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的最佳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3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经过。结果:32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出院患者23例(71.9%),残疾5例(15.6%),死亡4例(12.5%)。结论:早期迅速、有效地的抢救以及准确的病情评估与护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一0102一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多样化、现代化等,使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而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且发病重病情多变,病死率较高。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如何做好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自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我院对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快速、有序的急诊救护,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经磁共振或头颅CT确诊,其中男姓22例(68.8%),女姓10例(31.2%);年龄6~74岁,平均38.5岁。其中脑于损伤2例,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挫伤1例,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9例,头皮裂伤及擦伤5例,18例元手术指征,14例需手术治疗,术后送重症监护室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出院患者23例(71.9%),残疾5例(15.6%),死亡4例(12.5%)。
2 护理
2.1伤情评估。
2.1.1意识状态。伤后绝大多数病人都有立即出现的原发性昏迷,这是判断病人有无脑损伤的重要依据。意识是颅脑外伤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严密观察能及早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从而为救治赢得时间。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定一般以睁眼、言语、和运动三种反应来判断颅脑伤患者昏迷和意识障碍的程度,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4级:①嗜睡;②昏睡;③浅昏迷;④深昏迷。昏迷是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阶段,从病人的烦躁不安、嗜睡、朦胧状态、浅昏迷、深昏迷的演变可预示病情的变化。
2.1.2眼球变化。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是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损伤,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进行性瞳孔散大,伴意识障碍加重,生命体征紊乱和对侧肢体瘫痪,是脑疝的典型改变;双眼运动不协调,出现眼球分离、歪斜情况时,多提示脑干损伤;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或双侧时大时小,伴有眼球位置歪斜,意识障碍,则多提示中脑受损。
2.1.3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如收缩压高、脉压差大、呼吸深慢、脉搏缓而有力且<60次/分,则提示有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如血压下降、呼吸浅快而不规则、脉搏细速,多为合并内脏损伤或病情恶化;如呼吸、脉搏、血压的紊乱时间场,无回恢复的迹象,则表示严重的脑干损伤。
2.2急救与护理。
2.2.1快速准确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听到救护报警声后,护士应主动、迅速地将平车推到急诊室门口迎候。接诊时,护士应保持冷静、沉着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状态、受伤部位、瞳孔,测量生命体征,了解受伤情况和时间,头部着力部位及形式,询问伤后意识是否清醒,有否中间清醒期、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并立即通知医生,争分夺秒地配合抢救。同时应向伤者家属作适当的解释,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颅脑损伤病人除呼吸抑制外,因颅内压的增加还可出现频繁的呕吐,造成误吸,呼吸道阻塞致窒息缺氧,从而进一步加重脑细胞的损害。发现病人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呼吸困难立即报告医生,紧急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准备好吸痰机,调试好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2.2.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有效地供给药物和降低颅内压,应按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加地塞米松10rag静脉快速滴入(20~30rain内滴完),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害,预防脑疝发生。留取血标本,配血及做必要的血液检查,为抢救失血性休克和手术等做好准备。并给予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尿量。
2.2.4多发伤的观察。患者多合并多处损伤,伤情严重复杂、变化快且死亡率高。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由于患者意识丧失,往往只注重颅脑损伤的情况,容易漏诊合并内脏的损伤,经常在抗休克效果差的情况下才检查发现内脏出血,容易延缓手术时机,因此,护理患者时须树立系统观念,按护理程序实施完整护理措施。
2.2.5转运。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相对稳定后,应转运到神经外科治疗或手术室手术。转运前通知有关科室作好准备,转运应及时迅速,如须紧急手术更应分秒必争,不能在急诊室延误。转运过程应保证各管道通畅,患者头偏一侧乎卧在车床上,保持车身平稳,避免过多震动和搬动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增加颅内压、加重病情或引起呕吐致窒息。
3 讨论
颅脑损伤伤情比较复杂,病情危重,且变化比较突然,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又可出现继发性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除颤起搏器、呼吸机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才能在抢救中做到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其次,必须强化急诊护理管理意识,制定规范化的抢救程序和流程,各种抢救器械、仪器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专人保管并保持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再次,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
