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体来说,精确新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受新闻来源的制约,它的材料是运用社会学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的。使报道更加权威可靠。二是报道活动更积极、客观、公正,使报道内容更加准确真实。三是以数字化信息见长,真正反映群众的意愿。四是将结果输入计算机处理,重数量分析,对调查的问题量化,具有深度报道性质。”①但目前国内的精确新闻当中还普遍存在着假意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违背了精确性新闻的本质,因此对精确性新闻中的假意见进行分析和规避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精确性新闻 故意假意见 无意假意见
目前国内关于精确性新闻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学者的意见,大多认为精确新闻是融合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新闻报道。本文引用其中一种定义,即精确新闻是“新闻机构或新闻记者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实地调查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来报道新闻的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它使得新闻报道能够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与解释各种社会现象。”②
精确新闻的优点已为大多数新闻界人士所认可。同时作为一种舶来品(精确新闻最早产生发展于美国,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萌芽),精确新闻在与我国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结合时必然有着许多不尽人意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选取其中的一点即在精确新闻中存在的假意见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一、什么是假意见
假意见,顾名思义,是相对于真正具有观点和建议的意见而存在的,“一般是指没有真正的态度或者看法,但仍然表达的意见。”③从广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假意见划分为故意假意见和无意假意见两大类。
二、故意假意见的两种情况
故意假意见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表现为,新闻报道所采用数据的所属调查机构在调查、收集统计数
据的时候出于主观性的目的使得数据同现实有一定的出入,给受众造成了一种假象。这种情况在反应性精确新闻报道当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调查机构的偷工减料。要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调查方法。一般而言,全面普查是所有调查方法当中准确度最高的,但是它只适合小范围的调查,如调查某校某班级的家庭成员人数状况;对于那些调查范围大的项目,全面普查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往往不切实际。对于不适合全面调查的课题而言,我们会选择抽样调查,即“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观察或测量,然后根据所获取的样本数据对所研究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参数进行描述或作出推断,它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根据样本抽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以一定的统计原则和一定的程序进行选择,每一个单元被选择的概率是已知的,而非随机抽样并不遵循统计规律而是根据人们的主观经验或其他条件来抽取样本,所以其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小误差也会相应较大”。④由于抽样调查注重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因此要求其在操作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而有些调查机构由于规模较小,调查能力较弱,为了节约财力和人力,往往会采取自愿的原则对某一部分人进行抽查,然后用这一部分的抽查数据推断出整个研究总体的特征。然而自愿原则下进行的抽样调查只是表达了那一部分人即愿意配合调查的人群的意见,且不论所抽取的样本总体是否具有代表性,就具体到样本个体而言也并不能够说明整个样本的特点。
故意假意见出现的第二个原因是所谓的商业陷阱。当今,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艺术形式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商家为了打赢宣传仗,往往会打着科学研究机构的招牌发布一些不真实的数据,间接甚至直接地向受众推荐自己的产品,由于新闻机构缺乏相对的专业性,因此对此类商业陷阱的辨识度不够高,往往为商家做了免费的广告而不自知,也使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被动地接受了其中的广告信息,事实一旦证明数据虚假之后,新闻媒体要想再取得受众的信任就会比较困难。
第二种故意假意见主要是从新闻媒体自身的角度考虑的,即新闻媒体在精确新闻的采写过程中,不依靠其它机构的协助,自己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种故意假意见体现在主动性精确新闻报道之中较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少数新闻工作人员缺乏奉献精神,不敢面对在调查中会出现的种种困难。同时急功近利,认为精确新闻所需要的调查时间太长,出稿慢,回报不明显;二是在市场经济下,新闻媒介为了在竞争中生存,片面追求高利润,一味强调高收视率、高发行量,追求轰动效应所致。那么如何规避故意假意见呢?
