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探析对象,浅析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进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40-0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创新,提倡变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课堂改革,尤其是语文学科。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遇到过"平时讲的再多,考试时也没碰上一个"的问题,这也给我们的学生造成了误解:就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没用的,或者语文老师很无能水平很低等等。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和改革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转变理念,重新定位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师长转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领者和指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语文阅读教学变成学生学习的百草园。只有先做好了思想上的更新,才能有行动上的转变,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才能真正有成效。
2加强朗读,提倡质疑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著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鼓励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攻破文章重点句,从而很好地把握住文章中心。学生通过听、思、疑,不仅使理解文章落到了实处,而且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增强了创新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利用学生原有感知,大胆提问,鼓励学生多问,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合乎逻辑的想象。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鼓励合作,注重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指导评价,拓展延伸
所谓评价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做出点评和指导,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进步。
同时,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要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拓展和运用,要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把语文教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5制定计划,增大阅读
新的课标要求:"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不仅是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而且还给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法: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加强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阅读,要想方设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但是仅凭我们的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应该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只顾眼前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放眼课外,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帮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总之,结合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确应该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日趋低下,要想培养,必须要加大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种培养又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完成的,他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是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对改革充满信心,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并且要有恒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莉娟 赵志昇 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
[3]薛晓嫘.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40-0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创新,提倡变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课堂改革,尤其是语文学科。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遇到过"平时讲的再多,考试时也没碰上一个"的问题,这也给我们的学生造成了误解:就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没用的,或者语文老师很无能水平很低等等。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和改革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转变理念,重新定位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师长转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领者和指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语文阅读教学变成学生学习的百草园。只有先做好了思想上的更新,才能有行动上的转变,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才能真正有成效。
2加强朗读,提倡质疑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著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鼓励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攻破文章重点句,从而很好地把握住文章中心。学生通过听、思、疑,不仅使理解文章落到了实处,而且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增强了创新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利用学生原有感知,大胆提问,鼓励学生多问,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合乎逻辑的想象。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鼓励合作,注重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指导评价,拓展延伸
所谓评价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做出点评和指导,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进步。
同时,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要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拓展和运用,要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把语文教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5制定计划,增大阅读
新的课标要求:"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不仅是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而且还给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法: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加强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阅读,要想方设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但是仅凭我们的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应该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只顾眼前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放眼课外,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帮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总之,结合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确应该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日趋低下,要想培养,必须要加大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种培养又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完成的,他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是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对改革充满信心,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并且要有恒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莉娟 赵志昇 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
[3]薛晓嫘.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