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广场是城市的“眼睛”和“客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是城市文化的最集中的体现。“广场文化”也被看作是城市文化生活的象征,成为城市的灵魂。 广场文化最能体现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气质。
【关键词】:广场文化;审美;美育功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城市相继建成一些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风格多样的广场,成为体现城市风格和特色,展现市民精神文明的文化景观。城市广场的多方面功能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现象,“广场文化”也被看作是城市文化生活的象征,成为城市的灵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伴随商业文化、休闲娱乐而兴起的群众文化新景观,缤纷绚丽、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给人们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在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中,对广场文化的审美内涵、特征和审美教育功能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场文化的审美内涵
城市广场是人类聚居地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公共场所。早期人们赞美高大的城墙和雄伟的门楼,更多是因为其往往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它是安全、稳定的象征;随着城市的逐步扩大,人们对城市的关注日益转向城市内部,城市空间从防御功能逐步脱离出来;伴随着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以后,城市广场空间的休闲、社交功能日益明显。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开辟出开阔的广场,既是城市的自然空间,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空间。因此,城市广场越来越多地和城市文化联系起来,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播与展示的重要载体。
广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广场的内涵,广场给文化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广场文化之所以兴盛和繁荣,是因为广场文化所具有的公共性、节庆性、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吸引了群众,拉近了群众与艺术的距离,自我表现的放松、自由的氛围,体现了人的基本精神需要,这正是广场文化的独特审美魅力。“广场文化”的兴盛同时也体现着都市大众对自身的居住空问的审美诉求,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回归。它的审美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城市广场为物质载体,以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为主体,以市民文化为源泉,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文化、人群、活动相协调,有鲜明价值指向的公众共享的文化。
二、广场文化活动的审美特征
城市广场文化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审美特征,可以把广场文化活动的主要审美特征归结为开放性和大众性两个方面。
(一)开放性
广场文化活动的审美开放性首先表现在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广场是没有围墙的大舞台,可以说,凡是有群众和广场的地方都可能成为广场文化审美活动展开的课堂。广场文化活动多在业余闲暇时或者节庆之时,都可“就地取台”,热闹地开展活动。其次表现在广场文化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从内容上看,既包括业余、通俗、大众艺术,又涵盖专业、高雅、精品艺术,内容涉及多种学科、多种趣味,规模也可大可小。从形式看,有传统经典艺术和现代通俗艺术的舞台演出,也有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广场群众表演,风格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适台了各阶层群众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自我欣赏、自我娱乐的特点。
(二)大众性
广场文化活动的广大群众参与的活动,参与其中者既有专业的表演者,又有群众文化的业余爱好者,因此决定了广场文化美育对象的大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在审美意蕴上将精英与大众、高雅与流俗、传统与现代、娱乐与休闲融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最多的使人们接触美的机会,社会战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广场,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素养、居住环境各异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活动形式及内容。广场活动主要是参与者以自我表现、自娱自乐的方式进行,在某种程度上为都市大众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参与其中的人既是欣赏者又是表演者,在自由轻松、无拘无束的休闲娱乐活动中感受着文化艺术的熏陶,找寻自己的乐趣,尽情展现自我。
三、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
广场文化审美内涵和活动审美特征决定其审美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充分发挥了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对于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与精神层次、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集休闲娱乐与心灵陶冶于一体的寓教于乐功能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步富裕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生活己经成为大众日常审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程度的外在体现,最能体现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气质。丰寓多彩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改的文化需求,更能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普通大众在日积月累的广场文化熏陶下,他们的精神面貌、文化品位、艺术修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一定影响。从社会精神效益角度来讲,广场文化已成为对群众进行审美教育、建设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不仅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城巾的空气与环境质也被严重污染,而且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居住空间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与心理健康也日益恶化。现代广场对城市环境和都市大众居住空间具有积极的美化及生态修复功能,既可以有效改善了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与精神状态,也可以使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严重损害的城市文化功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弥补与修复。丰富多彩的广场活动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消遣世虑的理想途径,成为他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诗意栖居”的一块空地。
(二)“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交流与疏导功能
城市是人际关系解体最严重的地方,而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的缺乏以及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与分层化,是都市人苦闷孤独与焦虑的根源之一。城市文明人个人空间的孤独封闭与精神的空虚使得人们对于亲密人际关系的向往和归属的渴望日益强烈,广场文化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疏离,使人们在紧张工作的闲暇时问得到艺术活动的精神享受,为大众调节身心、沟通交流、表现和宣泄自提供了空间。因此作为城市文明符號和象征的城市广场具有重要的公共空间与文化价值,具有重新建构“熟人社会”的功能,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上也有积极的表现与作为。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城市广场,无异于在封闭的城市空间中开辟了一个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从物质与心理两方面打破了封闭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日常生活的疆界。广场文化轻松自由的氛围,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都市大众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提供了与社会、与他人增加接触的机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温情与关爱。广场歌会、广场舞蹈、民间戏曲的演出、节日社火、书画展览、公益宣传以及各种群众文艺协会组织的活动等等,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好情感的交流而互娱互育。这对于打破都市社会中的“藩篱”,县有重要的建构与创造功能。
总之,广场文化以其具体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唤起都市大众的审美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育特征,使广大市民群众受到了美和艺术的陶冶,提高了市民的审美境界,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都市人“诗意栖居”的审美天地。
参考文献:
[1]胡家祥.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珂,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桂龄.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J].科技资讯,2008,(4)
