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市长”张百发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百发立下了著名的军令状:
  “如果亚运会因场馆工程误期,
  就从北京最高的京广大厦跳下去!”
  2019年7月11日上午8时30分,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阚丽君早早到场,被门口的人潮惊住了。“我觉得可能有好几千、近万人。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儿,人们称呼他为‘平民市长’太对了。”认识张百发38年的阚丽君说。
   五人一排鞠躬时,排在她前面的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突然跪地,连磕了三个头,口里说着:“是你给我指引了道路,我才有了今天!”
   4年前的7月,张百发也是这样突然跪在了设在北京305医院的万里灵堂前。万里的长子万伯翱想把他扶起来,他拒不起身,连磕了三个头。他说,自己必须给老首长行弟子之礼。
   在万伯翱看来,张百发可以说继承了万里的衣钵。两人都是搞城市建设出身,也都担任过北京市副市长。不同的是,张百发的仕途没能更上一层。
   他说,要说自己没有一点儿想法也不是实话,但一想到自己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自己肚子里有多少水、能吃几碗干饭自己心里要有数,应该很幸福很知足了,也就想通了。“再说我细细地想了想,就我这脾气秉性,不能当大官,也当不了大官。”
  
  “哼哈二将”
   20世纪50年代,陶斯亮是北京的一名中学生。她告诉记者,在那个崇拜劳模和英雄的年代,张百发在人们眼里就是一个明星。
   1954年4月,农村出身的北京建筑工人张百发带领11名年轻的钢筋绑扎工成立了“张百发青年突击队”,转战北京各大工地。其中,1958年10月正式动工的人民大会堂工程是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首,张百发率领这支“青年突击队”,用9个昼夜完成了一个半月的工作量。
   在“一五”计划期间,“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已享誉全国。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群英会代表,张百发是代表之一。著名画家蒋兆和为他画像,北京市委负责文教的书记邓拓题诗:“百尺竿头多面手,人民英雄张百发。”
   万里自1952年起开始主管全国建设工作,1958年起长期担任主管城市建设的北京市副市长,是“十大建筑”工程副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指挥),张百发、李瑞环是他最得力的“哼哈二将”。
   张百发和李瑞环之间像是有一种奇妙的缘分。两人同年出生,同来自天津宝坻县,都在16岁进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当学徒工,同为“青年突击队长”。两个人你追我赶,相互比武,在人民大会堂的工地上,张百发攻克了钢架跨越的难关,李瑞环解决了“放大样”的技术问题。两人在同一天从队长被提拔为党委副书记,而且是到对方公司交叉任职。
   “他同我一样,未念过书,但他学习比我好。他总结、讲话都胜人一籌,谁不服气不行。”张百发说。
   那时,李瑞环白天加班,晚上骑车去北京业余建工学院上课。张百发说,别人拿李瑞环业余学习当着缺点来提,他硬是坚持下来了,而自己直到80年代才拿下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的文凭。“万里当时批评我学习不如李瑞环,我服气。”
   张百发的能吃亏也给李瑞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李瑞环说,劳模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劳模简单说就是“多干”和“吃亏”。“我至今还记得张百发同志当时作报告讲的一句话,叫‘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
   万伯翱曾听万里评价张百发,工作热情高,能吃苦耐劳,劳动中有创造性;而李瑞环文化水平更高,学习更刻苦,领悟更快。万里常送书给张百发,赠言他:“百发同志,建设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主义,不要光有冲天干劲,还必须有文化。”
   万伯翱告诉记者,张百发的很多风格与万里十分相似。他们都对老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做事雷厉风行,不推诿,不拖泥带水。
   陶斯亮说,劳模从政是改革开放前的一种潮流,尤其“文革”期间,很多人从劳动模范而走上仕途,甚至走进中南海,但大多昙花一现,而张百发和李瑞环则一直闪耀到了最后。
   她说:“张百发看着像是‘大老粗’,但对‘建口’非常熟悉,‘建口’的人对他都很佩服,也很买账。他有历史的机遇,也足够努力,足够聪明,还有生动有趣的独特风格和魅力,人缘好。上面多大的官他都不怕,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对下面的群众不打官腔,群众基础扎实,这种能力很少有。”
  
