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这个伟大新时代的呼唤,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伟大的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会到来。
关键词:贫富差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施瓦布先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写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会加剧贫富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无疑是对当今中国之变化作出的一个判断。当代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中国速度背后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辛勤工作,是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21世纪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纪,建党和建国“两个百年”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全国人民。我国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迫切需要改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叫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治理国家,要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来促进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
在这种情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犹如一颗灵药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关于主要矛盾重大转变的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以消除贫富差距为目标的精准扶贫战略也在全面开展。
在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上,只有从根本上改善贫富差距。除了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思想扶贫。单纯的物质扶贫依然是“输血式”帮助,治标不治本。真正实现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思想上的进步和解放。支援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物质、资金、经验、技术、人才的投入必不可少,先进思想的进入也迫在眉睫。
我曾问过参与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同学,他们接触过偏远山区的小朋友,对此有一些印象。同学说,山区的环境自然,生活方式单一,设施条件极其一般,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孩子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但是孩子对知识同样渴望,也同样有求学升学的权利,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和遥远,仅仅存在手机屏幕里。在问到有关未来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是那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心颤:“我想走出去考大学,想让爸爸妈妈轻松一点,赚钱后可以给村子里修一条平坦的公路,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可是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希望工程和各种慈善机构可以给他们带来硬件设施,物质,食物上的改善,但是那只是一时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能改变他们的是让他们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转换成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脱贫。脱贫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改变落后封闭不开放的思想。只有这样贫富差距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文化”就是你学过的一切的知识都消化掉之后所留下的东西,化成了你这个“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是贫困地区的明天,我们应该传授给这些孩子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全部转化成能力再进行能力输出从而增加物质保障,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一个人一旦解决温饱问题就可以把更大的精力投身学习、生活、工作之中,那么振兴乡村便指日可待。
当然,互联网是当今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它可以给贫困山区的人们带来跨时间,地域的帮助。我们可以借助最新的网络科技水平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同样最前沿的教育。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弥补教师资源缺陷的短板从而推动山区孩子普遍接受教育的进程,早日消除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
百年大计,教育优先。教育问题解决后我们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农业上。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进而改善乡村经济。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脱贫攻坚战,统筹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重视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
新的时代孕育着机遇与挑战。坚持党中央的科学领导,全国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打赢脱貧攻坚战,相信平衡充分的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定会成为现实,我们能共享一片蓝天,也能共享这个时代的美好硕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到来!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设计学17级)
关键词:贫富差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施瓦布先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写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会加剧贫富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无疑是对当今中国之变化作出的一个判断。当代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中国速度背后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辛勤工作,是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21世纪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纪,建党和建国“两个百年”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全国人民。我国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迫切需要改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叫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治理国家,要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来促进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
在这种情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犹如一颗灵药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关于主要矛盾重大转变的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以消除贫富差距为目标的精准扶贫战略也在全面开展。
在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上,只有从根本上改善贫富差距。除了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思想扶贫。单纯的物质扶贫依然是“输血式”帮助,治标不治本。真正实现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思想上的进步和解放。支援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物质、资金、经验、技术、人才的投入必不可少,先进思想的进入也迫在眉睫。
我曾问过参与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同学,他们接触过偏远山区的小朋友,对此有一些印象。同学说,山区的环境自然,生活方式单一,设施条件极其一般,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孩子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但是孩子对知识同样渴望,也同样有求学升学的权利,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和遥远,仅仅存在手机屏幕里。在问到有关未来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是那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心颤:“我想走出去考大学,想让爸爸妈妈轻松一点,赚钱后可以给村子里修一条平坦的公路,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可是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希望工程和各种慈善机构可以给他们带来硬件设施,物质,食物上的改善,但是那只是一时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能改变他们的是让他们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转换成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脱贫。脱贫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改变落后封闭不开放的思想。只有这样贫富差距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文化”就是你学过的一切的知识都消化掉之后所留下的东西,化成了你这个“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是贫困地区的明天,我们应该传授给这些孩子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全部转化成能力再进行能力输出从而增加物质保障,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一个人一旦解决温饱问题就可以把更大的精力投身学习、生活、工作之中,那么振兴乡村便指日可待。
当然,互联网是当今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它可以给贫困山区的人们带来跨时间,地域的帮助。我们可以借助最新的网络科技水平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同样最前沿的教育。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弥补教师资源缺陷的短板从而推动山区孩子普遍接受教育的进程,早日消除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
百年大计,教育优先。教育问题解决后我们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农业上。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进而改善乡村经济。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脱贫攻坚战,统筹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重视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
新的时代孕育着机遇与挑战。坚持党中央的科学领导,全国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打赢脱貧攻坚战,相信平衡充分的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定会成为现实,我们能共享一片蓝天,也能共享这个时代的美好硕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到来!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设计学1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