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容点燃孩子的梦想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52年的一天,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
  6岁那年,男孩进了小学,可他根本不喜欢那些枯燥的语言和数字,上课时常常开小差。有一次,老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他却在台下没精打采,无所事事。也许是觉得无聊,也许是兴致使然,他拿起一支铅笔,在本子上涂鸦起来。男孩画得十分认真,以至于连老师走到他的身边,他都不知道。老师拿起他的画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一幅速写画像。这位老师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非常生气,将此事告诉了男孩的父亲。
  回到家里,男孩以为父亲一定会狠狠地揍他一顿,但出乎意料的是,父亲表现得十分平和,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他低垂着头,怯生生地将那幅画交给父亲。父亲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不但没有责备他,还夸他有绘画的天赋,高兴地将他的画收藏起来。父亲的理解和宽容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从此以后,他便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了绘画中。
  14岁那年,父亲受朋友的委托画一幅盾面画,想到儿子喜欢画画,父亲灵机一动,何不让他试试呢?一个月后,男孩凭着丰富的想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把盾面画成了一个两眼凶光、鼻孔冒烟、面目狰狞的女妖。为了捉弄一下父亲,他将父亲请到自己的画室,事先将窗户遮去一大半,把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当父亲走进房间,看到那张恐怖的画像时,吓得哇哇直叫。对于他的恶作剧,父亲像上次一样,非但没有生气,还夸赞他的画很有创意。
  就这样,父亲以自己博大的胸怀一步步地点燃了他心中的梦想,并最终走向了成功。他就是象征人类智慧的意大利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的创作者达
其他文献
编者按: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的确,生活中的挫折叫人难受,但也是一种礼物。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其奋发向上,也可以使其消极,甚至一蹶不振。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该做什么呢?是陪伴、是鼓励、是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愈挫愈奋,茁壮成长。      4岁的Jenny突然大发脾气,Jenny的妈妈和老师都已经注意到,每当他在家里或在学校里遭受到了挫折,他都会有如
1 有一天,蚯蚓出去散步,路上遇见了小猪。蚯蚓忍不住说:“天哪!你好胖哦。”猪不高兴地说:“可我吃吃睡睡,多开心啊。”  2 小猪和蚯蚓分手后,她一直想着蚯蚓的话,心里挺烦的。
爸爸、妈妈和孩子依偎在沙发里,一起捧着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微笑着阅读,橘黄色的台灯光从背后暖暖地照着他们。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啊。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美好经历。  那么,我们通常是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哪些困惑呢?在这一期的沙龙里,闲情和各位爸爸妈妈就讲故事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你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    问题:  你给孩子讲故事前,有没有对故事进行过筛选呢?
單脚立
然然两岁多一点时,有天我带她出去散步。下楼梯时,我一手拎着垃圾,一手拎着小家伙的水杯,没走几步,她就要我抱。  “妈妈双手都要拿东西,怎么才能抱你呢?你帮我想个办法吧!”我两手一摊。小家伙琢磨片刻,给出了她的办法:“我拿水杯,你抱我。”  多么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且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结果那天是:被抱的理直气壮,抱人的心悦诚服。  然然坐公交车时,每次都要求负责投币。刚开始,小家伙总要好几次才能投进
我变成了小老头
经常听到大人夸奖自己家的宝宝:“我们家孩子从小到大可听话了,让他做什么都照做。”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乖不乖”是评价孩子懂不懂事的基本标准。似乎乖巧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逆反不听话的孩子则一定会误入歧途。所以一旦发现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烦躁焦虑,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训练得听话一些。  没错,乖孩子对大人的生活干扰最少,能够大大减轻父母的工作量;但在漫长的成长历程中,乖孩子的竞争力,可能并不
【情景案例】  网友问:现在的家庭观念和以前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家庭教育研究远远没有跟上。以前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有其定位,现在家长和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李季教授回应:为人父母,不要以“家长”自居,我们只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家长”是“你说了算”的封建专制角色观念“家长”是社会、学校对我们的尊称,“家长”的权威要得到儿女心悦诚服的认可才有家长可言。  我们真正的角色是父母。
西药的说明书上之所以标注副作用这么多,是说明这些药物在上市使用之前经过了严格的试验检验。  是药三分毒”,似乎很多家长都会理解为“凡是药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特别在我们打开一个药物的说明书,发现里面有很多此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家长就甚是担心:“这个药副作用怎么这么多,能吃吗?或者说,能不能开一个副作用小一点的呢?”  其实不然,偏性对证,就不是毒,不对证就是毒(偏性产生的伤害)。权衡利弊,我们会
桐桐读书比较快,甚至超过我。比如最近她迷上了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草房子》等作品,都是近300页的厚度,我看了都发憷,她却见缝插针各用了不到两天就读完了。  我惊讶于她的阅读速度,问她怎么能读得这么快,小家伙说:“遇到实在无聊的描写,我就跳过去。”  担心是多余的    有朋友看到我关于桐桐读书之快的这类记录,担心地问:“读这么快,会不会只记住大概情节而忽略了语言修炼呢?”她说她小时候读书速度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