,实际上也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疑问才有创新。著名作家赵丽宏说:“当前语文教育、制度,真是一个大问题。这种僵化的模式将学生的灵气磨去,将学生的棱角磨去,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送入了坟墓。一个学生在车棚里推车,看到老师为了把自己的车推出来,狠狠地推倒了旁边的车,结果一大排自行车稀里哗啦全倒了。学生后来有感而发,便写了一篇作文叫做《多米诺骨牌》,本来这真是极妙的创意,可是语文老师却批评了他,严格来说,这样的人是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善于聆听和接受意见,并给予学生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并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凭借课文中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核心。
1.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并且巧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嫦娥奔月》一课,教师可抓住“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这一句设疑:(1)逢蒙是如何知道嫦娥有仙药的?(2)中秋清晨,后羿等人都外出了,逢蒙为何不去?(3)在逢蒙四处搜寻仙药时,嫦娥与之周旋有什么目的?(4)嫦娥明知吃下仙药后会离开后羿和乡亲们,为什么还是一口吞下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深入领悟嫦娥的善良与逢蒙的奸诈贪婪。
2. 克服意义障碍,培养思维灵活性。意义障碍是指人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它严重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知识能以应用创新的意识就不易产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意义障碍,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这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如课文《狼和小羊》的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顺向思维定势,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而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理由是:“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到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到石头撞伤了”等等。
三、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材教具、现代教育媒体、实物等,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想象能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这里需强调的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作文训练或诱导学生练习写想象作文,也是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例如,让学生每天都写一篇个人感悟,感悟的对象可以是一次劳动、一次对话,或看到的一个场景,等等。
2.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读了《艰苦的岁月》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小红军看到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
3.重视情感熏陶,诱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如《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教师可通过邓小平爷爷骨灰拌着鲜花撒向大海的录像,激发学生深切怀念小平爷爷的真情,想象邓爷爷为国为民操劳一生丰功伟绩,深入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不过“教育犹如双刃剑,使用得好,具有培养创造力的功能;使用得不好,则具有抑制创造力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苹果里的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