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王子璇,让同样身为女性的我不禁感叹:难道天下真的有这样纯净可爱的女子!她的相貌、性情、谈吐,无一不令人折服。她的美是那种令女人不生嫉妒令男人不生邪念的天真、明朗、沉静,无需开口,她似乎完全知道你的需求与疑问,然后直截了当地把问题解决了,轻松而令所有人感到妥帖愉快。
置身她的画室,沉浸在干净、清爽的气息中,看着她轻盈地引领着我们从一幅幅作品前经过,她并不多说,而是为我们自己去探究留下空间。她为大家泡茶,香茶沁着她的微笑,喝下去润人心脾。她自小学习舞蹈,声乐上曾是谷建芬老师的得意门生;作为香格里拉的形象大使,曾为一方僧众带去宝贵与实际的帮助;潜心画画后,曾获得李陀、栗宪庭等名家的提携与力荐;近年又成为五台山梦参老和尚的高徒,在老和尚的开示下,于2012年秋开始举办公开画展,作品被誉为现代东方佛造像的续写……这样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了!而她坚持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孩,用平和亲切的语言为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投资者报》: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画画的?
王子璇:成都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是我画画的起源地,2003年刚开始就是想画,因为没有学过任何绘画基础,周围一些艺术家朋友如刘家琨、朱成,还有一些诗人朋友,他们有的说不用学,有的人说一定要学。我胆子大,铺开画布就开始画了。画什么呢?那一年非典,我从北京回到成都,那种恐怖的感觉一直笼罩着,我就开始画非典,不会画人的脸,正好用一个大口罩遮起来。从2003年开始画画到今天十年了,这次翟永明给我策展,当年也是她那一群朋友鼓励我画画,所以这个展览像个汇报,交作业似的。
《投资者报》:那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画佛像的?
王子璇: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画了第一幅《观音》,那时也不想观音应该是什么样子,只是表达第一印象,以废墟和鲜血表现观音来救苦救难了。后来特别难受与沉重的时候画了一幅《悲墙》,没有形象,黑漆漆的都是灵魂,画了两月后,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上画画的感觉了。那以前虽然也画,但没有那么投入的感觉。我以前歌唱舞蹈,从舞台上下来从没有感受到那样的身心愉悦。2003年到2008年期间,我在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佛像造像馆帮朋友做事,有时去香格里拉,有时来北京,有时间就画画。那几年看了很多佛像,包括汉代的石刻拓片,我特别喜欢香格里拉大自然中的美,尤其是那些风化的石头。在2009年我放弃了其他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画画中之前,我心里面就有这些了。
《投资者报》: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的?
王子璇:之前我很少去别的艺术家的画室去看,也没有注意印象派的技法,只是从大自然风蚀岩石的景象,还有汉代佛像石刻拓片上那些岁月蚕食的印迹获得灵感。尤其是那些造像拓片上的墨迹特别像油画的笔触,我就开始试验,从最宽的笔到最细的笔,加上刮刀,一层层密集地叠加,模仿石刻拓片上的凿痕与风蚀的印迹。就是因为喜欢画又没有框框,胆子大,像小孩玩儿一样,就在画布上做试验一样尝试不同的笔触叠加后产生的肌理,逐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笔触语言。学画画像练功一样,功底是一天天练出来的,以前学舞蹈,每天练功韧带就一天天变长,腿也能一天天举得更高,基本功有了但是你自己的思想是老师教不了的。舞蹈动作一套套是死的,但灵魂的东西需要自己用心表达出来。学画也一样,我真的觉得在笔触的走向和工具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有趣。当我找到了这种绘画语言,而且感觉到画画其实就是我学习佛法和日常修行的一部分时,我好像又找到了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虽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但至少可以表达一部分。
《投资者报》:在绘画上的提高受到哪些师友的影响?
