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回红四军赣闽寻良机 毛泽东瑞金描新图
且说红四军屡败之后大柏地一战获胜,士气大振。红军原来一直向南,此时转而向北进击宁都。宁都攻克后,毛泽东接着率军朝井冈山方向突进!
红四军经永丰的君埠一路疾走如飞,一路打听井冈山的消息。当部队走到吉安县的东固一带时,好生奇怪:路边的墙上,怎么贴着许多红军标语?是谁贴的呢?
向老百姓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日子有一支红军部队路过这里。那些标语就是他们贴的。
从哪里冒出这么一支红军呢?仔细一打听,方知是红五军!
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不是在守卫井冈山吗?怎么会跑到这儿来呢?
哦,井冈山失守了!
毛泽东倍感突然和失望。那天,毛泽东在东固村后的乌桕树下一块大青石上坐了许久,朝井冈山方向张望着。
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毛泽东思索着。
东固转兵
东固螺坑村,村南李树槐新盖的两间泥砖屋,是红四军司令部的住所。几张旧报纸,一张简易地图,毛泽东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位个子不高却很壮实的年轻人闯进屋来。他是特务连副连长贺国平,给毛泽东带来了紧急敌情:国民党李文彬部已追至宁都以北,正向东固方向开来;吉安所驻敌军金汉鼎部也对东固采取攻击之势……
毛泽东听了并不感到吃惊,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让毛泽东更加坐立不宁的问题是:由于井冈山失陷,部队思想较乱,如何确立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重整旗鼓呢?
毛泽东与朱德、陈毅等研究,决定先“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
2月25日,红四军离开东固,经吉水白沙进抵永丰藤田,接着又辗转游击于乐安招携、宁都东韶,进至广昌、石城,往南折向瑞金的壬田。
“打圈子”毕竟是一个临时应敌的办法。此时,毛泽东就像当年率领秋收起义军撤出长沙战斗后引兵上井冈山一样,在寻找自己新的落脚点。
3月11日,红四军为甩开蒋系军阀张雨仁的短距离跟追,从壬田出发东进,翻越武夷山向闽西游击。
在长汀县楼子坝,毛泽东从一私塾先生手中要来一张报纸。毛泽东边走边看,突然,他急步赶上朱德,高兴地说:良机来了!
原来,报纸上登载着一条重要情报:蒋桂军阀内战爆发了。2月21日,桂系军阀制造了“长沙事变”,赶走了蒋介石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3月,蒋介石下令讨伐桂系军阀,双方在鄂东地区大打出手。蒋介石将湘、粤、赣三省敌军都调去向桂系军阀进攻,一时顾不得“追剿”红军了。
这是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机。此时,报有敌情:驻守在长汀县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已到长汀四都的渔溪截击红军。毛泽东当即决定:红军已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付这帮土著军阀了,我们迎敌而上,从四都打到汀州去,消灭郭凤鸣!
3月13日凌晨,渔溪的丛林中响起了枪声。次日,长岭寨的峡谷中又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郭凤鸣领导的这支“烟枪”部队一触即溃。渔溪一战,歼灭郭凤鸣部卢新铭团;长岭寨一仗,仅用几个小时,歼敌2000余人,缴获武器500多件,这对倍受艰难的红四军来说,真是个好兆头啊。毛泽东决定就地实行短距离分兵,在汀州周围农村开展打土豪、筹款子和发动群众的斗争。
闽西这块地盘,对“变定不居”数月之久的红四军官兵来说,确有诸多“立足生息”的有利条件。毛泽东决定抓紧时机,大力发展,为红军各部规定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数项任务,一种新的战略构想逐日明晰。
汀州会议
3月20日,长汀“辛耕别墅”。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一座庭院掩映在翠绿的树丛之中。庭院不大,却干净利落,充满生机。正中的一间宽敞的厅堂里,红四军的领导们围坐在一起,就下一步红军的行动方针各抒己见。
一个方针的形成,既是困难的,也是简单的,但却是十分重要的。与会者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打回井冈山去;有的说“这一带的群众基础好,有利于红军发展”;有的提出“在长汀待了一个星期,该换换地方,这里天大地阔,变定不居更能发动群众,扩大影响”。
毛泽东虽对井冈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不赞成立即打回井冈山去,因为当时军阀正在忙于混战,极利于红军和根据地的扩大发展,不能仅仅只看到一个井冈山,不能丧失这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机,更何况不知道彭德怀的部队现在在哪里。
