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视阈下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及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经济是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为核心支撑的经济形式。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不是单个主体、单向度完成的,需要“政府、市场、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这五个就业主体形成促就业战略联盟,多方面、多维度的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知识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5-0109-04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后备军,他们的就业好坏关系着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繁荣,他们的就业问题解决,对和谐社会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2002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等原因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就业难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知识创新和技术更新的重要力量源泉。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对被冠以“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特征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关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报告中首次对知识经济做了正式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知识密集型的软产品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由于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高速发展,以物质和人力为基础的生产力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无人岗”、“无人工厂”等无人生产力,很多制造行业的工人人数大大的减少。[2]但是以知识经济为支撑的信息行业信息量却以指数化发展趋势呈现。根据2012年数据统计,Google每月的搜索请求超过1 000亿次,每天抓取的网页页面超200亿页。目前,Google收录的互联网独立网址超过30万亿个,2008年时为1万亿个。这种具有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在国家经济增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占10%~15%左右,到20世纪中期则上升到40%左右,到70年代更上升到60%以上。[3]科学知识跟一般商品具有共同的特性,都是人们用劳动所得,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却跟一般商品有不同之处,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生产形式,投入的资本较一般商品高,其价值也相应增高。因此,如何获取这些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获取的多寡即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为我们重要研究对象。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雇佣契约关系
  知识经济是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为核心的经济形式,对组织和员工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以物质生产为基本生产形式的社会中,组织和员工主要依靠“纸质契约”,签订长期或永久协议,这种形式的契约比较稳固,但是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比较适合物质大生产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就业环境和就业成果的不确定性,利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劳动具有创造性,没有具体的尺度来衡量工作成果,对中间工作过程也难以控制,组织和员工往往也不能制定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没有显性的雇佣关系条框,只能依靠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期望和责任认知,因此,组织和员工的责任关系就从“纸质契约”变成了“心理契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对心理契约的解释为: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指的就是组织中的每个成员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心理期望。这种相互期望也许并没有为双方所认识,但是,却是现实存在的未经正式文件规定的一系列关系。[4]在心理契约关系下的员工的就业能力就成了最好的经济砝码,也是增加组织和员工期望认知的关系纽带。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员工就业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能力要求
  “就业能力”这个概念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于1909年由英国的Beveridge提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有被雇佣的能力。[5]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业能力的关注对象,从弱势群体到青年群体,直至现在大学生也被纳入就业能力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就业能力的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方位,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互匹配,相互融合。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毕业后成功获得工作并稳定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获得新工作机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集合。大学生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前沿人才,其就业能力不仅需要具备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社会适应力、自信心等相关基本就业能力,还需要能处理好不同人群的人际关系、能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的科学知识、能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工作压力等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目前,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科技知识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即知识经济已经呈现在世界各国的人们面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模式已不是传统“以生产量定就业人数”的计划就业模式,所要求的就业能力也不只是某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市场所需和雇主认可的创新工作实绩。因此,创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刻不容缓。
  二、知识经济视阈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设立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合作组(ESECT),参与制定就业能力相关政策。我国政府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提出,通过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展就业培训等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并不是政府、高校或大学生等某单一主体、单向度能完成的,需要“政府、市场、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这五个就业主体形成促就业战略联盟,多方面、多维度的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研究。   (一)政府:构建政策调控和引导机制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中能起到重要的导向性和推力器作用。政府通过制政策引导、价值导向等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第一,政策引导。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舒缓严峻就业形势、适合知识经济创新改革所需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创新课堂所学知识、技术和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价值的过程。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小额贷款、减免税务等,应联合高校大力度的推出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设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创业指导“一站式”服务。第二,财政调控。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激励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工程,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培养、企业实践和社会评价做出贡献,将大学生培育成知识经济需求、能不断创造出创新价值的人才。第三,就业服务。政府人才服务中心是人才交流、信息提供、职业指导、人才开发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体现。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的竞争,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服务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政府应该全面开发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做好新型人事服务项目,做好人才交流之外的人才培训、信息提供之外的信息对接、职业指导之外的人才素质测评等,让人才服务中心成为服务知识经济、社会化市场运作,以人为本的服务机构。
  (二)市场:建立供求和评价竞争机制
