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岩教练小树,经营了一家攀岩馆,但是只能盈亏平衡。在他眼里,这是个非商业化的岩友们的聚会场所,让大家一起切磋的交流平台。
第一次见到邱洪树,是在北京日坛攀岩场。他在垂直岩壁上向上攀登,比普通人在平地上奔跑还快。那一天他获得了攀岩速度赛男子组第一名。
第二次见到邱洪树,是在北京一家室内岩馆里。天气很冷,他只穿一件单衣,正在岩壁上做出各种姿势,配合媒体拍摄。拍摄的间歇,他安静地坐在岩馆一角。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攀岩分站赛总决赛上,他赢得了男子攀岩赛总冠军。
从爱好者到运动员
在攀岩这个圈子里,大家都亲昵地称邱洪树为小树。现在小树自己开了一家岩馆,场地选在常州,一百多平,已经开了有一年半。小树说,他接触攀岩非常偶然。2003年,他跟朋友去爬山,其中一个人会攀岩,小树在他的带动下开始攀岩,然而没多久他就爬的比那个朋友好了。他认为:“到竞技层面的话,所有的运动都讲究天赋”。那时候大连的攀岩条件比较差,攀岩爱好者也比较少。爬了一年以后,小树觉得自己没法再进步了,决定去上海寻找“圈子”。本想学习3个月就回大连,结果去了以后小树发现,与圈子里的人比较,自己爬了一年,还不如现在初学者几个月的时间。
2008年,小树开始在各种攀岩赛中崭露头角。比赛多了,需要全国跑,有些比赛一比就是半个月,他的工作开始受到影响。当时他从事一份设计方面的工作,由于攀岩赛受季节限制,从春天到秋天,几乎每个月都有比赛,最终小树索性辞去了工作,变成了专业运动员。
当时小树每次比赛名次都排在全国前八。“当时也没想到拿第一,只想进决赛,因为决赛的路线以前没爬过。现在几乎每次都可以进决赛了。”他认为,在比赛中,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因为定线员定线特别丰富”。
这是个岩友聚会的地方
小树的收入来自几个方面。作为攀岩教练,为保证质量,他最多只带四个人。通常十次课,每次1-1.5小时。通过这十次课,学生能从不会到入门,了解基本的攀岩安全操作和攀岩技巧。但是,由于学生不规律、不固定,同时小树也需要经常到各地去攀岩,因此做攀岩教练收入很不稳定。
尽管比赛中获得名次也有奖金,但是这笔钱并不多,小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做裁判,另外就是给一些公司员工进行攀岩培训。
最后小树决定自己开个岩馆。因为这样可以“自己做岩壁,定线路”。同时他认为,“开岩馆也特别有意思,接触到很多新人,从不会到会,看到他们进步,感觉特别好。”
他的岩馆前期投入不大,“场地租金每月3000多一点,前期我跟朋友一起投资,今年会员人数已经突破一百。”
尽管开的是岩馆,但小树坦承“投资从没回来过”。他说“只能维持运转,平时我比赛,他上班,有时候就是会员自己开门,自己玩,我在的时候就指点一下。”
对于如何将岩馆商业化这个问题,小树笑着说:“商业不了,这是个岩友聚会的地方,过节我们经常搞个聚会,大家在一起切磋。”事实上,小树的岩馆就是为攀岩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攀岩者来说,与岩友的交流非常重要,好多攀岩的人没坚持下来其实是因为没入门。如果有机会可以与别人多交流,多体会一下其中的奥妙。”
采访中,小树的讲述很断续。只有在提及攀岩技巧时,他才能真正打开话匣子。尽管拿过速度赛冠军,但小树说:“我不喜欢速度攀,太枯燥。攀岩是很丰富的,讲究岩壁上的平衡。”望着正在岩馆里攀爬的爱好者们,他说,攀岩一个是经验,一个是选择路线的能力。他说:“我见过一个外国运动员,34岁,算大龄运动员了,还爬的特别好。”出生于1982年的他说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大龄运动员,但是他还将继续攀爬下去。
Q&A
Q:你是哪年辞职的?
A:我是08年之后,比赛取得了好名次,比赛多了,就影响工作,当时是设计跟策划的工作。全国跑,有些一比就半个月,索性就辞职了。
Q:辞职以后的收入来源?
A:做攀岩教练。学生不规律,不固定,两三个,人多的时候收入多一点。
Q:一个学生多少钱?
A:那时候一个学生一千多。十次课,一次一到一个半小时。基本从一个不会的人,到入门,了解基本的安全操作,基本的攀岩技巧。
Q:带多少人?
A:人多了带不好,最多带四个人,
Q:开岩馆的投入?
A:前期投入不是很大,比较小,租金在3000多一点,每个月。
Q:现在收回投资了吗?
A:投资从来没回来过(笑),只能运转。前期投入是我和朋友,两个人一起,都是爱好者,平时我比赛,他上班,有时候就是会员自己去开门,自己玩,我在的时候就指点一下。商业不了,过节搞个聚会,经常这样。
Q:岩馆不赚钱,你还有哪些收入来源?
A:做裁判,还有参加比赛的奖金,另外一个是有一些培训的机会,有些公司,要专业人士给员工做培训。
Q:现在岩馆还需要你贴补吗?
