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奶奶拄着拐杖,带着她的孙子张东,手里拎着一筐小枣、栗子来看我,进门就对孩子说:“小东,快谢谢你的救命恩人!若不是你王爷爷,你这小命早就归天了!”
我拉着孩子的手,仔细地端详起来,心想这面色红润的年轻人,就是半年前的小东吗?望着孩子腼腆的笑脸和张奶奶激动的泪花,半年前的情景又闪现在我的眼前。
张奶奶早几年曾在我们这个大院里当过几户人家的保姆,尽管在几个儿女成家立业后她就回到郊区的老家养老去了,可留下了好人缘,人们经常念叨她。半年前的一天,她突然来到我家,哭得眼睛都红了。说她的孙子小东,在市里的一家大医院做了检查,被确诊患了“肝癌”,人家医院大夫已经不给治了。
我问她,孩子在哪里?她说在大门外的拖拉机上。我立即去看他,只见那小拖拉机的车斗里躺着一个十六七岁、骨瘦如柴的青年。我请他们进屋,张奶奶说什么也不肯,我只好在车上给他检查了一下。小东的巩膜和皮肤有黄疸,且有贫血体征;其肝脏明显肿大,且有触痛;其腹腔内有腹水,下肢浮肿,看上去真像个癌症晚期的病人。
我一边询问小东的病史,一边翻阅他的病历,发现了几个疑点:一是小东以厌食、消瘦、盗汗为起病症状,且在发病之初即有无规律的发热现象,这与肿瘤患者大多在病程的晚期才出现发烧的症状这一特点不符。二是从小东的体征上看,他所患的疾病似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但他血液中的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占50%以上,血沉快,超过100毫米/1小时,且用过不少抗生素均无疗效。这说明,如果他的体内有感染,也应是一种特殊的感染。三是小东太年轻,说他患的是肝癌,既没有病理化验的结果,又没有细胞学检查的依据,仅凭B超检查,就予以确诊,似乎有些武断。于是,我建议先收他住院,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检查,或做肝穿,或进行开腹探查。可张奶奶一听要住院手术,便一口拒绝了。也许她对那个大医院的诊断太信任了。出于无奈,我只好给他开了些药,让他带回家去吃,因为我觉得小东的情况很像是结核病体质,又一直未用过抗痨药,为什么不可以尝试治疗一下呢?拿定主意之后,我为小东开足了三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并嘱咐小东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要间断。
三个月后,小东的家人又来开药,并捎信来说,小东的病情明显好转,已经能吃饭,能下地活动了,这也使我久悬的心放了下来。于是我又给他开了抗痨药,让他的家人带回去,并嘱咐其家属让小东再坚持服药3个月。这不,老奶奶带着孙子来致谢了。实践证明,小东患的不是肝癌,而是肝结核。经过抗痨治疗后,小东的肝脏已经缩小,用B超检查再也找不到那个“癌肿”了。
生活中,人们经常听说有患“肺结核”、“骨结核”、“肾结核”的,却很少听说有患“肝结核”的。其实,肝结核并不少见。近30年来,有很多资料表明,肝脏是最容易受结核菌感染的脏器之一。单纯的肝结核病变,被称为原发性肝结核;而由多脏器的结核病变发展为肝结核的,则叫做继发性肝结核。此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肝区或右上腹肿痛等,且发热多在午后,患者还可伴有畏寒以及夜间盗汗的症状。因为肝结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诊断较为困难,故在临床上其误诊率和误治率均较高。发热原因不明的青壮年,或伴有肝肿大、肝区或上腹部胀痛、肝功能受损、贫血的患者,都有患肝结核的可能。近半数肝结核患者可通过肝穿刺活检的方法进行确诊。
肝结核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区别:①肝癌。局限性肝结核很难与肝癌相鉴别,而粟粒性肝结核极易与弥漫型肝癌相混淆,二者唯一的区别就是癌症患者的病情严重,且病程发展较快,AFP呈阳性。②肝脓肿。肝结核在形成脓肿后多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伴有寒战、高热等症状。而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多有脓血便史,且脓肿一般比较大,脓液呈巧克力色。③伴有黄疸的肝结核病变,极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疾病。若患者有结核病史或者其病情按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治疗无效且日渐恶化时,应警惕患有肝结核。④伴有肝脾肿大、高热、黄疸、贫血的肝结核患者,其病情极易被误诊为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可通过骨髓检查和淋巴结活检的方法来加以鉴别。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讲,肝结核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因其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使此病患者常常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故其病死率仍高达17%-33.3%。因此,无论医生还是病人,都应该提高对肝结核的警惕性。
