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中央要求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新年伊始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刘鹏局长对体育战线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全国体育战线要坚决按照党的十八大对体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迈出体育强国建设的新步伐”。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健身气功工作实际,着重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衷共济、与时俱进,巩固已有大好局面,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讲几点个人的思考和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秀健身养生项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瑰宝和奇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是体育工作坚持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为新时期体育工作赋予了更加明确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到,新一届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健身气功历史悠久,简便易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成为众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和中老年人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好这一民生之利,以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切实把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实际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发挥好健身气功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中、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二)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是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有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刘鹏局长指出:“当代体育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是体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各级体育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营造健康有序开展健身气功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在维护人民群众体育权益的同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供给,也要让人民享受健康的精神生活。健身气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与养生理念,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二、以“三边建设”为重点,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开创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国务院新近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把“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提出“国家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权益”。根据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任务、总要求及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部署,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对全力做好2013年的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为主线,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大发展”的总要求,明确了全民健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体育健身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密切相关,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必须履行的职责。我们要紧密联系健身气功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认真落实这一部署和要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构建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做好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和制度建设,使健身气功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序高效推进,使体育公共服务职责得到更加充分体现,使公共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使更多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
建立和完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国情,以最大的工作效能,有效提供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公益属性。就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保证经费投入,健全以各级主管部门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有效提供和扩大供给;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强化基层。就是要大力推进城乡和区域间的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普惠性;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就是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形成长效化工作机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突出重点,巩固基础,拓宽领域,扩大规模,完善机制,强化功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总结多年来全民健身工作和健身气功工作的规律及经验,按照建立和完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思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在谋全局中抓重点和一年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积跬步至千里的想法,我着重就“三边建设”这一重点、也可谓核心要素作一突出强调,以期实现健身气功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第一,着力在加强“站点”建设上下功夫,做到巩固提高、扩大发展。“站点”建设是开展健身气功工作的主要依托和重要阵地,也是首要条件和重要前提。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但与提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与人民群众习练健身气功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健身气功的新发展,首先要实现“站点”的新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发展的新优势。健身气功的最大特点也是发展的基础,就是植根基层,面向群众。我们要首先把“站点”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既要增量,也要质量。一要进一步拓宽领域,坚持便利性原则,面向基层,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在厂矿、企事业单位、在机关、学校建站设点;二要缩小省市间、地区间发展差距。从目前省区市站点数量发展现状可清晰地反映出仍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分析表明,省区市站点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没有正比关系,有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或人口数量并不算多的省区市,站点数量却居全国前位水平。说明主要是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希望各省区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数量少、发展慢的省区市要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尽快赶上;三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加快农村发展,这既是工作的难点,也应是工作的重点。
第二,着力在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组织落实是工作落实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强大力量。要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健身气功社会化、组织化、科学化、生活化水平,就必须重视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同、社团支持、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工作格局和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建设,一要加强各级体育部门管理机构设置,充实工作力量,同时建立相关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使政府主导作用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切实落实。二要加强各级各类健身气功协会建设,形成自下而上健全的组织网络,特别是加强省级健身气功协会建设。三要充分依托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的各类基层体育组织开展工作。四要探索建设健身气功俱乐部等新型组织。五要大力加强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要使指导员与站点组织紧密挂钩,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和指导服务的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社会公众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第三,着力在完善活动体系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健身气功活动。开展活动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有效载体。要坚持在“广泛”上作文章,在“经常”上下功夫,并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既要大力开展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交流展示活动,也要大力搞好经常性、生活化的健身活动。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使习练健身气功成为更多群众的生活方式。在活动组织上,主体要尽可能多元化,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群众体育“发展与促进”奖的全国“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活动已连续开展7年,形成传统,成为品牌,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全国联动,覆盖城乡,贯穿全年,规模大,影响大,使集中性活动与日常活动有机统一。我们要把这项活动进一步延伸到省市县各个层面,在更大范围开展好,产生更大效益。要充分发挥站点和指导员的作用,把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健身气功组织和体育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推广普及和交流展示活动,大力推动健身气功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
总之,我们要到达人民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健康幸福这一美好生活目标理想的彼岸,就要始终牢牢把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就要切实解决好“桥”和“船”即发展要素及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决好“三边建设”问题,就是为进一步解决好事关新发展、大发展和长远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问题,解决好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扩大供给的问题。
三、统一思想,稳中求进,毫不松懈地加强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来审视,健身气功工作担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另一方面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居安思危,始终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这些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体育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健身气功工作稳扎稳打,在管理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抓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国内、国外两线服务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活动的不断增多,管理工作难度必然加大,社会上流传着多种功法,鱼龙混杂,我们如何科学甄别,有效规范,加强管理,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既现实又重要的问题,必然对我们的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把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好”字当头,使管理为发展保驾护航,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总之,我们管理的任务既要体现在工作的各方面,也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全面提高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之所以在诸多工作中着重强调管理问题,就是因为它在全部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特殊重要性。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有序和谐的发展,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社会正能量的健康发展。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把健身气功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轨道,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强调抓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克服工作中的另一种倾向,也就是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家常说的“谈气色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消极被动,畏手畏脚,畏缩不前,该作为却不作为,致使工作没进展,发展没起色。那些工作好、发展好、成绩好的省区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总之,我们要用始终加强管理的一手来确保实现发展的另一手,使发展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健快速前行。