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制定正确的行动方针,毛泽东没有直接反驳各种不同意见,他先对离开井冈山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了闽、赣、浙等南方各省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和自然条件,还重点分析了闽赣边界地区的形势。
红四军经过的赣南、闽西,对于弱小的红军来说,确有它独特的各种优势:赣南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边境四周崇山峻岭,峰峦重叠,东有武夷山,南有九连山,西有大庾岭,北有东固山。西部上犹、崇义两县边境还和井冈山相通,地势极为险要;紧靠赣南的闽西,地处武夷山脉东侧,境内大部分为崇山峻岭和丘陵山区,山高林密,古树参天,地形也极为险峻。这是一。赣南、闽西都远离大的都会城市,且交通不便,是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环节。在赣西南四五十个县的范围内国民党驻军还不足两个师,闽西驻扎的土著军阀无战斗力,且矛盾重重,利于各个歼灭。这是二。这一带幅员辽阔,地广人疏,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是三。这里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群众生活极苦。从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到大革命失败后一系列农民武装暴动,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劳苦大众的觉醒。同时,这里的党组织也很活跃,赣南的党员有近3000人,闽西的党员发展到700余人……
毛泽东认为,革命要有根据地,根据地是个落脚点,没有落脚点,老是走呀走呀,一定会感到疲劳,不能持久,会很快倒下来。没有根据地,就无法休养生息,无法补充力量,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好不容易,与会者的意见统一起来了。会议决定:利用蒋桂战争爆发的有利形势,扩大武装斗争,在地形有利、党和群众斗争基础较好、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和一时空虚的赣南、闽西20余县,建立、发展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闽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并使之与湘赣边界割据区域相连接。
瑞金计划
1929年3月27日,长汀四都槐树岭村南一小屋内,毛泽东注视着一张简易的地图,右手握着一支红蓝铅笔,不时在地图上画着。
这时,一位着装奇特的人突然闯进屋来,他上身穿着棉衣,下身穿一条齐膝盖的半长裤,脚穿一双草鞋,头上还盖着一顶破草帽。进得屋来,他摘下草帽,满脸是泥尘和汗水。
来人是彭德怀派来找红四军和毛委员的。毛泽东看了彭德怀的信,顿时眉开眼笑。
毛泽东当即回信,与彭德怀约定在瑞金会师。红四军遂改变向闽西腹地上杭、永定、龙岩进军的计划,4月1日,全军离开汀州,经古城向瑞金进发。
4月2日,瑞金武阳村杨庆祥家门口那块不大的草坪上,洋溢着久别重逢的热烈气氛。
从1月14日到4月2日,红四军和红五军分手不过两个半月,然而两军都经历了千难万险。毛泽东紧紧拉着彭德怀的手,真是感慨万分!
正当毛、彭久别重逢,共商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时候,一封长达6000字的中共中央指示信,经过秘密交通线转到毛泽东手里。
这是一封“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信是2月7日从上海发出的,至毛泽东收到信已近两个月了。看了信,毛泽东两眉紧蹙,满脸的不高兴。
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信很长,其要点是: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所有红军都要分散活动。指示毛泽东、朱德“应有计划地有关联地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为减小目标,“决定朱毛两同志有离开部队来中央的需要”。“两同志得到中央的决定后,不应图于一时群众的依依而忽略了更重大的艰苦的责任,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中央的这封指示信,充满了忧虑的语调,对红四军和朱德、毛泽东的安危,表示了极度的焦虑和关心。
但是,这封信在漫漫旅途中辗转了两个月,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月7日,当这封指示信从上海发出的时候,红四军还在被国民党部队穷追不舍,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中央并不知道这封信发出后两天,红四军就在大柏地给追敌刘士毅部队以歼灭性打击;十几天后,又爆发了蒋桂军阀战争。中央并不知道,红四军正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福建消灭了土著军阀郭凤鸣之后,已经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
由于中央对客观形势的变化估计不足,因而指示信是不切合实际的。毛泽东与朱德商议,决定给中央写一封回信。