  “市场”和“政府”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和谐发展的两个“助力器”。政府服务就业主要通过政策调控和机制引导,而市场的作用相对比较“自由”,通过自由竞争机制来实现就业,创造价值。市场通过形成就业供求竞争和评价竞争体系来引导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向。第一,形成供求竞争机制。在知识经济视阈下,市场收益竞争主要靠的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因此,拥有新技术、新知识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会获得人才优先配置权和岗位优先取得权。第二,形成评价竞争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市场要求进行人力资源配置,需要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大学生是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在以脑力劳动为主要载体的知识经济视阈下,大学生创造的使用价值与企业支付的价值进行交换。商品市场创造的价值越多,说明劳动者创造的使用价值越多,其就业能力也就越强。
  (三)用人单位:形成联合培养和反馈机制
  知识经济视阈下用人单位的核心优势已经从拥有物质资本转向人才资源。作为知识载体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筹码。同时,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晴雨表,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和反馈具有客观针对性。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和高校的共同需求和目标,也是应对知识经济到来的必然要求。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孵化阵地,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目标驱动下,其责任是增强联合培养意识和形成及时反馈机制。第一:形成联合培养机制。用人单位应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提供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第二:及时提供反馈机制。用人单位是提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长效性跟踪反馈的最好对象。用人单位在使用大学生这个人才资本时,会在第一时间了解其就业能力中某项人才指标的缺失与高低,用人单位应该及时将实际情况反馈给高校,形成联动培养和反馈机制。
  (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和素质评价机制
  高等学校是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专门机构,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集中就业能力培训的主阵地,因此,高校的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关系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在知识经济视阈下,高校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将就业能力的提升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第一,教育教学改革。英国在2010年开始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发布课程的就业能力说明,为新入学的学生提供参考。我国高校应该以知识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方案的确定和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做到三个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课程和拓展的选修课程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另外,高校需要引入合作机制,配合政府的人才强国政策、企业的人才资本需求,共同开发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第二,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由于就业市场供求信息的缺失和不对称,导致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对教育资源的浪费。[6]高校应主动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技能技巧、特长爱好等构建成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单,提供给用人单位参考,尽量做到才尽其用。
  (五)大学生:增强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
  大学生是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观能动体,其提升依赖于大学生个人的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大学生要提升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需要积极主动的制定自我提升方案。第一,养成自主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有自主学习理念,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勤于动手实践操作、勇于探究学习方法、创新思维方法,培养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第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技能资本。大学生应积极寻求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利用学校的实践技能课、课外的社会实践、企业的生产实习等,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第三,增强自我效能,提升心理资本。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是完成某个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的信心程度。自我效能感高是大学生个体优势竞争体现,能积极促进大学生挑战新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体验到更大的成就感。在开发个体积极心理资源的方法中,Schneider提出了三种策略:宽恕过去、珍惜现在、寻找发展机遇。[7]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该积极的看待过去、乐观的面对现在,自信的迎接未来,最大程度提升自身的发展潜能,提高就业能力。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共同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6.
  [2]孙敬水.科技进步:中国的差距在哪里[J].中国国情国力,1998(4):34-36.
  [3]魏爱德,范皑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政策—教育系统的使命与面临的挑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3):57-65.
  [4]李永苍,吴选忠,陈瑛.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7-69.
  [5]曾凌.心理契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9):122-123.
  [6]李力,廖晓明.论积极心理资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求实,2012(12):81-83.
  [7]严鸿雁.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与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49-52.
  Abstract:Knowledge economy is based on new knowledge,new technology,and new methods for the core support of the economic form.Knowledge economy era of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production methods and changes in market demand,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lso raised new deman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is not a single subject,one-dimensional finish,the government,the market,the employer,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rmed the subject of these five jobs and promoting employment strategic alliances,multi-faceted,multi-dimensional capabilitie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bility;strategy of improving;knowledge economy
  责任编辑徐晶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当前法律条款规定的定密主体、定密客体、定密程序对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的影响,结合定密工作实际原则,提出构建基层央行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遵义碱厂在40kt/a离子膜烧碱节能技改中,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离子膜烧碱工艺,因离子膜对盐水的质量要求较高,设置了二次盐水精制装置以保证离子膜电解槽的平稳、高效运行,简
以氯化氢合成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为基础,提出了对视镜、夹套、夹套顶部、炉体顶部及出口管的结构改造.
从统计数据、气体扩散性、臭味与毒性等方面均可证实,五大行业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臭味污染气体,应是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氨等.综述了硫化氢、二氧化硫、二硫化碳和硫醇等硫化
在分析现有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从课程设置、学时调整、结合多种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
通过实验,拟定了铁矿石中铝的比色测定方法,方法适用0.10%~7.00%Al2O3的测定.
李自成铸“永昌通宝”再探袁林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于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在湖北襄阳建立政权,次年正月在西安建国,四月李自成在北京称帝,至永昌二年(即顺治二年,1645)三、四月间战死
在已经结束的第二次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信息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贵州化工杂志社一些编辑荣登榜内,其中,荣获优秀信息管理者称号的有陶继刚、刘安宁、王大琳、朱成柏;荣获优秀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