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对干旱地区内陆河的研究,正确认识干旱地区内陆河流的基本规律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自觉地根据内陆河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促进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山川秀美的新西北和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干旱地区;内陆河;水文生态特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会加大对内陆河水资源的需求。由于对干旱地区内陆河本身的规律认识不足、开发不合理,出现了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地区间用水矛盾突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用水矛盾突出、工农业发展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以及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消失、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植被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庫鲁克沙漠面临合拢的态势,绿色走廊濒临消失。宏观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流域,尤其是影响中下游绿洲内部的生产生活,制约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再造山川秀美计划的实施和资源优势的发挥以及农牧民收人的提高,并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边疆社会稳定。
一、干早地区内陆河概述
中国干旱内陆河流域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轮廓由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部天山与南部昆仑山-祁连山构造褶皱带和夹持在其间的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三大地块组成。东部为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地块和褶皱带之间为断裂所控制,构成大地构造轮廓。第四纪时期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强烈抬引,出现冰川沉积。几个陆块强烈下沉,形成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等断陷盆地,出现一些大的湖泊。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气候不断向干旱化方向发展。湖泊逐渐消失,形成了大范围的戈壁沙漠地带。植被演化为干旱荒漠景观,成为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这种地貌格局决定了内陆河的形成、分布和水循环不同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特点。主要的内陆盆地构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形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
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塔里木河干流下游长期断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进人干流的水量不断减少,据实测资料统计,20世纪60年代三源流山区来水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4亿m3,干流阿拉尔站年径流量为51.8亿m3;80年代以后,径流的年内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洪水期增至73.9%,而枯水期则下降到3%,洪水期径流比率提高,所以洪水河水矿化度变化不大;枯水期径流比率急剧下降,塔里木河拦河闸以上河道中的水几乎全部引人灌区,使闸下断流,这时阿拉尔的径流全系回归水和农田排水,所以矿化度很高。
(二)蓄调能力低,洪灾旱灾严重
塔里木河各源流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严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且主要为洪水,3-5月灌溉季节来水量很少,而需水量却占全年需水量的30%以上。除开都河外河川径流量年内分配十分不均匀,春水贵如油,夏季洪水遍地流,常常一年内春受旱、夏受洪,农业生产损失较大。源流区洪水主要集中在天山、昆仑山的中低山带,多突发性冰川洪水和局部暴雨洪水。
(三)水利工程布局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塔里木河流域尚未编制全流域的长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布局和建设很不完善。一是塔里木河干流缺乏堤防和引水控制工程,水量损耗严重。目前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段基本无堤防工程,汛期洪水漫溢河段长约400-500千米,漫溢宽度一般3-5千米,最宽达20多千米,漫溢面积3000-5000平方千米,水年漫溢消耗的水量达20亿-30亿立方米。二是源流缺乏山区控制性调节工程。三是平原水库过多,蒸发渗漏损失大。
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由于塔里木河河情复杂、基础研究工作薄弱,必须要加强塔里木河的基础研究,开展水资源承载力、干流河道演变与干流冲淤变化物理模拟,节水等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量如何调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以便尽早完成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必须坚持大流域综合治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核心,优化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用水部门之间的配置。
(二)稳定灌区面积,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三源流来水量多年变化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断面的来水量出现显著地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塔里木河源流用水量90%是灌区用水,工业与生活用水不到2%,灌溉是用水大户。随三源流人口和灌溉面积分别从1950年的156万人和522万亩增加到1998年的392万人和1459万亩,三源流灌区引水量从50年代的5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1998年的153亿立方米,是50年代的三倍,而三源流的多年平均来水量216亿立方米。塔里木河干流灌区面积和引水量的变化与源流类似。在现状条件下减少塔里木河流域灌区面积是不现实的,因此,今后应稳定灌区面积,不宜新增灌区和盲目扩大灌区面积,严格控制灌区引水量,通过灌区节水改造,逐步减少引水量,增加源流向塔里木河的下泻水量。
结 语
综上,应该加强干旱地区内陆河观测站网的建设。目前,径流形成区水文站、气象站、冰雪观测站等基本观测站稀少,使内陆河径流形成和演变研究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影响了对内陆河的研究;在径流散失区应适当加密或增设特殊用途的观测站,如水盐监测站。深化对干旱地区内陆河的水文生态特征和演变规律的研究,遵循内陆河水循环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内陆河水资源。
参考文献:
[1]蓝永超,康尔泅.河西内陆干旱区主要河流出山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20001.
