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守住安全生产这根红线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严防事故发生,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方可促进安全效益的持续增进。
关键词:安全管理 经济效益 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是单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关系每个职工最根本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效益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安全管理是保证单位持续生产,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单位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后者将安全生产解释为单位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前者则解释为单位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上述解释只表述了一个方面,都不够全面。概括地说,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什么是安全效益
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一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安全效益是指系统中内部在施行安全工作中一定的投资所获取效果的综合价值反映.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事故及危害严重性的增长,安全对于生产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安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得到了普遍接受。
2、安全的经济效益
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安全的经济效益从安全投资的物质结果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指单位等社会单元采取安全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事故经济损失的降低;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的投资,使技术的功能或生产能力得以保障和维护,从而使生产的总值达到应有量的增加部分,也是较难考察的部分。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1、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然结果。只有搞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两者不可偏废,但安全是重中之重和基础之基础。
2、安全是潜在的效益
所谓潜在就是在初期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潜含在整个生产的全过程或结果之中。安全具有正负效益的两重性,既安全生产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 (或发生事故)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反之都是潜在的负效益。正效益蕴含在整体效益中,不明显;而负效益非常明显,经济损失相当严重,有的甚至无法估量。即使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只有确保安全生产,平安无事,取得效益才是实实在在的,否则,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益或效益的负增长。因此,我们要从安全与效益潜在的两重性中,进一步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它看成单位整体效益的一部分。
3、找出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对单位而言,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作为一个单位,应该明确单位的责任和目的。我们不能忽视安全,也不能不要效益,要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职工的切身利益,这是责任的体现和每一个单位的根本目的。没有安全,单位很难维持正常运转。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就提高了单位的经济效益。找准了这个平衡点,单位的安全投入就能充分保障,基础就会不断巩固,管理水平就会提高,经济效益就会随之增长,单位就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安全管理的途径
抓好安全工作,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行业的必须管安全、管业务的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的必须管安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单位管理层次、部门业务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细化到单位、部门和职工,并健全、完善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标准,优化考评方式,严格奖惩兑现,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链。
抓好安全工作,需要加强安全监管的能力。要着眼监管效能,采取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明查与暗访、抽查与普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监管督查机制。加强程序化管理,把握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抓住细节、基层和现场,紧盯重点、难点、弱点和风险点,抓好生产环境、过程、源头安全监管,事前要明确流程、重点、难点、盲点、弱点和风险点,事中要强化作业操作规程和规范,事后要总结、固化经验,找出不足,切实将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生产环节,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要严格监管,突出生产过程中的“零容忍”,对涉及责任不落实、违章、执行不力出现问题的,要严肃责任追究,特别是对那些忽视安全生产、把人命当儿戏的单位或责任人,要坚决依法依规从重处罚。要以过程中的“零容忍”,保证安全生产的零事故。
抓好安全工作,还需要坚持不懈抓预防,建立应急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在思想上要搞好预防,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把“无事当有事抓,小事当大事抓,苗头当问题抓,把别人的问题当自己的问题抓”,要善于把别人的教训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事故的发生一再表明,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是安全工作的大敌,精神松懈和思想滑坡也是安全隐患之一,必须一直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一直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一直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韧劲抓安全管理,才能达到防范事故的目的。同时要在行动上要建立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预案。预案要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工作预案、监管力量、应急组织和物资装备等“五个到位”,预防事故的发生。
抓好安全工作,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在安全工作中,只有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享受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生产涉及面广、知识面宽,安全管理人员既要注重政治学习,也要注重业务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安全新技术、新规章的学习。对个人而言,既要懂全面,也要精长处;对部门而言,要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对单位而言,要有管理专家,也要有技术能手,使安全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力争让安全从业人员成为安全生产骨干,各级安全管理干部成为安全管理的专家,各级领导成为安全管理行家,所有职工成为“我能安全”的能手,达到总体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单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关系每个职工最根本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零。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根红线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严防事故发生,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效益的持续增进。