由于故意假意见是强调在调查过程中的人为操作性,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可以避免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新闻媒体在委托调查机关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可选择权威程度、信誉度和美誉度都较高的机构,在采用一些机构的调查数据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机构和某些商家是否具有利益关系,把虚假数据、不科学数据杜绝在精确新闻之外;另一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没有能力的挂牌调查机构和发布虚假调查结果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机构,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查处力度。同时,法律也应该对于新闻报道和广告有着明确的界定,坚决不允许广告打扮成新闻的面孔来欺骗受众。
三、无意假意见
无意假意见主要是指新闻媒体或者调查机构在调查事件过程中,无意识地犯了某些错误,使得其表达的观点和意见有悖于现实。
无意假意见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闻媒介或者调查机构的专业技能不扎实,没有真正掌握取得科学调查结果的途径和步骤。这一点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即“有的调查问卷设计得太抽象或太专业,受访者不清楚或只有肤浅认识,就会形成假意见。而问题不明确,受访者的回答也就多种多样,同样形成假意见”⑤
无意假意见出现的另外一种原因是新闻媒介没有很好地履行把关人的职责,把关意识淡薄,没有分析到数据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这点也主要表现在反应性精确新闻当中。新闻媒体一般习惯于在权威机构发布相关数据以后进行不加筛选的报道,这不仅没有让公众理解政府的初衷,还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而对于报道本身引起误会之后,媒体也没有很好的进行阐述和解释,使得媒介的可信服力降低。如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 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9 万元”的报告,国内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对于构成报道主干的数据,缺乏解释、说明。“平均工资”的构成、地区与行业差距、统计口径与范围,北京晚报、人民网虽对此有相关说明,但显得概括、简单,也不够清晰、明白。由于数字往往停留在对社会宏观概况的描述,无法深入到社会的深处和细处,故显得表面化。⑥如何规避无意假意见呢?
无意假意见的规避应该主要从新闻媒介自身做起,即新闻媒介应该注意培养精确新闻方面的人才,注重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针对问卷而言,问卷设计不仅需要结合科学性、专业性,更应该具有普识性和层次感即要考虑到受众的理解能力和个体差异。“专业问卷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调查的精确和报道的质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应特别注意:问题要简洁明了;封闭式提问的答案选项不宜太多;避免设置双重性问题;提问宜中性,不要带倾向性、诱导性;提问与措词宜平和,不要让受访者感到为难,等等。”⑦同时,新闻媒介应该做好把关工作,擅于运用、分析数据、把数据产生的背景、原因展现在报道之中,提高精确新闻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精确报道中的假意见现象比较普遍,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们在日常的采写过程中一定要予以防范。
参考文献
①⑦刘保全,《我国“精确新闻报道”发展综述》,《观察·研究·借鉴》,2004(3):38、39
②③⑤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239、262
④张庆,《精确新闻报道问题探析》,《今传媒》,2006(1):55
⑥刘勇,《精确新闻,岂能看上去很美》,《新闻记者》,2001(1):50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精确性新闻 故意假意见 无意假意见
目前国内关于精确性新闻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学者的意见,大多认为精确新闻是融合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新闻报道。本文引用其中一种定义,即精确新闻是“新闻机构或新闻记者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实地调查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来报道新闻的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它使得新闻报道能够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与解释各种社会现象。”②
精确新闻的优点已为大多数新闻界人士所认可。同时作为一种舶来品(精确新闻最早产生发展于美国,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萌芽),精确新闻在与我国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结合时必然有着许多不尽人意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选取其中的一点即在精确新闻中存在的假意见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一、什么是假意见
假意见,顾名思义,是相对于真正具有观点和建议的意见而存在的,“一般是指没有真正的态度或者看法,但仍然表达的意见。”③从广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假意见划分为故意假意见和无意假意见两大类。
二、故意假意见的两种情况
故意假意见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表现为,新闻报道所采用数据的所属调查机构在调查、收集统计数
