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青团具有鲜明的中国共产党基因和政治属性,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1]。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项目同样受此影响,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发展模式的研究。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前沿主导力量,如何在新形势下领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正成为一个紧迫的命题。本文从疫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梳理高校共青团在创新创业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通过研究疫情期间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受限因素,帮助正处于创新创业关键期的学生完成项目,同时分析近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148-02
2020年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的余波尚未平息,教育事业面临严峻挑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学生无法返校,如何帮助其继续完成创新创业项目,不耽误其发展前景,成为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难题。
一、疫情下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受限因素
(一)网络办公的延时性与不确定性
疫情期间,许多高校均采用网络远程办公模式解决工作问题。而在创新创业工作指导中,因涉及项目节点的时效性,高校共青团必须在相對集中的时间段,不断对有关工作加以强调并要求参与各方及时确认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参与人员分属地域的不同、生活作息的差异,导致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全员的回复,造成某些成员因未及时关注相关信息错过重要的安排,有的甚至无法继续参与后续的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因没有提前的预案,原定开展的相关创新创业项目无法明确举办时间和方式。网络办公的不确定性还体现在要素分配过多的问题上,每年的创新创业项目有几十种之多,除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也会结合自身从中选择适合本校师生的项目进行参与。
(二)学生热情的内耗与自主性的不足
由于疫情期间长期封闭在家,学生在假期通过实践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能化为泡影,逐渐丧失了热情,导致畏难情绪的产生,严重者则会半途而废。这不仅无法达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预期目标,也与国家开展此类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学生更是会因此养成草率行事的办事风格,这将给高校今后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地方共建、校企联动”模式的暂时性失灵
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地方机关包括高校在内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以打赢“疫情阻击战”为第一要务。大量的资源会汇聚于疫情防控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地方资助也必须以配合地方政府为前提。而企业方面也由于疫情难以生存,这也会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带来不利的影响。高校共青团必须做出合理决断,暂停或延缓项目进度,配合地方完成痛风情防控任务。
二、克服不利因素,摆脱现实困境的策略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全国各地实行了必要的封闭管理措施,教育系统网络办公与网络教学需求因此激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也移至网络平台,各高校共青团在此期间,也开始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帮助创新创业的同学摆脱困境。
(一)多平台联动,织密织牢创新创业宣传网
疫情期间,浙江某高校共青团组织该校创新创业学生通过“抖音”短视频App分享自己的创业创新项目。学生们利用短视频的独有优势,让自己的创新创业成果不仅可以分享给同校师生,还能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个热爱创新的人,带动了项目的社会参与度。哔哩哔哩、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正成为青年一代展示自己技能特长、激发自己创新潜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共青团应发挥宣传优势,在自己的官方媒体上广泛宣传,同时帮助本校的创业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多参与线上交流,不断积累经验。
(二)贴近学生,解创新创业之困
1.学生为主,合理配置
学生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者,高校共青团在疫情防控期间必须整合优势资源,如开放学校课程资源、学术平台资源等,将其及时分享给全校学生,同时安排专业老师提供技术指导,形成师生合力,促进项目尽快落实,从而转化成最终的成果。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倡导各院配备专门的创新创业小组负责对接工作,既方便师生及时获取学校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又可群策群力,让各院的创新创业成果相互借鉴、共同合作,从而打破院系壁垒,使各院团结在共青团这个组织下合作开展创新创业,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2.政策帮扶,给足动力
学校可以利用地方的创新创业帮扶政策,疫情期间可通过官方宣传通道及时向学生宣传,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享受政策红利。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地方每年都会给予高校相关资助,助力高校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校共青团在及时掌握政策动向的同时,还要了解各院系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目标,与当地发展需要相结合,疫情期间可以着手搭建“校地合作”平台。
3.校校合作,强强联手
同一地区院校可以由其校共青团组织牵头进行校级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两校优势,促进院校间的资源共享。疫情期间,双方院校可互相开放本校资源,给院校师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便利,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为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创新创业也是如此,例如北京一大学疫情期间开放本校优质教学公开课,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生参与学习,极大扩展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为他们的创新打造了国际化空间。
4.校企联手,创新升级
如果说创新创业的内部条件是学生的创新活力,外部须有一个推手来助力,企业毫无疑问承担了这个角色。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面临困难,高校共青团可以适当延缓企业资助时间,与企业共渡难关。疫情期间结合企业所需,将现有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整合,对企业确有帮助的项目,可以引导学生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高校还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学生围绕企业所需开展创新研发。 (三)把握时机,顺势而为造福人类