(作者单位:武汉航道局)
关键词:安全管理 经济效益 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是单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关系每个职工最根本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效益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安全管理是保证单位持续生产,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单位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后者将安全生产解释为单位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前者则解释为单位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上述解释只表述了一个方面,都不够全面。概括地说,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什么是安全效益
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一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安全效益是指系统中内部在施行安全工作中一定的投资所获取效果的综合价值反映.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事故及危害严重性的增长,安全对于生产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安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得到了普遍接受。
2、安全的经济效益
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安全的经济效益从安全投资的物质结果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指单位等社会单元采取安全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事故经济损失的降低;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的投资,使技术的功能或生产能力得以保障和维护,从而使生产的总值达到应有量的增加部分,也是较难考察的部分。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1、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然结果。只有搞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两者不可偏废,但安全是重中之重和基础之基础。
2、安全是潜在的效益
所谓潜在就是在初期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潜含在整个生产的全过程或结果之中。安全具有正负效益的两重性,既安全生产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 (或发生事故)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反之都是潜在的负效益。正效益蕴含在整体效益中,不明显;而负效益非常明显,经济损失相当严重,有的甚至无法估量。即使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只有确保安全生产,平安无事,取得效益才是实实在在的,否则,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益或效益的负增长。因此,我们要从安全与效益潜在的两重性中,进一步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它看成单位整体效益的一部分。
3、找出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对单位而言,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作为一个单位,应该明确单位的责任和目的。我们不能忽视安全,也不能不要效益,要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职工的切身利益,这是责任的体现和每一个单位的根本目的。没有安全,单位很难维持正常运转。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就提高了单位的经济效益。找准了这个平衡点,单位的安全投入就能充分保障,基础就会不断巩固,管理水平就会提高,经济效益就会随之增长,单位就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安全管理的途径
抓好安全工作,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行业的必须管安全、管业务的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的必须管安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单位管理层次、部门业务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细化到单位、部门和职工,并健全、完善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标准,优化考评方式,严格奖惩兑现,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链。
抓好安全工作,需要加强安全监管的能力。要着眼监管效能,采取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明查与暗访、抽查与普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监管督查机制。加强程序化管理,把握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抓住细节、基层和现场,紧盯重点、难点、弱点和风险点,抓好生产环境、过程、源头安全监管,事前要明确流程、重点、难点、盲点、弱点和风险点,事中要强化作业操作规程和规范,事后要总结、固化经验,找出不足,切实将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生产环节,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要严格监管,突出生产过程中的“零容忍”,对涉及责任不落实、违章、执行不力出现问题的,要严肃责任追究,特别是对那些忽视安全生产、把人命当儿戏的单位或责任人,要坚决依法依规从重处罚。要以过程中的“零容忍”,保证安全生产的零事故。
抓好安全工作,还需要坚持不懈抓预防,建立应急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在思想上要搞好预防,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把“无事当有事抓,小事当大事抓,苗头当问题抓,把别人的问题当自己的问题抓”,要善于把别人的教训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事故的发生一再表明,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是安全工作的大敌,精神松懈和思想滑坡也是安全隐患之一,必须一直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一直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一直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韧劲抓安全管理,才能达到防范事故的目的。同时要在行动上要建立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预案。预案要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工作预案、监管力量、应急组织和物资装备等“五个到位”,预防事故的发生。
抓好安全工作,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在安全工作中,只有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享受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生产涉及面广、知识面宽,安全管理人员既要注重政治学习,也要注重业务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安全新技术、新规章的学习。对个人而言,既要懂全面,也要精长处;对部门而言,要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对单位而言,要有管理专家,也要有技术能手,使安全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力争让安全从业人员成为安全生产骨干,各级安全管理干部成为安全管理的专家,各级领导成为安全管理行家,所有职工成为“我能安全”的能手,达到总体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单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关系每个职工最根本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零。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根红线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严防事故发生,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效益的持续增进。
(作者单位:武汉航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