据的时候出于主观性的目的使得数据同现实有一定的出入,给受众造成了一种假象。这种情况在反应性精确新闻报道当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调查机构的偷工减料。要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调查方法。一般而言,全面普查是所有调查方法当中准确度最高的,但是它只适合小范围的调查,如调查某校某班级的家庭成员人数状况;对于那些调查范围大的项目,全面普查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往往不切实际。对于不适合全面调查的课题而言,我们会选择抽样调查,即“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观察或测量,然后根据所获取的样本数据对所研究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参数进行描述或作出推断,它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根据样本抽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以一定的统计原则和一定的程序进行选择,每一个单元被选择的概率是已知的,而非随机抽样并不遵循统计规律而是根据人们的主观经验或其他条件来抽取样本,所以其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小误差也会相应较大”。④由于抽样调查注重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因此要求其在操作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而有些调查机构由于规模较小,调查能力较弱,为了节约财力和人力,往往会采取自愿的原则对某一部分人进行抽查,然后用这一部分的抽查数据推断出整个研究总体的特征。然而自愿原则下进行的抽样调查只是表达了那一部分人即愿意配合调查的人群的意见,且不论所抽取的样本总体是否具有代表性,就具体到样本个体而言也并不能够说明整个样本的特点。
故意假意见出现的第二个原因是所谓的商业陷阱。当今,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艺术形式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商家为了打赢宣传仗,往往会打着科学研究机构的招牌发布一些不真实的数据,间接甚至直接地向受众推荐自己的产品,由于新闻机构缺乏相对的专业性,因此对此类商业陷阱的辨识度不够高,往往为商家做了免费的广告而不自知,也使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被动地接受了其中的广告信息,事实一旦证明数据虚假之后,新闻媒体要想再取得受众的信任就会比较困难。
第二种故意假意见主要是从新闻媒体自身的角度考虑的,即新闻媒体在精确新闻的采写过程中,不依靠其它机构的协助,自己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种故意假意见体现在主动性精确新闻报道之中较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少数新闻工作人员缺乏奉献精神,不敢面对在调查中会出现的种种困难。同时急功近利,认为精确新闻所需要的调查时间太长,出稿慢,回报不明显;二是在市场经济下,新闻媒介为了在竞争中生存,片面追求高利润,一味强调高收视率、高发行量,追求轰动效应所致。那么如何规避故意假意见呢?
由于故意假意见是强调在调查过程中的人为操作性,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可以避免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新闻媒体在委托调查机关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可选择权威程度、信誉度和美誉度都较高的机构,在采用一些机构的调查数据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机构和某些商家是否具有利益关系,把虚假数据、不科学数据杜绝在精确新闻之外;另一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没有能力的挂牌调查机构和发布虚假调查结果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机构,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查处力度。同时,法律也应该对于新闻报道和广告有着明确的界定,坚决不允许广告打扮成新闻的面孔来欺骗受众。
三、无意假意见
无意假意见主要是指新闻媒体或者调查机构在调查事件过程中,无意识地犯了某些错误,使得其表达的观点和意见有悖于现实。
无意假意见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闻媒介或者调查机构的专业技能不扎实,没有真正掌握取得科学调查结果的途径和步骤。这一点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即“有的调查问卷设计得太抽象或太专业,受访者不清楚或只有肤浅认识,就会形成假意见。而问题不明确,受访者的回答也就多种多样,同样形成假意见”⑤
无意假意见出现的另外一种原因是新闻媒介没有很好地履行把关人的职责,把关意识淡薄,没有分析到数据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这点也主要表现在反应性精确新闻当中。新闻媒体一般习惯于在权威机构发布相关数据以后进行不加筛选的报道,这不仅没有让公众理解政府的初衷,还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而对于报道本身引起误会之后,媒体也没有很好的进行阐述和解释,使得媒介的可信服力降低。如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 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9 万元”的报告,国内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对于构成报道主干的数据,缺乏解释、说明。“平均工资”的构成、地区与行业差距、统计口径与范围,北京晚报、人民网虽对此有相关说明,但显得概括、简单,也不够清晰、明白。由于数字往往停留在对社会宏观概况的描述,无法深入到社会的深处和细处,故显得表面化。⑥如何规避无意假意见呢?
无意假意见的规避应该主要从新闻媒介自身做起,即新闻媒介应该注意培养精确新闻方面的人才,注重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针对问卷而言,问卷设计不仅需要结合科学性、专业性,更应该具有普识性和层次感即要考虑到受众的理解能力和个体差异。“专业问卷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调查的精确和报道的质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应特别注意:问题要简洁明了;封闭式提问的答案选项不宜太多;避免设置双重性问题;提问宜中性,不要带倾向性、诱导性;提问与措词宜平和,不要让受访者感到为难,等等。”⑦同时,新闻媒介应该做好把关工作,擅于运用、分析数据、把数据产生的背景、原因展现在报道之中,提高精确新闻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精确报道中的假意见现象比较普遍,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们在日常的采写过程中一定要予以防范。
参考文献
①⑦刘保全,《我国“精确新闻报道”发展综述》,《观察·研究·借鉴》,2004(3):38、39
②③⑤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239、262
④张庆,《精确新闻报道问题探析》,《今传媒》,2006(1):55
⑥刘勇,《精确新闻,岂能看上去很美》,《新闻记者》,2001(1):50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