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链接生活元素、聚焦美学价值、关注人文情怀、强化实践运用等策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解读课程;生活元素;美学价值;人文情怀;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260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认识停留在掌握知识、应付考试的层面上,严重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关注数学的特点,挖掘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资源,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链接生活元素,让数学教学彰显浓郁的生活气息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相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记录下一周的天气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记录的数据并思考:“通过一周的数据记录,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最高温度与之前学习的自然数是一样的;(2)最低温度有0度,还有-1度、-2度、-3度等;(3)零下1度、零下2度、零下3度……要比0度低;(4)零下3度和零上3度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两种量。随后,教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意义截然相反的两种量,强化学生对负数的认知和理解。实践证明,找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可以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味,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体验生活的热情。同时,强化了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美学价值,让数学教学凸显鲜明的独特之美
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的发展建立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数学美。可能会有人认为,只有登上数学宝座的科学家、数学家才有数学美的体会和追求,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是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数学之美从何谈起?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教师多加留心,就会发现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等内在美与外在美。但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就是一门单调枯燥、乏味难懂的课程,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表现数学中的美、创造数学中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学习为快乐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享受学习。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沿着半径把圆分成16等份,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随后借助课件展示拼分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把圆分成32、64等份后,又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如何才能使剪拼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同时,教师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若把圆分成128等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若一直这样等分下去,最后剪拼成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呢?”教师通过问题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圆中隐藏的美,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慢慢变成直线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數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数学课堂更是时时闪动美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之美,实施美育渗透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捕捉、去感悟、去创造数学之美,让数学学习不再机械枯燥、乏味难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操,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三、关注人文情怀,让数学教学充盈深刻的情感元素
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如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高斯等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为学生树立崇拜的对象,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受到名人名家的感染,激发学生勇攀数学高峰的动力。
例如,教学“数对表示位置”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讲述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一个故事:“当时笛卡尔和大家一样,想用好的方法表达平面上的一个点,但是笛卡尔做了很多尝试都没有成功。然而,就在他生病躺在床上时,偶然间看到了墙角的蜘蛛在织网,于是他想:‘如果将蜘蛛看成一个点,那么蜘蛛的每个位置不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了吗?’在蜘蛛的启发下,笛卡尔最终发明了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一个点的方法,创建了‘数对’,这就是坐标系的雏形……”学生被笛卡尔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被他这种追求数学真知的精神所感染,对即将探究的数对知识充满期待。这样将数学背景置于学生熟知的情境中,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之美,还让学生懂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这样教学的价值已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引领了学生感知数学中蕴藏的人文情怀。
四、强化实践运用,让数学教学展现强烈的科研意味
数学是一门开发思维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由于可见数学的重要地位。而且,学生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等,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在学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如果不使用量角器,你还能画出120度的角吗?”学生立即调用已有的操作经验,拿出直角三角尺比一比、画一画,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将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出了120度的角;有的学生则将两个6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出了120度的角。很显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到了主动探究的乐趣,产生浓郁的探究兴趣。就在学生为自己的探索发现沾沾自喜时,教师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很多学生认为已经没有其他方法了,在教师面带微笑向他们示意时,他们再次进行思考,总结出新的方法:将一把直尺和三角尺上6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出了120度的角。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领下,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角的度量形成了创造性的探究和认知。上述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去探究,真正将教师的教学变成自己的想学、乐学、会学。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操作实践活动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链接生活元素、聚焦美学价值、关注人文情怀、强化实践运用等策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关键词]解读课程;生活元素;美学价值;人文情怀;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260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认识停留在掌握知识、应付考试的层面上,严重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关注数学的特点,挖掘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资源,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链接生活元素,让数学教学彰显浓郁的生活气息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相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记录下一周的天气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记录的数据并思考:“通过一周的数据记录,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最高温度与之前学习的自然数是一样的;(2)最低温度有0度,还有-1度、-2度、-3度等;(3)零下1度、零下2度、零下3度……要比0度低;(4)零下3度和零上3度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两种量。随后,教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意义截然相反的两种量,强化学生对负数的认知和理解。实践证明,找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可以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味,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体验生活的热情。同时,强化了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美学价值,让数学教学凸显鲜明的独特之美
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的发展建立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数学美。可能会有人认为,只有登上数学宝座的科学家、数学家才有数学美的体会和追求,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是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数学之美从何谈起?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教师多加留心,就会发现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等内在美与外在美。但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就是一门单调枯燥、乏味难懂的课程,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表现数学中的美、创造数学中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学习为快乐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享受学习。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沿着半径把圆分成16等份,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随后借助课件展示拼分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把圆分成32、64等份后,又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如何才能使剪拼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同时,教师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若把圆分成128等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若一直这样等分下去,最后剪拼成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呢?”教师通过问题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圆中隐藏的美,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慢慢变成直线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數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数学课堂更是时时闪动美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之美,实施美育渗透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捕捉、去感悟、去创造数学之美,让数学学习不再机械枯燥、乏味难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操,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三、关注人文情怀,让数学教学充盈深刻的情感元素
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如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高斯等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为学生树立崇拜的对象,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受到名人名家的感染,激发学生勇攀数学高峰的动力。
例如,教学“数对表示位置”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讲述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一个故事:“当时笛卡尔和大家一样,想用好的方法表达平面上的一个点,但是笛卡尔做了很多尝试都没有成功。然而,就在他生病躺在床上时,偶然间看到了墙角的蜘蛛在织网,于是他想:‘如果将蜘蛛看成一个点,那么蜘蛛的每个位置不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了吗?’在蜘蛛的启发下,笛卡尔最终发明了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一个点的方法,创建了‘数对’,这就是坐标系的雏形……”学生被笛卡尔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被他这种追求数学真知的精神所感染,对即将探究的数对知识充满期待。这样将数学背景置于学生熟知的情境中,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之美,还让学生懂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这样教学的价值已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引领了学生感知数学中蕴藏的人文情怀。
四、强化实践运用,让数学教学展现强烈的科研意味
数学是一门开发思维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由于可见数学的重要地位。而且,学生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等,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在学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如果不使用量角器,你还能画出120度的角吗?”学生立即调用已有的操作经验,拿出直角三角尺比一比、画一画,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将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出了120度的角;有的学生则将两个6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出了120度的角。很显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到了主动探究的乐趣,产生浓郁的探究兴趣。就在学生为自己的探索发现沾沾自喜时,教师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很多学生认为已经没有其他方法了,在教师面带微笑向他们示意时,他们再次进行思考,总结出新的方法:将一把直尺和三角尺上6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出了120度的角。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领下,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角的度量形成了创造性的探究和认知。上述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去探究,真正将教师的教学变成自己的想学、乐学、会学。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操作实践活动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链接生活元素、聚焦美学价值、关注人文情怀、强化实践运用等策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