一、充分认识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秀健身养生项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瑰宝和奇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是体育工作坚持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为新时期体育工作赋予了更加明确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到,新一届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健身气功历史悠久,简便易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成为众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和中老年人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好这一民生之利,以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切实把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实际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发挥好健身气功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中、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二)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是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有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刘鹏局长指出:“当代体育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是体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各级体育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营造健康有序开展健身气功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在维护人民群众体育权益的同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做好健身气功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供给,也要让人民享受健康的精神生活。健身气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与养生理念,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二、以“三边建设”为重点,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开创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国务院新近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把“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提出“国家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权益”。根据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任务、总要求及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部署,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对全力做好2013年的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为主线,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大发展”的总要求,明确了全民健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做好健身气功工作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体育健身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密切相关,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必须履行的职责。我们要紧密联系健身气功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认真落实这一部署和要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构建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做好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和制度建设,使健身气功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序高效推进,使体育公共服务职责得到更加充分体现,使公共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使更多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
建立和完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国情,以最大的工作效能,有效提供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公益属性。就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保证经费投入,健全以各级主管部门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有效提供和扩大供给;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强化基层。就是要大力推进城乡和区域间的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普惠性;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就是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形成长效化工作机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突出重点,巩固基础,拓宽领域,扩大规模,完善机制,强化功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总结多年来全民健身工作和健身气功工作的规律及经验,按照建立和完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思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在谋全局中抓重点和一年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积跬步至千里的想法,我着重就“三边建设”这一重点、也可谓核心要素作一突出强调,以期实现健身气功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第一,着力在加强“站点”建设上下功夫,做到巩固提高、扩大发展。“站点”建设是开展健身气功工作的主要依托和重要阵地,也是首要条件和重要前提。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但与提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与人民群众习练健身气功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健身气功的新发展,首先要实现“站点”的新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发展的新优势。健身气功的最大特点也是发展的基础,就是植根基层,面向群众。我们要首先把“站点”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既要增量,也要质量。一要进一步拓宽领域,坚持便利性原则,面向基层,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在厂矿、企事业单位、在机关、学校建站设点;二要缩小省市间、地区间发展差距。从目前省区市站点数量发展现状可清晰地反映出仍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分析表明,省区市站点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没有正比关系,有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或人口数量并不算多的省区市,站点数量却居全国前位水平。说明主要是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希望各省区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数量少、发展慢的省区市要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尽快赶上;三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加快农村发展,这既是工作的难点,也应是工作的重点。
第二,着力在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组织落实是工作落实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强大力量。要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健身气功社会化、组织化、科学化、生活化水平,就必须重视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同、社团支持、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工作格局和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建设,一要加强各级体育部门管理机构设置,充实工作力量,同时建立相关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使政府主导作用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切实落实。二要加强各级各类健身气功协会建设,形成自下而上健全的组织网络,特别是加强省级健身气功协会建设。三要充分依托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的各类基层体育组织开展工作。四要探索建设健身气功俱乐部等新型组织。五要大力加强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要使指导员与站点组织紧密挂钩,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和指导服务的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社会公众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第三,着力在完善活动体系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健身气功活动。开展活动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有效载体。要坚持在“广泛”上作文章,在“经常”上下功夫,并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既要大力开展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交流展示活动,也要大力搞好经常性、生活化的健身活动。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使习练健身气功成为更多群众的生活方式。在活动组织上,主体要尽可能多元化,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群众体育“发展与促进”奖的全国“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活动已连续开展7年,形成传统,成为品牌,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全国联动,覆盖城乡,贯穿全年,规模大,影响大,使集中性活动与日常活动有机统一。我们要把这项活动进一步延伸到省市县各个层面,在更大范围开展好,产生更大效益。要充分发挥站点和指导员的作用,把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健身气功组织和体育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推广普及和交流展示活动,大力推动健身气功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
总之,我们要到达人民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健康幸福这一美好生活目标理想的彼岸,就要始终牢牢把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就要切实解决好“桥”和“船”即发展要素及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决好“三边建设”问题,就是为进一步解决好事关新发展、大发展和长远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问题,解决好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扩大供给的问题。
三、统一思想,稳中求进,毫不松懈地加强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来审视,健身气功工作担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另一方面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居安思危,始终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这些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体育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健身气功工作稳扎稳打,在管理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抓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国内、国外两线服务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活动的不断增多,管理工作难度必然加大,社会上流传着多种功法,鱼龙混杂,我们如何科学甄别,有效规范,加强管理,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既现实又重要的问题,必然对我们的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把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好”字当头,使管理为发展保驾护航,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总之,我们管理的任务既要体现在工作的各方面,也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全面提高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之所以在诸多工作中着重强调管理问题,就是因为它在全部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特殊重要性。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有序和谐的发展,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社会正能量的健康发展。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把健身气功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轨道,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强调抓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克服工作中的另一种倾向,也就是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家常说的“谈气色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消极被动,畏手畏脚,畏缩不前,该作为却不作为,致使工作没进展,发展没起色。那些工作好、发展好、成绩好的省区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总之,我们要用始终加强管理的一手来确保实现发展的另一手,使发展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健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