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事会自身评价的最大意义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实现由“形似”到“神似”。一是满足“自律”要求,二是满足“他律”要求,三是满足社会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许多公司没有建立董事会自评机制,基本都是被动式的接受监事会或者监管部门的监督,缺乏对自评的动力和激情,甚至对监督者提出的意见没有深刻反思并落到实处。上市银行也基本仅通过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形式展现一年来的工作,提出明年的工作安排,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下,沉不下心去深究自身的不足。
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在加强董事会自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优化了董事会建设。
结合实际 构建特色自评体系
2008年初,也就是上市第二年,按照合法、合理、科学、可行的原则,南京银行董事会对自身的重要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初步建立了履职自评体系。
一是董事会基本运作规范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制定了议事规范并严格执行;董事会和高管层权责是否明晰;是否督促高管层制定了全员行为规范;是否制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规范并保证其正确行使职责;是否对股东大会的决议进行贯彻执行。
二是制定实施发展战略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定期制定发展战略;是否督促高管层在全行内传达并有效组织实施;是否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发展规划进行重新审议。
三是资本管理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建立并完善资本管理制度,建立资本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否能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实现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并进行披露;是否审定风险承受能力并据此制定和监督实施资本规划;是否有效审议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以及重大投资。
四是风险管理方面(4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持续建立并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及时审批主要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并进行重大修订;是否确立了主要风险的可承受水平;是否对各类风险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价;是否及时听取风险监测报告并督促高管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是否对高管层在各类风险履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是否制定关联交易的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并在股东大会上作专项报告。
五是审计监督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开展财务状况的审计;是否持续关注会计及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不准确的因素并向高管层提出纠正意见;是否督促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并报告,并督促高管层对审计报告揭示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采取改进措施。
六是激励与约束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制定了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考核评价办法;是否正确开展了考核程序,保证考核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考核结果是否向股东大会说明;对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实行了问责并严格执行。
七是信息报告与披露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适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是否要求高管层定期向董事会报告重大经营事项;是否在实际中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地披露信息;是否公平对待投资者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提升资本市场形象。
这一自评体系较全面体现了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核心所应具备的重要职责。董事会特别强调对风险管理的把控,把“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日常的公司治理中,并通过建立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责成经营层配套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听取风险监测报告和实地调研等手段将风险管理切实落在实处。
自照镜子 强化约束自觉履职
从2008年起,南京银行董事会每年度均严格按照这一体系内容,通过“照镜子”,对一年来的公司治理履职情况进行详细、科学、真实的自评,认真查找不足,并制定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可以说董事会履职的自觉和自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达到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执行,提高了决策效率。董事会为了对全行重大经营信息有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建立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2008年制定了《高管层信息报告制度》。三年来,该项制度作为一项约束制度,执行情况良好,董事会和高管层实现了重大信息的对称性,提高了董事会的决策效果。
注重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董事会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完善了八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程序和流程。2011年初,针对变化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董事会在自评过程中,认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的风险应该予以重视。每次董事会上,董事会都现场听取高管层和经营部门负责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的情况报告,并提出建议,实现了对该业务良好的风险管控。
注重制定发展规划,提升了资本管理水平。董事会聚集全行智慧和力量,并聘请外部咨询机构,按照科学、前瞻和可行的原则进行编订,经过近大半年多层次的商讨和论证,最终形成2011-2013年总体战略规划,成为业务开展的行动指南。而在资本管理上,董事会依靠履职的自我约束和自评,在制定制度、补充资本、强化资本运用效率方面,推动资本管理机制上了新台阶。
强化了对高管层的激励与约束,提高了信息披露管理水平。董事会多次根据外部形势和自身状况,对高管人员考评及薪酬激励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在考核过程中实行共性和个性考核。考核方式和程序上,实行了多层次打分制。首先是中层管理人员对高管进行书面的民主测评,统计得出民主平均测评分;其次是高管向董事会现场述职,由董事按照考核指标逐一打分,综合统计出董事会对每一位高管的评价;再次是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根据两者权重,得出综合的考核结果,并送监事会备案。而在信息披露管理上,公司董事会每年都及时制定新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保证了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和公平。
上市公司董事会自评有两大难处。一是“自照镜子”习惯的培养。在重大事项实质上都是由董事会决策的情形下,“中心主义”潜意识泛滥,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一直很美丽,熟视无睹一些斑痘的存在,或者是看到了不足却缺乏改正缺点的动力和激情。二是监督环境的有效性。环境可以影响人,同样可以影响一个企业。就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建立真正有效的监管环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公司治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董事会自评也应该是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
