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生产方式的演进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网络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面临的竞争更加剧烈,包括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的竞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及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加剧的结果是以往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逐渐感到自身实力在应对全球竞争上的不足之处。
  同时,新的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使全球通讯运输、人员流动、信息交流、资本调动等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为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然,技术革命也使跨国公司面临更激烈的技术创新竞争。只有能够快速推动和适应技术创新的跨国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明显加强,使跨国公司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在超越国家边界方面变得更为容易。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将关贸总协定取得的积极成果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贸易有关投资措施协议、信息技术贸易协议等为各领域的自由化提供了便利。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各国政府的投资政策更为开放,发达国家极力推进投资自由化进程,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由于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跨国公司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变化。
  
  从福特制到丰田制
  
  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大工业,此后许多跨国公司实行了福特制生产方式,将世界经济推向了新的增长阶段。
  福特制是由美国企业家享利·福特开发的。他首创了流水线大批大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被称为“福特制”,福特本人也被誉为流水线生产的鼻祖。福特制不仅为福特带来了巨额财富,赢得了“汽车大王”的荣誉称号,而且大大地推进了美国及至全世界的工业进程。
  福特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包括了生产标准化和移动装配法两个方面。生产标准化包括:产品标准化(即单一产品)、零件标准化、机械工具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福特从各处挖了几位管理专家和设计高手,新建了专用的厂房,并对流水线生产提出了两项原则:作业人员要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操作,不应超出一步以上的距离;作业人员在操作中不必弯腰。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开始他们采用了运输机械使零部件尽快到达作业地点的方法,其后发展为传送带流动的作业组织,作业速度的快慢,由传送带的速度加以控制。
  到20世纪50年代,福特制生产方式已经普及到世界各国。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下,每个工人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相互独立的工序中,被要求严格按规定执行。组织里的人如同机器部件一样只需完成业主指定的工作,而没有其它目标。福特制的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生产和群众式消费提供了基础。
  正当福特制生产方式处在鼎盛时期,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正在日本孕育而生,这便是驰名全球的“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反映了日本的现实,这在很多方面都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国土狭小,原材料、能源、资金及熟练工人都严重短缺。特别是二战后不久,百业待兴,困难重重。这种系统体现了日本式的职业道德:“少投入多产出”、“钱少也能过”、“始终追求完美和协调”、“一开始就要把应做的事情做好”、“改善是无止境的”。
  丰田制实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它能够大幅度减少闲置时间、作业切换时间、库存、低劣品质、不合格的供应商、产品开发设计周期以及不及格的绩效。丰田制是使用精益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品种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而通过其对各个环节中采用的杜绝一切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的方法与手段满足顾客对价格的要求。
  
  温特制——跨国公司生产方式的革命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制造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结构变革,在不少产业领域,产业组织开始从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结构向垂直分离结构演进。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PC业开始,直至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电子、汽车、家电、通讯设备、飞机、医药、服装等制造业领域,众多国际品牌制造商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规避市场不确定性,应对快速的技术变革和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纷纷开始通过外包和全球采购等方式剥离加工制造等非核心价值环节,甚至直接出售国内外的生产性分支机构。进入90年代末以来,随着外包规模的不断增加,一批大型专业化合同制造商开始形成,许多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条已经呈现出全球分散布局、区域集中的格局。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出现了。
  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统的计算机代表企业IBM,奉行的也是福特制(部分包含丰田制)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售后服务以至融资租赁等垂直体系。1985年个人电脑的销售量超过了以工业和科研用途为主的大型机,改变了整个计算机产业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随着微软和英特尔的结合,整个计算机产业迅速从垂直型结构走向水平型结构,市场的领导权从以IBM为代表垂直一体化型企业转向水平分工,每个水平分工的参与者都专业经营产业总体链条中的一个价值节点(如硬盘、芯片、以致鼠标器等,也可以是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因此,从个人电脑诞生开始,计算机产业具备了不同于福特制的水平分工基础,温特制的生产方式诞生了。
  温特制的特征是:围绕着产品标准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形成标准控制下的产品模块生产与组合,标准制定者在完成产品价值链的全过程中,在与模块生产者的分工过程中,最终完成了以双赢为基础的控制。温特制以高科技为主,利用自己掌握的强大信息网络,以产品标准和全新的商业游戏规则为核心,控制并整合全球资源,使产品在最能被有效生产出来的地方以模块化方式进行组合起来,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增强了竞争力。同时,温特制的推广,也使得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微观基础更加稳固。跨国公司基于共同的利益连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构成了这一体系的重要节点。
  戴尔公司是个人计算机制造行业采用温特制的楷模。戴尔公司没有成品库存,只生产定制产品。客户通过拨打800免费电话或登录公司的网页,提出机器配置并经确认之后,供应商(外包商)在一小时之内将配件(模块化产品)送到戴尔公司,公司在2 4小时内将定制产品装上车,送货上门,并负责安装调试。戴尔公司通过大规模定制模式,使其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中的份额上升到第二位,销售额从1988年的1.59亿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180亿美元。
  温特制是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构成单位是生产模块化工序的企业。网络中的企业密切合作,各自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核心优势的标准零部组件并且与网络用户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互相依存的生产关系。模块化生产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方式,企业不必按照传统的生产产品的一整套呆板的程序就可以完成新产品的研制生产。利用模块化生产网络企业可以对产品性能进行专业化开发,这必然会压缩产品研制和试生产的周期以及从完成创新到投放市场的时间,使企业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其他文献
通过调查得到近三年来某市娱乐场所中性工作者(女)总数、HIV/AIDS总数等资料数据,用传染病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HIV/AIDS动力学模型,用Mathematic软件模拟得到了目标人群(为该
据媒体报道,EMC公司前不久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最新战略,以及全新的存储能效技术和EMC Unisphere管理软件,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性能。这被媒体称之为开启“私有云”之旅的新科技产品,却并没有在业界引起多大的反响,不少企业对这类产品无动于衷甚至近乎麻木。高性能存储能效技术到底是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还是被忽视的完美金矿呢?    企业为何遗忘“私有云”?  几乎在EMC公司发布
商务即沟通,这话一点儿也不错。从本质上讲,市场营销是企业和市场沟通互动的过程,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是这个连续过程不断产生的结果。这样去理解的话,厂商的广告宣传、公关发布和市场活动的主要职能就不仅仅是传播,更要考虑沟通与互动所产生的后果,与用户市场、业界和公众的沟通互动所引起的反响。  强调沟通而不仅仅是传播,是为了体现这个过程的参与性、交互性。当然沟通本身的连续性也会得到重视,在这种用户参与的、交互
摘要:C 编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高水平实用型计算机技术人才而区别于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计算机研究型人才,针对目前高职院校C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材、教师、编程习惯和考试的形式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C ;高职院校;编程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的迅猛发展,使C 语言成为当今的热门语言。很多程序员用C 的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