当夜,毛泽东代表前委给中央回信。毛泽东的回信,比中央的来信还要长。在信的开头,毛泽东就不客气地指出:“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计都太悲观了。”
他在信中写道:“我们建议中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本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对于目前工作的布置,决定在国民党混战初期,以闽西、赣南20余县一大区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以发动群众,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由此一割据与湘赣边之割据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为前进之根基。”
毛泽东的这封回信,以充分的理由阐述了前委的战略新计划,并建议中央同意他们执行这一计划。此刻,毛泽东对开辟闽西、赣南根据地充满信心,并异常坚定。
4月6日,在武阳村杨氏宗祠召开前委和红四、五军领导干部的联席会议。
关于会议的情况,朱德后来是这样说的: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瑞金会议制定了两项军事和政治作战方案。
“第一方案是要在赣南和赣中击溃反革命力量,把这个地区连同闽西地区变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尚无‘中央革命根据地’这一称号,是朱德回忆时根据后来历史发展的情况而赋予这个称呼的——引注者)。这个根据地应该不断扩大,以便与华南地区的零星苏区联结起来,这个方案由朱德和毛泽东执行。
“第二个作战方案由彭德怀负责,派他重回井冈山,尽可能恢复群众运动。这项工作完成后,再前往他当年的根据地——江西西北的萍乡煤矿地区,把这一地区巩固和发展起来,直到把邻境的湖南、湖北地区包括进来,最终与朱德和毛泽东在赣东南建立的中央苏区联结起来。”
三打龙岩
根据瑞金会议的精神,毛泽东率红四军从4月中旬到5月底,以45天时间在赣南进行短距离分兵。
4月12日,于都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宣告成立。
4月15日,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5月3日,宁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赤卫大队随后成立。
红四军这次短距离分兵,所向披靡,痛快淋漓。
5月16日,一匹快马从闽西方向疾驰而来,到兴国县潋江书院红军总部驻地,下马人从鞋底里抽出一份闽西特委的信交给毛泽东。原来,蒋桂军阀争夺两湖的战争结束后,桂系军阀徐景唐又在广东宣布反蒋,引起粤桂军阀混战。盘踞在闽南、闽西的军阀也被牵入了这场战争,闽西、闽南后方反动军力空虚。闽西特委急盼红四军迅速重返闽西,以抓住有利时机推动革命斗争的发展。毛泽东认为这确是一次良好的出击时机。
5月20日,红四军突然出现在长汀水口渡。
渡江后,毛泽东在一块石板上摊开简易军用地图,尔后拿出红蓝铅笔在图上画出一条浓浓的红色箭头,红军当即穿过长汀的涂坊、连城的庙前、上杭的古田,向龙岩城疾进。
23日拂晓,激烈的枪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7时许,一、三纵队首先攻占了龙门圩,并尾随溃敌冲过西桥,突破西门,进入龙岩城;二纵队攻占了北门外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向城里守敌发起猛烈攻击;随即三路合围,抢占敌指挥部。红军英勇奋战,锐不可挡,守敌纷纷缴械投降。不到两个小时,偌大的一个龙岩城便归红军所有了。
为了诱敌归巢,消灭其有生力量,毛泽东率部于当日下午撤离龙岩城。
几天后,红四军把永定县地主团匪胡道南收拾了,成立了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此时,闻得部分反动武装又窜回龙岩,毛泽东决定杀个“回马枪”,6月3日,红四军第二次占领龙岩。
这个时候,军阀陈国辉还在广东参与蒋桂军阀混战。闻讯后,他也管不了蒋介石的指令了,还是救自己的老窝要紧,于是,急如星火地奔回闽西。
毛泽东诙谐地对朱德说:人家要回来看看,我们还是挪挪窝吧。于是,红四军极洒脱地给陈国辉留下一座满街都是革命标语的空城,又撤离了。6月7日,红四军突取白沙镇,紧接着旌旗西向,分兵出动。6月10日,为迷惑敌人,造成向江西退却的假象,红四军进驻通往赣南要隘的连城新泉。
陈国辉不费一枪一弹,十分得意地重新占据龙岩城。6月19日,天蒙蒙亮,为庆贺胜利而喝得酩醉大醉的国民党官兵被四面八方的枪声惊醒。在一片混乱中,陈国辉组织队伍匆忙应战,拼死顽抗。最后,他们被逼到城西的一片荒野,极沮丧地把一面面白旗高高挑起。陈国辉孓然一身落荒而逃。
一个月的龙岩战斗,来来去去,三战三克,共歼敌2000多人,缴获迫击炮4门、机枪10挺、步枪900多枝。
“人逢喜事精神爽”。毛泽东欣然命笔,挥毫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红四军的战旗在闽赣大地上下翻飞,猎猎作响。毛泽东描绘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且看下回分解。(待续)
(责编兴柱)
且说红四军屡败之后大柏地一战获胜,士气大振。红军原来一直向南,此时转而向北进击宁都。宁都攻克后,毛泽东接着率军朝井冈山方向突进!