  “社会大学教授”
   1981年,张百发和李瑞环又几乎同时职务发生变动,张百发当选北京市副市长,李瑞环当选天津市副市长。
   张百发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北京市地图,还有一张他1954年在人民大会堂和周恩来握手的老照片,此外别无装饰。
   当时,北京市建设部门分规委、建委、管委三块,由张百发统管。张百发一到任,就让时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赵知敬在家里装了电话。赵知敬明白,这是要他全天候待命。
   赵知敬告诉记者,张百发很尊重专业人士。1992年张百发领导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改过去先由各部门搜集资料再统一编制的做法,采取了开放式编制,发动各主管部门先作规划,70多个报告汇集到规划办后再作综合。
   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做法,但结果很好,规划有广度和深度,获得了国务院的高度评价:“符合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对首都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此后的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郊区规划工作,也同样得到了张百发的支持。
   80年代初的一天,陶斯亮的一个朋友约请张百发吃饭,她也去了,第一次见到了张百发。在她眼里,张百发就像一位很接地气的北京“大叔”,大大咧咧地说着一口北京土话,特别不拿自己当客人,没多少客套话,很快就能和人拉近关系。    陶斯亮说,大家对张百发也格外包容。时任北京市市长开会喜欢超时,让大家在中午饿肚子,几次后,张百发有意见了:“行了行了,到时间了,肚子饿了,快散会。”
   一次,张百发出席一个剪彩活动,主办方久等不至,结果发现他坐在车里靠着车窗睡着了。车门一拉开,他就摔在了地上。他也不生气,起身拍一拍土就去参加活动了。
   那时,北京城建口每年春节都举行团拜会,从新星新秀音乐会上出道的中央歌舞团主持人阚丽君是“御用主持人”。一次,她在台上叫了一声“百发大叔”,台下掌声笑声一片。
   阚丽君说,“百发大叔”与其他官员非常不同。他文凭不高,但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在“社会大学”堪称教授。“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门学问掌握得太好了。”
   1988年,北京市政府换届选举。在北京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张百发面对着800多位代表说:“我今年53岁,岁数不算小,精神很好,身体更好。我从事城市建设37年了,对这工作有一定感情。特别是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建设工程一定要完成。因此,说心里话,我还想当一届副市长。也希望大家选我。”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80年代末,全国50多个市长联名给国务院写倡议信,建议成立中国市长协会,张百发也是发起人之一。但成立市长协会究竟要干什么当时并不清楚,因此很长时间未获批复。直到199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张百发担任副会长。
  
  “跳楼市长”
   张百发就任北京市副市长时,正是北京市城市建设全面起步的阶段。尤其是亚运会申办成功后,北京城市基本建设大上马。亚运工程、机场高速公路、80多座立交桥、二环、三环、四环等都是张百发的手笔。工作量大,矛盾多,当时他的一句话“市长不是人当的,不是人还真当不了市长”广为流传。
   其间,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一些重要的基建工程停工。此时距离将于1990年9月开幕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只剩一年时间。
   亚奥理事会询问中国政府,亚运会能否如期在北京召开。中央对此事极为重视,开会讨论后认为,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大型国际体育活动,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在北京举行。为此,中央领导明确要求时任北京市市长焦若愚和副市长张百发,北京市不能出任何岔子,所有亚运会的场馆和配套工程必须如期完工。
   《北京晚报》记者毛序国当年跟着张百发去动員工人重回岗位,张百发带着车队,载着牛奶、面包和用于发工资的现金,到自己家乡河北香河用大喇叭亲自喊话:“乡亲们,希望大家跟着车队回北京,建好亚运工程!”他还向老乡们保证,停工期间的工资照发。
   第一天,光是大喇叭上的一号电池就换了四次,但是很奏效。60多辆公交车载满了农民工返回北京。
   张百发立下了著名的军令状:“如果亚运会因场馆工程误期,我就从北京最高的京广大厦跳下去!”