A:岩馆没再贴补,可以正常运作。有60会员,今年有100了,其中十个二十个爬得特别少,有人坚持不下来。其实好多攀岩的人没坚持下来是因为没入门。如果有机会去野外玩一下,与别人多交流,多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了。
第一次见到邱洪树,是在北京日坛攀岩场。他在垂直岩壁上向上攀登,比普通人在平地上奔跑还快。那一天他获得了攀岩速度赛男子组第一名。
第二次见到邱洪树,是在北京一家室内岩馆里。天气很冷,他只穿一件单衣,正在岩壁上做出各种姿势,配合媒体拍摄。拍摄的间歇,他安静地坐在岩馆一角。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攀岩分站赛总决赛上,他赢得了男子攀岩赛总冠军。
从爱好者到运动员
在攀岩这个圈子里,大家都亲昵地称邱洪树为小树。现在小树自己开了一家岩馆,场地选在常州,一百多平,已经开了有一年半。小树说,他接触攀岩非常偶然。2003年,他跟朋友去爬山,其中一个人会攀岩,小树在他的带动下开始攀岩,然而没多久他就爬的比那个朋友好了。他认为:“到竞技层面的话,所有的运动都讲究天赋”。那时候大连的攀岩条件比较差,攀岩爱好者也比较少。爬了一年以后,小树觉得自己没法再进步了,决定去上海寻找“圈子”。本想学习3个月就回大连,结果去了以后小树发现,与圈子里的人比较,自己爬了一年,还不如现在初学者几个月的时间。
2008年,小树开始在各种攀岩赛中崭露头角。比赛多了,需要全国跑,有些比赛一比就是半个月,他的工作开始受到影响。当时他从事一份设计方面的工作,由于攀岩赛受季节限制,从春天到秋天,几乎每个月都有比赛,最终小树索性辞去了工作,变成了专业运动员。
当时小树每次比赛名次都排在全国前八。“当时也没想到拿第一,只想进决赛,因为决赛的路线以前没爬过。现在几乎每次都可以进决赛了。”他认为,在比赛中,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因为定线员定线特别丰富”。
这是个岩友聚会的地方
小树的收入来自几个方面。作为攀岩教练,为保证质量,他最多只带四个人。通常十次课,每次1-1.5小时。通过这十次课,学生能从不会到入门,了解基本的攀岩安全操作和攀岩技巧。但是,由于学生不规律、不固定,同时小树也需要经常到各地去攀岩,因此做攀岩教练收入很不稳定。
尽管比赛中获得名次也有奖金,但是这笔钱并不多,小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做裁判,另外就是给一些公司员工进行攀岩培训。
最后小树决定自己开个岩馆。因为这样可以“自己做岩壁,定线路”。同时他认为,“开岩馆也特别有意思,接触到很多新人,从不会到会,看到他们进步,感觉特别好。”
他的岩馆前期投入不大,“场地租金每月3000多一点,前期我跟朋友一起投资,今年会员人数已经突破一百。”
尽管开的是岩馆,但小树坦承“投资从没回来过”。他说“只能维持运转,平时我比赛,他上班,有时候就是会员自己开门,自己玩,我在的时候就指点一下。”
对于如何将岩馆商业化这个问题,小树笑着说:“商业不了,这是个岩友聚会的地方,过节我们经常搞个聚会,大家在一起切磋。”事实上,小树的岩馆就是为攀岩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攀岩者来说,与岩友的交流非常重要,好多攀岩的人没坚持下来其实是因为没入门。如果有机会可以与别人多交流,多体会一下其中的奥妙。”
采访中,小树的讲述很断续。只有在提及攀岩技巧时,他才能真正打开话匣子。尽管拿过速度赛冠军,但小树说:“我不喜欢速度攀,太枯燥。攀岩是很丰富的,讲究岩壁上的平衡。”望着正在岩馆里攀爬的爱好者们,他说,攀岩一个是经验,一个是选择路线的能力。他说:“我见过一个外国运动员,34岁,算大龄运动员了,还爬的特别好。”出生于1982年的他说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大龄运动员,但是他还将继续攀爬下去。
Q&A
Q:你是哪年辞职的?
A:我是08年之后,比赛取得了好名次,比赛多了,就影响工作,当时是设计跟策划的工作。全国跑,有些一比就半个月,索性就辞职了。
Q:辞职以后的收入来源?
A:做攀岩教练。学生不规律,不固定,两三个,人多的时候收入多一点。
Q:一个学生多少钱?
A:那时候一个学生一千多。十次课,一次一到一个半小时。基本从一个不会的人,到入门,了解基本的安全操作,基本的攀岩技巧。
Q:带多少人?
A:人多了带不好,最多带四个人,
Q:开岩馆的投入?
A:前期投入不是很大,比较小,租金在3000多一点,每个月。
Q:现在收回投资了吗?
A:投资从来没回来过(笑),只能运转。前期投入是我和朋友,两个人一起,都是爱好者,平时我比赛,他上班,有时候就是会员自己去开门,自己玩,我在的时候就指点一下。商业不了,过节搞个聚会,经常这样。
Q:岩馆不赚钱,你还有哪些收入来源?
A:做裁判,还有参加比赛的奖金,另外一个是有一些培训的机会,有些公司,要专业人士给员工做培训。
Q:现在岩馆还需要你贴补吗?
A:岩馆没再贴补,可以正常运作。有60会员,今年有100了,其中十个二十个爬得特别少,有人坚持不下来。其实好多攀岩的人没坚持下来是因为没入门。如果有机会去野外玩一下,与别人多交流,多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