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为了摸清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情况,分析并找出当地农民增收中的问题和主攻方向,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民的收入构成,认真搞好本地区农民收入构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热点问题上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根据当地农村住户调查抽样调查的资料,归纳分析2011~2012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特点,分析了目前制约当地农民增收的因素,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一、近两年纯收入构成
(1)工资性收入仍然是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增速相对较快,保障了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亭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173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0.87%,比上年增加1022元,同比增长14.29%,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5.2%,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加的主要背景有:一就业稳定并上升。二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2012年6月1日,我区最低工资标准从930元调整到110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7.5元调整为9.6元,分别增长18.3%和28%,还有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发工资。三政策及用工需求迫使工价上涨。在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中,来自外出从业得到收入最高,为4021元,同比增长11%。(2)家庭经营性收入已经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撑,农民靠传统的种养业为唯一收入来源的格局被打破。2012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增长有所减缓。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457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4%,比上年增加452元,同比增长10.95%,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8.86%。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人均纯收入为1719元,比上年增长5%,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37.57%;来自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为1927元,同比增长12.17%,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为932元,增长20.26%。(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尽管增幅大,但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低,是农民收入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增长迅速,成为农村居民增收亮点。财产性收入得益于我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村级财力的壮大、分配提高。2012年转移性收入得益于退休、养老待遇提高。2012年,全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09万人,新增近8500人。
二、目前我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三高”影响农民种植收益。2012年农资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高于上年,增幅在15%左右徘徊,造成农民惜本,生产性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一大重要因素;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规模农业效益,出现种田不如打工的现状,三是自然灾害风险大,难以保障农民种田收益。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由于突发性天气不可预测性,往往造成种田风险加大。病虫害、天气性灾害是夺取农业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2)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太合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明显,留守农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不高,对新技术、新模式接受能力差,体力有限,对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田间劳动作业有一定影响。(3)养殖业效益不稳定。由于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养殖业生产周期性波动明显,所以很难保证今后一段时间养殖户收益。
三、今年农民增收的着力点
(1)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增收是现阶段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手段。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较低,差距较大。因此要大力拓展农民转移空间,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划和目标;同时,扩大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的范围和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参加培训。(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小城镇建设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服务经济。目前小城镇正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不足。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使之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以实现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效增长。(3)进一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流通企业,以覆盖、带动更多农户;鼓励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创办二、三产业,支持农户经营和联户经营当地优势产品资源的加工服务业。(4)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收入仍是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增减直接影响到全年农民收入的增减。一定时期内,依托农业确保农业收入的增长仍非常重要。今年农产品价格徘徊不定,必须大力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质、安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继续推进规模化畜牧生产,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努力提高畜牧业收入在纯收入中的比重,拓展农业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一、近两年纯收入构成
(1)工资性收入仍然是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增速相对较快,保障了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亭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173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0.87%,比上年增加1022元,同比增长14.29%,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5.2%,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加的主要背景有:一就业稳定并上升。二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2012年6月1日,我区最低工资标准从930元调整到110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7.5元调整为9.6元,分别增长18.3%和28%,还有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发工资。三政策及用工需求迫使工价上涨。在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中,来自外出从业得到收入最高,为4021元,同比增长11%。(2)家庭经营性收入已经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撑,农民靠传统的种养业为唯一收入来源的格局被打破。2012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增长有所减缓。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457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4%,比上年增加452元,同比增长10.95%,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8.86%。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人均纯收入为1719元,比上年增长5%,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37.57%;来自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为1927元,同比增长12.17%,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为932元,增长20.26%。(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尽管增幅大,但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低,是农民收入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增长迅速,成为农村居民增收亮点。财产性收入得益于我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村级财力的壮大、分配提高。2012年转移性收入得益于退休、养老待遇提高。2012年,全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09万人,新增近8500人。
二、目前我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三高”影响农民种植收益。2012年农资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高于上年,增幅在15%左右徘徊,造成农民惜本,生产性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一大重要因素;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规模农业效益,出现种田不如打工的现状,三是自然灾害风险大,难以保障农民种田收益。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由于突发性天气不可预测性,往往造成种田风险加大。病虫害、天气性灾害是夺取农业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2)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太合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明显,留守农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不高,对新技术、新模式接受能力差,体力有限,对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田间劳动作业有一定影响。(3)养殖业效益不稳定。由于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养殖业生产周期性波动明显,所以很难保证今后一段时间养殖户收益。
三、今年农民增收的着力点
(1)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增收是现阶段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手段。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较低,差距较大。因此要大力拓展农民转移空间,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划和目标;同时,扩大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的范围和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参加培训。(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小城镇建设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服务经济。目前小城镇正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不足。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使之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以实现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效增长。(3)进一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流通企业,以覆盖、带动更多农户;鼓励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创办二、三产业,支持农户经营和联户经营当地优势产品资源的加工服务业。(4)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收入仍是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增减直接影响到全年农民收入的增减。一定时期内,依托农业确保农业收入的增长仍非常重要。今年农产品价格徘徊不定,必须大力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质、安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继续推进规模化畜牧生产,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努力提高畜牧业收入在纯收入中的比重,拓展农业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