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近年来关于淋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其中核酸扩增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自动化操作,有希望成为淋病实验室检测的准确而快速的试验方法.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近年来关于淋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其中核酸扩增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自动化操作,有希望成为淋病实验室检测的准确而快速的试验方法.
其他文献
毛细血管扩张在临床上常见,其数目、大小、形状、色泽和位置可不同。可为特发性,或为某些疾病或综合征的表现。可为获得性、先天性或遗传性。本文介绍毛细血管扩张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对一组急性尿道炎病人和同一时期的一组无尿道炎者作了前瞻性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中生殖器支原体的作用。对象为109例有急性NGU症状和体征的异性恋男子,并以另55例无NGU症状和体征的异性恋男子为对照组。调查了对象的年龄、种族、检查前3个月内更换性伴以及一生中性伴个数等资料。在用尿道涂片证实或排除尿道炎后,取15~20ml首段尿,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生殖器支原体和
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特异性扩增靶细胞DNA的技术。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PCR比常规血清学方法迅速,且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即是以PCR检测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的白念珠菌DNA,并对其诊断价值加以评价。
将目的基因插入角朊细胞的DNA序列并进行表达、分泌正常蛋白质或酶类来达到冶疗疾病的目的。作为靶细胞,角朊细胞具有许多其它类型靶细胞所不具备的优点,无论对治疗角朊细胞遗传缺陷所致的皮肤病,或是系统性疾病均有相当大的潜力。角朊干细胞的选择、转导,启动子或调控区的选择以及基因产物能否通过真表皮交界处基底膜进入血循环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反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基因疗法中的一种,它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文中简述了反义技术的发展简史、原理,及其在病毒性皮肤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实质性持久性的面部水肿(SPFE)是痤疮的一种少见的特殊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理还不清楚,治疗极其困难。本文报道1例痤疮的SPFE,最终用13-顺维甲酸和酮替芬治疗成功。患者男,20岁,面部轻度痤疮8年,用过各种系统的、局部的抗生素,3年前用13-顺维甲酸(0.5mg/kg/d),40mg/d,共7个月。2年前面部出现持续的严重水肿。检查发现面部有丘脓疱疹、结节、血痂、粉刺和萎缩性瘢痕。
为进一步明确银屑病严重程度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皮肤中水平的关系,作者对已用UVB、双丙酸倍他米松及柳酸软膏治疗的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的负压疱液作了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测定。
异位性皮炎(AD)患者常伴有剧烈瘙痒,虽然其原因不明,但有证据表明可能与组胺存在有关。多虑于是一种有效的H1、H2受体拮抗剂,且在非AD患者中,已证实其可减轻由组胺引起的瘙痒。为评价5%多虑平霜对AD瘙痒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者对270例AD患者进行了双盲、随机、多中心研究。
1例男性患者,74岁,林场主。因肩部及大腿肌痛、肌无力伴有面部、手部及前臂红斑3个月而入院。曾用甲基强的松龙16mg/d治疗无效。入院体检见双手弥漫的瘙痒性水肿性红斑;前臂有硬结及局限性皮肤萎缩;面部有淡紫色斑,肩及大腿对称性近端肌肉显著无力及萎缩。自诉有多次蜱叮咬史,否认患过游走性红斑。化验见肌酸激酶(CK)为195U/L(正常<70)。
丙型肝炎病毒最近已被确认是过去所称“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原体。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可常规应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输血和静脉注射毒品。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危险率估计在50%~60%。本文介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所出现的一些皮肤、粘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