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百年之路管窥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暨南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百年来薪火相传,拓展着国际化教育之路。文章通过暨南大学百年来的国际化教育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从清朝建校就确立为国际化教育的百年老校的国际化发展风貌。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暨南大学;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6-02
  
  在中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浪潮中,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百年来薪火相传,一直秉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3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讲,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百年之路也是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百年缩影。文化强国需要文化的觉醒,教育国际化是文化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摇篮和纽带。
  一、暨南学堂——国际化教育的萌芽阶段
  暨南大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创办的暨南学堂。由于当时南洋华侨教育不兴,一众华侨回国求学的想法较为普遍。清政府迫于时势,由光绪帝批准,1906年11月16日在南京成立暨南学堂,并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办学宗旨,接受华侨子弟回国求学。于是暨南学堂成为国内为海外华侨所设立的第一所学府。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其创校的宗旨,便有开展国际化教育的涵义。从暨南学堂到国立暨南大学再到暨南大学,其坎坷的办学经历与中国国家的命运同起伏,期间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途几度停办、复迁、重建,于1978年复校。
  暨南学堂办学规模初定为学生500名,至宣统元年(1909年)已有在校学生167名,1911年发展为学生240名,学校通过访问南洋、为南洋侨校介绍教师、在南洋成立补习学校等开展国际化教育,“1929年6月6日-12日,在暨南大学举行了我国首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1],在国民政府时期,创办了侨民师资训练班,开设南洋概论、南洋商史等课程,并注重用英语教学。暨南的先辈们以他们的创见和不懈努力使暨南大学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具备国际化教育特色的学校之一。
  二、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归国华侨学生、港澳学生升考国内高校的强烈要求,国家1958年在广州重建了专门面向海外华侨、面向港澳的高等学府——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的重建,满足了广大华侨、港澳青年回国读书的愿望。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华侨、港澳学生的比例不断增长。其中“1962年招收新生820人,华侨、港澳学生718名,所占比例上升为8634%;1963年共招收新生548名,其中港澳学生有441名,占8048%”。[2]
  暨南大学自重建以来,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时期,1970年被再次停办。直到1978年,暨南大学再次在广州复办,学校才逐渐走向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暨南大学继续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宗旨,以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台湾青年和外籍华人作为重点招生对象,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办学,“世界各国文化汇暨南”已经成为暨南园很有影响的学生活动项目。国际化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直接体现到了各个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
  创建于1993年的华文学院,为适应世界“汉语热”浪潮,面向海外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为广大海外学子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汉语言文化学习和教育的途径。“学院现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尼、泰国、柬埔寨、香港、澳门、台湾等56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00名学生”。
  具有鲜明国际化教育特色的国际学院在2001年成立。国际学院在学生来源、教师素质、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地实现了教育的国际化。在教学内容上,实行全英文教学,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标准学分制,在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上与国际接轨。
  暨南大学的其他学院也在国际化教育的进程中硕果颇丰,如管理学院在1997年与IAM(英国行政管理协会)签订协议,成为IAM指定的中国两个办学点之一,还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同培养EMBA、与加拿大UBC等大学签订协议培养MBA等;经济学院也十分重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欧洲、日本、越南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校或学术团体建立了科技、学术交流合作关系。
  三、日趋多元的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实践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优质的政策资源推动了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的飞跃发展,暨南大学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走出了一条具有暨南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发展之路。
  (一)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1、董事会成员国际化。暨南大学董事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海内外热爱教育的著名人士积极的参与和支持,他们将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国的国际化办学思路应用于暨南大学的办学模式中,实现了国际化的管理模式。
  2、师资国际化。暨南大学一方面积极为本土教师海外访学和交流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国际化教学素质。学校多次派出教师赴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地访问、考察、进修。其中2010年,学校就资助出国进修人员达64人,因公出国/境短期访问达1304人次,教师国际访学人数和频率加大。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经费和鼓励政策加大“海外引智”工作,逐年增加外籍教师比例,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3、生源国际化。截至2012年3月,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0995人,占到在校生的四分之一以上,外招生数量和比例稳居中国大陆第一。为了更多招收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子弟,暨南大学采用独具侨校特色的春秋两季对外招生政策,有效提高了海外及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比例。此外,暨南大学的海外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多个招生点和教学点,海外教学点的学生规模已有2000多人。
  (二)频繁的国际合作交流
  暨南大学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宗旨,积极落实与海外高校间的合作和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的140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包括美国、巴西、秘鲁、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此外学校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
  (三)国际化的学生培养模式
  暨南大学努力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学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换生数量逐年递增,其中2010年108人,2011年114名;学校每年向德国派送10名左右的年轻教师和医生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学院与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建立友好关系,两院每年互换10名研究生和10名本科生,并免除互换学生的学费。此外暨南大学在研究生的国际间联合培养、学科前沿性课题的国际间合作研究、课程和教材的开发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和突破。
  暨南大学的国际化教育之路一直与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交织在一起,在风雨飘摇的一百余年中,始终将国际化教育作为文化承载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的历史时期,暨南人将继续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以国际化教育为立足点,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暨南大学校史编写组.暨南校史1906-1996[M].暨南大学出版社,40.
  [2]张晓辉.百年暨南史(1906—2006)[M].暨南大学出版社,246.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一个语言输入、语言内化和语言输出的认知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多维促进作用。教育部2004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然而,听说能力的培养仍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所在,接着根据笔者和业界同行多年一线教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独立学院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基础上,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质量动态监控标准,从学生动态考核、师资优化配置、考试标准、评估体系、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等方面探析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质量动态监控管理,为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更有效地进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质量动态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公德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但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侵蚀、学校社会公德教育出现偏差以及家庭教育导向错位等原因,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呈现出不完善、不稳定、功利化以及知行脱节等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实际上停留在朴素的意识和觉悟状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必须做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工作。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探讨,将原有的国家精品课进行改造,达到国家精品课开放的目标,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逐渐形成高等教育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建设;开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8-02    精品开放课程是在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对于具备各种知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同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由于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投入不够,造成大学英语教育获得不够理想的实益。学校应增加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及大学英语教学效益。  关键词:大学英語教学;科研;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是培训院校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培训过程中,筆者尝试运用支架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师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培训;支架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俄罗斯著名编导福金所编排的《天鹅之死》正是借天鹅抒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崇高追求,被誉为20世纪的芭蕾经典。本文从以下几个有意思的问题:1、手臂的动作对于这个作品的诠释起着什么样重要的作用?2、年龄的差别对作品的呈现有何不同?3、如何解读男版的《天鹅之死》?试着去探寻一下这部伟大的芭蕾作品的奥秘。  关键字:天鹅之死;芭蕾;奥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具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属性,促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在机会上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匮乏,在过程上体现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与思想教育的薄弱,在结果上体现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上。为促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公平在继续加大政策倾斜,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资本投入,完善高校的课程设置,努力发展少数民
期刊
摘 要:新媒体作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博客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媒体的定义出发,分析博客在高校应用中的特点,探讨博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对目前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高等学校;博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WB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网络的教学)作为课程整合进程中两种常见的模式,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