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对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都有很大帮助。一般认为,音乐教育主要指学校音乐教育。但是,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音乐的渴求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校外音乐教育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阐述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探索出了校外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希望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校外音乐教育 功能 创新
校外音乐教育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着学校音乐教育的不足,对于青少年儿童音乐技能的提升和全面素质的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总结出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并提出了创新的模式,希望可以促进校外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
一般认为,音乐教育是指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可否认学校音乐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事业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但是依然存在着局限性。音乐教育必须从学校中走出来,面向全社会,尤其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校外音乐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在下文将对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进行具体阐述:
(一)校外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指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它是国民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校外音乐教育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整体音乐水平的重要支柱,因为它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音乐素养的重任。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少年儿童处在学习的前期,同时也是音乐学习的敏感期,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接触音乐的,这一时期对于音乐素质和理解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二)校外音乐教育是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音乐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子女等进行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塑造孩子的性格品质起到奠基作用。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对孩子进行音乐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家庭不具有专业的音乐教育素质,无法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音乐教育。因此,校外音乐教育成为了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
校外音乐教育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专业的教室和教学器材,并且有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音乐专项学习,对于增进少年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音乐潜能的开发都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三)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
不可否认,学校音乐教育有专业的教师,系统的教材大纲,通过课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占据主流。但是,校外音乐教育也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首先,学校音乐教育实施统一管理,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音乐项目,但是校外音乐教育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班。就器乐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民族乐器如古筝、扬琴、二胡等或者选择西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意愿。其次,学校音乐教育实行大班授课,教师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但是校外音乐教育大多采取小班授课,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校外音乐教育有精力组织大量的音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满足少年儿童的表演欲,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对发掘青少年的音乐潜能、提升音乐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校外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思考
(一)培养青少年参与意识
传统的校外音乐教育教育模式通常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课堂上很少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出适当改变,比如在组织学习新的乐曲或歌曲之前,让学生认真听范唱,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也可以教师在简单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后,安排学生根据作品编排舞台剧并表演出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举例来说,教师在组织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感受,有的学生感受到莱茵河的静谧;有的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内心的澎湃;还有的学生对美丽的盲姑娘充满同情。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中进行交流、碰撞,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二)着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音乐教育在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使教学生活化。例如,传统的音乐教学,如钢琴、小提琴等,都是一对一教授,老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故事法、创设情景、游戏法、体态律动、表现法、创作法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机会展示自我,老师参与其中,师生一起吹拉弹唱。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音乐潜能的开发。
其次,还可以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去图书馆收集相关影像资料,收看音乐电影、电视,或者利用网络。通过这些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青少年音乐思维,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传统音乐教学关注的是传授技能,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音乐教育逐渐把培养音乐审美确定为核心内容,而音乐思维对于音乐审美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联想、想象发展音乐思维。例如在学习歌曲《红蜻蜒》时,教师可以先放录音然后再弹唱。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夏天的景色,碧绿的田野、绚烂的山花、快乐的小鸟以及飞舞的红蜻蜒,闻到馥郁的花香、听到小鸟的鸣叫,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少年儿童甚至会随着音乐做出红蜻蜒在天空中忽高忽低飞翔的动作等,在歌曲伴奏下边歌边舞。既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又发展了音乐思维,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陶冶性情的艺术,校外音乐教育很好地弥补了学校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不足,对发掘青少年的音乐潜能、培养音乐鉴赏力、提升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推动校外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茜.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0,(06).
[2]孙艳.浅谈校外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关键词:校外音乐教育 功能 创新
校外音乐教育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着学校音乐教育的不足,对于青少年儿童音乐技能的提升和全面素质的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总结出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并提出了创新的模式,希望可以促进校外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
一般认为,音乐教育是指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可否认学校音乐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事业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但是依然存在着局限性。音乐教育必须从学校中走出来,面向全社会,尤其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校外音乐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在下文将对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进行具体阐述:
(一)校外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指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它是国民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校外音乐教育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整体音乐水平的重要支柱,因为它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音乐素养的重任。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少年儿童处在学习的前期,同时也是音乐学习的敏感期,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接触音乐的,这一时期对于音乐素质和理解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二)校外音乐教育是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音乐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子女等进行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塑造孩子的性格品质起到奠基作用。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对孩子进行音乐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家庭不具有专业的音乐教育素质,无法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音乐教育。因此,校外音乐教育成为了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
校外音乐教育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专业的教室和教学器材,并且有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音乐专项学习,对于增进少年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音乐潜能的开发都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三)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
不可否认,学校音乐教育有专业的教师,系统的教材大纲,通过课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占据主流。但是,校外音乐教育也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首先,学校音乐教育实施统一管理,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音乐项目,但是校外音乐教育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班。就器乐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民族乐器如古筝、扬琴、二胡等或者选择西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意愿。其次,学校音乐教育实行大班授课,教师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但是校外音乐教育大多采取小班授课,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校外音乐教育有精力组织大量的音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满足少年儿童的表演欲,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对发掘青少年的音乐潜能、提升音乐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校外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思考
(一)培养青少年参与意识
传统的校外音乐教育教育模式通常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课堂上很少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出适当改变,比如在组织学习新的乐曲或歌曲之前,让学生认真听范唱,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也可以教师在简单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后,安排学生根据作品编排舞台剧并表演出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举例来说,教师在组织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感受,有的学生感受到莱茵河的静谧;有的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内心的澎湃;还有的学生对美丽的盲姑娘充满同情。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中进行交流、碰撞,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二)着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音乐教育在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使教学生活化。例如,传统的音乐教学,如钢琴、小提琴等,都是一对一教授,老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故事法、创设情景、游戏法、体态律动、表现法、创作法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机会展示自我,老师参与其中,师生一起吹拉弹唱。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音乐潜能的开发。
其次,还可以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去图书馆收集相关影像资料,收看音乐电影、电视,或者利用网络。通过这些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青少年音乐思维,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传统音乐教学关注的是传授技能,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音乐教育逐渐把培养音乐审美确定为核心内容,而音乐思维对于音乐审美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联想、想象发展音乐思维。例如在学习歌曲《红蜻蜒》时,教师可以先放录音然后再弹唱。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夏天的景色,碧绿的田野、绚烂的山花、快乐的小鸟以及飞舞的红蜻蜒,闻到馥郁的花香、听到小鸟的鸣叫,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少年儿童甚至会随着音乐做出红蜻蜒在天空中忽高忽低飞翔的动作等,在歌曲伴奏下边歌边舞。既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又发展了音乐思维,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陶冶性情的艺术,校外音乐教育很好地弥补了学校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不足,对发掘青少年的音乐潜能、培养音乐鉴赏力、提升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推动校外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茜.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0,(06).
[2]孙艳.浅谈校外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