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气体,廉价的能源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洲基伍湖湖畔生活是异常危险的。尽管这里没有食人鳄,也没有洪水,但隐藏着一种罕见的天灾,科学家称之为“湖泊翻转”。如今,科学家正想办法化解这种天灾,甚至利用它为人类造福。
  烈性的“苏打饮料”
  基伍湖,坐落在卢旺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之间,它占地27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两百多米,是非洲最大和最深的湖泊之一。基伍湖湖面广阔,鱼鸟众多,植被丰富,优美的景色吸引了渔民和游客,成为人口密集之地。
  不过,基伍湖的地理位置有些特殊,它躺在东非大裂谷中,是非洲大陆正在分裂的地方,而且,基伍湖附近有许多活跃的活火山,让这里成为地质活动的热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基伍湖特殊的水质。科学家注意到,基伍湖的湖水是分层的——从上到下,湖水的温度、密度、矿物质的含量以及流动速度分成了稳定的层次,越往下,湖水温度越低,密度和矿物质含量越高,湖水也越来越静止。令科学家担忧的是,在基伍湖看似平静的湖底,还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岩浆和地下水产生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气体,通过复杂的地下流动系统,不停地注入基伍湖湖底。在低温高压的水层,气体被溶解地很充分,也进一步增加了水的密度,使这些气体积累在湖底。
  这种情况很像一瓶苏打饮料——高压的气体水溶液被封在湖水中,同时密度更小、位置更高的水层起到瓶盖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基伍湖的湖底已經积累了240立方千米的二氧化碳和60立方千米的甲烷。这些处于高压溶解状态的气体要么能够使人窒息,要么是易燃的炸药,它们和湖水组成了一大瓶烈性的“苏打饮料”。
  危险的“湖泊翻转”
  风平浪静的时候,基伍湖的气体会乖乖地呆在湖底。然而,自然界有很多方法可以摇晃“饮料瓶”,使基伍湖上演一场雪崩式的气体喷发。
  摇“饮料瓶”的方法可以是地震,也可以是火山爆发。前者能够让基伍湖的水层重新分布,只要溶解了大量气体的高压底层水来到了湖泊的上层,二氧化碳和甲烷就会冒着气泡涌出来;后者生产高温的岩浆,如果岩浆能够下沉到足够深的地方,就能加热湖底(进而降低气体的溶解度),使二氧化碳和甲烷析出。无论哪种方式,如沸腾般冒着泡的气体都能够搅动湖水,带来连锁反应,短时间喷出巨量的致命毒气云——这就是所谓的“湖泊翻转”。事实上,非洲喀麦隆的湖泊最近已经发生过两次“湖泊倒转”,一次发生在1984年喀麦隆的莫瑙恩湖,还有一次发生在1986年喀麦隆的尼奥斯湖,这两场灾难中,湖泊喷发的气体都是浓密的二氧化碳云,造成大量平民窒息死亡。
  相比于莫瑙恩湖和尼奥斯湖,基伍湖的面积更大,积累的高压气体含量更多,更具毒性。基伍湖一旦发生“湖泊倒转”,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对基伍湖湖底的沉积物进行研究,科学家就曾发现,在数千年前,基伍湖中所有的动物遭遇过一次大灭绝,大量的陆地植物也被卷入了湖中。原因在于,当时基伍湖中积累了很久的甲烷喷发出来并被点燃,使整个湖水产生了大爆炸。科学家预测,这样的灾难几乎每隔千年就会重复上演一次。
  2002年,科学家的预测差点就变成了现实。1月17日,尼拉贡戈火山(距离基伍湖17千米)发生剧烈喷发,火山岩浆毁掉了整个戈马市(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省会城市),然后冲破重重阻碍,朝着基伍湖涌了过去。如果火山岩浆流到基伍湖湖底,就能将湖中蓄积的大量甲烷释放出来并点燃,从而引起惊天大爆炸。万幸的是,熔岩到达湖畔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只是被湖面冷却下来,激起了数十米高的气浪,轰响声传到了数千米之外。
  将气体抽出来
  虽然基伍湖逃过一劫,但科学家明白,危险并未解除。如果任凭甲烷和二氧化碳积累下去,下一次“湖泊翻转”仍不可避免。要想拯救湖畔的生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气体抽出来。喀麦隆人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在尼奥斯湖和莫瑙恩湖安装了抽气泵,将湖底的二氧化碳抽出来,然后将其释放到大气中去。
  基伍湖地区的居民决定效仿并改进这种办法。由于基伍湖的面积是尼奥斯湖的两千倍,仅仅利用抽气泵来放气,效果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基伍湖中的气体主要是甲烷,这是一种不错的能源,可以用来发电。卢旺达官方估计,基伍湖中的甲烷足够给卢旺达全国带来40年的稳定电力,所以,卢旺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积极向国外实力雄厚的能源公司寻求合作,希望在2020年建设出大规模的甲烷发电站。
  从技术的角度看,抽取甲烷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工程人员需要将管道伸向湖底,将富含气体的湖水抽上来。当湖水上升时,压力减小,就会自动释放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气体和水分离后,被送入涤气器,甲烷和二氧化碳也会分开。紧接着,甲烷通过管道运送至岸边,驱动巨大的涡轮发电机发电,水被从新注入湖中,二氧化碳则“放生”到大气中。
  相比于技术,资金才是更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大规模、高速度的抽取才能缓解基伍湖气体的压力,浩大的工程需要配备巨型驳船、大口径管道和高效的抽水泵。科学家和工程人员要和时间赛跑,才能阻止灾难发生,将基伍湖变为安全的能源宝库。
其他文献