红四军经永丰的君埠一路疾走如飞,一路打听井冈山的消息。当部队走到吉安县的东固一带时,好生奇怪:路边的墙上,怎么贴着许多红军标语?是谁贴的呢?
向老百姓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日子有一支红军部队路过这里。那些标语就是他们贴的。
从哪里冒出这么一支红军呢?仔细一打听,方知是红五军!
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不是在守卫井冈山吗?怎么会跑到这儿来呢?
哦,井冈山失守了!
毛泽东倍感突然和失望。那天,毛泽东在东固村后的乌桕树下一块大青石上坐了许久,朝井冈山方向张望着。
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毛泽东思索着。
东固转兵
东固螺坑村,村南李树槐新盖的两间泥砖屋,是红四军司令部的住所。几张旧报纸,一张简易地图,毛泽东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位个子不高却很壮实的年轻人闯进屋来。他是特务连副连长贺国平,给毛泽东带来了紧急敌情:国民党李文彬部已追至宁都以北,正向东固方向开来;吉安所驻敌军金汉鼎部也对东固采取攻击之势……
毛泽东听了并不感到吃惊,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让毛泽东更加坐立不宁的问题是:由于井冈山失陷,部队思想较乱,如何确立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重整旗鼓呢?
毛泽东与朱德、陈毅等研究,决定先“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
2月25日,红四军离开东固,经吉水白沙进抵永丰藤田,接着又辗转游击于乐安招携、宁都东韶,进至广昌、石城,往南折向瑞金的壬田。
“打圈子”毕竟是一个临时应敌的办法。此时,毛泽东就像当年率领秋收起义军撤出长沙战斗后引兵上井冈山一样,在寻找自己新的落脚点。
3月11日,红四军为甩开蒋系军阀张雨仁的短距离跟追,从壬田出发东进,翻越武夷山向闽西游击。
在长汀县楼子坝,毛泽东从一私塾先生手中要来一张报纸。毛泽东边走边看,突然,他急步赶上朱德,高兴地说:良机来了!
原来,报纸上登载着一条重要情报:蒋桂军阀内战爆发了。2月21日,桂系军阀制造了“长沙事变”,赶走了蒋介石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3月,蒋介石下令讨伐桂系军阀,双方在鄂东地区大打出手。蒋介石将湘、粤、赣三省敌军都调去向桂系军阀进攻,一时顾不得“追剿”红军了。
这是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机。此时,报有敌情:驻守在长汀县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已到长汀四都的渔溪截击红军。毛泽东当即决定:红军已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付这帮土著军阀了,我们迎敌而上,从四都打到汀州去,消灭郭凤鸣!
3月13日凌晨,渔溪的丛林中响起了枪声。次日,长岭寨的峡谷中又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郭凤鸣领导的这支“烟枪”部队一触即溃。渔溪一战,歼灭郭凤鸣部卢新铭团;长岭寨一仗,仅用几个小时,歼敌2000余人,缴获武器500多件,这对倍受艰难的红四军来说,真是个好兆头啊。毛泽东决定就地实行短距离分兵,在汀州周围农村开展打土豪、筹款子和发动群众的斗争。
闽西这块地盘,对“变定不居”数月之久的红四军官兵来说,确有诸多“立足生息”的有利条件。毛泽东决定抓紧时机,大力发展,为红军各部规定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数项任务,一种新的战略构想逐日明晰。
汀州会议
3月20日,长汀“辛耕别墅”。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一座庭院掩映在翠绿的树丛之中。庭院不大,却干净利落,充满生机。正中的一间宽敞的厅堂里,红四军的领导们围坐在一起,就下一步红军的行动方针各抒己见。
一个方针的形成,既是困难的,也是简单的,但却是十分重要的。与会者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打回井冈山去;有的说“这一带的群众基础好,有利于红军发展”;有的提出“在长汀待了一个星期,该换换地方,这里天大地阔,变定不居更能发动群众,扩大影响”。
毛泽东虽对井冈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不赞成立即打回井冈山去,因为当时军阀正在忙于混战,极利于红军和根据地的扩大发展,不能仅仅只看到一个井冈山,不能丧失这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机,更何况不知道彭德怀的部队现在在哪里。
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制定正确的行动方针,毛泽东没有直接反驳各种不同意见,他先对离开井冈山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了闽、赣、浙等南方各省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和自然条件,还重点分析了闽赣边界地区的形势。