我国疫情经过有效防控,形势已趋于平缓,但世界其他地区疫情依然十分严峻。共青团必须具备国际眼光,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奉献精神,将造福人类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更高目标。当前,由于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高校共青团也要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提出注意个人卫生、建设美好校园的现实要求。另外,高校也要着手准备在校期间的精神文明与心理建设,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让学生可以安心地进行学术创新。
三、疫情后的就业形势与创新创业工作方向分析
(一)疫情后的就业形势
据全球知名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分析,2019年随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多,企业招聘数量不断缩减,岗位竞争愈演愈烈。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选择维持现有规模或裁员。
知名招聘機构“智联招聘”原计划进行的线下招聘会因疫情影响无法进行,而“Boss直聘”给出的数据也不容乐观,2020年春节后的春招对2020应届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了44%,小微企业更是收缩到52%,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疫情对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部分毕业生已经因此“感受到了较大压力”“产生了焦虑情绪”,主要体现在毕业难度加大、就业进度延后等方面[1]。高校共青团需着眼于形势变化,组织毕业生开展线上就业形势分析会,让同学们及时准确把握当下就业形势。国家也不断制定出台创新创业政策,以推动创业孵化机构和创业企业有序复工,继续保持创新创业活力,力争实现逆势发展、更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针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国家提供了升学深造、就业渠道、就业服务、就业权益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3]。政策红利带来的是创新创业的活力,所以高校共青团要紧紧围绕相关政策,适时更改复学复课后的创新创业方式和方向。
(二)创新创业工作方向
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人才的方式方法之一,在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随着疫情的有效遏制,全国各地高校在学生陆续返校后,实行严格的学校管理措施。高校共青团在根据团中央安排,结合学校自身合理制订创新创业工作新学期计划,明确工作方向,首先是要抓紧排查未结项的项目进度,一旦发现学生项目存在难题,应及时给予协助;其次,要梳理当年的创新创业活动,发布赛事或活动信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最后,抓紧恢复各方合作机制,对有漏洞的地方及时补足,对有变更合作意向的单位进行洽谈,保障相关创新创业团队不受影响。
四、结论
高校共青团是为青年服务的重要组织,帮助大学生自创新以及创业,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党中央赋予高校共青团的任务,也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的核心工作之一[5]。疫情给高校共青团的创新创业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但结合本文的应对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管理问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应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与宣传;通过共青团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成立应对小组统筹部署、把握政策红利、建设突发事件下的校际、校企沟通合作机制,让高校创新创业之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王越芬,曹石.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2):73-77.
[2]彭益权.疫情防控下高校“云就业”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5):45-49.
[3]邹更新.新冠肺炎疫情下中美大学生社会责任精神及创新创业模式比较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11):190-191.
[4]夏玉丽.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就业与保障,2020(09):185-186.
[5]马东博.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1):189-190.
(荐稿人:赵永明,淮北师范大学教授)(责任编辑:莫唯然)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148-02
2020年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的余波尚未平息,教育事业面临严峻挑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学生无法返校,如何帮助其继续完成创新创业项目,不耽误其发展前景,成为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难题。
一、疫情下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受限因素
(一)网络办公的延时性与不确定性
疫情期间,许多高校均采用网络远程办公模式解决工作问题。而在创新创业工作指导中,因涉及项目节点的时效性,高校共青团必须在相對集中的时间段,不断对有关工作加以强调并要求参与各方及时确认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参与人员分属地域的不同、生活作息的差异,导致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全员的回复,造成某些成员因未及时关注相关信息错过重要的安排,有的甚至无法继续参与后续的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因没有提前的预案,原定开展的相关创新创业项目无法明确举办时间和方式。网络办公的不确定性还体现在要素分配过多的问题上,每年的创新创业项目有几十种之多,除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也会结合自身从中选择适合本校师生的项目进行参与。
(二)学生热情的内耗与自主性的不足
由于疫情期间长期封闭在家,学生在假期通过实践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能化为泡影,逐渐丧失了热情,导致畏难情绪的产生,严重者则会半途而废。这不仅无法达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预期目标,也与国家开展此类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学生更是会因此养成草率行事的办事风格,这将给高校今后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地方共建、校企联动”模式的暂时性失灵
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地方机关包括高校在内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以打赢“疫情阻击战”为第一要务。大量的资源会汇聚于疫情防控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地方资助也必须以配合地方政府为前提。而企业方面也由于疫情难以生存,这也会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带来不利的影响。高校共青团必须做出合理决断,暂停或延缓项目进度,配合地方完成痛风情防控任务。
二、克服不利因素,摆脱现实困境的策略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全国各地实行了必要的封闭管理措施,教育系统网络办公与网络教学需求因此激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也移至网络平台,各高校共青团在此期间,也开始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帮助创新创业的同学摆脱困境。
(一)多平台联动,织密织牢创新创业宣传网
疫情期间,浙江某高校共青团组织该校创新创业学生通过“抖音”短视频App分享自己的创业创新项目。学生们利用短视频的独有优势,让自己的创新创业成果不仅可以分享给同校师生,还能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个热爱创新的人,带动了项目的社会参与度。哔哩哔哩、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正成为青年一代展示自己技能特长、激发自己创新潜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共青团应发挥宣传优势,在自己的官方媒体上广泛宣传,同时帮助本校的创业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多参与线上交流,不断积累经验。
