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手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主动脉分支动脉重建联合支架腔内修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79.2%),女性5例;年龄29~69岁,平均(49±12)岁。入组患者均合并开放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其中14例为胸腹主动脉瘤,10例为主动脉夹层。一期或分期完成复合手术。出院后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复查CT血管造影。

结果

24例患者共重建分支血管74支,其中内脏血管63支,弓上分支血管11支。一期手术15例,分期手术9例。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2.5%(3/24),动脉瘤相关病死率为8.3%(2/24)。人工血管分支30 d内通畅率为95.9%(71/74)。围手术期无内漏、截瘫及肠道缺血发生。4例(16.6%)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访3~1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4个月。1例患者术后4个月发生Ⅰa型和Ⅲ型内漏;2例患者死亡。术后1年、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7%、73.5%。

结论

分支动脉重建联合腔内支架修复的复合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满意,适用于基础疾病多、再次手术及不适合开放手术的高危患者。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CTPS)和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钛板系统(ACLP)重建两节椎体次全切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择一名28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采集颈椎(C1~T1)的CT数据,应用Mimics 10.0、Rapidform XOR3、Hypermesh10.0、CATIA5V19、ANSYS 14.0软件建立下颈椎三维非线性的(C3~C7)完整模型。在C3上分别施加75 N的
腔内修复术目前已逐渐成为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主流治疗方案,但是腔内修复需要在主动脉病变近远端有足够的锚定区。累及内脏动脉和内脏动脉开口附近的病变仍是常规腔内修复术的禁区。近年来,烟囱技术、三明治技术、杂交技术的开展与开窗支架、带分支支架的应用拓展了腔内修复术的应用范围,此类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逐渐获得了腔内修复的机会。不同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术者可以根据病变的具体特点、自己的经验和所能获得
目的探讨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AA)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11例接受EVAR治疗的AA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612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69±13)岁。主要研究结果是全因死亡率,次要研究结果是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手术相关数据。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远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