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目前对我国公共英语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育体系的最大非议是基础教学阶段时间过长。一方面是初级英语教学越来越提前,从初中提前到小学,又从小学二年级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另一方面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从本科不断向高学历延续,从硕士延续到博士。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外语教学时间有如此之长,而毕业出来真正能用好英语的人却少之又少。有人批评我国英语教育体系是对人力、财力和智力的浪费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二、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中国的英语教学过去习惯的做法是中学、大学各占一块,教材、测试不衔接,教学大纲也难统一,各阶段分割现象严重,犹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结果是事倍功半。中学、大学的各个阶段都根据各自的要求确立自己的教学大纲、教材、测试等,这当然有助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但也会因为各阶段之间缺乏衔接而导致一些问题:内容重复、疏漏或缺乏系统性;薄弱环节得不到及时克服;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无法体现等等。这种缺乏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最终约束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师资质量和语言教育环境等,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有效的衔接。
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行自己的《课程标准》,大学则另有《课程要求》,而硕、博也有英语教学大纲。各教学大纲在制订时,缺少有效的统筹兼顾,造成内容和程度上的重复。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前者要求优秀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达到4500,一般高中毕业生达到3300;而后者对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大学英语学习,要求达到的基本要求,其词汇量也只是4500,《课程要求》提出的听力速度的标准则是1993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高二的指标。
《标准》不仅提出了和大学英语几乎相同的目标和能力标准,而且还采用了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同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标准》把所有英语课程分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有1级到6级的英语综合课程。选修课有英汉笔译、应用文写作、报刊阅读、英语演讲、文秘英语、科技英语、英语文学欣赏等课程。可以说它几乎把现在学英语的所有课程都全部移植了过去。一方面高中英语的要求和大学英语要求越来越接近,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外,还应加强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之间的教学衔接。
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阶段性与延续性体系的构建
1.基础英语教学的再认识
笔者认为要进行大、中、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性与持续性体系的构建,就应该结合国内外语言习得研究的新成果对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语言学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为大、中、小学制定出侧重点不同、突出语言技能培养的外语教学大纲。尽管在过去10年里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非常快,但我们不能简单下结论说我国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时间过长,大学应取消公共英语或把公共英语改成选修课,或直接搞专业英语教学。这是因为我国地域广大,内地、沿海等不同地区的学生水平不同,不同大学的学生水平差别更大,近些年的扩招又拉大了这种差别。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始终为他们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而对基础较好,进人大学就已达到一般要求或较高要求的学生,应该适时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因为“有这样的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过渡到专业英语教学。因为“有这样的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英语”。应该看到,随着高中英语水平的提高,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正如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胡文仲教授指出:外语应当在中学里基本过关,到大学还在打基础是反常的。原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程雨民教授也指出,“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从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提出:“国家重点大学应该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大学英语能让学校各专业自己决定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及其课程开没时间的长短。英语再重要,也要讲究实事求是。真正按需学习,就能合理地使用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个人的精力时间。
2.英语基础教学的阶段性与延续性构建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般分为小学、中学、大学3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学习者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小学阶段,学习者一方面受到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具有记忆力、模仿力强的特征,采用听、说法,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日常会话用语是符合实际的。该阶段是语言掌握的直觉阶段,即引导学生通过以听、说为主的言语实践,对所要掌握的语言结构建立感性认识,积累感性材料的初级阶段。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学的重点应是通过听力训练引导学生对语音、语调、节奏等进行感知,同时以刺激和反应的行为心理模式为依据进行大量的模仿、重复记忆等机械性的言语操练,然后以此为基础,按类比替换方式构造简单的句子,从而形成初步的机械性言语结构技巧,向第一认知阶段过渡。
在中学阶段,学习者在语言方面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在记忆力方面,占绝对优势,正处于学习积极、求知欲强的阶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习者完成原始知识积累上。在初中阶段,继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到高中阶段,则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英语故事和知识性强的文章,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使他们在高中毕业时,词汇量达到3500以上。同时还应该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学习语言决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即人类借助所掌握的语言规则,能够听懂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说出从未说过的话。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语言材料之后,必须进入以基础语言理论学习为基础、以规则指导下的言语操练为核心的意义性学习阶段。这是把感性材料理性化、规则化的过程。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实际掌握外语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语言理论知识,而是自动化的言语技巧。因此,在中学阶段,不能仅仅强调传授语法知识,还要把言语操练同语言练习辩证地统一起来。因为意义性言语操练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创造性的言语活动过程,它需要听、说、读、写各种言语类别同时参与,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听说为主的言语操练,或以应试为目的,将教学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以语法练习、阅读和文字练习等方面,都是不科学的,而应在侧重培养读、写技能的同时,继续巩固听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形成全方位的言语技巧,为最后获得全面的言语技能打下基础。
在大学阶段,教学的对象在外语方面已具备了相当的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此阶段,学习者一方面需要对外语知识加以扩展和提炼,一方面又产生了交际的心理需求,因此,课堂教学要为学习者创造条件,以便他们经常有机会表现和检验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为主,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因为这正是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这种交际要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景,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某一语言点而设计的那种人为的交际。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便进行得体的交际。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尽可能地体现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长需要。因为言语活动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内在过程,而是思维概括活动和交际活动的统一体。正如社会语言学家们所提出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外语教学归根结底要以语言的交际为纲,以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知识和言语技巧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以交际活动为标志的言语活动教学是前两种教学形式的必然继续,以实现语言本质职能为宗旨的外语教学的根本要求。
三、结束语
语言学习群体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在英语教学上我们必须持动态的观点来对待动态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即当学习者处于不同的认识层次时,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规律,在相应的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践与现实,合理分工与衔节各阶段的英语教学,使我国小学至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形成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和延续性体系。
