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既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又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素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传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新课改所倡导的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关的学习习惯。随着课改的发展和实践,新的一些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会更进一步充实数学教学课堂,并且给传统的数学学习习惯注入新的内涵。
在新课改背景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开始时教师要布置预习,并指导方法,然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有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对于课后复习,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进行实践活动,反思自己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要注意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说与学习无关的话,要认真倾听老师的指导,学习新的知识点,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积极、有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做必要的补充。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基本和常规的学习实践活动。对于作业,首先,要求规范书写,从写字的姿势、作业的格式到数字符号的书写都规范要求。其次,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不抄袭别人的作业。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如实践活动,要和他人紧密合作,多加交流,取得共识,并且要反思方式和方法。再次,要抓住关键词,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细心运算,并及时检查验算,确保正确、迅速地解题。最后,要查找错误原因,进行反思、巩固。
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其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究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交流,才能不断提高思维水平,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要在感性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重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直观操作的良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揭示知识的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缺乏耐心和恒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细心诱导,潜移默化,从细处着手,反复训练,及时地督促和检查。通过长期的训练,最后方能形成习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会造成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学习效率低,从而导致部分后进生前进困难。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要适时地鼓励、表扬进步,批评错误,可以适当采取奖励和惩罚制度,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利用他们较强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方法的总结和研讨,将外在的要求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目标和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起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编辑:刘立英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传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新课改所倡导的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关的学习习惯。随着课改的发展和实践,新的一些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会更进一步充实数学教学课堂,并且给传统的数学学习习惯注入新的内涵。
在新课改背景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开始时教师要布置预习,并指导方法,然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有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对于课后复习,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进行实践活动,反思自己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要注意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说与学习无关的话,要认真倾听老师的指导,学习新的知识点,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积极、有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做必要的补充。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基本和常规的学习实践活动。对于作业,首先,要求规范书写,从写字的姿势、作业的格式到数字符号的书写都规范要求。其次,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不抄袭别人的作业。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如实践活动,要和他人紧密合作,多加交流,取得共识,并且要反思方式和方法。再次,要抓住关键词,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细心运算,并及时检查验算,确保正确、迅速地解题。最后,要查找错误原因,进行反思、巩固。
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其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究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交流,才能不断提高思维水平,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要在感性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重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直观操作的良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揭示知识的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缺乏耐心和恒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细心诱导,潜移默化,从细处着手,反复训练,及时地督促和检查。通过长期的训练,最后方能形成习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会造成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学习效率低,从而导致部分后进生前进困难。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要适时地鼓励、表扬进步,批评错误,可以适当采取奖励和惩罚制度,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利用他们较强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方法的总结和研讨,将外在的要求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目标和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起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