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近日一堂《思想品德》课上,课题“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板书一结束,我突发奇想,问道:“看了标题中的八个字,谁能即兴做一个游戏给大家看看吗?请举手。”
同学们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可能在等我交代游戏规则吧。于是,我补充道:“上台来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关键在于发挥各人的想象力。”
这时,部分同学开始窃窃私语,但还不见人举手。我进一步诱导:“最好是有说有做!但是,谁若羞于开口,不想说话也行,哪怕就是做个动作示范一下也可以呀!我们看哪位同学或俩人结伴上来呢?”
又不见效!但这时嘈杂声中我隐约听见有一男生悄声耍了句油嘴:“还没谈上对象呢,怎么送玫瑰,送给谁呀?”我顺势作了肯定:“说得聪明!玫瑰花的基本寓意确实是传递恋人或情人之间感情的。但今天我们既然是做游戏嘛,可以在两个男生之间或两个女生之间表演,甚至可以是一出独角戏,大家看行吗?好!比一比,赛一赛,看谁黑板上得快?”
还是没有志愿者!我使出激将之法:“机会只有一两次哦!只能让两三个同学得到啊!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等全班所有人都上来表演吧?你再呆一呆,机遇可不在哩!”
仍不管用!我想,再心理疏导一下吧:“请同学们不要有任何顾虑,表演好的我们掌声鼓励,表演不佳也没人批评,这可是孙老师的一贯准则哟!不用怕,不过是个游戏罢了。生本课堂就应该让同学们得到充分锻炼,真正当家做主人嘛!”到目前为止,我的语气一直是缓和的且微笑着。
终不见领我情顺我意者!于是,我拿起红色粉笔一边杠出两道下划线,一边耐心动员:“汉字都认识,意义也懂吧?(“认识”,“懂”台下明明是应声不断)难道这八个字就激不起我们一点想象了吗?大家稍微闭上眼睛幻想一下,不就得了呗?赶快上来吧,不用举手直接上台也行嘞!”
此刻,孩子们又眼巴巴地看着我,教室反而现出少有的安静了;恁是没人配合!我认为不必再这样消磨下去了,便无奈地摇摇头,感慨道:“好可惜呀!实在没人上来的话,孙老师也不想勉强同学们了。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下老师的表演呢?”“想——!”异口同声。
于是,我稍作平静,转身朝门口微鞠一躬,双手轻轻前伸并拢平举,掌心朝上舒展开来;接着,一个后转体,两手凑近鼻尖一嗅,哇!闭眼张口舞臂,作陶醉状。台下侧面看我,欢送笑声一片。
(二)
倘若在课堂上,老师咄咄逼人地责问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都到哪里去了?”这就宛如生活中有的粗暴式家长,把孩子打哭之后,自己还在一旁怒吼:“不许哭,不许哭!”害人啊,要不得。
更好的做法是,在全班无人举手上台的情况下,教者不妨随意请一名男生或者女生上来,按照老师语言的诱导、提示,分两步完成示范动作——先是“授人玫瑰”,后做“手留余香”。这样,同学们经过亲身演练,模仿,乃至有所创新,才有真进步,也避免了老师的越俎代庖。
类似的俗(成)语还有很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前怕狼,后怕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这些今后能否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适时展示呢?
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吉尔伯特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发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才是开在我们心灵深处最美丽的花儿!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邓丽芳.《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67页.
[2]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10页.
近日一堂《思想品德》课上,课题“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板书一结束,我突发奇想,问道:“看了标题中的八个字,谁能即兴做一个游戏给大家看看吗?请举手。”
同学们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可能在等我交代游戏规则吧。于是,我补充道:“上台来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关键在于发挥各人的想象力。”
这时,部分同学开始窃窃私语,但还不见人举手。我进一步诱导:“最好是有说有做!但是,谁若羞于开口,不想说话也行,哪怕就是做个动作示范一下也可以呀!我们看哪位同学或俩人结伴上来呢?”
又不见效!但这时嘈杂声中我隐约听见有一男生悄声耍了句油嘴:“还没谈上对象呢,怎么送玫瑰,送给谁呀?”我顺势作了肯定:“说得聪明!玫瑰花的基本寓意确实是传递恋人或情人之间感情的。但今天我们既然是做游戏嘛,可以在两个男生之间或两个女生之间表演,甚至可以是一出独角戏,大家看行吗?好!比一比,赛一赛,看谁黑板上得快?”
还是没有志愿者!我使出激将之法:“机会只有一两次哦!只能让两三个同学得到啊!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等全班所有人都上来表演吧?你再呆一呆,机遇可不在哩!”
仍不管用!我想,再心理疏导一下吧:“请同学们不要有任何顾虑,表演好的我们掌声鼓励,表演不佳也没人批评,这可是孙老师的一贯准则哟!不用怕,不过是个游戏罢了。生本课堂就应该让同学们得到充分锻炼,真正当家做主人嘛!”到目前为止,我的语气一直是缓和的且微笑着。
终不见领我情顺我意者!于是,我拿起红色粉笔一边杠出两道下划线,一边耐心动员:“汉字都认识,意义也懂吧?(“认识”,“懂”台下明明是应声不断)难道这八个字就激不起我们一点想象了吗?大家稍微闭上眼睛幻想一下,不就得了呗?赶快上来吧,不用举手直接上台也行嘞!”
此刻,孩子们又眼巴巴地看着我,教室反而现出少有的安静了;恁是没人配合!我认为不必再这样消磨下去了,便无奈地摇摇头,感慨道:“好可惜呀!实在没人上来的话,孙老师也不想勉强同学们了。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下老师的表演呢?”“想——!”异口同声。
于是,我稍作平静,转身朝门口微鞠一躬,双手轻轻前伸并拢平举,掌心朝上舒展开来;接着,一个后转体,两手凑近鼻尖一嗅,哇!闭眼张口舞臂,作陶醉状。台下侧面看我,欢送笑声一片。
(二)
倘若在课堂上,老师咄咄逼人地责问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都到哪里去了?”这就宛如生活中有的粗暴式家长,把孩子打哭之后,自己还在一旁怒吼:“不许哭,不许哭!”害人啊,要不得。
更好的做法是,在全班无人举手上台的情况下,教者不妨随意请一名男生或者女生上来,按照老师语言的诱导、提示,分两步完成示范动作——先是“授人玫瑰”,后做“手留余香”。这样,同学们经过亲身演练,模仿,乃至有所创新,才有真进步,也避免了老师的越俎代庖。
类似的俗(成)语还有很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前怕狼,后怕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这些今后能否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适时展示呢?
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吉尔伯特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发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才是开在我们心灵深处最美丽的花儿!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邓丽芳.《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67页.
[2]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