红四军经过的赣南、闽西,对于弱小的红军来说,确有它独特的各种优势:赣南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边境四周崇山峻岭,峰峦重叠,东有武夷山,南有九连山,西有大庾岭,北有东固山。西部上犹、崇义两县边境还和井冈山相通,地势极为险要;紧靠赣南的闽西,地处武夷山脉东侧,境内大部分为崇山峻岭和丘陵山区,山高林密,古树参天,地形也极为险峻。这是一。赣南、闽西都远离大的都会城市,且交通不便,是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环节。在赣西南四五十个县的范围内国民党驻军还不足两个师,闽西驻扎的土著军阀无战斗力,且矛盾重重,利于各个歼灭。这是二。这一带幅员辽阔,地广人疏,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是三。这里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群众生活极苦。从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到大革命失败后一系列农民武装暴动,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劳苦大众的觉醒。同时,这里的党组织也很活跃,赣南的党员有近3000人,闽西的党员发展到700余人……
毛泽东认为,革命要有根据地,根据地是个落脚点,没有落脚点,老是走呀走呀,一定会感到疲劳,不能持久,会很快倒下来。没有根据地,就无法休养生息,无法补充力量,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好不容易,与会者的意见统一起来了。会议决定:利用蒋桂战争爆发的有利形势,扩大武装斗争,在地形有利、党和群众斗争基础较好、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和一时空虚的赣南、闽西20余县,建立、发展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闽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并使之与湘赣边界割据区域相连接。
瑞金计划
1929年3月27日,长汀四都槐树岭村南一小屋内,毛泽东注视着一张简易的地图,右手握着一支红蓝铅笔,不时在地图上画着。
这时,一位着装奇特的人突然闯进屋来,他上身穿着棉衣,下身穿一条齐膝盖的半长裤,脚穿一双草鞋,头上还盖着一顶破草帽。进得屋来,他摘下草帽,满脸是泥尘和汗水。
来人是彭德怀派来找红四军和毛委员的。毛泽东看了彭德怀的信,顿时眉开眼笑。
毛泽东当即回信,与彭德怀约定在瑞金会师。红四军遂改变向闽西腹地上杭、永定、龙岩进军的计划,4月1日,全军离开汀州,经古城向瑞金进发。
4月2日,瑞金武阳村杨庆祥家门口那块不大的草坪上,洋溢着久别重逢的热烈气氛。
从1月14日到4月2日,红四军和红五军分手不过两个半月,然而两军都经历了千难万险。毛泽东紧紧拉着彭德怀的手,真是感慨万分!
正当毛、彭久别重逢,共商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时候,一封长达6000字的中共中央指示信,经过秘密交通线转到毛泽东手里。
这是一封“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信是2月7日从上海发出的,至毛泽东收到信已近两个月了。看了信,毛泽东两眉紧蹙,满脸的不高兴。
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信很长,其要点是: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所有红军都要分散活动。指示毛泽东、朱德“应有计划地有关联地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为减小目标,“决定朱毛两同志有离开部队来中央的需要”。“两同志得到中央的决定后,不应图于一时群众的依依而忽略了更重大的艰苦的责任,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中央的这封指示信,充满了忧虑的语调,对红四军和朱德、毛泽东的安危,表示了极度的焦虑和关心。
但是,这封信在漫漫旅途中辗转了两个月,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月7日,当这封指示信从上海发出的时候,红四军还在被国民党部队穷追不舍,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中央并不知道这封信发出后两天,红四军就在大柏地给追敌刘士毅部队以歼灭性打击;十几天后,又爆发了蒋桂军阀战争。中央并不知道,红四军正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福建消灭了土著军阀郭凤鸣之后,已经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
由于中央对客观形势的变化估计不足,因而指示信是不切合实际的。毛泽东与朱德商议,决定给中央写一封回信。