王子璇:二十几岁时,我认识了诗人北岛,也不太看他的诗,知道他在出一本《今天》的刊物,但是缺钱,我就资助了他。后来我开始画画,北岛就向我介绍了他的朋友李陀老师,别人都叫他“陀爷”。第一次他来看我时从美国带来一本马蒂斯的画册,看到我的画后觉得我还有点天分,就花了三天时间给我讲艺术史,那时我的脑子完全是懵的。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关注我,每年回国都会来看我的画。作为艺术评论家,他不是教我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帮助我打开了绘画艺术的视野与思想的空间。后来他还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刘禾老师一起,带我去欧洲博物馆一幅一幅地给我讲。每次问我听懂了吗,我只能说不知道,懂没懂从我下面的作品中看吧。他告诉我一定要看西方美术史上的名作,不是模仿,而是要找他们作品中没有的东西。有时候,他也非常猛烈地打击我,因为他看到过太多有才华的人了,画画的、写诗的……最担心我会枯竭,这条路走不下去了。他推荐我看一些书,他说最重要的是画面之外的东西。他每次回来看到我每年都在进步就很兴奋。他会提醒我:不要画了,要去学习了。刚开始我还不服呢,后来慢慢觉得在画画上自己真的是刚刚开始。
《投资者报》:从小父母给了你怎样的影响?
王子璇:从小父母就由着我自由发展,从来不刻意地让我学什么、做什么。爸爸是个部队专业的干部,很有才能,但与世无争、死不求人,妈妈是湖南人与重庆人的血统,非常热情能干,我和他们都有些像。我还有一个弟弟,总是说我们家重女轻男,那时父母好像对我的照顾确实更多一些。但爸爸对我一直很严格,不多说话,到现在不会当面夸我一句,但对别人会说: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养了这样一个女儿。爸妈现在心态很好,爸爸喜欢中医,自己研究养生与针灸,妈妈特别热情,喜欢帮助别人和照顾小动物。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这是我最大的福报!
《投资者报》:你为香格里拉做过许多善事,那时的你是什么样的心态?
王子璇:最早去香格里拉时,完全不知道佛法是什么,只是被自然的大美所震撼!就像在心里种下一粒种子,但完全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后来进寺院,见修行者,被他们的虔诚与修行状态所打动。我那时不懂求什么,就是觉得捐学校、建佛塔是特别开心的事情。后来也有缘应邀做了香格里拉的形象代言人。那时懵懵懂懂的,10年下来自己在那里出了名,有人说我是女活佛,有人说我是度姆。北京的朋友们跟我去香格里拉都感到非常惊讶:“原来你还是一个‘女活佛’!”但我一直非常清楚,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儿。直到2010年认识梦参老和尚,才正式皈依。
《投资者报》:你是怎样成为梦参老和尚的弟子的?他给了你哪些传授?
王子璇:我第一次见梦参老和尚时带了一顶小圆帽,看不到头发,他看到我就说:“来了一个比丘尼!”大家忙说她不是,他问:皈依了没有?没有!那明早八点你来我给你做皈依。这样,第二天一早,我一人做了皈依。他对我说:首先要有坚定的信,然后是发愿,之后行动最重要,做了你才能得道。做得越多越愉快,因为内在的纠结会逐步打开,心也逐步得到解脱。2012年3月我第一次拿我的画给老和尚看,当时我还哆哆嗦嗦地担心,以他90多岁高龄会不会看不懂,他马上说“意象派”,他说自己是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学生,看得懂。他拿起笔写到:“2012年‘月圆日’开画展。”我那时才20多幅画,就说做不到,他说你回去准备吧,会有一个一个人来帮助你。他还让我到世界各地去办画展,他说这是在寺院里念经打坐无法达到的。回来后,朋友陶伟光找到今日美术馆的馆长张子康,那时已经没有空间了,他们把一个长期展览撤掉,腾出来一个空间。然后就是策展人,当他们提到栗宪庭老师,我都不知道是谁,他自己也在学佛,看到我画的佛像,一下子就答应为我做策展人。展览时我也邀请了谷建芬老师和很多老朋友,那天下着大雨,谷建芬老师七十多岁了提前赶到现场,独自坐在一边安静的等候,致辞时他说:今天我参加了一个最特别的学生一个最特别的演出,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佛法很有力量,与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相通的,我或许是一个行走在世间的法器,一个呈现而已。
《投资者报》:你怎样通过画画来修行的?