我拉着孩子的手,仔细地端详起来,心想这面色红润的年轻人,就是半年前的小东吗?望着孩子腼腆的笑脸和张奶奶激动的泪花,半年前的情景又闪现在我的眼前。
张奶奶早几年曾在我们这个大院里当过几户人家的保姆,尽管在几个儿女成家立业后她就回到郊区的老家养老去了,可留下了好人缘,人们经常念叨她。半年前的一天,她突然来到我家,哭得眼睛都红了。说她的孙子小东,在市里的一家大医院做了检查,被确诊患了“肝癌”,人家医院大夫已经不给治了。
我问她,孩子在哪里?她说在大门外的拖拉机上。我立即去看他,只见那小拖拉机的车斗里躺着一个十六七岁、骨瘦如柴的青年。我请他们进屋,张奶奶说什么也不肯,我只好在车上给他检查了一下。小东的巩膜和皮肤有黄疸,且有贫血体征;其肝脏明显肿大,且有触痛;其腹腔内有腹水,下肢浮肿,看上去真像个癌症晚期的病人。
我一边询问小东的病史,一边翻阅他的病历,发现了几个疑点:一是小东以厌食、消瘦、盗汗为起病症状,且在发病之初即有无规律的发热现象,这与肿瘤患者大多在病程的晚期才出现发烧的症状这一特点不符。二是从小东的体征上看,他所患的疾病似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但他血液中的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占50%以上,血沉快,超过100毫米/1小时,且用过不少抗生素均无疗效。这说明,如果他的体内有感染,也应是一种特殊的感染。三是小东太年轻,说他患的是肝癌,既没有病理化验的结果,又没有细胞学检查的依据,仅凭B超检查,就予以确诊,似乎有些武断。于是,我建议先收他住院,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检查,或做肝穿,或进行开腹探查。可张奶奶一听要住院手术,便一口拒绝了。也许她对那个大医院的诊断太信任了。出于无奈,我只好给他开了些药,让他带回家去吃,因为我觉得小东的情况很像是结核病体质,又一直未用过抗痨药,为什么不可以尝试治疗一下呢?拿定主意之后,我为小东开足了三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并嘱咐小东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要间断。
三个月后,小东的家人又来开药,并捎信来说,小东的病情明显好转,已经能吃饭,能下地活动了,这也使我久悬的心放了下来。于是我又给他开了抗痨药,让他的家人带回去,并嘱咐其家属让小东再坚持服药3个月。这不,老奶奶带着孙子来致谢了。实践证明,小东患的不是肝癌,而是肝结核。经过抗痨治疗后,小东的肝脏已经缩小,用B超检查再也找不到那个“癌肿”了。
生活中,人们经常听说有患“肺结核”、“骨结核”、“肾结核”的,却很少听说有患“肝结核”的。其实,肝结核并不少见。近30年来,有很多资料表明,肝脏是最容易受结核菌感染的脏器之一。单纯的肝结核病变,被称为原发性肝结核;而由多脏器的结核病变发展为肝结核的,则叫做继发性肝结核。此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肝区或右上腹肿痛等,且发热多在午后,患者还可伴有畏寒以及夜间盗汗的症状。因为肝结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诊断较为困难,故在临床上其误诊率和误治率均较高。发热原因不明的青壮年,或伴有肝肿大、肝区或上腹部胀痛、肝功能受损、贫血的患者,都有患肝结核的可能。近半数肝结核患者可通过肝穿刺活检的方法进行确诊。
肝结核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区别:①肝癌。局限性肝结核很难与肝癌相鉴别,而粟粒性肝结核极易与弥漫型肝癌相混淆,二者唯一的区别就是癌症患者的病情严重,且病程发展较快,AFP呈阳性。②肝脓肿。肝结核在形成脓肿后多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伴有寒战、高热等症状。而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多有脓血便史,且脓肿一般比较大,脓液呈巧克力色。③伴有黄疸的肝结核病变,极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疾病。若患者有结核病史或者其病情按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治疗无效且日渐恶化时,应警惕患有肝结核。④伴有肝脾肿大、高热、黄疸、贫血的肝结核患者,其病情极易被误诊为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可通过骨髓检查和淋巴结活检的方法来加以鉴别。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讲,肝结核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因其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使此病患者常常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故其病死率仍高达17%-33.3%。因此,无论医生还是病人,都应该提高对肝结核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