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泰创新空间CEO王胜江的文字出了名的有诗意。2015年4月19日,王胜江联合俞敏洪和盛希泰共同打造中国第一家创业服务生态平台——洪泰创新空间。2016年4月,王胜江出版了《创业生存法则》,该书受到CCTV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推荐,成为上半年畅销书。2017年1月,出版《创业成长法则》。
2017年4月19日,我创业两周年了,庆幸感恩,创业继续。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创业。
人就像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沙粒,人到世上只是尘埃的偶然落定,大部分的人就像是河流里的沙子,被岁月冲刷得晕头转向,生命源于尘埃,又归于尘埃。
兩年,730天,17520小时,1051200分钟,一路走来,时间不短,道路很长,故事很多。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概述这两年的创业,我想说:这两年创业的路真的很难,一直在雨中,风雨里奔跑,荆棘中突围。
创业,就像是一幅故土的山水画
天边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
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
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
那无尽的旅程如此漫长
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
……
伴随着车里放着的这首许巍的《故乡》 ,我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清明小长假期间,我陪着父母回了一趟老家,回到了那座江苏和山东交界的小村庄。村口下了车,脚踩在进村的土路上,一种故土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不大的村落,村里还是那么熟悉的几十户人家,几座老房子,老房子旁边新盖的楼房,都分布在主干道的两边。大门两侧墙角整齐堆好的棉花秆,斑驳的大木门上贴着红火的对联,门口的柿子树和带刺的花椒树都长出了新叶。
农用拖拉机刚耕完的地,方方正正的土地,踩上去松软的感觉,远处一长排笔直高耸的杨树,树上点缀着几个鸟窝,泥土的气息,秧苗和树叶的翠绿色,都在彰显着春天的生命力。
天空很蓝,微风很轻,阳光很暖,故土很美。恰逢第二天下雨,淅淅沥沥的春雨,远处的湖面,路两旁的树木花草和盛开的油菜花,犹如一幅山水画。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和工作以后也回过几次老家,不过都是来去匆匆,来不及驻足仔细欣赏故土的风景,这一次回来觉得故土格外的美丽亲切,父母亲也有二十多年没回老家了,两位老人显得特别兴奋激动,紧紧握住老伙计们的双手,止不住的乡音,聊不完的家长里短,带不走的故土回忆。
那一瞬间,你会觉得,创业,就像是一幅故土的山水画,不管你漂泊多远,独在异乡多累,一旦你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觉得一切的打拼都是值得的,创业,也是一场故土的回归。
创业,就像是一次救赎的致青春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一句台词,很简单的一句话,很简单的两个选择,要么好好活,要么赶着死。
俗话说“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不得不承认,创业之前的几年我偷懒了,过得太安逸,很多事情没有想清楚,没有全面成长,你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情,时间都会陆续回馈给你。
所以,我这两年的创业应该是抱着赶着去死的心态好好的活,选择走上一条很难的路,救赎过往的自己,再次致青春。
记得当时从SOHO中国离职的最后一天,我拿出手机在办公室自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自己,照片里的办公室陈设物品,以及照片背后带不走过往十几年的工作回忆,这应该是我仅有的一次自拍,现在想起那个场景也很感触。
后来创业以后,为了品牌宣传,看似是出入在聚光灯下,合影拍照不断,其实每天跟一个五线小明星一样奔波,一直到现在,我也没一个固定的办公室,流窜在车里和各个空间的工位。
偶尔在一些演讲场合提到过,我们以前做地产行业的人腰是很肥的,那个时候看不上互联网行业,更没想过创业,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错误,也是一种放弃自我成长的行为。
干了十几年的房地产,早期思维转换没那么快,还是一套传统行业“土鳖”的样子,一身高级西服,穿着奢侈皮鞋,拎着皮质手提包,中规中矩的干着创新创业。
其实你看“中规中矩的干着创新创业”这就是一句矛盾的话,创新肯定是活跃颠覆的,而不是中规中矩,所以我早期刚开始的状态就是矛盾错误的。