   在场的香港媒体第二天就把张百发的话报道了出去,张百发因此得名“跳楼市长”。
   1990年4月上任的北京军区司令员王成斌就是在这时结识了张百发。在任职谈话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告诉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配合北京市做好亚运会安保工作。“这件事是今年最大的活动,不要出娄子。”
   时值夏日,王成斌时常来往于西郊八大处的北京军区与城中正义路的北京市委市政府之间,就北京军区展开亚运会外围安保任务的问题与北京市政府进行协调。
   王成斌告诉记者,自己曾和各级地方领导打过交道,最让他欣赏的就是兼任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的张百发。也许因为他们经历相似,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一级一级上来的。王成斌觉得张百发很有些早年间老一辈工农干部的遗风,头脑反应迅速,又不失热情质朴,眼里看得见人民群众的利益。
   王成斌记得,那时电视机在北京城已非常普及,这位频频露面、形象亲民的“平民市长”人气之旺不亚于后来的明星大腕,走到哪儿都会被北京市民认出,周围一片“张副市长”“百发市长”“百发”“张爷爷”的喊声。
   好几次王成斌和张百发一起巡视军地联合项目,都碰上一些市民直接挤开警戒人员、挤近张百发身边要反映情况。如果不是行程特别紧张,王成斌会阻止部队保卫人员的拦挡,静观张百发如何现场处理。对市民反映的楼房顶层漏雨、排水管道不畅、饮食行业扰民之类的问题,张百发有的当场答复,有的交代下面去办,但都是热情对待,从不搪塞打发。之后,他会向王成斌表示“耽误事了”的歉意。
   1990年9月22日下午,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如期点燃。
   1996年,北京西站竣工,张百发请万里参观。万伯翱说,万里一般鲜少露面,只有张百发和李瑞环能请动。
   赵知敬说,京官难当,北京部级干部、将军元帅云集,很多事难办。规划一半是自然科学,一半是社会科学,有原则性有灵活性,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张百发很有一套。
   北京旧城改造期间,有几个将军和副部长的四合院不配合拆除,张百发直接请律师打官司,解决了问题。
   赵知敬说,在改革开放高潮时,他能有机会与张百发共事,并肩完成了一些事业,很欣慰很荣幸。
  
  “青年突击队队长”
   1997年9月,62岁的张百发退休。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千人欢送会上,张百发与大家约法三章:不添乱、不乱窜、不讨厌,坚决退下去,但大家万一有事需要,热烈欢迎,随叫随到。
   刚退休时,张百发有过几天不适应,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往习惯早晨7:30就进办公室批阅文件,早晨起来能干好些事,可退下来后觉得早晨的时光空落落的,难受了那么几天,很快发现早晨起来体育锻炼是项好活动,生活充实了,心态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他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开始看报纸,看到十一二点多睡觉,早上6点多起来,开始练书法。他经常去打网球,曾是北京网球协会的主席,也喜欢打高尔夫,闲时就约朋友一起打,有时还参加比赛。他说:“心态要平衡,要学会满足。”
   他是京剧票友,退休后没事就自己哼上两嗓子。他发起组织了“振兴戏曲基金会”,为戏曲事业的振兴东奔西走,在京剧圈内威望很高。
   中国市长协会的活动他几乎每次必到。他专讲大实话,大家都爱听,每次都要他讲几句。
   一次在敦煌,游客见到他都拥上来合影,他来者不拒,因为自己不用手机,还当众报出自己秘书的电话号码,叫大家来北京时联系他,他请吃烤鸭。
   2002年夏,陶斯亮拉张百发去甘肃东乡扶贫助学。与县教育局通电话时,对方兴奋地说:“张百发?不就是那个要跳楼的北京市副市长吗?!”