王子璇:画每一张画都是一段修行的经历,从一张白布开始,蕴含了无数的思想与可能性,心情也会兴奋与充满期待。在这样的状态下起笔,随着一笔一笔地进行,心情会渐渐平复下去,有很多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感受,通过画笔和刮刀慢慢从无到有,有时又从有到无,虽然说心是不可得的,但画画确是非常实在的,是每个当下的思维与行动的累积。我常常感到自己没有造作的思考,只有动作,实际上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里面了,我画的就是我的心。在这样的阶段,外人完全看不出我画了什么。最后,当作品接近完成的时候,我的心情会逐步放空,非常畅快。我喜欢那种没有纠结的无碍的感觉,“空”的感觉。
置身她的画室,沉浸在干净、清爽的气息中,看着她轻盈地引领着我们从一幅幅作品前经过,她并不多说,而是为我们自己去探究留下空间。她为大家泡茶,香茶沁着她的微笑,喝下去润人心脾。她自小学习舞蹈,声乐上曾是谷建芬老师的得意门生;作为香格里拉的形象大使,曾为一方僧众带去宝贵与实际的帮助;潜心画画后,曾获得李陀、栗宪庭等名家的提携与力荐;近年又成为五台山梦参老和尚的高徒,在老和尚的开示下,于2012年秋开始举办公开画展,作品被誉为现代东方佛造像的续写……这样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了!而她坚持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孩,用平和亲切的语言为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投资者报》: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画画的?
王子璇:成都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是我画画的起源地,2003年刚开始就是想画,因为没有学过任何绘画基础,周围一些艺术家朋友如刘家琨、朱成,还有一些诗人朋友,他们有的说不用学,有的人说一定要学。我胆子大,铺开画布就开始画了。画什么呢?那一年非典,我从北京回到成都,那种恐怖的感觉一直笼罩着,我就开始画非典,不会画人的脸,正好用一个大口罩遮起来。从2003年开始画画到今天十年了,这次翟永明给我策展,当年也是她那一群朋友鼓励我画画,所以这个展览像个汇报,交作业似的。
《投资者报》:那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画佛像的?
王子璇: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画了第一幅《观音》,那时也不想观音应该是什么样子,只是表达第一印象,以废墟和鲜血表现观音来救苦救难了。后来特别难受与沉重的时候画了一幅《悲墙》,没有形象,黑漆漆的都是灵魂,画了两月后,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上画画的感觉了。那以前虽然也画,但没有那么投入的感觉。我以前歌唱舞蹈,从舞台上下来从没有感受到那样的身心愉悦。2003年到2008年期间,我在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佛像造像馆帮朋友做事,有时去香格里拉,有时来北京,有时间就画画。那几年看了很多佛像,包括汉代的石刻拓片,我特别喜欢香格里拉大自然中的美,尤其是那些风化的石头。在2009年我放弃了其他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画画中之前,我心里面就有这些了。
《投资者报》: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的?
王子璇:之前我很少去别的艺术家的画室去看,也没有注意印象派的技法,只是从大自然风蚀岩石的景象,还有汉代佛像石刻拓片上那些岁月蚕食的印迹获得灵感。尤其是那些造像拓片上的墨迹特别像油画的笔触,我就开始试验,从最宽的笔到最细的笔,加上刮刀,一层层密集地叠加,模仿石刻拓片上的凿痕与风蚀的印迹。就是因为喜欢画又没有框框,胆子大,像小孩玩儿一样,就在画布上做试验一样尝试不同的笔触叠加后产生的肌理,逐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笔触语言。学画画像练功一样,功底是一天天练出来的,以前学舞蹈,每天练功韧带就一天天变长,腿也能一天天举得更高,基本功有了但是你自己的思想是老师教不了的。舞蹈动作一套套是死的,但灵魂的东西需要自己用心表达出来。学画也一样,我真的觉得在笔触的走向和工具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有趣。当我找到了这种绘画语言,而且感觉到画画其实就是我学习佛法和日常修行的一部分时,我好像又找到了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虽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但至少可以表达一部分。
《投资者报》:在绘画上的提高受到哪些师友的影响?
王子璇:二十几岁时,我认识了诗人北岛,也不太看他的诗,知道他在出一本《今天》的刊物,但是缺钱,我就资助了他。后来我开始画画,北岛就向我介绍了他的朋友李陀老师,别人都叫他“陀爷”。第一次他来看我时从美国带来一本马蒂斯的画册,看到我的画后觉得我还有点天分,就花了三天时间给我讲艺术史,那时我的脑子完全是懵的。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关注我,每年回国都会来看我的画。作为艺术评论家,他不是教我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帮助我打开了绘画艺术的视野与思想的空间。后来他还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刘禾老师一起,带我去欧洲博物馆一幅一幅地给我讲。每次问我听懂了吗,我只能说不知道,懂没懂从我下面的作品中看吧。他告诉我一定要看西方美术史上的名作,不是模仿,而是要找他们作品中没有的东西。有时候,他也非常猛烈地打击我,因为他看到过太多有才华的人了,画画的、写诗的……最担心我会枯竭,这条路走不下去了。他推荐我看一些书,他说最重要的是画面之外的东西。他每次回来看到我每年都在进步就很兴奋。他会提醒我:不要画了,要去学习了。刚开始我还不服呢,后来慢慢觉得在画画上自己真的是刚刚开始。
《投资者报》:从小父母给了你怎样的影响?