(第一作者为南京银行董事会秘书)
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在加强董事会自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优化了董事会建设。
结合实际 构建特色自评体系
2008年初,也就是上市第二年,按照合法、合理、科学、可行的原则,南京银行董事会对自身的重要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初步建立了履职自评体系。
一是董事会基本运作规范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制定了议事规范并严格执行;董事会和高管层权责是否明晰;是否督促高管层制定了全员行为规范;是否制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规范并保证其正确行使职责;是否对股东大会的决议进行贯彻执行。
二是制定实施发展战略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定期制定发展战略;是否督促高管层在全行内传达并有效组织实施;是否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发展规划进行重新审议。
三是资本管理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建立并完善资本管理制度,建立资本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否能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实现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并进行披露;是否审定风险承受能力并据此制定和监督实施资本规划;是否有效审议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以及重大投资。
四是风险管理方面(4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持续建立并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及时审批主要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并进行重大修订;是否确立了主要风险的可承受水平;是否对各类风险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价;是否及时听取风险监测报告并督促高管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是否对高管层在各类风险履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是否制定关联交易的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并在股东大会上作专项报告。
五是审计监督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开展财务状况的审计;是否持续关注会计及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不准确的因素并向高管层提出纠正意见;是否督促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并报告,并督促高管层对审计报告揭示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采取改进措施。
六是激励与约束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制定了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考核评价办法;是否正确开展了考核程序,保证考核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考核结果是否向股东大会说明;对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实行了问责并严格执行。
七是信息报告与披露方面(10分),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是否适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是否要求高管层定期向董事会报告重大经营事项;是否在实际中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地披露信息;是否公平对待投资者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提升资本市场形象。
这一自评体系较全面体现了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核心所应具备的重要职责。董事会特别强调对风险管理的把控,把“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日常的公司治理中,并通过建立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责成经营层配套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听取风险监测报告和实地调研等手段将风险管理切实落在实处。
自照镜子 强化约束自觉履职
从2008年起,南京银行董事会每年度均严格按照这一体系内容,通过“照镜子”,对一年来的公司治理履职情况进行详细、科学、真实的自评,认真查找不足,并制定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可以说董事会履职的自觉和自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达到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执行,提高了决策效率。董事会为了对全行重大经营信息有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建立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2008年制定了《高管层信息报告制度》。三年来,该项制度作为一项约束制度,执行情况良好,董事会和高管层实现了重大信息的对称性,提高了董事会的决策效果。
注重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董事会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完善了八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程序和流程。2011年初,针对变化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董事会在自评过程中,认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的风险应该予以重视。每次董事会上,董事会都现场听取高管层和经营部门负责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的情况报告,并提出建议,实现了对该业务良好的风险管控。
注重制定发展规划,提升了资本管理水平。董事会聚集全行智慧和力量,并聘请外部咨询机构,按照科学、前瞻和可行的原则进行编订,经过近大半年多层次的商讨和论证,最终形成2011-2013年总体战略规划,成为业务开展的行动指南。而在资本管理上,董事会依靠履职的自我约束和自评,在制定制度、补充资本、强化资本运用效率方面,推动资本管理机制上了新台阶。
强化了对高管层的激励与约束,提高了信息披露管理水平。董事会多次根据外部形势和自身状况,对高管人员考评及薪酬激励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在考核过程中实行共性和个性考核。考核方式和程序上,实行了多层次打分制。首先是中层管理人员对高管进行书面的民主测评,统计得出民主平均测评分;其次是高管向董事会现场述职,由董事按照考核指标逐一打分,综合统计出董事会对每一位高管的评价;再次是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根据两者权重,得出综合的考核结果,并送监事会备案。而在信息披露管理上,公司董事会每年都及时制定新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保证了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和公平。
上市公司董事会自评有两大难处。一是“自照镜子”习惯的培养。在重大事项实质上都是由董事会决策的情形下,“中心主义”潜意识泛滥,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一直很美丽,熟视无睹一些斑痘的存在,或者是看到了不足却缺乏改正缺点的动力和激情。二是监督环境的有效性。环境可以影响人,同样可以影响一个企业。就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建立真正有效的监管环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公司治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董事会自评也应该是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
(第一作者为南京银行董事会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