(二)贴近学生,解创新创业之困
1.学生为主,合理配置
学生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者,高校共青团在疫情防控期间必须整合优势资源,如开放学校课程资源、学术平台资源等,将其及时分享给全校学生,同时安排专业老师提供技术指导,形成师生合力,促进项目尽快落实,从而转化成最终的成果。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倡导各院配备专门的创新创业小组负责对接工作,既方便师生及时获取学校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又可群策群力,让各院的创新创业成果相互借鉴、共同合作,从而打破院系壁垒,使各院团结在共青团这个组织下合作开展创新创业,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2.政策帮扶,给足动力
学校可以利用地方的创新创业帮扶政策,疫情期间可通过官方宣传通道及时向学生宣传,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享受政策红利。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地方每年都会给予高校相关资助,助力高校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校共青团在及时掌握政策动向的同时,还要了解各院系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目标,与当地发展需要相结合,疫情期间可以着手搭建“校地合作”平台。
3.校校合作,强强联手
同一地区院校可以由其校共青团组织牵头进行校级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两校优势,促进院校间的资源共享。疫情期间,双方院校可互相开放本校资源,给院校师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便利,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为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创新创业也是如此,例如北京一大学疫情期间开放本校优质教学公开课,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生参与学习,极大扩展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为他们的创新打造了国际化空间。
4.校企联手,创新升级
如果说创新创业的内部条件是学生的创新活力,外部须有一个推手来助力,企业毫无疑问承担了这个角色。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面临困难,高校共青团可以适当延缓企业资助时间,与企业共渡难关。疫情期间结合企业所需,将现有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整合,对企业确有帮助的项目,可以引导学生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高校还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学生围绕企业所需开展创新研发。 (三)把握时机,顺势而为造福人类
我国疫情经过有效防控,形势已趋于平缓,但世界其他地区疫情依然十分严峻。共青团必须具备国际眼光,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奉献精神,将造福人类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更高目标。当前,由于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高校共青团也要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提出注意个人卫生、建设美好校园的现实要求。另外,高校也要着手准备在校期间的精神文明与心理建设,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让学生可以安心地进行学术创新。
三、疫情后的就业形势与创新创业工作方向分析
(一)疫情后的就业形势
据全球知名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分析,2019年随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多,企业招聘数量不断缩减,岗位竞争愈演愈烈。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选择维持现有规模或裁员。
知名招聘機构“智联招聘”原计划进行的线下招聘会因疫情影响无法进行,而“Boss直聘”给出的数据也不容乐观,2020年春节后的春招对2020应届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了44%,小微企业更是收缩到52%,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疫情对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部分毕业生已经因此“感受到了较大压力”“产生了焦虑情绪”,主要体现在毕业难度加大、就业进度延后等方面[1]。高校共青团需着眼于形势变化,组织毕业生开展线上就业形势分析会,让同学们及时准确把握当下就业形势。国家也不断制定出台创新创业政策,以推动创业孵化机构和创业企业有序复工,继续保持创新创业活力,力争实现逆势发展、更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针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国家提供了升学深造、就业渠道、就业服务、就业权益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3]。政策红利带来的是创新创业的活力,所以高校共青团要紧紧围绕相关政策,适时更改复学复课后的创新创业方式和方向。
(二)创新创业工作方向
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人才的方式方法之一,在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随着疫情的有效遏制,全国各地高校在学生陆续返校后,实行严格的学校管理措施。高校共青团在根据团中央安排,结合学校自身合理制订创新创业工作新学期计划,明确工作方向,首先是要抓紧排查未结项的项目进度,一旦发现学生项目存在难题,应及时给予协助;其次,要梳理当年的创新创业活动,发布赛事或活动信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最后,抓紧恢复各方合作机制,对有漏洞的地方及时补足,对有变更合作意向的单位进行洽谈,保障相关创新创业团队不受影响。
四、结论
高校共青团是为青年服务的重要组织,帮助大学生自创新以及创业,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党中央赋予高校共青团的任务,也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的核心工作之一[5]。疫情给高校共青团的创新创业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但结合本文的应对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管理问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应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与宣传;通过共青团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成立应对小组统筹部署、把握政策红利、建设突发事件下的校际、校企沟通合作机制,让高校创新创业之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王越芬,曹石.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2):73-77.
[2]彭益权.疫情防控下高校“云就业”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5):45-49.
[3]邹更新.新冠肺炎疫情下中美大学生社会责任精神及创新创业模式比较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11):190-191.
[4]夏玉丽.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就业与保障,2020(09):185-186.
[5]马东博.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1):189-190.
(荐稿人:赵永明,淮北师范大学教授)(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