   在甘肃,他们乘坐的是一辆老掉牙车,开起来咣当乱响,没开多久水箱就沸腾了,得加凉水,或等它自动冷却。黄土高原荒凉又壮观,深沟大壑将坝子切割得像碎裂的大地,路两边是万丈深渊。一位香港捐助者吓出一身冷汗,张百发却呼呼大睡,一觉醒来不是唱京戏就是唱平剧、曲剧、梆子,自得其乐,也不管别人爱不爱听。
   东乡是国家特级贫困县。当时国家还没有实行学费减免,东乡有大量孩子辍学,特别是女童普遍上不了学。张百发深受触动,当场宣布捐15万元给东乡做助学基金,这笔钱由他向北辰集团筹措。这次“手拉手扶贫助学活动”资助的孩子有30个,张百发一人包了4个,并一次性付清了5年的学费。他还自掏腰包,给这30个孩子每人100元钱。
   陶斯亮说,张百发有着同情普罗大众的赤子之心,越是贫穷的地区越能让他震撼,并全力相助,说到做到。
   陶斯亮很怀念这位让她每次一想起“嘴角都免不了泛起微笑”的风格独特的老友,觉得他终其一生都像当年那个“青年突击队队长”,与百姓特别是跟北京市民有着天然的默契,“彼此沟通,几句老北京话就搞定了”。
   (责编/林佳 责校/陈小婷 来源/《“社会大学教授”张百发》,宋春丹/文,《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27期)
其他文献
第一次见面,刘沙说:“我认为我们不可能。”  同年年底,刘沙就提出结婚,被朱德、彭真批准。  从此,两人风雨相伴,始终不离不弃  1942年,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干部庆祝元旦,同时为3对新人祝贺新婚之喜,其中一对就是吕正操和刘沙。  刘沙后来回忆说:“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就在日本鬼子加紧扫荡的关头,军区机关一片欢腾,分享3对革命伴侣新婚的欢乐!”   刘沙比吕正操小13岁,她从小就
期刊
“如果没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我们  这些人能不能幸存下来都很难说了。如今我们胜利了,  绝不能忘记曾经付出无比重大代价的人民!”  晚年时吕正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欠老百姓的情”。他反对被称作“抗日名将”,说:“如果没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我们这些人能不能幸存下来都很难说了。如今我们胜利了,绝不能忘记曾经付出无比重大代价的人民!”   1937年10月,吕正操率部在藁城梅花
期刊
作为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童年时就随母亲入狱坐牢,少年时流浪街头,青年时期在异国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回国后投身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最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毫无疑问,无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还是在和平发展的中国现实社会,毛岸英这个名字都应该是一个榜样!2020年,是毛岸英牺牲70周年,本刊特推出此专题,纪念这位伟岸的英雄。  开篇 一个伟岸的英雄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在朝鲜
期刊
800多名青年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各地齐聚哈工大。  马拉平板车接他们到宿舍,行李在板子上,人跟着马车走。  平均年龄只有27.5岁,却创造了中国“工程师”的摇篮  1953年9月的一天,天蒙蒙亮,坐了三天四夜的火车,秦裕琨第一次来到祖国东北的哈尔滨,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一名师资研究生。那一年,他只有20岁,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毕业。   与秦裕琨一起北上的还有30多名
期刊
“院领导询问我是否愿意调到其他单位当一把手。  犹豫之际,我找父亲商量。父亲对我说:  ‘当多大官不要紧,重要的是给人民办多少事儿!’”  吕正操的四个子女吕彤羽、吕彤欣、吕彤邻和吕彤岩,没有一人继承他的军事生涯或铁路事业。有人问吕正操对子女的要求,他说:“没有,我什么也不要求,让他们自由自在,婚姻也好,工作也好,都是放松的。”     吕彤羽:“我的生命就是靠人民群众保护下来的”   对长子
期刊
突然间,如疾风般跑进来两个同学,大声说道:“毛主席的汽車已经到门口了!”隔了两三分钟,又跑进两个同学:“毛主席已经到前厅了,脱大衣呢,  就来了!”再隔一分钟,又有同学跑进来喊道:“毛主席来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时代变换,有一点却始终不变——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0世纪5
期刊
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家书是其精神载体。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家书更多地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战火硝烟里,他们用血写就“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和平年代,他们挥汗写下“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为国家搞出点儿成就来”……无论何时读来,字字铿锵,催人奋进!家书纸短,家国情长!  开篇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     “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
期刊
18岁的毛泽东准备投奔湖南的革命军队。  可是,当他到城内军营前准备投军时,  负责接收新兵的长官却拒不收他入伍  电影《建党伟业》中有这样一幕:毛泽东正在剪辫子,忽闻一队新军在街上敲锣,高呼:“光复新军第50标为革命招兵,报名从速。”毛泽东立即赶来,急切地喊道:“我報名!”从此,毛泽东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投笔从戎生活。其实,毛泽东的从军之路比电影所描绘的还要充满戏剧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期刊
2017年10月,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并重温了入党誓词。他说:“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入党誓词是党员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每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的体现。现在的入党誓词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的,当时通过的党章首次对入党誓词加以统一,并沿用至今。
期刊
阿姆斯特朗坚守着一个信念:  下降和着陆,才是此次任务的标志性成就。  至于地球上的民众怎么认为,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从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升空,到太空舱8天后返回地球,这次长达195小时的危险飞行汇集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奠定了阿姆斯特朗的历史地位。   当阿姆斯特朗和空軍飞行员奥尔德林以及科林斯穿越太空时,全世界电视机前的观众见证了一幕扣人心弦的关于技术和勇气的“戏剧”。约有6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