突然有一天,我从车里翻出了压在储物盒里的双肩包,拿回家把手提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全倒在双肩包里,从此每天上下班,出差行李,这一个双肩包全搞定,想想也是很方便。后来开始穿休闲鞋,穿帽衫,穿休闲装,呈现出自己一个轻松而又亲切的状态。
四十不惑的年纪选择了创业,这个年纪了,说是不惑,看看头发越来越少,就知道这两年创业路的坎坷与坑一定不少。青春不去,创业不死,过去偷的懒,现在都得补回来,欣然的去接受,救赎过去,那些熬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创业,就像是一战围城的强突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压力井喷的时代,在这个批量生产创业者,批量生产众创空间的当下,围城之下,大浪淘沙,创业,就像是一战围城的强突围。
“突围”是今年的一个关键词,众创空间这个行业已经逐渐出现一些雏形,大家可能有人往左,有人往右,有人往前,跟早几年的房地产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各自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模式,这是一个好的现象,百花齐放。
围城之下,第一阶段各大玩家纷纷冲进来入场,都在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开始了一场“拼规模”的竞赛。第二阶段众创空间发展的主旋律是“突围”,必须思考如何在这场纷争乱战中突围出去。
要想冲进来是容易的,因为冲进来门是开着的,就跟炒股一样,你想买进可以,但是什么位置卖出就很考验能力,突围的时候门是关着,这是讲究战略方式的。所谓的“突围”不外乎三种可能:一部分人通过不断融资突围,一部分人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融资突围,一部分人真的赚钱,能直接开门出来,但是能找到“门”,开门出来的比例很低。
至于如何突围,对比房地产的“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逻辑,会经历从提供物业为主和提供基础的服务,升级成为产业链式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服务的模块化、标准化、可复制性,将是众创空间探索的重要内容。
我们以前一直在做一些模式创新、互联网创新,现在更多的是要跟实业链接,这也是我们今年众创空间中很核心的要素,要往地面走,要落地。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本来就有产业支撑的地方更适合这种模式的发展,加强链接实业的属性,形成“小镇”,这是一个创新创业聚集地的升级版。
2017年4月19日,我创业两周年了,庆幸感恩,创业继续。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创业。
人就像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沙粒,人到世上只是尘埃的偶然落定,大部分的人就像是河流里的沙子,被岁月冲刷得晕头转向,生命源于尘埃,又归于尘埃。
兩年,730天,17520小时,1051200分钟,一路走来,时间不短,道路很长,故事很多。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概述这两年的创业,我想说:这两年创业的路真的很难,一直在雨中,风雨里奔跑,荆棘中突围。
创业,就像是一幅故土的山水画
天边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
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
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
那无尽的旅程如此漫长
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
……
伴随着车里放着的这首许巍的《故乡》 ,我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清明小长假期间,我陪着父母回了一趟老家,回到了那座江苏和山东交界的小村庄。村口下了车,脚踩在进村的土路上,一种故土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不大的村落,村里还是那么熟悉的几十户人家,几座老房子,老房子旁边新盖的楼房,都分布在主干道的两边。大门两侧墙角整齐堆好的棉花秆,斑驳的大木门上贴着红火的对联,门口的柿子树和带刺的花椒树都长出了新叶。
农用拖拉机刚耕完的地,方方正正的土地,踩上去松软的感觉,远处一长排笔直高耸的杨树,树上点缀着几个鸟窝,泥土的气息,秧苗和树叶的翠绿色,都在彰显着春天的生命力。
天空很蓝,微风很轻,阳光很暖,故土很美。恰逢第二天下雨,淅淅沥沥的春雨,远处的湖面,路两旁的树木花草和盛开的油菜花,犹如一幅山水画。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和工作以后也回过几次老家,不过都是来去匆匆,来不及驻足仔细欣赏故土的风景,这一次回来觉得故土格外的美丽亲切,父母亲也有二十多年没回老家了,两位老人显得特别兴奋激动,紧紧握住老伙计们的双手,止不住的乡音,聊不完的家长里短,带不走的故土回忆。
