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各美其美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hblu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之美首先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山水林田湖的有机统一
  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身参与者,对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做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决策距今整整十年。十年间,我国新农村建设,从理念到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拉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大幕。站在新的起点,回顾过去十年新农村建设的历程经验,展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于浙江省安吉县,2008年,安吉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后,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各地创建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江西的“美好乡村建设”、安徽的“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四川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各地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又具有很多的共性,对其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更高阶段,新农村建设必须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还乡村绿水青山。实践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之美首先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山水林田湖的有机统一。在一定意义上,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启示之二:美丽乡村不仅美在山水田园,也美在淳朴,美在文化,美丽乡村必须能读得出历史,记得住乡愁。许多乡村自然山水景色可能较为普通,可同样有活力有人气,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有故事,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这说明,文化是美丽乡村之魂、之韵,有了它就有了灵气和魅力。
  启示之三:美丽乡村不只是看上去很美,中看还得中用,美丽还有着丰富的内涵,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才是真的美。各方推出的美丽乡村,除山水田园和历史文化外,当地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必须有综合的内在素质,一些地方讲生态、业态、文态、形态是很有道理的。
  启示之四:美丽乡村绝不可能只有一副面孔,她会有很多精彩的篇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共绘美好蓝图。看看各地美丽乡村创建的经典案例,没有一个是仿造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或地域的、或民族的、或文化的,复制品可以热闹一阵子,但最终都会丧失生命力。
  启示之五: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实践告诉我们,城镇不是乡村的对立物,乡村也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乡村和城镇各有其存在价值,必须互动协调共荣,乡村和城镇应当交相辉映。现代社会,没有城镇或没有乡村,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各地应当形成共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把握好、运用好。
其他文献
【摘 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问题。在语文教学时,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数学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学前教育面向的是3~6岁的儿童,是从知识、心理、身理以及认知等各个方面帮助孩子提高素养,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从科学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实践,认真论证,积极探索,探寻提高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和措施。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中的基本要
本文通过详细地介绍了96台联想启天电脑的安装管理与维护的过程,希望能给机房管理与维护人员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