【关键词】:广场文化;审美;美育功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城市相继建成一些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风格多样的广场,成为体现城市风格和特色,展现市民精神文明的文化景观。城市广场的多方面功能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现象,“广场文化”也被看作是城市文化生活的象征,成为城市的灵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伴随商业文化、休闲娱乐而兴起的群众文化新景观,缤纷绚丽、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给人们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在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中,对广场文化的审美内涵、特征和审美教育功能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场文化的审美内涵
城市广场是人类聚居地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公共场所。早期人们赞美高大的城墙和雄伟的门楼,更多是因为其往往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它是安全、稳定的象征;随着城市的逐步扩大,人们对城市的关注日益转向城市内部,城市空间从防御功能逐步脱离出来;伴随着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以后,城市广场空间的休闲、社交功能日益明显。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开辟出开阔的广场,既是城市的自然空间,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空间。因此,城市广场越来越多地和城市文化联系起来,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播与展示的重要载体。
广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广场的内涵,广场给文化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广场文化之所以兴盛和繁荣,是因为广场文化所具有的公共性、节庆性、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吸引了群众,拉近了群众与艺术的距离,自我表现的放松、自由的氛围,体现了人的基本精神需要,这正是广场文化的独特审美魅力。“广场文化”的兴盛同时也体现着都市大众对自身的居住空问的审美诉求,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回归。它的审美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城市广场为物质载体,以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为主体,以市民文化为源泉,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文化、人群、活动相协调,有鲜明价值指向的公众共享的文化。
二、广场文化活动的审美特征
城市广场文化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审美特征,可以把广场文化活动的主要审美特征归结为开放性和大众性两个方面。
(一)开放性
广场文化活动的审美开放性首先表现在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广场是没有围墙的大舞台,可以说,凡是有群众和广场的地方都可能成为广场文化审美活动展开的课堂。广场文化活动多在业余闲暇时或者节庆之时,都可“就地取台”,热闹地开展活动。其次表现在广场文化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从内容上看,既包括业余、通俗、大众艺术,又涵盖专业、高雅、精品艺术,内容涉及多种学科、多种趣味,规模也可大可小。从形式看,有传统经典艺术和现代通俗艺术的舞台演出,也有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广场群众表演,风格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适台了各阶层群众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自我欣赏、自我娱乐的特点。
(二)大众性
广场文化活动的广大群众参与的活动,参与其中者既有专业的表演者,又有群众文化的业余爱好者,因此决定了广场文化美育对象的大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在审美意蕴上将精英与大众、高雅与流俗、传统与现代、娱乐与休闲融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最多的使人们接触美的机会,社会战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广场,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素养、居住环境各异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活动形式及内容。广场活动主要是参与者以自我表现、自娱自乐的方式进行,在某种程度上为都市大众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参与其中的人既是欣赏者又是表演者,在自由轻松、无拘无束的休闲娱乐活动中感受着文化艺术的熏陶,找寻自己的乐趣,尽情展现自我。
三、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
广场文化审美内涵和活动审美特征决定其审美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充分发挥了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对于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与精神层次、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集休闲娱乐与心灵陶冶于一体的寓教于乐功能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步富裕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生活己经成为大众日常审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程度的外在体现,最能体现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气质。丰寓多彩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改的文化需求,更能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普通大众在日积月累的广场文化熏陶下,他们的精神面貌、文化品位、艺术修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一定影响。从社会精神效益角度来讲,广场文化已成为对群众进行审美教育、建设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不仅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城巾的空气与环境质也被严重污染,而且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居住空间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与心理健康也日益恶化。现代广场对城市环境和都市大众居住空间具有积极的美化及生态修复功能,既可以有效改善了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与精神状态,也可以使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严重损害的城市文化功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弥补与修复。丰富多彩的广场活动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消遣世虑的理想途径,成为他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诗意栖居”的一块空地。
(二)“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交流与疏导功能
城市是人际关系解体最严重的地方,而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的缺乏以及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与分层化,是都市人苦闷孤独与焦虑的根源之一。城市文明人个人空间的孤独封闭与精神的空虚使得人们对于亲密人际关系的向往和归属的渴望日益强烈,广场文化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疏离,使人们在紧张工作的闲暇时问得到艺术活动的精神享受,为大众调节身心、沟通交流、表现和宣泄自提供了空间。因此作为城市文明符號和象征的城市广场具有重要的公共空间与文化价值,具有重新建构“熟人社会”的功能,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上也有积极的表现与作为。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城市广场,无异于在封闭的城市空间中开辟了一个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从物质与心理两方面打破了封闭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日常生活的疆界。广场文化轻松自由的氛围,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都市大众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提供了与社会、与他人增加接触的机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温情与关爱。广场歌会、广场舞蹈、民间戏曲的演出、节日社火、书画展览、公益宣传以及各种群众文艺协会组织的活动等等,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好情感的交流而互娱互育。这对于打破都市社会中的“藩篱”,县有重要的建构与创造功能。
总之,广场文化以其具体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唤起都市大众的审美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育特征,使广大市民群众受到了美和艺术的陶冶,提高了市民的审美境界,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都市人“诗意栖居”的审美天地。
参考文献:
[1]胡家祥.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珂,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桂龄.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J].科技资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