那一瞬间,你会觉得,创业,就像是一幅故土的山水画,不管你漂泊多远,独在异乡多累,一旦你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觉得一切的打拼都是值得的,创业,也是一场故土的回归。
创业,就像是一次救赎的致青春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一句台词,很简单的一句话,很简单的两个选择,要么好好活,要么赶着死。
俗话说“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不得不承认,创业之前的几年我偷懒了,过得太安逸,很多事情没有想清楚,没有全面成长,你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情,时间都会陆续回馈给你。
所以,我这两年的创业应该是抱着赶着去死的心态好好的活,选择走上一条很难的路,救赎过往的自己,再次致青春。
记得当时从SOHO中国离职的最后一天,我拿出手机在办公室自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自己,照片里的办公室陈设物品,以及照片背后带不走过往十几年的工作回忆,这应该是我仅有的一次自拍,现在想起那个场景也很感触。
后来创业以后,为了品牌宣传,看似是出入在聚光灯下,合影拍照不断,其实每天跟一个五线小明星一样奔波,一直到现在,我也没一个固定的办公室,流窜在车里和各个空间的工位。
偶尔在一些演讲场合提到过,我们以前做地产行业的人腰是很肥的,那个时候看不上互联网行业,更没想过创业,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错误,也是一种放弃自我成长的行为。
干了十几年的房地产,早期思维转换没那么快,还是一套传统行业“土鳖”的样子,一身高级西服,穿着奢侈皮鞋,拎着皮质手提包,中规中矩的干着创新创业。
其实你看“中规中矩的干着创新创业”这就是一句矛盾的话,创新肯定是活跃颠覆的,而不是中规中矩,所以我早期刚开始的状态就是矛盾错误的。
突然有一天,我从车里翻出了压在储物盒里的双肩包,拿回家把手提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全倒在双肩包里,从此每天上下班,出差行李,这一个双肩包全搞定,想想也是很方便。后来开始穿休闲鞋,穿帽衫,穿休闲装,呈现出自己一个轻松而又亲切的状态。
四十不惑的年纪选择了创业,这个年纪了,说是不惑,看看头发越来越少,就知道这两年创业路的坎坷与坑一定不少。青春不去,创业不死,过去偷的懒,现在都得补回来,欣然的去接受,救赎过去,那些熬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创业,就像是一战围城的强突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压力井喷的时代,在这个批量生产创业者,批量生产众创空间的当下,围城之下,大浪淘沙,创业,就像是一战围城的强突围。
“突围”是今年的一个关键词,众创空间这个行业已经逐渐出现一些雏形,大家可能有人往左,有人往右,有人往前,跟早几年的房地产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各自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模式,这是一个好的现象,百花齐放。
围城之下,第一阶段各大玩家纷纷冲进来入场,都在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开始了一场“拼规模”的竞赛。第二阶段众创空间发展的主旋律是“突围”,必须思考如何在这场纷争乱战中突围出去。
要想冲进来是容易的,因为冲进来门是开着的,就跟炒股一样,你想买进可以,但是什么位置卖出就很考验能力,突围的时候门是关着,这是讲究战略方式的。所谓的“突围”不外乎三种可能:一部分人通过不断融资突围,一部分人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融资突围,一部分人真的赚钱,能直接开门出来,但是能找到“门”,开门出来的比例很低。
至于如何突围,对比房地产的“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逻辑,会经历从提供物业为主和提供基础的服务,升级成为产业链式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服务的模块化、标准化、可复制性,将是众创空间探索的重要内容。
我们以前一直在做一些模式创新、互联网创新,现在更多的是要跟实业链接,这也是我们今年众创空间中很核心的要素,要往地面走,要落地。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本来就有产业支撑的地方更适合这种模式的发展,加强链接实业的属性,形成“小镇”,这是一个创新创业聚集地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