当夜,毛泽东代表前委给中央回信。毛泽东的回信,比中央的来信还要长。在信的开头,毛泽东就不客气地指出:“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计都太悲观了。”
他在信中写道:“我们建议中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本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对于目前工作的布置,决定在国民党混战初期,以闽西、赣南20余县一大区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以发动群众,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由此一割据与湘赣边之割据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为前进之根基。”
毛泽东的这封回信,以充分的理由阐述了前委的战略新计划,并建议中央同意他们执行这一计划。此刻,毛泽东对开辟闽西、赣南根据地充满信心,并异常坚定。
4月6日,在武阳村杨氏宗祠召开前委和红四、五军领导干部的联席会议。
关于会议的情况,朱德后来是这样说的: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瑞金会议制定了两项军事和政治作战方案。
“第一方案是要在赣南和赣中击溃反革命力量,把这个地区连同闽西地区变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尚无‘中央革命根据地’这一称号,是朱德回忆时根据后来历史发展的情况而赋予这个称呼的——引注者)。这个根据地应该不断扩大,以便与华南地区的零星苏区联结起来,这个方案由朱德和毛泽东执行。
“第二个作战方案由彭德怀负责,派他重回井冈山,尽可能恢复群众运动。这项工作完成后,再前往他当年的根据地——江西西北的萍乡煤矿地区,把这一地区巩固和发展起来,直到把邻境的湖南、湖北地区包括进来,最终与朱德和毛泽东在赣东南建立的中央苏区联结起来。”
三打龙岩
根据瑞金会议的精神,毛泽东率红四军从4月中旬到5月底,以45天时间在赣南进行短距离分兵。
4月12日,于都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宣告成立。
4月15日,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5月3日,宁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赤卫大队随后成立。
红四军这次短距离分兵,所向披靡,痛快淋漓。
5月16日,一匹快马从闽西方向疾驰而来,到兴国县潋江书院红军总部驻地,下马人从鞋底里抽出一份闽西特委的信交给毛泽东。原来,蒋桂军阀争夺两湖的战争结束后,桂系军阀徐景唐又在广东宣布反蒋,引起粤桂军阀混战。盘踞在闽南、闽西的军阀也被牵入了这场战争,闽西、闽南后方反动军力空虚。闽西特委急盼红四军迅速重返闽西,以抓住有利时机推动革命斗争的发展。毛泽东认为这确是一次良好的出击时机。
5月20日,红四军突然出现在长汀水口渡。
渡江后,毛泽东在一块石板上摊开简易军用地图,尔后拿出红蓝铅笔在图上画出一条浓浓的红色箭头,红军当即穿过长汀的涂坊、连城的庙前、上杭的古田,向龙岩城疾进。
23日拂晓,激烈的枪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7时许,一、三纵队首先攻占了龙门圩,并尾随溃敌冲过西桥,突破西门,进入龙岩城;二纵队攻占了北门外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向城里守敌发起猛烈攻击;随即三路合围,抢占敌指挥部。红军英勇奋战,锐不可挡,守敌纷纷缴械投降。不到两个小时,偌大的一个龙岩城便归红军所有了。
为了诱敌归巢,消灭其有生力量,毛泽东率部于当日下午撤离龙岩城。
几天后,红四军把永定县地主团匪胡道南收拾了,成立了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此时,闻得部分反动武装又窜回龙岩,毛泽东决定杀个“回马枪”,6月3日,红四军第二次占领龙岩。
这个时候,军阀陈国辉还在广东参与蒋桂军阀混战。闻讯后,他也管不了蒋介石的指令了,还是救自己的老窝要紧,于是,急如星火地奔回闽西。
毛泽东诙谐地对朱德说:人家要回来看看,我们还是挪挪窝吧。于是,红四军极洒脱地给陈国辉留下一座满街都是革命标语的空城,又撤离了。6月7日,红四军突取白沙镇,紧接着旌旗西向,分兵出动。6月10日,为迷惑敌人,造成向江西退却的假象,红四军进驻通往赣南要隘的连城新泉。
陈国辉不费一枪一弹,十分得意地重新占据龙岩城。6月19日,天蒙蒙亮,为庆贺胜利而喝得酩醉大醉的国民党官兵被四面八方的枪声惊醒。在一片混乱中,陈国辉组织队伍匆忙应战,拼死顽抗。最后,他们被逼到城西的一片荒野,极沮丧地把一面面白旗高高挑起。陈国辉孓然一身落荒而逃。
一个月的龙岩战斗,来来去去,三战三克,共歼敌2000多人,缴获迫击炮4门、机枪10挺、步枪900多枝。
“人逢喜事精神爽”。毛泽东欣然命笔,挥毫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红四军的战旗在闽赣大地上下翻飞,猎猎作响。毛泽东描绘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且看下回分解。(待续)
(责编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