实施抢救措施必须正确,护士在抢救中必须准确执行医嘱,掌握各种抢救用药的剂量、用法,执行口头医嘱时须重复一遍并经另一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准确地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并准确地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对病人的抢救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伤势复杂,重症颅脑损伤更加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要做好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工作,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抢救技术、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且要及时正确地观察病情,准确估计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积极配合医生抢救。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也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一0102一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多样化、现代化等,使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而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且发病重病情多变,病死率较高。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如何做好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自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我院对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快速、有序的急诊救护,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经磁共振或头颅CT确诊,其中男姓22例(68.8%),女姓10例(31.2%);年龄6~74岁,平均38.5岁。其中脑于损伤2例,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挫伤1例,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9例,头皮裂伤及擦伤5例,18例元手术指征,14例需手术治疗,术后送重症监护室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出院患者23例(71.9%),残疾5例(15.6%),死亡4例(12.5%)。
2 护理
2.1伤情评估。
2.1.1意识状态。伤后绝大多数病人都有立即出现的原发性昏迷,这是判断病人有无脑损伤的重要依据。意识是颅脑外伤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严密观察能及早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从而为救治赢得时间。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定一般以睁眼、言语、和运动三种反应来判断颅脑伤患者昏迷和意识障碍的程度,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4级:①嗜睡;②昏睡;③浅昏迷;④深昏迷。昏迷是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阶段,从病人的烦躁不安、嗜睡、朦胧状态、浅昏迷、深昏迷的演变可预示病情的变化。
2.1.2眼球变化。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是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损伤,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进行性瞳孔散大,伴意识障碍加重,生命体征紊乱和对侧肢体瘫痪,是脑疝的典型改变;双眼运动不协调,出现眼球分离、歪斜情况时,多提示脑干损伤;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或双侧时大时小,伴有眼球位置歪斜,意识障碍,则多提示中脑受损。
2.1.3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如收缩压高、脉压差大、呼吸深慢、脉搏缓而有力且<60次/分,则提示有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如血压下降、呼吸浅快而不规则、脉搏细速,多为合并内脏损伤或病情恶化;如呼吸、脉搏、血压的紊乱时间场,无回恢复的迹象,则表示严重的脑干损伤。
2.2急救与护理。
2.2.1快速准确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听到救护报警声后,护士应主动、迅速地将平车推到急诊室门口迎候。接诊时,护士应保持冷静、沉着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状态、受伤部位、瞳孔,测量生命体征,了解受伤情况和时间,头部着力部位及形式,询问伤后意识是否清醒,有否中间清醒期、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并立即通知医生,争分夺秒地配合抢救。同时应向伤者家属作适当的解释,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颅脑损伤病人除呼吸抑制外,因颅内压的增加还可出现频繁的呕吐,造成误吸,呼吸道阻塞致窒息缺氧,从而进一步加重脑细胞的损害。发现病人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呼吸困难立即报告医生,紧急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准备好吸痰机,调试好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2.2.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有效地供给药物和降低颅内压,应按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加地塞米松10rag静脉快速滴入(20~30rain内滴完),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害,预防脑疝发生。留取血标本,配血及做必要的血液检查,为抢救失血性休克和手术等做好准备。并给予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尿量。
2.2.4多发伤的观察。患者多合并多处损伤,伤情严重复杂、变化快且死亡率高。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由于患者意识丧失,往往只注重颅脑损伤的情况,容易漏诊合并内脏的损伤,经常在抗休克效果差的情况下才检查发现内脏出血,容易延缓手术时机,因此,护理患者时须树立系统观念,按护理程序实施完整护理措施。
2.2.5转运。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相对稳定后,应转运到神经外科治疗或手术室手术。转运前通知有关科室作好准备,转运应及时迅速,如须紧急手术更应分秒必争,不能在急诊室延误。转运过程应保证各管道通畅,患者头偏一侧乎卧在车床上,保持车身平稳,避免过多震动和搬动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增加颅内压、加重病情或引起呕吐致窒息。
3 讨论
颅脑损伤伤情比较复杂,病情危重,且变化比较突然,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又可出现继发性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除颤起搏器、呼吸机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才能在抢救中做到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其次,必须强化急诊护理管理意识,制定规范化的抢救程序和流程,各种抢救器械、仪器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专人保管并保持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再次,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
实施抢救措施必须正确,护士在抢救中必须准确执行医嘱,掌握各种抢救用药的剂量、用法,执行口头医嘱时须重复一遍并经另一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准确地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并准确地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对病人的抢救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伤势复杂,重症颅脑损伤更加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要做好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工作,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抢救技术、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且要及时正确地观察病情,准确估计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积极配合医生抢救。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也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