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困鸟的顿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涅槃寂静”是佛家基本思想之一,是对人生真谛的顿悟。19世纪美国乡土小说家凯特·肖邦的作品《觉醒》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最终迈向大海寻求解脱,达到了“涅槃”的境界,她的心路历程处处体现了佛学思想,尽管肖邦没有接触过佛学。艾德娜犹如笼中困鸟,顿悟出自己的生活缺乏“自我”,真正的自由必须冲破生活的牢笼。
  关键词: 涅槃寂静 《觉醒》 艾德娜 笼中困鸟
  《觉醒》是19世纪美国乡土小说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自1899年出版后由于内容不合当时上流社会的口味和规范而遭到批评家和社会的严厉抨击,从而被封存,作者也被排斥于社会圈子之外。女权运动的兴起,使世人把关注的目光重新投向这部颇有争议的作品。
  “涅槃寂静”是佛学的基本思想,笔者通过解析《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最终走向大海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指出肖邦虽然没有接触过佛学,但在其作品中处处体现了佛学思想。生活就像一个精致舒适的鸟笼,而艾德娜则像笼中困鸟,舒适的生活是以失去“自我”为代价换来的,所以她无所适从,心中郁闷非常;最终她意识到只有冲破生活的牢笼,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我”,达到佛家“涅槃寂静”的境界,尽管方式比较极端。
  一、涅槃寂静
  原始佛教的中心理论是缘起说,而缘起说的基础是建立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上的[1](P.3)。其中“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反映了佛教对世间万物及人的生命本身的看法,是佛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出发点[2](P.235)。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翻译为中文为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静,“圆寂”的意义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即不生不灭。“灭生死”是众生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了生脱死了,称为灭生死;“灭烦恼”是凡夫有种种烦恼,如果觉悟,把全部的烦恼都放下,即称为灭烦恼。所以涅槃又称为解脱,就是解脱生死与烦恼[3]。
  就佛教本义而言,“涅槃”并非是死亡的美称:
  涅槃只是熄灭了心中所躁动不已的烦恼,并非熄灭了心的全体,因而它绝不会是生命的死亡和心识的断灭,而是生命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就像海面上动荡不停的波浪之停息,并非大海的消灭,而是大海本有的清澈明净之功能的显现①。
  涅槃的境界是对人生真谛的顿悟,是对佛家四念处法门(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开悟。
  二、艾德娜的顿悟
  在艾德娜最终觉醒之前,肖邦安排她目睹了阿黛儿分娩的过程有深层的含义。胎儿的出生是不值得喜悦的,而是人生受苦的开始,要不断地面对生存的烦恼、不安、困惑与痛苦等,或者说人的出生本质就是苦的[4](P.50)。佛教认为人不仅要化解对死亡的恐惧心,更要克服对出生的贪爱心,肉体的生死原本就是无常的苦患,只是无蕴的假和,其目的在于借假修真,破除无明业识,证悟自我本性,脱离生死苦海。“可是夫人只咬紧下唇,艾德娜看得见她白皙的额头上汗珠淋漓。一两分钟后,她深深呼出一口气,用揉成一团的手巾擦擦脸,看起来已经筋疲力尽了”。艾德娜记起她自己分娩时的感觉,“约略只记得一种近似快乐的痛苦,一股强烈的哥罗仿麻醉药味,一种麻痹的知觉,以及清醒之后发现自己方才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新生命,给这无以计数、来来去去的人间又多添了一分子”。佛家通常用“麻痹的知觉”喻指没有开化或处于混沌状态的灵魂,可以说那时艾德娜的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对于“自我”感觉麻木。但阿黛儿生完孩子后,低声对艾德娜说道:“为孩子想想,喔,艾德娜,为孩子想想,一定要记得他们。”这些话把艾德娜推到了痛苦的悬崖边,触到了艾德娜内心深处最柔弱的部位,“我只不过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当然太奢求,尤其还得践踏别人的生命、别人的心意及看法——这都无所谓——但是我却不要践踏那两个小生命”,是为了孩子们牺牲自己包括自我,还是为了所谓的自我放弃一切呢?
