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引进和合理利用蒙氏教育法的过程中,还需要善于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我国幼儿园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和误区,本研究结合本国特定的背景与现实情况,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推广运用的建议。
关键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发展
一、为幼儿提供“工作”机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工作”,儿童的学习都是通过工作这一形式完成的。在教师提供的恰当的工作中,儿童自主选择,独立操作,反复练习,自由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蒙台梭利指出,工作是人类的天职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内在需要。“我们必须把儿童的每一项学习都看作工作”。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借鉴蒙台梭利“工作理念”,可以把学生的科学教育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开展[5]。
在以往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会从理论入手,按照科学教育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科学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然后根据科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设计、组织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由于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科学教育理念普遍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共鸣,故而提不起兴趣,呈现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理论固然重要,但仅仅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发展其职业能力的。借鉴蒙台梭利的“工作理念”,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前先尝试做与学前科学教育有关的科学小实验,教师精心选择课题,学生自己查资料、找方法、设计实验过程、准备实验材料、寻找影响实验成败的因素、调整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思中做,在做中想。如《吸管飞机》中纸片的神奇、《旋转的花瓣》中自动旋转的乒乓球瓣、《沉浮子》中小瓶的上下变化、《气球叠罗汉》中上下翻飞的气球、《吸起小人》中吸起小人数量的变化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不断去实践、去总结、去改进。通过亲自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个个清晰的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较真切的感受,抽象的科学教育在学生心中渐渐具象化,这时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教育的价值、意义、内容、方法等,师生之间就有共同探讨的话题,也更容易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二、创设有准备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安静、独立、自由、有秩序。她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孩子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孩子既可以在这里享受内在发育方面潜在的和精神上的自由,又可以使自身在生理、生长到机体活动上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生长和发育的最好条件。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在没有疲劳感的状态下一步一步的完善自我,并逐渐朝着学校既定的目标前行。
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课堂中,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将来能够胜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工作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尽量模拟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场景,让环境为学生学习服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演练场。如在科学区的学习中,提前安排学生根据拟定的区域目标准备区域材料,教师则提供足够的教具架、工作毯等给学生布置科学区。布置好的学习环境已然成为幼儿园一个个活动区域,然后某些学生模拟幼儿进区活动,其他学生则在旁做观察记录。由于材料是由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制作的,并且考虑了每种材料的操作步骤及所要实现的目标,应该说学生对于所投放材料的功能是比较了解的,对于他们设计布置的区域是比较有信
心的。通过模拟幼儿区域活动,学生往往会发现实际情况与他们的想象相差较大。在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中,同学们往往会发现之前材料投放方面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群策群力地寻找区域布置的不合理之处[6]。
三、给足探究时间,在等待中促进学生成长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存在“内在潜力”,这种“内在的动机”会驱使他们自动地接触环境、进行学习。蒙台梭利教育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
在学前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相信学生具有这种自我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围绕课程标准,设计和确定教育方案及教育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机会。如学习科学观察活动时,提出问题:“将大蒜种在一个用黑色塑料薄膜包裹的容器中,这个容器只在右下方有一个小的开口,想一想,大蒜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当时学生的想法很多,有的认为大蒜会直着生长,长到容器顶部后会发生弯曲,直至将整个容器长满;有的认为容器里是黑的,没有阳光,植物是无法生长的;还有的认为大蒜会朝着开口方向生长,并长出容器……面对多种回答,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每位学生课后准备一个这样的容器,并种下一颗大蒜,然后每天精心地照料,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终于有一天,有学生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他种植的大蒜长出来了,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上课的时候,学生把他们种植的大蒜带到教室,讲述种植经历。结果和预想一致的学生脸上露出满足、得意、开心的表情,那种喜悦也感染了大家。结果与猜想有出入的学生,也没有沮丧,因为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同样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知道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同时掌握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展种植园地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可谓一举多得。
(四)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蒙台梭利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混龄教育,在一个班级里3-6岁的孩子混合编在一起,较大的孩子就是较小孩子的小老师,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强化自己的知识能力,而较小的孩子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模仿,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科学教育课堂中,采取以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正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一种迁移。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商讨、查阅资料、完成课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在讨论、争辩中碰撞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厘清概念,统一认识,达成共识,从而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团结协作,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在此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发展[7]。
参考文献:
[1]何苗, 徐遠火.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中的运用[J]. 品牌(下半月), 2015(5).
[2]刘洁.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J]. 求知导刊, 000(6):56-57.
[3]孙超.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早教的启示[J]. 赤子(上中旬), 2015(7):192-192.