王子璇:从小父母就由着我自由发展,从来不刻意地让我学什么、做什么。爸爸是个部队专业的干部,很有才能,但与世无争、死不求人,妈妈是湖南人与重庆人的血统,非常热情能干,我和他们都有些像。我还有一个弟弟,总是说我们家重女轻男,那时父母好像对我的照顾确实更多一些。但爸爸对我一直很严格,不多说话,到现在不会当面夸我一句,但对别人会说: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养了这样一个女儿。爸妈现在心态很好,爸爸喜欢中医,自己研究养生与针灸,妈妈特别热情,喜欢帮助别人和照顾小动物。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这是我最大的福报!
《投资者报》:你为香格里拉做过许多善事,那时的你是什么样的心态?
王子璇:最早去香格里拉时,完全不知道佛法是什么,只是被自然的大美所震撼!就像在心里种下一粒种子,但完全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后来进寺院,见修行者,被他们的虔诚与修行状态所打动。我那时不懂求什么,就是觉得捐学校、建佛塔是特别开心的事情。后来也有缘应邀做了香格里拉的形象代言人。那时懵懵懂懂的,10年下来自己在那里出了名,有人说我是女活佛,有人说我是度姆。北京的朋友们跟我去香格里拉都感到非常惊讶:“原来你还是一个‘女活佛’!”但我一直非常清楚,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儿。直到2010年认识梦参老和尚,才正式皈依。
《投资者报》:你是怎样成为梦参老和尚的弟子的?他给了你哪些传授?
王子璇:我第一次见梦参老和尚时带了一顶小圆帽,看不到头发,他看到我就说:“来了一个比丘尼!”大家忙说她不是,他问:皈依了没有?没有!那明早八点你来我给你做皈依。这样,第二天一早,我一人做了皈依。他对我说:首先要有坚定的信,然后是发愿,之后行动最重要,做了你才能得道。做得越多越愉快,因为内在的纠结会逐步打开,心也逐步得到解脱。2012年3月我第一次拿我的画给老和尚看,当时我还哆哆嗦嗦地担心,以他90多岁高龄会不会看不懂,他马上说“意象派”,他说自己是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学生,看得懂。他拿起笔写到:“2012年‘月圆日’开画展。”我那时才20多幅画,就说做不到,他说你回去准备吧,会有一个一个人来帮助你。他还让我到世界各地去办画展,他说这是在寺院里念经打坐无法达到的。回来后,朋友陶伟光找到今日美术馆的馆长张子康,那时已经没有空间了,他们把一个长期展览撤掉,腾出来一个空间。然后就是策展人,当他们提到栗宪庭老师,我都不知道是谁,他自己也在学佛,看到我画的佛像,一下子就答应为我做策展人。展览时我也邀请了谷建芬老师和很多老朋友,那天下着大雨,谷建芬老师七十多岁了提前赶到现场,独自坐在一边安静的等候,致辞时他说:今天我参加了一个最特别的学生一个最特别的演出,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佛法很有力量,与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相通的,我或许是一个行走在世间的法器,一个呈现而已。
《投资者报》:你怎样通过画画来修行的?
王子璇:画每一张画都是一段修行的经历,从一张白布开始,蕴含了无数的思想与可能性,心情也会兴奋与充满期待。在这样的状态下起笔,随着一笔一笔地进行,心情会渐渐平复下去,有很多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感受,通过画笔和刮刀慢慢从无到有,有时又从有到无,虽然说心是不可得的,但画画确是非常实在的,是每个当下的思维与行动的累积。我常常感到自己没有造作的思考,只有动作,实际上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里面了,我画的就是我的心。在这样的阶段,外人完全看不出我画了什么。最后,当作品接近完成的时候,我的心情会逐步放空,非常畅快。我喜欢那种没有纠结的无碍的感觉,“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