[2]范锡朋.河西走廊地下水与河水的互相转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J].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1981.
【关键词】干旱地区;内陆河;水文生态特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会加大对内陆河水资源的需求。由于对干旱地区内陆河本身的规律认识不足、开发不合理,出现了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地区间用水矛盾突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用水矛盾突出、工农业发展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以及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消失、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植被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庫鲁克沙漠面临合拢的态势,绿色走廊濒临消失。宏观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流域,尤其是影响中下游绿洲内部的生产生活,制约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再造山川秀美计划的实施和资源优势的发挥以及农牧民收人的提高,并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边疆社会稳定。
一、干早地区内陆河概述
中国干旱内陆河流域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轮廓由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部天山与南部昆仑山-祁连山构造褶皱带和夹持在其间的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三大地块组成。东部为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地块和褶皱带之间为断裂所控制,构成大地构造轮廓。第四纪时期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强烈抬引,出现冰川沉积。几个陆块强烈下沉,形成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等断陷盆地,出现一些大的湖泊。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气候不断向干旱化方向发展。湖泊逐渐消失,形成了大范围的戈壁沙漠地带。植被演化为干旱荒漠景观,成为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这种地貌格局决定了内陆河的形成、分布和水循环不同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特点。主要的内陆盆地构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形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
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塔里木河干流下游长期断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进人干流的水量不断减少,据实测资料统计,20世纪60年代三源流山区来水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4亿m3,干流阿拉尔站年径流量为51.8亿m3;80年代以后,径流的年内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洪水期增至73.9%,而枯水期则下降到3%,洪水期径流比率提高,所以洪水河水矿化度变化不大;枯水期径流比率急剧下降,塔里木河拦河闸以上河道中的水几乎全部引人灌区,使闸下断流,这时阿拉尔的径流全系回归水和农田排水,所以矿化度很高。
(二)蓄调能力低,洪灾旱灾严重
塔里木河各源流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严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且主要为洪水,3-5月灌溉季节来水量很少,而需水量却占全年需水量的30%以上。除开都河外河川径流量年内分配十分不均匀,春水贵如油,夏季洪水遍地流,常常一年内春受旱、夏受洪,农业生产损失较大。源流区洪水主要集中在天山、昆仑山的中低山带,多突发性冰川洪水和局部暴雨洪水。
(三)水利工程布局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塔里木河流域尚未编制全流域的长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布局和建设很不完善。一是塔里木河干流缺乏堤防和引水控制工程,水量损耗严重。目前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段基本无堤防工程,汛期洪水漫溢河段长约400-500千米,漫溢宽度一般3-5千米,最宽达20多千米,漫溢面积3000-5000平方千米,水年漫溢消耗的水量达20亿-30亿立方米。二是源流缺乏山区控制性调节工程。三是平原水库过多,蒸发渗漏损失大。
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由于塔里木河河情复杂、基础研究工作薄弱,必须要加强塔里木河的基础研究,开展水资源承载力、干流河道演变与干流冲淤变化物理模拟,节水等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量如何调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以便尽早完成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必须坚持大流域综合治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核心,优化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用水部门之间的配置。
(二)稳定灌区面积,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三源流来水量多年变化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断面的来水量出现显著地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塔里木河源流用水量90%是灌区用水,工业与生活用水不到2%,灌溉是用水大户。随三源流人口和灌溉面积分别从1950年的156万人和522万亩增加到1998年的392万人和1459万亩,三源流灌区引水量从50年代的5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1998年的153亿立方米,是50年代的三倍,而三源流的多年平均来水量216亿立方米。塔里木河干流灌区面积和引水量的变化与源流类似。在现状条件下减少塔里木河流域灌区面积是不现实的,因此,今后应稳定灌区面积,不宜新增灌区和盲目扩大灌区面积,严格控制灌区引水量,通过灌区节水改造,逐步减少引水量,增加源流向塔里木河的下泻水量。
结 语
综上,应该加强干旱地区内陆河观测站网的建设。目前,径流形成区水文站、气象站、冰雪观测站等基本观测站稀少,使内陆河径流形成和演变研究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影响了对内陆河的研究;在径流散失区应适当加密或增设特殊用途的观测站,如水盐监测站。深化对干旱地区内陆河的水文生态特征和演变规律的研究,遵循内陆河水循环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内陆河水资源。
参考文献:
[1]蓝永超,康尔泅.河西内陆干旱区主要河流出山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20001.
[2]范锡朋.河西走廊地下水与河水的互相转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J].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