作者简介:
胡芮茜 (1995)女 汉 籍贯:四川广安,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关键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发展
一、为幼儿提供“工作”机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工作”,儿童的学习都是通过工作这一形式完成的。在教师提供的恰当的工作中,儿童自主选择,独立操作,反复练习,自由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蒙台梭利指出,工作是人类的天职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内在需要。“我们必须把儿童的每一项学习都看作工作”。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借鉴蒙台梭利“工作理念”,可以把学生的科学教育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开展[5]。
在以往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会从理论入手,按照科学教育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科学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然后根据科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设计、组织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由于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科学教育理念普遍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共鸣,故而提不起兴趣,呈现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理论固然重要,但仅仅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发展其职业能力的。借鉴蒙台梭利的“工作理念”,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前先尝试做与学前科学教育有关的科学小实验,教师精心选择课题,学生自己查资料、找方法、设计实验过程、准备实验材料、寻找影响实验成败的因素、调整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思中做,在做中想。如《吸管飞机》中纸片的神奇、《旋转的花瓣》中自动旋转的乒乓球瓣、《沉浮子》中小瓶的上下变化、《气球叠罗汉》中上下翻飞的气球、《吸起小人》中吸起小人数量的变化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不断去实践、去总结、去改进。通过亲自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个个清晰的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较真切的感受,抽象的科学教育在学生心中渐渐具象化,这时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教育的价值、意义、内容、方法等,师生之间就有共同探讨的话题,也更容易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二、创设有准备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安静、独立、自由、有秩序。她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孩子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孩子既可以在这里享受内在发育方面潜在的和精神上的自由,又可以使自身在生理、生长到机体活动上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生长和发育的最好条件。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在没有疲劳感的状态下一步一步的完善自我,并逐渐朝着学校既定的目标前行。
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课堂中,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将来能够胜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工作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尽量模拟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场景,让环境为学生学习服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演练场。如在科学区的学习中,提前安排学生根据拟定的区域目标准备区域材料,教师则提供足够的教具架、工作毯等给学生布置科学区。布置好的学习环境已然成为幼儿园一个个活动区域,然后某些学生模拟幼儿进区活动,其他学生则在旁做观察记录。由于材料是由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制作的,并且考虑了每种材料的操作步骤及所要实现的目标,应该说学生对于所投放材料的功能是比较了解的,对于他们设计布置的区域是比较有信
心的。通过模拟幼儿区域活动,学生往往会发现实际情况与他们的想象相差较大。在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中,同学们往往会发现之前材料投放方面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群策群力地寻找区域布置的不合理之处[6]。
三、给足探究时间,在等待中促进学生成长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存在“内在潜力”,这种“内在的动机”会驱使他们自动地接触环境、进行学习。蒙台梭利教育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
在学前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相信学生具有这种自我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围绕课程标准,设计和确定教育方案及教育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机会。如学习科学观察活动时,提出问题:“将大蒜种在一个用黑色塑料薄膜包裹的容器中,这个容器只在右下方有一个小的开口,想一想,大蒜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当时学生的想法很多,有的认为大蒜会直着生长,长到容器顶部后会发生弯曲,直至将整个容器长满;有的认为容器里是黑的,没有阳光,植物是无法生长的;还有的认为大蒜会朝着开口方向生长,并长出容器……面对多种回答,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每位学生课后准备一个这样的容器,并种下一颗大蒜,然后每天精心地照料,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终于有一天,有学生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他种植的大蒜长出来了,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上课的时候,学生把他们种植的大蒜带到教室,讲述种植经历。结果和预想一致的学生脸上露出满足、得意、开心的表情,那种喜悦也感染了大家。结果与猜想有出入的学生,也没有沮丧,因为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同样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知道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同时掌握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展种植园地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可谓一举多得。
(四)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蒙台梭利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混龄教育,在一个班级里3-6岁的孩子混合编在一起,较大的孩子就是较小孩子的小老师,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强化自己的知识能力,而较小的孩子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模仿,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科学教育课堂中,采取以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正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一种迁移。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商讨、查阅资料、完成课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在讨论、争辩中碰撞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厘清概念,统一认识,达成共识,从而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团结协作,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在此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发展[7]。
参考文献:
[1]何苗, 徐遠火.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中的运用[J]. 品牌(下半月), 2015(5).
[2]刘洁.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J]. 求知导刊, 000(6):56-57.
[3]孙超.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早教的启示[J]. 赤子(上中旬), 2015(7):192-192.
作者简介:
胡芮茜 (1995)女 汉 籍贯:四川广安,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