  孟德莱医生帮艾德娜指明方向,“年轻人喜欢耽溺于幻象,这可以说是自然的法则,是为了保存人类用来诱惑母亲的。自然并不考虑道义上的后果,也不考虑那些人们自己设定的、非遵循不可的规范”。“自然”不是自然界的具体事物,而是指不为人为强制力量的本然状态。孟医生一语中的,指出了佛家的精髓:“空观”。佛语云,四大皆空,所有现象都是这个无相心体中的现象,世间万物并不依靠个人的意志转移。孟先生帮艾德娜从“自我”向“无我”过渡,也在暗示艾德娜以出世的情怀作入世的事业,即“即世而超然,超然在世间”。太迟了,艾德娜此时处于混沌状态,她对于自己何去何从充满疑惑。“过去的日子就像在做梦一般——但愿可以沉睡不醒——醒来却发现——啊,也好,或许醒来终究是比较好的,即使得受苦,也总比一生都被幻象所蒙蔽来得好”。她唯一的希望是劳伯特,“想起劳伯特说过的话,他臂弯的压力,唇上遗留的唇印,她死沉的感官不觉再度复燃”。艾德娜回去后发现劳伯特也离她而去,唯一的希望没了。
  最后一章,艾德娜再次来到格兰岛。面对象征轮回之地的大海,艾德娜思绪万千。她现在才真正明白芮芝小姐说的“勇敢的灵魂”意味着什么,“勇敢的灵魂”就是要有勇气面对世俗的阻力。虽然没有接触过佛法,但现在她对佛家思想有了切身感悟:自己不可能为了孩子放弃自我,而又不能对他们完全不理不睬,这是一“痴”;周围的一切并不以个人的意志转移,这又是一个“无我”的世界,执著“自我”必然会失败;人生在世,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经历痛苦……“人生是苦”是佛教全部教义的出发点[4](P.450)。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变迁不息的,无常的;广宇悠宙,不外苦集之场,由于众生不能自我主宰,为无常患累所逼不能自主,因此没有安乐性,只有痛苦性[5](P.63)。要摆脱轮回,出离三界,就必须舍弃欲望,放弃一切执著与追求。
  当她孤单一人在海边时,她将身上的衣物脱掉,“生平第一次,光裸着身躯,站在晴空之下任由阳光、海风、浪潮的摆布。……她觉得自己像是个初生的婴儿,正张大着眼睛看这个似曾相识的世界”。艾德娜戒除了贪嗔痴三毒,跳出了轮回,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到达了“觉悟的彼岸”。最后在艾德娜脑海中回荡的是“她爸爸及姐姐玛格丽特的声音,拴在枫树干上的那只老狗的吠叫声,以及骑兵军官走过前廊时,刺马钉的珰琅声”。轮回周而复始,反反复复,时间又回到了艾德娜小时候。那时候的艾德娜是无欲无忧的,没有执著与烦恼。如《心经》所讲,只要能“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指我们的身心),就可以“度一切苦厄”[6]。这种安静平和的心境,我们称之为达到某种“涅槃寂静”的境界。   三、结语
  凯特·肖邦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她虽然没有接触过佛法,但佛学思想在她的作品《觉醒》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无常,指没有一种永恒的、固定不变的状态存在,世事万物都处于生灭不定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无我,没有常一的自我主体。世俗的主体和客体都在应当否定之列,因此佛教要求人生应去贪欲之念,生厌离之心,使心得到解脱而证得无上正道。这是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缘起法教导我们不要执著,应以“诸行无常”及“诸法无我”,指导行为,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在凯特·肖邦的笔下,大海蕴涵很深的象征意义,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情节绝对不是无意安排的:在第一章里,艾德娜在罗伯特的陪伴下从远处海滩的背景里朝丈夫走过来,在最后一章里她早已离开丈夫独自一人从容地从海滩上背朝我们面向大海走去。首尾呼应的安排使我们感到艾德娜虽然走进了大海,但是她这个人物却在我们的脑海中徘徊不去,让我们认识到大海既孕育又毁灭生命,既让艾德娜感悟到精神上的自我又吞噬她和她所代表的自我的独立精神。于是大海成为一个巨大的矛盾,成为一个永恒的悖逆命题:它容纳绝望和希望,接受光明和黑暗,迎接死亡和新生。不过我们可以看出,大海中的正反冲突的巨大张力扬弃腐朽和黑暗,迎来光明和新生。因为艾德娜虽然被生活的大海吞噬了,但她对世界和对自我的认识却在人类精神的海洋中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她从海滩上走过来时她对精神上的自我独立的价值毫无认识;当她坦然回到大海去时,她已认识到精神上的自我和生活一样重要和艺术一样美丽,并且曾经为维护这个完整的自我而勇敢地挣扎,死而不屈。正因为如此,艾德娜投海也不是全无意义,艾德娜在追求自我意识独立的过程中,亲身印证了佛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完成了有无我—自我—无我的蜕变,最终达到了佛家最高的思想境界——涅槃。但是艾德娜在生命的最后还是无法对她的两个孩子彻底释怀,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摆脱他们对她的控制,这又说明艾德娜“涅槃”的不彻底性。
  注释:
  ①哈磊.四念处研究.四川出版集团,2006:15.
  参考文献:
  [1]曹曙红.佛教缘起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2]业露华.中国佛教伦理思想[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3]广超法师.四圣谛讲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郑志明.佛教生死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5]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6]潘宗光.心经与生活智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润滑是钢丝绳防蚀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表面喷洒和涂抹油脂润滑工艺 ,虽然在防腐和减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表面涂层易脱落流失 ,油脂难以渗入钢丝绳芯部 ,劳动强度大 ,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可研究以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8例胆囊疾病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10月,将其分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只有合理的使用水资源,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水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很多地区出现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已经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各行各业都积极探索新技术、寻找绿色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装配式建筑因其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湿作业量及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行业得到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一言堂”不见了,课堂不再沉闷,老师敢于放手乐于尝试,学生勇于发言敢于挑战,课堂很热闹甚至于掌声不断。课堂教学改革确实进入“深水区”,已经不再是微观意义上操作层面的“小动作”。  一、传统模式的教与学  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多数生成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起来很难。既然想让学生生成性地畅所欲言,为什么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
摘 要: 通过对比分析新课改以后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古诗文选编上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在观念上明确古诗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在宏观上把握教材在古诗文编写上的脉络,帮助教师在每一篇古诗文教学时从宏观角度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对比旧版教材,归纳研究后可以发现该版教材:一是在选文数量上有所增加,体现在《语文2》、《语文3》和《语文4》三册教材每册都设计了4篇古诗文课文,
摘 要: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开辟了美国短篇小说的新途径。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且文笔简练、描写生动。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又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近似漫画的笔触勾勒人物,从细微处抓住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挥洒自如、左右逢源,使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关键词: 欧·亨利 俗语 漫画 戏剧性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
“四矿”问题 ,即矿业、矿山、矿工和矿城问题 ,是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它不仅是经济问题 ,还是社会问题 ,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钨业的“四矿”问题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