(责任编辑 孙海燕)
目前对我国公共英语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育体系的最大非议是基础教学阶段时间过长。一方面是初级英语教学越来越提前,从初中提前到小学,又从小学二年级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另一方面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从本科不断向高学历延续,从硕士延续到博士。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外语教学时间有如此之长,而毕业出来真正能用好英语的人却少之又少。有人批评我国英语教育体系是对人力、财力和智力的浪费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二、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中国的英语教学过去习惯的做法是中学、大学各占一块,教材、测试不衔接,教学大纲也难统一,各阶段分割现象严重,犹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结果是事倍功半。中学、大学的各个阶段都根据各自的要求确立自己的教学大纲、教材、测试等,这当然有助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但也会因为各阶段之间缺乏衔接而导致一些问题:内容重复、疏漏或缺乏系统性;薄弱环节得不到及时克服;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无法体现等等。这种缺乏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最终约束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师资质量和语言教育环境等,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有效的衔接。
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行自己的《课程标准》,大学则另有《课程要求》,而硕、博也有英语教学大纲。各教学大纲在制订时,缺少有效的统筹兼顾,造成内容和程度上的重复。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前者要求优秀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达到4500,一般高中毕业生达到3300;而后者对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大学英语学习,要求达到的基本要求,其词汇量也只是4500,《课程要求》提出的听力速度的标准则是1993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高二的指标。
《标准》不仅提出了和大学英语几乎相同的目标和能力标准,而且还采用了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同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标准》把所有英语课程分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有1级到6级的英语综合课程。选修课有英汉笔译、应用文写作、报刊阅读、英语演讲、文秘英语、科技英语、英语文学欣赏等课程。可以说它几乎把现在学英语的所有课程都全部移植了过去。一方面高中英语的要求和大学英语要求越来越接近,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外,还应加强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之间的教学衔接。
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阶段性与延续性体系的构建
1.基础英语教学的再认识
笔者认为要进行大、中、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性与持续性体系的构建,就应该结合国内外语言习得研究的新成果对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语言学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为大、中、小学制定出侧重点不同、突出语言技能培养的外语教学大纲。尽管在过去10年里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非常快,但我们不能简单下结论说我国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时间过长,大学应取消公共英语或把公共英语改成选修课,或直接搞专业英语教学。这是因为我国地域广大,内地、沿海等不同地区的学生水平不同,不同大学的学生水平差别更大,近些年的扩招又拉大了这种差别。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始终为他们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而对基础较好,进人大学就已达到一般要求或较高要求的学生,应该适时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因为“有这样的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过渡到专业英语教学。因为“有这样的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英语”。应该看到,随着高中英语水平的提高,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正如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胡文仲教授指出:外语应当在中学里基本过关,到大学还在打基础是反常的。原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程雨民教授也指出,“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从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提出:“国家重点大学应该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大学英语能让学校各专业自己决定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及其课程开没时间的长短。英语再重要,也要讲究实事求是。真正按需学习,就能合理地使用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个人的精力时间。
2.英语基础教学的阶段性与延续性构建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般分为小学、中学、大学3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学习者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小学阶段,学习者一方面受到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具有记忆力、模仿力强的特征,采用听、说法,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日常会话用语是符合实际的。该阶段是语言掌握的直觉阶段,即引导学生通过以听、说为主的言语实践,对所要掌握的语言结构建立感性认识,积累感性材料的初级阶段。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学的重点应是通过听力训练引导学生对语音、语调、节奏等进行感知,同时以刺激和反应的行为心理模式为依据进行大量的模仿、重复记忆等机械性的言语操练,然后以此为基础,按类比替换方式构造简单的句子,从而形成初步的机械性言语结构技巧,向第一认知阶段过渡。
在中学阶段,学习者在语言方面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在记忆力方面,占绝对优势,正处于学习积极、求知欲强的阶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习者完成原始知识积累上。在初中阶段,继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到高中阶段,则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英语故事和知识性强的文章,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使他们在高中毕业时,词汇量达到3500以上。同时还应该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学习语言决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即人类借助所掌握的语言规则,能够听懂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说出从未说过的话。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语言材料之后,必须进入以基础语言理论学习为基础、以规则指导下的言语操练为核心的意义性学习阶段。这是把感性材料理性化、规则化的过程。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实际掌握外语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语言理论知识,而是自动化的言语技巧。因此,在中学阶段,不能仅仅强调传授语法知识,还要把言语操练同语言练习辩证地统一起来。因为意义性言语操练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创造性的言语活动过程,它需要听、说、读、写各种言语类别同时参与,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听说为主的言语操练,或以应试为目的,将教学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以语法练习、阅读和文字练习等方面,都是不科学的,而应在侧重培养读、写技能的同时,继续巩固听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形成全方位的言语技巧,为最后获得全面的言语技能打下基础。
在大学阶段,教学的对象在外语方面已具备了相当的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此阶段,学习者一方面需要对外语知识加以扩展和提炼,一方面又产生了交际的心理需求,因此,课堂教学要为学习者创造条件,以便他们经常有机会表现和检验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为主,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因为这正是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这种交际要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景,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某一语言点而设计的那种人为的交际。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便进行得体的交际。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尽可能地体现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长需要。因为言语活动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内在过程,而是思维概括活动和交际活动的统一体。正如社会语言学家们所提出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外语教学归根结底要以语言的交际为纲,以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知识和言语技巧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以交际活动为标志的言语活动教学是前两种教学形式的必然继续,以实现语言本质职能为宗旨的外语教学的根本要求。
三、结束语
语言学习群体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在英语教学上我们必须持动态的观点来对待动态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即当学习者处于不同的认识层次时,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规律,在相应的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践与现实,合理分工与衔节各阶段的英语教学,使我国小学至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形成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和延续性体系。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