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步入农耕社会,当然是一大进步。但这种进步只是就食物资源更充足、热量更有保障方面而言的;就营养来说,反倒是退步了:因为原先在野外可以吃很多野菜、野果,而现在食谱变窄,吃来吃去就那么几样自家一亩三分地里出产的东西,营养能不变差吗?  所以,人类学界一直流行一种看法,即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步入农耕社会,食谱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就食谱而言,好像两种生活方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但新的证据
期刊
每到周末,公园里总会有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嬉戏玩乐,其中不乏有人在“吹泡泡”,泡泡本身是无色的,但我们知道,泡泡在光照下却是“五颜六色”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体会产生色彩斑斓的颜色,其颜色一般可分为化学色和物理色。化学色一般指通过生物体内所含的色素对光的吸收所引起的颜色;物理色指的是由于生物体的微结构引起光的干涉、衍射或散射而形成的颜色,与色素着色无关,也称为结构色。  每個
期刊
关于“如何更快入睡?如何睡得更好?”这些问题,人们往往会区别对待婴儿和成人,比如为了让婴儿快速入睡,大人会选择轻轻地摇晃婴儿;而成人们只能自个儿一只一只地数羊。其实,即便是成年人,摇晃也能使他们更快入睡和睡得更好,除此之外,摇晃还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像大人对婴儿的摇晃那样,可以轻轻摇晃成人的床,然后对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三个晚上的观察:第一晚让他们熟悉在实验环
期刊
12万年前,现代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他们的额头平扁,牙齿巨大,颧骨较小,身高只有1.5米到1.6米左右,身材短小、敦实、健硕。不过,在现代智人离开非洲迁徙到欧亚大陆1万年后,尼安德特人却消失了,现代智人成为了唯一存活的古人类。  虽然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原因仍然存有争议,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我们的祖先比尼安德特人更聪明,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了。但最近的一些考古
期刊
上文的“量子隐形传态”提到量子纠缠和瞬间传送,在本文中,我们就来详细谈谈这两个问题。  什么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概念是在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进行的著名论战中产生的。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光子这个概念就是他在20世纪初首先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迎来了革命性的发展,以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等人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粒子的状态在测量之前是不确定的,处于多种可能状态
期刊
我们所做的一切,从运动到思考,从消化到睡觉,都依赖于各种不同的细胞:有盘状的红细胞,有纤长的神经细胞,有能伸缩的肌肉细胞……这些形态和分工不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组织和器官,使我们成为复杂的有机体。  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仍然不能列出身上所有类型的细胞,许多细胞到底做什么的,对我们依然是个谜。  现在,“人类细胞图谱计划”准备对人身上的细胞来一次全面的普查:鉴别和定位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类型的
期刊
粗粗一听,似乎是天方夜谭。阳光照射只会让房子更加炎热,怎么还能冷却呢?  别急,这需要用到一种高科技涂料。虽然涂料分子会吸收太阳光的光子,但与此同时,又会自发地发射能量更高的光子;既然发射的能量比吸收的多,温度自然就降下来了。  其实,这项技术借鉴了激光冷却的工作原理。人类目前所达到的最低温度,是通过激光冷却实现的。实验室用激光冷却,降温幅度可达150℃。  据说,这款涂料的发明者最初也想用激光冷
期刊
搜索一下飞鼠的照片,你会发现它们简直萌化人心:圆圆的眼睛,娇小的身形,四肢间还有一层皮肤,使得它们可以像滑翔伞一样在空中滑翔,常常呈现出呆萌的状态。但在美国的威斯康辛州,研究人员发现一些飞鼠可爱、呆萌的外表下,有着非常酷的秘密:它们可以发出粉红色的荧光。  研究人员在夜间进行森林探险时,无意中用紫外光照射到了一只飞鼠,惊奇地发现它发出了粉红色的荧光。为了验证荧光是否有普遍性,研究人员用紫外线照射了
期刊
右手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惯用手,我们会习惯性地用右手拿笔写字,拿筷子吃饭。有趣的是动物界中的鲨鱼可能也会变成“右撇子”,不过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却并不是那么有趣。  你可能想要说,鲨鱼它们哪里来的手?其实科学家谈论鲨鱼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左右“惯用”时,他们谈论的是偏侧化:动物大脑的一侧自动控制某些行为的倾向。通过简单、自动的行为(比如说你习惯用右手写字),从而为大脑腾出空间来处理更复杂的认知功能。对于鱼类,
期刊
灰狼又叫非洲野狗,是非洲最高效的捕食者之一,捕猎成功率高达80%,主要捕杀羚羊。动物王国的大多数捕食者都知道,不应该去追逐那些可能会严重伤害它们的猎物,但灰狼似乎并不在意,这些野生犬科动物会捕杀狒狒,而狒狒以对捕食者展开猛烈报复而闻名。  一群惊慌失措的狒狒从远处跑来,一声响亮的警告性吠声冲破天际。由于灰狼的奔跑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就疾跑到一只狒狒面前,并迅速咬住了它的耳朵,使得狒狒動弹不得。随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